新書推薦: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80.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4.4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8.4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HK$
92.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HK$
81.4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HK$
151.0
|
內容簡介: |
个别谈话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艺术,是因为它能拨动人的心弦,走向人的心灵,是因为它能让冷漠的心变得温暖起来,在荒芜的心田里种出绿色的希望。
对于大墙内的囚子来说,监狱民警的个别谈话更是一缕春风,一剂良药,一滴甘泉,是管理、教育、矫正服刑人员的基本手段,是民警业务素养的综合反映。
本书运用语言学、教育学、监狱法学、犯罪心理学、心理咨询技术等学科原理,结合作者本人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对监狱民警如何开展个别谈话教育,作了系统而又深入浅出的阐述,对基层民警具有直接的理论启迪与实践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张建秋,男,1962年立秋生。江苏武进人,大学学历,法律硕士,副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中心特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理论研究带头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监狱系统理论研究首席专家,现任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狱情信息监测总站主任。1984年起发表作品。先后发表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教育学、监狱法学等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家庭教育词典》专著3部;独立出版《个别谈话——沟通心灵的艺术》(第1版)、《危机四伏——罪犯危机管理:从概念到实证》专著2部;出版文学作品《大墙写真集》、《小镇上店——我记忆中的江南老家》、《我的囚犯我的兄弟》3部。
|
目錄:
|
目录
基础篇
一、说话与谈话
1.1语言,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1.2语言的由来
1.3说话与谈话
二、个别谈话的类型
2.1个别谈话的类型
2.2一次性谈话与连续性谈话
2.3临时谈话与正式谈话
2.4应急谈话与常态谈话
2.5咨询类谈话、疏导类谈话和问题类谈话
三、与服刑人员谈话的“难”与“不难”
3.1谈话——从事监狱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3.2与服刑人员谈话的“难”
3.3与服刑人员谈话的“不难”
四、有的放矢
4.1目的性——个别谈话的本质特征
4.2设定谈话目的的作用
4.3谈话目的的设定
4.4谈话目的的控制与调整
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5.1张某某的“委屈”
5.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5.3“调查研究”之于“发言”者的重要性
5.4学会正确的调查研究
【“话”中有话】之一
用艺术解读谈话用谈话沟通心灵
——读《个别谈话——沟通心灵的艺术》……张伯平
技能篇
六、谈话要“三思”
6.1“思”是“谈”的前提
6.2“思前”——为谈话做准备
6.3“思中”——适时调整谈话进程
6.4“思后”——及时总结,客观评估谈话效果
七、说者不能“无心”——个别谈话中的“说”
7.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7.2表达准确
7.3自圆其说
7.4留有余地
7.5适当幽默
八、听的学问
8.1谈话离不开听
8.2“听”的用处
8.3用心倾听
九、看与说
9.1看与说
9.2由看到说
9.3由说到看
9.4观察是双向的
十、打铁看火候——个别谈话的适时性
10.1姜某某的谈话要求
10.2打铁看火候
10.3重视谈话的适时性
10.4功到自然成
十一、以“理”服人
11.1以理服人——个别谈话的基本方法
11.2以理服人,要言而有理
11.3以理服人,要理而有度
11.4以理服人,要灵活运用说理方法
11.5以理服人,要摆事实讲道理
十二、寻找共同点
12.1“酒逢知己”与“话不投机”
12.2共同点的作用
12.3寻找共同点
12.4正确使用共同点
十三、会说话的眼睛——个别谈话中的非言语行为
13.1“秋波”的魅力
13.2心理咨询中非言语行为的启示
13.3监狱民警非言语行为的职业特点
13.4个别谈话中常见的非言语行为
十四、批评的艺术
14.1批评——常见的个别谈话手段
14.2批评的时机
14.3批评的艺术
14.4综合运用,灵活掌握
十五、个别谈话:谈无定法
15.1“智斗”的启示
15.2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15.3一个巴掌拍不响
15.4态度决定一切
【“话”中有话】之二
个别谈话艺术离我们还有多远
——透过张建秋著《个别谈话——沟通心灵的艺术》看差距
……高翔
心灵篇
十六、坐着谈话的好处
16.1从蹲着谈话说起
