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艺术留学宝典(一本实用的艺术留学指南)

書城自編碼: 243301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艺术理论
作者: 董瑷珲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104584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4/31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10.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长颈鹿与少年(全球销量超过50万册。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
《 长颈鹿与少年(全球销量超过50万册。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 》

售價:HK$ 57.4
近代早期海洋文化史
《 近代早期海洋文化史 》

售價:HK$ 112.7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

售價:HK$ 78.2
锦衣玉令
《 锦衣玉令 》

售價:HK$ 112.7
米沃什与布罗茨基:诗人的友谊
《 米沃什与布罗茨基:诗人的友谊 》

售價:HK$ 89.7
法国小史
《 法国小史 》

售價:HK$ 110.4
五凉王国的七张面孔
《 五凉王国的七张面孔 》

售價:HK$ 79.4
掌控生活,从掌控时间开始
《 掌控生活,从掌控时间开始 》

售價:HK$ 55.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76.8
《招生办主任教你申请美国本科》
+

HK$ 106.2
《美国大学申请文章写作解析(最实用的出国考试指南,最经典的申请》
+

HK$ 112.1
《飞过大洋的梦—美欧音乐艺术院校报考攻略 附MP3.DVD各一》
編輯推薦:
这是一本实用的艺术留学指南
內容簡介:
这是一本留学教育类咨询手册,专门为准备艺术留学的学生及其家长答疑解惑。通过对国外艺术专业和艺术院校的介绍,作者向广大准备艺术留学的学生及其家长介绍、分析并解答了国外艺术留学的可行性、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前景等问题。这是一本实用的艺术留学宝典。
關於作者:
董瑷珲



国际艺术教育专家

职业发展规划专家

中国国际艺术联合协会 ICAU美国 主席

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主要居住在中国、美国和意大利,自2004 年起开始从事艺术留学的研究以及文化交流工作。他常年活跃在中美艺术教育领域交流第一线,曾被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广大学生和家长尊称他为“艺术留学权威”。2007—2012年,董瑷珲先后接受数十所美国和中国的著名大学、中学邀请,进行艺术教育相关主题的访问和演讲。

多年来,董瑷珲坚持艺术留学公益辅导咨询,受益学生和家长累计超过八千人,并有数百位学生毕业后已经在海外就业。
您在阅读本书过程中,如有任何关于艺术留学的疑问请通过邮箱artabroadguide@sina.com,咨询本书作者或关注微信订阅号:全球艺术教育导航。
目錄
导言

为什么写这本书

关于本书的阅读前说明和使用方法

艺术是什么

写给艺考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第一章
艺术留学的故事

七宗梦——七个艺术留学故事

一、考电影学院的烦恼——梦想

二、在美国演戏——执着

三、博物馆之夜

四、从《变形金刚》到《变形金刚3》

五、43岁的故事

六、设计师,应该设计人生

七、我不混华尔街,我混时尚圈

第二章
艺术留学的目的

第一节
为什么要艺术留学

一、艺术留学的那些事儿、那些人

二、有证可查的中国艺术留学第一人

三、留学鼻祖和近代艺术留学大军

第二节
美国艺术留学概论

一、为什么要去美国读艺术类专业?

二、到底去美国的学校读艺术类专业有多难?

三、那么在艺术留学过程中个人应该如何定位呢?

四、到底如何规划职业发展?

五、如何看待艺术留学的海外就业和归国发展?

第三节
艺术类专业划分

第四节
如何选择艺术类专业

一、高中生如何选择艺术类专业

二、本科生如何选择艺术类专业(研究生)

第五节
艺术学校类型和学位

第六节
艺术类专业学些什么

艺术专业列表

第三章
艺术类专业介绍

动画(Animation)

建筑(Architecture)

艺术管理(Art AdministrationManagement)

艺术教育(Art Education)

艺术治疗(Art Therapy)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

策展(Curatorial Studies)

舞蹈(Dance)

设计管理(Design Management)

展览展示设计(Exhibition Design)

环艺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

时尚设计(Fashion Design)

电影(Film)

导演(Directing)

剪辑(Editing)

美术(Production Design)

摄影(Cinematography)

制片(Producing)

游戏设计(Game Design)

平面设计视觉传达(Graphic Design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插画(Illustration)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交互设计(Interactive DesignInteraction Design)

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

音乐(Music)

乐器(Instrument)

