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HK$
98.6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編輯推薦: |
《知道不知道》系列丛书共20册,针对中、小学生的兴趣点,从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生物知识、天文知识、未解之谜等各方面进行叙述,探究其深层次的奥秘,每一门类独立成册,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所生活的世界,增加知识储备,引导他们主动探寻问题和答案,对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潜能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书稿图文并茂,图片生动,语言极富趣味,能吸引小读者一口气读下去。
|
內容簡介: |
《有个圆咕隆咚的家伙叫地球》是一本给小读者阅读的地球科学普及读物。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生动的绘画、富于趣味的小故事,带领小读者探知神秘而深刻的地球奥秘,了解地球上存在的各种简单又神奇的现象。书稿深入浅出,兼具知识性与可读性。
|
關於作者: |
纸上魔方是一家集图书策划、编辑、设计、制作为一体的文化传播公司,在业界策划了很多有影响力的系列图书,与国内上百家出版社有合作关系。
|
目錄:
|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粒沙4
咦,地球是个滚圆的家伙吗? 10
地球不停地转,人为什么不头晕? 16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块大磁铁? 22
地球是哪一天出生的呢? 28
沧海桑田是神话吗? 34
真逗,地球是个烫心的“鸡蛋”! 40
大气,是我们呼出来的气体吗? 46
地底下藏着黑色的“金子”52
啊,石头里竟然能流出油? 58
来来来!一起去“人丁兴旺”的金属之家瞧一瞧! 64
不好,地球发怒了! 70
空心山的“心”去哪儿了? 76
雷电真是雷公和电母在“作法”吗? 82
谁是地球的“整容医生”? 88
是不是给地球起错名字了? 96
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 102
暴躁的家伙,说翻脸就翻脸108
春夏秋冬,性格迥异的“四兄弟”114
地球上的神秘地带120
|
內容試閱:
|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粒沙
天是那么高,地是那么广,还有一望无际的海洋……地球真是太大太大了,我们人类在它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而在宇宙中,地球太渺小,如同沙漠中的一粒沙。而就是宇宙中这颗体积并不大的星球,竟然孕育了无数形形色色的生命。那,地球是怎么形成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去寻根觅源吧!
古老而美丽的神话
在我国古代,人们借助了太多的自然现象想象了地球的由来。在几十亿年前,世界还是一片黑暗,而且混混沌沌的。在这个混沌的世界中,一个名叫盘古的大力士熟睡着。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终于睡醒了。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生活在黑暗的混沌之中,立刻就发火了。他一伸手,手中随即就出现一把巨大的斧头。他挥起斧头向混沌中劈去,“噼啪”一声巨响,混沌的世界竟被劈开了。轻浮的东西上浮成为天,沉重的东西下沉凝为地,从此就有了天和地。盘古怕天和地再合并,便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就这样一直立于天地间。又过了几万年,天和地都凝固了,盘古也累得倒下了。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四肢变成擎天柱;躯干变成大山;须发变成星星;血液成为江河;皮肤汗毛变成花草树木;牙齿骨骼变成矿藏和宝石……
叽叽喳喳!地球到底是怎么来的?
关于地球的由来,自古以来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行星是弥漫在宇宙中的物质微粒(星云)在摆脱引力之后,凝聚而形成的,日月星辰和地球都是这么来的。另一些人认为,在亿万年前,有一颗彗星曾撞击过太阳,撞击后的碎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地球。不过现代科学证明,彗星太小,它是不可能将太阳撞出碎片的。小彗星撞不出碎片,那是不是两个大恒星相撞形成了地球这颗行星呢? 1878 年,毕克顿提出,在亿万年前,两个恒星曾相碰引起爆炸,爆炸物便形成了各个行星(包括地球),两个恒星的残余部分结合而形成了太阳。
除此之外,还有科学家提出“双星说”等灾难性的观点。这类观点的共同点是将地球的起源归结为一次偶然的灾难性事件,因此,它们被统称为“灾变说”。这个观点比较靠谱20 世纪中叶以后,一种关于地球起源的“宇宙大爆炸学说”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大约在150 亿年前,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聚集在一起,而且温度极高。时间一长,便发生了巨大的爆炸。爆炸之后,所有的物质开始向外扩散,宇宙便形成了。在这150 亿年中,宇宙经过各种变化,便逐渐出现了星系团、星系、银河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卫星等。
后来,银河系也发生了一次大爆炸,爆炸后的星云碎片和尘埃经过长时间的凝聚后,便形成了地球。之后,地球经过分离,形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人类对地球起源的研究仍在进行,而且越来越接近真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后人一定能够将地球起源的秘密研究得一清二楚。
猜猜看
地球仅是宇宙中的一粒沙
太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恒星。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它们的卫星,还有彗星、流星体等星际物质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运动,它们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虽然包括这么多星体,但仅是银河系中小小的一员。银河系内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约有1000 亿颗以上,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星团。而在辽阔的宇宙中,还有近百亿个与银河系相似的河外星系。
这样一想的话,你应该知道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是多么渺小了吧。
咦,地球是个滚圆的家伙吗?