16.2为什么不让服刑人员坐着谈话
16.3坐着谈话的好处
十七、理解的力量
17.1鲁迅先生《题三义塔》
17.2理解,不仅仅是“理解”
17.3理解在个别谈话中的运用
17.4主动理解与“恶”的理解
十八、“开放”自我
18.1自我开放——深度交流的润滑剂
18.2“我们都一样”
18.3开放自我——适当是必要的
十九、权威不是万能的——个别谈话中的权威问题
19.1权威与服从
19.2权威的概念及监狱民警的权威问题
19.3个别谈话中的权威效应
二十、跳蚤的故事
20.1马卡连柯的“跳蚤”理论
20.2一句鼓励的话语,有时就是一团温暖的火焰
20.3善于捕捉闪光点
20.4肯定与鼓励,永远没错
【“话”中有话】之三
一叶知秋 心随风动
——近读《个别谈话——沟通心灵的艺术》有感……季承志
应用篇
个别谈话案例实录之一:陷阱
个别谈话案例实录之二:行凶之后
个别谈话案例实录之三:对话心灵
个别谈话案例实录之四:启发与引导
个别谈话案例实录之五:哀莫大于心死
个别谈话案例实录之六:“天罡星”的眼泪
个别谈话案例实录之七:8分钟——与一个“疑病症”患者的谈话
记录
个别谈话案例实录之八:当众哭泣留下的阴影
【“话”中有话】之四
一本实用的手边书
——读《个别谈话——沟通心灵的艺术》……郭维维
【“话”中有话】之五
读《个别谈话——沟通心灵的艺术》有感……邓盾
|
內容試閱:
|
个别谈话在矫正罪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是监狱民警教育转化服刑人员的重要手段,也是处置服刑人员在服刑过程中有关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对于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使监狱工作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直接而显著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专门论述监狱民警如何开展个别谈话的专著。建秋同志的新作《个别谈话——沟通心灵的艺术》则填补了这样的一个空白。在出版前建秋就把书稿给我看了。我觉得该书很有特色,很有现实针对性。
特色之一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该书既对个别谈话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又有作者本人与服刑人员开展个别谈话的案例实录。在理论阐述部分,也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或就理论说理论,而是与我国当前监狱工作的实际、与服刑人员的改造实际紧密结合;在谈话实录部分,作者站在理性的角度,对有些关键之处作简要的分析和提示,使读者能更好地领会谈话者当时的意图和目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我觉得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是本书最大的特色和亮点。
特色之二是书中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新思想、新观点。个别谈话之所以不同于上大课、做讲评、作报告等集体教育,就在于它从形式到内容,从方法到手段,从过程到结果的丰富性、多样性和不可控性。我想,这其实也正是个别谈话水平难以提高的症结所在。作者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不落窠臼,大胆创新,就个别谈话的形式、内容、方法、手段、技术等,提出了很多很有启发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我相信,这些思想和观点,对提高个别谈话水平是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的。
特色之三是知识性。作者没有就谈话论谈话,而是从谈话说起,借助于语言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教育学、监狱法学、教育改造学、心理咨询技术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综合,把“个别谈话”这个“小题目”做出了“大文章”。同时,作者引用了丰富的典故、史料、案例等,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更拓宽了读者的阅读视野,使我们获益匪浅。
特色之四是可读性。都说理论是灰色的。之所以是灰色,我想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深奥,难懂;二是语言生涩,难读。建秋的这本专著却并不让我们感到难懂和难读,相反,有着很强的可读性。这除了内容贴近工作实际以外,还与他长期从事杂志报纸的编辑工作经历有关,比较注意语言的流畅、概念的清晰、结构的分明等因素,使本书读起来轻松、自然。
建秋同志长期在监狱系统工作,对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监狱法学等多有研究并笔耕不辍。十年前,建秋借调到部监狱局帮助筹办《中国监狱》杂志时,我就觉得他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同志。前几年,建秋从机关到基层工作了,这对于他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个别谈话——沟通心灵的艺术》正是他这几年在基层工作实践和思考的结果。作为一名监狱领导,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一些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我期待着建秋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更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也期待着有更多的监狱民警,尤其是基层监狱领导,加入到监狱理论研究的队伍中来,多出成果,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为中国监狱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李豫黔