演奏(Performance)

作曲(Composition)

新媒体数字媒体(New MediaDigital Media)

油画绘画(Painting Drawing)

行为艺术(PerformanceNew Genre)

摄影(Photography)

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

雕塑(Sculpture)

戏剧(Theatre)

视觉特效(Visual Effects)

第四章
艺术留学的方法

第一节
如何选择艺术院校——正确的不如适合的

第二节
申请的方法和材料

第三节
作品集的制作提示

第四节
音乐和舞蹈专业面试提示

全球艺术类院校索引表

第五章
精选学校介绍



第一节
美国艺术类院校详细介绍 24所

第二节
美国艺术类院简单介绍 37所

第三节
其他国家艺术院校详细介绍12所

第四节
其他国家艺术院校简单介绍10所

第六章
艺术类职业规划和发展

艺术类职业的发展展望——众里寻它千百度

第七章
答疑解惑

第一节
和一个家长的对话

第二节
艺术留学110问

结束语和致谢
內容試閱
第二章



第一节
为什么要艺术留学

一、艺术留学的那些事儿、那些人



“艺术留学”现在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词语,大抵两个原因所致:一是国内考学压力逐渐增大,很多家长“错误”地把孩子学习不佳的事实归结为孩子不努力,然后找到一条“捷径”——“艺考”。相对出国大军来说,每年数十万学生前往世界各地学习,一些有远见的家长考虑要送孩子到国外学习艺术类专业,从而增加孩子将来就业竞争力。其中,家长受国内考学压力和随出国大军集体式思维双重因素影响,让孩子出国选择艺术类专业学习。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目前国家政策刺激了某些“盲目”的家长,认为现在中国的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各种内在、外部政策因素推动,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前途无量,自然不假思索地考虑送孩子出国深造。
其实不光是家长,很多学生也是被以上两个原因所困,进而求变,选择步入国外进行学习。

无论动机如何,随着艺术留学升温,很多随大流的学生或家长惯性思考认为:艺术留学百无一害。在艺术留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很多人都没有明确自己的艺术留学目的。在国内,因为集体思维影响,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圈子里,无论亲戚圈、朋友圈、同学圈还是虚拟的网络圈等等,很难有人跳出圈子想问题,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做到独立思考(Independent Thinking)。没有了独立思考,自然也就缺乏创造力(Creativity),那做出来的东西、从事的工作也就索然无味。众所周知,出国留学的目的首要就是“明智”,俗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跳出固有的圈子去思考,才能有所变化。其实在这里提到的圈子,大家也能意会到,它背后还有个潜台词叫“制度”。任何一个社会、一种文化都有它的“制度”,有“制度”就会有限制,限制的不仅仅是客观物质条件,更多的则是在思想上的束缚,不敢想也就不敢做。

那艺术留学“明智”这回事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呢?那就要先从一个人讲起。

二、有证可查的中国艺术留学第一人

唐僧,也就是玄奘,大家可能都知道,此人是个和尚,在大多数老百姓看来他的工作无非就是念经、打坐、超度和教导人行善。其实和尚也是个职业,有职业就需要有技能,而和尚的技能远远不止以上提到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在古代,为了当个称职的和尚,他们都要掌握一些中国传统的“四艺”。四艺就是我们熟悉的琴棋书画,更有甚者精通“五艺”,“五艺”则是兵法、医道、算学、棋艺和武术。我们在前言中提到了艺术可以是一种技能,可以是一种具体的方法,也可以是一种思维方式。今天看来,和尚能把一套完善的逻辑体系,物源人神传道众生,靠的也是一种技,一种艺。

唐僧,本身是位和尚,是位会技艺的和尚,他还真有些艺术方面的基础。在古代是没有艺术史(Art History)、策展研究(Curatorial Studies)这些学科的,作为一名研究经卷的高僧,唐僧本身是需要研究、归类和整理撰写经卷注释的。中国老百姓都知道唐僧也是需要“明智”的,因为在当时,唐朝中土的佛教经卷不足以满足当时的统治阶级和社会精神需求,唐僧也就有了“出国深造”的意图。唐僧西域千里之行总难免会有些孤单,吴承恩老先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给唐僧编排了几名可爱且有技能的“小伙伴”:会武术的和尚——孙悟空;美食家——猪悟能;后勤保障主管——沙悟净;还有不甘劳苦的小配角——白龙马。大家看,这吴承恩老先生其实也是位精通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的艺术家,不然在当时,怎么可能写出这么有想象力、神奇的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什么妖怪啊,神仙啊,各种奇观景色,在吴承恩的笔下栩栩如生。如果没有艺术的熏陶,相信他的写作也只能是苦涩无味。我们都知道,《西游记》是虚构的,只有唐僧确实是有史料记载的人物。

