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6.2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文学评论家王必胜:
张炜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其最大亮点为:知性与识见,情怀与温度,韧性与持守。
王必胜评论:
丝绺相连的心书
张炜的散文随笔,不拘一格,或大或小,有专题,也有散章,近四百万字。其中,不乏早期的青涩之作,但斑驳绚丽的文字方阵,构成了一座恢宏壮阔的文学建筑。张炜认为,写作是一个“孤独者的心音”,自喻散文是一本“丝绺相连的心书”,用心去写,是他获得读者认可的原因。他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具体而言,体现为以下三个突出的亮点——
知性与识见。张炜的写作,被认为是人文精神守护者的写作。他的小说,有深挚的人文情怀,对历史和人生,对自然和生命,有着激昂华丽的书写和高蹈的精神揭示。而散文也承续着他擅长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体悟和阐发,从社会世相开掘精神层面的意义。他的散文创作,几乎包括了社会人生方方面面的感悟。尤其是,在对世道人心的阐发中,他多从普通的生活现象里,从一些平常的事例上阐发哲理,关注的是一些思想本体的问题,一些生命和生存的意义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部文学讲稿。在“半岛”, 张炜与朋友们一起交谈、切磋、幻想,度过了最美好的文学时光,本书即是当年交流谈话的记录。在张炜的世界里,葡萄园不是浪漫之地,而是挥洒汗水的劳动场所,是“文化和艺术”的偏僻之地,是心怀忧思与牵挂的精神栖息地。在葡萄园,张炜遵从心灵的召唤,走向自己的内心。从这些谈话文字中,可以找到理解和打开张炜精神世界的钥匙。
|
關於作者: |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及海外出版单行本四百余部,获奖七十余项。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十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
1999年《古船》分别被两岸三地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九月寓言》与作者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别在海内外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畅销书奖等多种奖项。
大河小说《你在高原》获得华语传媒年度杰出作家奖、鄂尔多斯奖、出版人年度作者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等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十余奖项。
|
目錄:
|
上篇
第一章精神的丝缕和火种 3
第二章特殊生命的特殊表达 33
第三章朴素是至高的艺术品格 55
第四章诗人与“金字塔尖” 81
第五章难以复制的声音 105
第六章青春的源泉 133
下篇
第七章必读的“高原之书” 163
第八章灵魂的刻度 185
第九章秋天的大地 211
第十章心灵的周游 235
第十一章人与书 259
第十二章走向开阔的生活 282
第十三章八位作家待过的地方 310
附录散文总目 331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精神的丝缕和火种
陌生感和千篇一律;安定与排遣。人的抱负和奢望。
这里是一片沉默,也是一片喧嚣。就看怎样感知它、发现它和接受它。从地图上看这里只是一个犄角,伸进海里,又可怜又精巧的大陆的边缘。与之呼应的是海中那几粒岛屿。这儿在古代称为“登州海角。”
很久以前,当老铁海峡还没有发生陆沉的年代,这里与辽东半岛连为一体。
如果不从现代的角度去看,这里可算偏远的“东夷”。文化的寂寞,边地的寂寞。两千年前的孔子传礼也没来这里,他认为这里的人原本懂礼。可能那也是一种“夷人之礼”吧。
对这里本应极为熟悉:它的人文地理。可是一切却触目皆生。像来到了一块生僻之地。偶尔能看到十多年前的痕迹,但只是一闪,另一种感觉就将其覆盖了。
四周响起的声音也是如此。它显得久远、深入,不由得让人疑惑:这是从哪个世界飞来的声息?自己的声音与之同源同根吗?是,又不是。从哪里来?从这里和远方?是归来还是离去?是旧友还是新朋?是主人还是客人?
隐隐希望看到真正独特的东西。这显出了天真和浪漫。其实到处一样,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现代风习的感染力同化力比过去的时代大了十倍百倍。处处都给翻造了,改变了,此地与彼地必须一样。房屋是这样,街巷甚至植物、人,都是这样。这才让人吃惊。
最好能拨开表面的浮障,探寻到不同的、个性强烈的内核。这应该是久居此地的目的之一。
烦恼和愉悦、欣喜,被种种情绪纠缠也是必然。偏远之地给人安定,也给人一些焦躁。关键是能够排遣,能够与这片土地在心灵深处沟通和对话。平静的、温暖和从容的心情一点点泛上来,从此也就住得下了。
没有什么隆巨的事业。谁也没有那么大的抱负,起码是外在的抱负、世俗物利的抱负。只是寻个安静的读书地场。这个地场对人的磁性大,正在把他吸附,如此而已。人如果能借此休整和修正,培养起好的心情,生成明亮的眼光,就该非常感激了。他对其他并无奢望。
他害怕打扰,也不想打扰别人……
1987.11.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