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HK$
77.3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推荐1:《大自然的奥秘》涵盖了大自然神秘现象中最具价值的内容。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海洋污染等全球环境问题。这些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都是对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的新课题,同时也构成了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
推荐2:向青少年普及环保科学知识,鼓励其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环保意识,让他们将环保意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指南。
推荐3:为青少年读者展示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想象空间,激发其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努力学习科普知识,以掌握探求知识的本领,去探索、发现、欣赏自然的神秘和生命的奇迹,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推荐4:本书案例新颖,内容客观,视角独特,运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文字,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来科普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寓科学于知识性和趣味性之中,变乏味为轻松愉悦,化晦涩为妙趣横生,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青少年的心灵。
|
內容簡介: |
自然环境科学是人类六大基础学科之一,其专业性、探索性较强,所以需要通过科学普及的形式使之成为通俗易懂、让人能接受的知识。本书语言通俗、言简意赅、事例清晰、图文并茂,内容分为关爱地球家园、遏制空气污染、关注海洋生态、珍惜水资源、开发新能源、保护濒危动物等几部分。书中重点介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遭受着各种破坏,而环境的破坏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威胁。
本书符合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求知欲望及猎奇心理的特点,非常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向青少年朋友普及环境科学知识,鼓励他们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才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环保意识,让他们将环保意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指南。只有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才能为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也只有通过他们的行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才有希望得到改善!
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够对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并且对指导他们开展形式多样的保护环境活动提供有益的帮助。保护自然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目錄:
|
一、寻找大气污染的元凶
大气污染,危害知多少
空气中的“杀手”——PM2.5
飞来的“恶魔”——浮尘
游荡在天空中的“死神”——酸雨
二氧化碳正在人间肆虐
为二氧化碳寻找最好的归宿
什么是“温室效应”
关于气溶胶的是是非非
警惕城市变成大锅炉
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氧气
地球的保护伞正在遭受破坏
空气污染会造成大雾天气吗
二、自然灾害的由来
暴怒的狮子——龙卷风
最痛的颤抖——地震
地球的终极毁灭者——海啸
吞噬土地的魔鬼——沙漠化
什么是强对流天气
热带气旋——台风
大自然的报复——泥石流
“飞沙走石”的沙尘暴
生命之源的匮乏——旱灾
寻找火山爆发的规律
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洪水猛兽频频来袭
突破寒潮的侵袭29
三、生命之源正在枯竭
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
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
“淡水危机”即将袭来
我国会面临水枯竭吗
水污染将人类引向毁灭
海水里的盐从何而来
如何赶走海水中的盐分
怎样将“死水”变成“活水”
怎样摆脱干旱的困扰
森林是“抽水机”还是“引水器”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
四、富饶神秘的“蓝色的国库”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奇特的海底世界
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海洋的呼吸——潮汐
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谁惹怒了暴躁的海洋
“海洋沙漠”扩张正在加剧
海洋缺氧,生物难以生存
海洋“打嗝”曾造成生物灭绝
海洋生物中的气象专家
海里的仙草——藻类植物
美丽的“水族大观园”——珊瑚礁
五、如何让能源持续发展
城市垃圾,何去何从
和一次性用品说再见
将淤泥变废为宝
莫让土地“很受伤”
小蚯蚓也有“超能力”
节约电能,造福子孙
别让废旧电池“无家可归”
宇宙交通事故的“肇事者”
黑色的金子——煤炭
最洁净的燃料——天然气
无处不在的太阳能
取之不尽的风能
探寻形形色色的新能源
六、你不了解的濒危动物
人类的益友正在衰退
海底的“炮弹”——金枪鱼
最久远的物种——扬子鳄
海洋世界的“大力士”——蓝鲸
迷人的“明星”——大水獭
美丽的“湿地之神”——丹顶鹤
孤寂的“雪山隐士”——雪豹
丛林之王——东北虎
马达加斯加的幽灵——指猴
温和的“巨人”——大猩猩
南极的“主人”——企鹅
北极“霸主”——北极熊
|
內容試閱:
|
空气中的“杀手”——PM2.5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称,全球每年大约有2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所导致的各种疾病,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臭氧、二氧化氮对人体健康均有很大危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臭氧、二氧化氮其实就是大气污染物存在的形式,可以将其分为颗粒物质和气态物质,有人将它们称为飘浮在空中的“杀手”。