2008年8月11日
注:李豫黔,男,1956年12月生。贵州省贵阳市人。法律硕士。中国罪犯矫正专家、人权研究专家,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巡视员。
序二
谈话本是人类司空见惯的言语行为,但我相信,谈话一旦与监狱联系在一起,一旦与艺术联系在一起,一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而建秋撰写的《个别谈话——沟通心灵的艺术》一书,正是为我们做了这样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为什么说谈话和监狱联系在一起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呢?这源于我,以及与我一样的人,对监狱和监狱工作存在的诸多认识上的误区——不管产生这种误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比如,监狱的阴森、恐怖、黑暗;比如,监狱囚徒必是青面獠牙、如凶神恶煞一般;比如监狱民警不通人性、蛮横无理等等。对监狱的这种种认知和印象,究竟始于何时,缘于何故,大概是颇需一番考证的功夫的,而对于我,以及与我一样的人来说,也许是自觉不自觉的道听途说中,潜滋暗长,积累而成,直至根深蒂固,一成不变。
既然监狱是这样一种所在,那么,监狱民警对服刑人员是用不着“谈话”的,即使要“谈话”,也必然是训斥、辱骂,扯开嗓门大喊大叫,似乎只有这样,才是监狱民警对待服刑人员的本来面目和常态形象。然而,读了《个别谈话——沟通心灵的艺术》一书,你就会知道,我们这些局外人,对监狱的解读是多么的肤浅,更存在着深深的误解!
该书主要论述的是监狱民警如何与服刑人员开展个别谈话工作。这看起来是一个纯粹的业务技术问题,其实不然。当作者用缜密的思维、清新的语言、合理的谋篇、真切的感受,为我们介绍监狱民警究竟应该如何开展个别谈话的同时,我却读懂了作者内心深处闪现的人性的光芒,那就是监狱民警不仅要懂得引导、批评、说理、表扬,懂得与个别谈话有关的一切知识和技巧,更要持有接纳、平等、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作者不仅在理论上比较完整地论述了这种理念,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本人作为在基层工作的监狱领导,直接倡导并实践着这种理念。我相信,作者所倡导并实践的这种理念,正是当代中国监狱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一个缩影——而这是过去历史上一切监狱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因此,个别谈话与监狱联系在一起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此其一。其二,个别谈话与艺术联系在一起,也必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个别谈话是说话的一种,但又不等同于说话。人们对于说话的要求只是止于表达,即把你的意思说出来,别人听明白即可。个别谈话却不能仅仅止于此。它有着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监狱民警与服刑人员的个别谈话中,我想还应该有教育性甚至批判性。也就是说,不仅要求对方能听明白,还要让对方听了以后有触动,在思想情感上能发生变化——当然这种触动和变化是朝着谈话者所要求和希望的方向发展的,而不是相反。我想这也许正是本书的书名所言,个别谈话是沟通心灵的艺术的含义所在。只有这样的谈话,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谈话。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取得所希望的良好的谈话效果,那么,仅仅停留在说话的水平上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谈话者掌握高超的谈话技巧和艺术。
作者在书中并没有专门回答什么是谈话艺术,但无论是理论上的阐述,还是作者本人与服刑人员亲自谈话的实录,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这一主题。比如,理论部分的《说者不能无心》、《坐着谈话的好处》、《理解的力量》、《寻找共同点》、《开放自我》、《会说话的眼睛》、《批评的艺术》等;比如,谈话实录部分的《陷阱》、《对话心灵》、《哀莫大于心死》、《天罡星的眼泪》等。在这些论述和个案实录中,你能充分感受到谈话艺术的魅力。
然而,个别谈话的艺术也同其他任何形式的艺术一样,真正的艺术必定不是某种方法或技巧的简单加工,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一种境界,正如建秋书中所言:个别谈话,谈无定法。我颇为认同。
“无法”即为法,这也许才是一切艺术的真谛,包括谈话艺术——是为序。
谭顶良
2008年8月2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