前往西域“明智”的唐僧在南亚国家学习了一段时间,这段留学生涯,也让他见识到了很多艺术品,还有古经典籍,并且他也带回很多佛教经卷到中土地区,进而经过其悉心翻译整理,形成佛教经典,而造福后世。我们几千年后仍然能够津津乐道唐僧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并不是老百姓都精通史料,而是《西游记》作为一本文学巨著和创意小说所带给后世的无限影响力。艺术留学不仅仅提高了唐僧这位和尚的技艺,也让这位高僧吸收了很多西方的文化,更好地传播佛教经典。所以唐玄奘作为中国艺术留学第一人,“明智”传世千年。

三、留学鼻祖和近代艺术留学大军

清末,有志之士奔走救国,为振兴中国的工业发展,容闳提出了“留学教育计划”。清政府送出的第一批幼童留学生中,以大名鼎鼎的詹天佑(Jeme Tien Yow)为首。中国的初级教育课本中也收录有这位现代中国铁路之父的文章。詹天佑1878年进入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学习的是土木工程专业(Civil Engineering),方向为铁路建设,并于1881年成为少数取得学位的当年幼童留学生中的一员。詹天佑的贡献就不必说了,通过对耶鲁大学的文档查证,我们无法确定詹天佑是否学习了艺术类相关科目。作为一名耶鲁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詹天佑肯定对相关艺术学科有所涉猎,例如还未形成体系的早期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对于从事工程的他来说尤为相关。今天,当我们说建筑(Architecture)
,必然会和土木工程相关。詹天佑的贡献不单单是技术方面的,作为铁路设计师,他之所以能成功,设计思维的训练是保证他工作的重要技能,缺乏了设计思维,詹天佑也不可能创造出壮举。当然不可否认,留学的经历对他掌握技术和思维方式意义非凡。其实,早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的工业设计水平低下,就拿军事上用的大炮来说,并不是简简单单地靠工人制作即可完成,更谈不上工业流水线设计生产,小到一颗螺丝钉都需要武器设计师来设计。武器设计师在今天就是十足的工业产品设计师,所以当时即便是学工程的留学生,也多多少少地在吸收西方的设计理念。

到了庚子赔款,1909年第一批赴美国公派留学生中,邝煦.是第一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文学和新闻学的中国人。因为所学专业和技能,他学成归国后担任了外交官,还做过清华大学的教授。当时清政府已经到了日落西山的悲凉状态,倡导西学的领导层看到中华饱受列强欺凌,而中华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就在基础自然科学、工程、法律、军事等方面的差距,所以这些留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学习数学、工程、法律、教育等专业,鲜有人涉足艺术类专业。不过到了1911年的第三批赴美留学生中,陆鸿棠成为了第一位学习建筑的中国留学生,他攻读深造的学校是美国中部地区赫赫有名的密歇根大学。还有位同时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采矿专业的罗邦杰,毕业十多年后又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建筑,获得学位,后回国任教,日后设计了包括上海纺织学院(现中国纺织大学)的宿舍等国内近现代知名建筑。除了美国作为主要留学国家外,清末之后还有大量的学生公费、自费留学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而读取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也是有一些的。据统计,近代留美学生在1854年至1953年期间,获学士学位4500多人,获硕士学位7000多人,获博士学位1700多人。