说到空气污染,不得不提一个最近很火的词语——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Pm2.5的主要来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海盐、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
人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既然pm2.5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找出主要原因了,对个人来说就很容易找出应对的办法了。主要以佩戴真正防pm2.5的口罩为有效手段。尤其是在上下班路上、地铁站中及人群高密集地方。
使用防pm2.5的口罩。pm2.5口罩除了能防尘,防pm2.5,口罩面料采用能杀灭连抗生素都无法杀灭的“超级细菌”的康纶纤维。人在不停的呼吸中,pm2.5颗粒夹杂着大量的致病细菌被人吸入后直接侵害人体的健康。用口罩,无疑是有效的解决了即防尘、又防病的问题。
尽量减少吸烟甚至不吸烟。烟雾中有大量pm2.5,会对人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如果无法阻止周边的人吸烟,那么应该尽量远离烟雾。
大雾天不能晨练。PM2.5是引起大雾天气的重要元凶之一,因此早上起来发现雾气比较大时,就不宜外出进行晨练。如果一定要晨练,建议带上真正能防pm2.5的口罩进行慢跑、小跑的运动量不大的晨练。
目前来看,世界各大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仍然严重,尤其是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污染较为严重。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针对此情况,首先,应提高全民素质,从道德上加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其次,重视城市绿化,植树造林;再次,控制工厂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以及“每周少开一天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小蚯蚓也有“超能力”
蚯蚓,体长约10厘米,体重约0.5克,身体呈圆筒形,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生活在潮湿、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喜欢碧波垂钓的人往往会用蚯蚓作为鱼儿的诱饵。我们从小就知道,蚯蚓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这样就可以使水分和肥料易于渗透,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
其实,小小的蚯蚓还有一项“超能力”——吐故纳新,即:分解掉人类生产的有机垃圾,使其变成无机物,供植物等利用。
我们都知道,造纸业属于污染“大户”,人们常形容造纸业是“制造出白纸,却染黑了河水”。但是,相关资料显示,利用蚯蚓来转化造纸产生的污泥技术已实验成功。蚯蚓呈红色,体形不大,但个个“生龙活虎”,它们会在短时间内将造纸产生的污泥吃得一干二净,而且经过消化后,蚯蚓排出来灰褐色的粪便,没有任何异味。据专家介绍,蚯蚓具有超强的“吃”污泥的能力,一条蚯蚓每天可处理0.3克的造纸污泥,只要养殖3.3亿条蚯蚓,每天就可以处理100吨的造纸污泥。所以,在日本用蚯蚓来处理造纸污泥已进入实用化的阶段。在美国,5亿条蚯蚓,每天可处理200吨工业废物。此外,蚯蚓还可以处理酒厂、畜禽和水产品加工厂的废弃物和废水。
总之,蚯蚓可大量吞食垃圾中的有机物,如饭菜、纸张等,一个3口之家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几千条成年蚯蚓可将其全部“消耗”。专家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2吨蚯蚓一天可吞掉1吨有机垃圾;3吨的有机垃圾可得到1吨蚯蚓粪便。而且,蚯蚓在吃垃圾的同时会产生无味、无害、高效的多功能生物肥料。用于花卉,可明显延长花期,使花的颜色更鲜艳;用于果蔬生产,不仅可提高产量,而且可提高品质和贮藏时间。蚓粪中的微生物群也可以用来分解废水中的污泥,使之产生沉淀,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其实,利用蚯蚓处理垃圾的方式在国外早已不鲜见。美国有一家企业年产蚓粪30万吨,美国年售蚓粪产值达10亿美元;澳大利亚VERMITECH蚓肥科技公司用电脑控制,实施自动化、机械化养殖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其蚓肥达到无臭、无病害、肥效高名优品牌标准。日本的许多家庭都利用蚯蚓来消灭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
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160万条蚯蚓层为奥运村的垃圾处理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悉尼还动用数千万条蚯蚓清除整个城市的垃圾,再将垃圾转化为高质量的肥料。21世纪70年代时,利用蚯蚓处理垃圾的方法曾在北京及其他城市出现过,蚓种是从日本引进的“太平洋二号”,但三十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此种方法一直未能得到推广。
回首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专家组曾在申奥报告中承诺:北京的城市垃圾将全部进行安全处理,垃圾资源化率将达到30%,分类收集率将达到50%。奥运会垃圾则全部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回用率达50%。
专家们还指出,实现蚯蚓处理垃圾的产业化,是奥运会垃圾实现半数回收利用目标的必经之路。2008年,在郊区兴建一个蚯蚓处理垃圾的工厂便基本可满足奥运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需要;兴建4~5个蚯蚓处理垃圾的工厂,便可将全市垃圾总量减少40%以上,事实上已经完成了这一目标。
环保专家就蚯蚓处理垃圾产业化问题,以一个日处理400吨的工厂为例,详细算了一笔账:建厂期间项目总投资约为2400万元,工厂运营期支出约584万元;工厂每年收入:政府每年所给垃圾处理补贴,以每吨40元计,约为584万元;销售蚓粪收入40万元;销售活蚯蚓收入10万元。每年收入总计为634万元。
专家们据此非常乐观地估计,建造一个蚯蚓处理垃圾的工厂每年赢利可达50~100万元。建厂投资10年可收回全部成本,并可解决100人的就业问题。由此可见,小小蚯蚓果然具有非凡的“超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