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各种球类,比如皮球、篮球、乒乓球、足球、棒球、高尔夫球……“球”在我们的脑海中,一般都是圆圆的。那么,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也是一个“球”,它是不是也是圆的呢?在古时候,人类就开始猜测地球的形状。经过许多年的探索之后,人类终于搞清楚地球是什么样子的了。想不想知道答案?那就一起去瞅瞅我们可爱的地球吧!
探测地球的漫漫长路
自古以来,人们都直观地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宇宙和其中的任何星体都是完美的球状的理论。之后,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及我国的惠施、张衡等人也指出,大地是一个球状体。但是,最后用实际行动证实这一观点的是航海家麦哲伦。
1519 年9 月,麦哲伦率领一支由5 艘帆船和266 人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环球航行。在经过种种磨难后,麦哲伦的船队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最终回到了西班牙,正好绕了地球一圈。不幸的是,麦哲伦和他的200多名队员大多在途中遇难,生还者仅有18 人。这次航行是人类第一次用实践证明:地球的确是圆球状。从此以后,才有了“地球”一词。
咦!地球不是特别圆
1672 年,法国天文学家里希尔去南美洲赤道附近进行天文观测。他携带的一架经过校对的摆钟在赤道附近竟然走慢了,每昼夜约慢2 分28 秒。当结束考察工作回到巴黎后,那架摆钟又走快了,而且每昼夜恰好快2 分28 秒。里希尔深入地研究了这一现象后,提出一个观点:地球不是一个真正的圆球。里希尔又将摆钟放到高山顶上,发现摆动的时间会稍稍超过在平地上的时间。他推测:摆钟离地球的中心越远,摆动得越慢。因为赤道部分比其他部分离地心要远,或者比其他部分要凸出一些,所以摆钟在赤道会变慢。
为了证实这个观点,法国科学家曾到赤道和北极去测量。测量结果证明,地球是一个赤道部分稍微凸出的椭圆形的球体。
揭开地球的真实面目
实际上,地球并非是一个形状规则的形体,它的形状是极为复杂的。从其表面的凹凸和海陆分布来看,它有隆起带和凹陷带,整体形状有点像“地瓜”。近二十年来,人们又对地球的形状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卫星对地球观测后发现,地球的形状有点像梨。“梨身”是鼓起的赤道部分;“梨蒂”是尖尖的北极;“梨脐qí”是凹凹的南极。因此,人们称地球为“梨形地球”。不过,我们还不能说对地球形状已经完全了解了。因为不管我们的测量方法有多么精确,误差也还是避免不了的。另外,地球的形状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今天之前或者之后,地球都可能是另外一副模样。
地球到底有多大?
地球的赤道半径最长,约为6378 千米;南北极半径较短,约为6356 千米,两者只差20 多千米。由此可见,地球还真的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哦!地球赤道处圆周长为40075 多千米。要是让长跑健将跑一圈,那他日夜不停地跑,也需要将近3 个月。地球表面的面积相当于53 个中国那么大。地球的质量当然不能用秤来称了,不过可以计算出来,它的质量约有60 万亿亿吨,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啊?还真的很难想象。
猜猜看
地球为什么不是奇形怪状的呢?
地球为什么是近似圆球形的身材,而不是方的、三角形的,或者奇形怪状的呢?难不成地球也有爱美之心?原来,地球形成之后,地壳已经固化,但地幔以下仍然是高温熔融状态,地核处很可能呈高温金属固态。在重力的作用下,轻元素上浮,重元素下沉。从地心就会向各个方向扩展,一直到地表。为了保持平衡,距地心相同距离处的地心两侧必须是密度和重力大致相同的物质,所以地球呈现出圆球形。另外,圆球形也有利于地球不停地高速转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