因为当时社会并不需要大量的艺术学科,在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国家自强,工业发展,政府和社会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也无需求,所以也就鲜有去留学的学生。这点多少与我们最近的国内形势十分相像,所以博古论今,也显得恰如其分。改革开放后,中国很多留学生都选择去国外深造理工、工程、计算机、法律和一部分文科专业,艺术类专业也是近十年才开始受到关注。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艺术和设计领域还不甚发达,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的艺术重心仍然在欧洲,特别是法国巴黎在近代艺术发展中是举足轻重的城市。虽然艺术专业不像其他文科、理工科专业在当时受追捧,可仍然有大量的艺术家和留学生远赴欧洲。例如我们都知道的人民艺术家徐悲鸿先生,起初到日本留学学习美术,1919年赴法国,在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西方素描和油画(Painting),回国后成为德艺双馨的大艺术家,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比徐悲鸿早的大艺术家还有李叔同,也是到了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学习。协助梁思成建立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中国建筑泰斗吴良镛,他远赴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校(Cranbrook Academy)学习西方先进建筑技术和理念,回国投身教育事业。音乐(Music)领域也有萧友梅,到德国柏林大学和斯特恩音乐学院深造,以德文优异成绩取得博士学位,是中国历史上有证可查的最早掌握西方作曲方法的中国人。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冼星海也是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后归国从事创作。裕容龄是中国近代杰出的舞蹈家,其《玫瑰与蝴蝶》的表演享誉世界,而法国巴黎的生活学习经历也为她日后从事舞蹈(Dancing)事业奠定了基础。到了最近40年,中国大陆地区、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去欧美就读艺术类专业的留学生那就太多了。几乎大多有所成就的艺术家、设计师、电影人、音乐家都有艺术留学的背景和经历,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家朗朗、谭盾、吕思清等,电影界的李安、徐克等。究其原因,不难看出,西方在艺术、设计、电影、时尚、音乐、舞蹈等领域远远领先中国,即便在当下,我们也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向西方学习,而今天我们看艺术发展,无论是研究型学科的史论体系建设,油画等传统艺术的当代西方话语权,设计的西式思维,电影工业体系的好莱坞标准,音乐的西方乐曲主导性,几乎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当代艺术体系和文化还非常薄弱,只是全球化中的模仿实践个体,想想有点可悲。不过我们学习西方就是为了“明智”,当我们的量和基础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迎接变化,所以“明智”固然重要,但是看着这些艺术留学的前辈们,和无数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留学先驱们,“立业”也就成了艺术留学的另一个目的,也是终极目的。

一、为什么要去美国读艺术类专业?


综合形式分析

如今出国学艺术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年数以万计的学生、学者和艺术设计工作者都远赴海外学习深造。2011年10月,应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邀请,我在杭州参与策划了一场国际艺术设计教育交流大会,邀请到享誉世界的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美国纽约视觉艺术设计学院、英国伦敦设计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艺术设计学院等欧美艺术设计名校,一下子吸引了数千艺术设计学生和家长前来与这些院校零距离接触。无论趋势所致或是潮流推动,这些现象都已经说明中国经济发展飞速,社会生产力暴增,人民的文化消费水平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饥渴”状态。目前中国主要的发展目标是“文化大发展”,考虑到国内就业压力等现实情况,遵循“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古话,已经高度市场化的各国高等教育院校都看准了中国这个巨大的教育市场。2000年开始,海外各国艺术类院校大举进军中国教育市场,在中国举办各种国际教育展,甚至个别院校在中国直接设立办事处负责招生。这些现象也只有在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当代特殊经济时期才可能被充分得以展现。不爱“思考”的中国学生们也开始迷失在这个“海外留学镀金热”的大潮之中。英国和法国算是较早在中国招收艺术专业学生的国家,20世纪早期的很多我们今天熟知的艺术大师都曾到法国学习。随后,进入中国艺术专业学生视野的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乌克兰、意大利、俄罗斯……只要你去查艺术留学的相关信息,这些国家的名字总是排位在前。翻开报纸或到各大教育展一看,各家出国留学中介和学校都会标榜自己的学校是“世界级艺术院校”“国际著名艺术学院”,抑或“顶尖大学”。之所以这些学校标榜这些字眼,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学生和家长的功利主义心理作祟!是不是这些标榜自己杰出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呢?

打个简单的比方,享誉世界的美国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什么时候在中国组织过如此规模和频繁的“招生行动”?2006年,我在推广和促进美国本科教育交流时,组织了十多名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学生来中国高中做巡回演讲,但并非由学校官方自发形式。那些已经被世界公认的顶级院校真的担心没人去他们那里上学吗?其中的道理不言而明。正是这种市场鱼龙混杂的时候,很多学生和家长无所适从。近两年,捷克、塞浦路斯、匈牙利之类国家也纷纷来中国分一杯羹,试图推销他们的王牌艺术类专业。我在一直坚持的观点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国家和学校以及专业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最好的发展之路。

谈了其他国家的一些情况,接下来就看看重点介绍的美国。2009年后,美国就成为中国高中、本科和研究生留学的首选国家,自然关注度和规模也是第一的,因此本书将聚焦美国院校,帮助大家做个参谋。2003年开始,美国一些艺术学院和综合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都参加美国林登国际教育展,也曾经在上海和北京举办展览和招生会。在此之前美国的大部分艺术学院只与中国一些艺术大学保持校方间联络,比如加州艺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和中央美院之间的交流,波士顿大学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间的联系,罗德岛设计学院和中国美院建筑专业间的交流等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实际的社会发展情况使得国人经济上越来越富裕,进而越来越需要“精致”教育。作为世界强国的美国,也是高度经济发达的头号代表,当然不能也不甘落后于其他国家。相比较美国数量惊人的大学群体,经常光顾中国的几所学校,并不能代表整体美国大学艺术类教育的全部。由于先入为主,显然这些院校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招生效果,中国学生也随之逐渐发现去美国还可以学艺术、设计、时尚、影视、音乐、表演、建筑等专业。现在学生对这些专业感到新鲜,其实当年清政府送出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也有人有同样的感觉:林徽因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专业,张大千这样的成功艺术家也很早曾到美国做艺术文化交流。

美国的一些大学不太会在国际上主动推销自己,大部分美国学校主要的国际生源由他们百年来的系统发展形成,而国际学生选择的专业主要以理工科、人文和经济专业为重。相对于这些专业来说,早年经济上还很落后的中国人还无法承担学习艺术或设计的高昂学费和奢侈的理想。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去美国读艺术类专业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值得大家仔细思考一下。

1.美国经济基础

所有的社会发展都建立在物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比如美国18世纪垦荒阶段,有几个人敢自称是艺术家?同时期已经进行过工业革命的英国却拥有大批杰出的戏剧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很多媒介形式的艺术家。而比英国发展更早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德国(宗教改革)、荷兰等国,拥有的艺术家和艺术成就又远远高于那个时期的英国。我曾经与一位美国艺术馆馆长开玩笑说,如果把每个国家不同时期的艺术鼎盛阶段的艺术家放在一起举办个展览,真的可以书写一部世界艺术文明的灿烂历史。进入20世纪,美国的经济一直突飞猛进处于世界领先,这一切都建立在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财富之上。只有不饿肚子的美国人才有能力去发展艺术事业。无论美国的政府开放政策、基金会体制、博物馆体制、艺术组织体制,还是展览商业行为都促进了传统艺术的发展。随着20世纪初期国际局势动荡和变革,美国吸引和接纳了相当一部分有文化艺术代表性的杰出欧洲艺术家。艺术设计史上重要的包豪斯艺术的发展和教师迁移就证明了:从20世纪初期开始,世界艺术中心已经从欧洲转移到了北美大陆,准确地说是美国。后来,美国从包豪斯艺术风格中,分离出来几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大师,形成了黑山学院教育风格,包括早期的耶鲁大学平面设计的先驱、黑山学院毕业的艺术家罗生博格、约翰·凯奇,这些人都为美国现当代艺术设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亚洲和两河流域、爱琴文明、罗马帝国以及欧洲大陆诸国都有着早期卓越的艺术成就,但随着时间推移,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艺术格局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今天,全球每一个角落的人都能够看到的动画片有90%来自美国和日本,这充分说明了经济和艺术发展的直接关系。

2.现代艺术发展

自英国工艺美术发达后,世界艺术发展进入了高速运行阶段,原有的绘画、雕塑、建筑、陶艺以及原始设计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形式和创作的需求。科技在改变,那些传统的艺术门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美”的需求。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推进,艺术和设计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艺术已经不再像封建社会中只能被统治阶级、贵族所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的发展进步,新材料的产生,科学技术手段的飞速更新,特别是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艺术表现形式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革与发展。人们早期就可以利用绘画作为设计原型去创作原始的设计作品,例如图腾作为最原始的标志(Logo)设计,可它仍未脱离原始的设计工具以及设计形式。计算机在日常大众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运用与普及,图形设计(Graphic Design)已经成为了当今重要的设计领域。电脑这个生产工具可以更好地帮助艺术家设计更完美的图形,特别是3D空间的设计,而我们都知道传统绘画无法呈现这个工作需求。再如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的诞生,美国汽车生产流水线的构建,这些都为交通工具设计(Transportation Design)和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