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本专门围绕河东地区盐业经济及盐业商人兴衰发展的著作,展现了河东盐业经济及河东盐商在晋商产生及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无数晋省商民,不畏险途,吃苦耐劳,并且敢于尝试,善于动脑,以其特有的忠义诚信的商业思想和文化特点,使山西盐商得以崛起。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关于河东盐业的研究。从远古华夏起源开始,至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涉及与盐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技术、政府管理、经济发展、商人商业及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通过全方位展示河东盐业的历史面貌,深入了解其辉煌和衰落的客观规律,以及深厚的文化影响和制度影响,包括城镇建设、城市文化、城市生活习俗、社会风情等多个重要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
關於作者: |
刘建生,男,1956年1月生,山西右玉杀虎口镇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教学名师,省委联系专家。现任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所长,兼山西省晋商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近代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当代山西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高级经济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学位委员会社科评审组成员,山西省教育厅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经济管理学科评审组成员。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及山西省社科、软科学项目11项,共发表论著300余万字,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地方志》、《清史研究》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主要代表著作有《明清晋商制度变迁研究》、《明清晋商信用制度变迁研究》、《山西典商研究》、《晋商研究》、《山西近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稿》、《回望晋商》等。曾获山西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史志编纂优秀成果一等奖,省优秀社科成果应用推广二等奖,北方十五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曾获山西省优秀教师、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太原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称号。
|
目錄:
|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天赐盐池 孕育文明
第一节 盐池始源 神秘传说
一、神话起源 002
二、史籍正解 005
三、盐民祈愿 007
第二节 盐池形貌 自然天成
一、盐池诞生 009
二、盐池幅员 011
三、产盐之母 012
第三节 晋国称霸 凭盬而起
一、祭祀之盬 014
二、民以盬富 015
三、国以盬强 017
第二章 河东建制 股肱之郡
第一节 汉唐盐利 天下居半
一、完备建制 020
二、盐铁巨商 023
三、盐政反复 026
四、盐池唐盛 029
五、池神获封 031
第二节 垦畦浇晒 时代变革
一、人工制盐 034
二、政策宽松 037
三、变革盐制 039
四、榷商骤富 043
第三节 盐务专城 元代始建
一、设立盐使司 047
二、设立圣惠镇 051
三、运城筑城 054
第三章 开中实施 盐商称雄
第一节 九边驻军 盐商兴起
一、人稠地窄 062
二、军事消费 064
三、负担过重 066
第二节 开中实行 扩大势力
一、捷足先登 068
二、程序严格 069
三、势力扩张 071
四、首创商屯 073
五、徽人北上 075
第三节 迁居淮扬 形成垄断
一、支盐困难 077
二、改为纳银 081
三、形成世袭 084
四、晋贾称雄 086
第四章 河东名门 盐商世家
第一节 商人籍贯 遍布全省
一、省内遍布 090
二、贩粮契机 092
三、迁居淮扬 096
四、“北亢”之富 103
第二节 官商结合 垄断形成
一、高官背景 107
二、树大招风 109
三、家族受益 110
第三节 天下运司 河东专学
一、运学创办 112
二、书院兴盛 113
三、儒贾相通 115
第五章 屡施变革 力挽颓势
第一节 缓和矛盾 畦归商种
一、清初凋敝 118
二、畦归商种 119
三、“坐”“运”分离 120
四、引岸严苛 123
第二节 挽救危局 课归地丁
一、盲目加引 129
二、危机浮现 130
三、课归地丁 133
四、变革有效 135
第三节 多重因素 盐池衰落
一、客水坏盐 137
二、蒙盐冲击 139
三、清廷干预 144
四、苛捐凶猛 146
结 语 繁华落尽 唯存余痕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跋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天赐盐池 孕育文明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中华文明起源的神话传说,广泛流传于拥有盐池资源的古河东地区。究其根源,正是由于盐业资源的弥足珍贵,使其成为上古时期各部族活动围绕的中心。故而,关于他们如何建立王朝和统治华夏大地的神话故事亦广为流传,其中尤以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神话最为盛传。进而有学者指出,这不仅仅是传说,更是上古民族文化最先形成的记载;而这个地区,则必为自然产盐之地区,或给盐便利之地区。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更进一步指出:中国最古的文明,实兴起于河东盐池附近……夏、商、周三代的国都大体上都位于消费河东池盐的地区,毫无疑问,盐池就是三代文明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 盐池始源 神秘传说
拥有盐池资源的古河东地区,广泛流传着关于上古部族如何建立王朝和统治华夏大地的神话故事,其中尤以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神话最为盛传。这些神话展示了河东盐池与华夏原始文化的渊源,也体现了盐池在文化形成早期的重要地位。
一、神话起源
据《史记》记载,华夏始祖黄帝曾战九黎族首领蚩尤于阪泉,败蚩尤于涿鹿,后又邑于涿鹿之野。黄帝为中国古代五帝之首,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他是原始社会后期有熊氏部落的首领。黄帝的主要活动区域就是中原的黄河流域,历史上黄帝与蚩尤曾在河东进行过激烈的战争,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争夺天下主宰权的活动。司马迁的“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便记载了这段上古传说。
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能作云雾,且兄弟众多,本领很大。他欲称霸业,与黄帝部落连日征战。然而黄帝却战不过蚩尤,九战九败。损兵折将的黄帝败归泰山后昏迷三天三夜。忽有一仙女出现,授其以兵法。黄帝得神灵辅佐趋风止雨,重整旗鼓大败蚩尤。
“黄帝杀之于中冀,蚩尤肢体身首异处,且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蚩尤被杀后遭到肢解,鲜血流入盐池化为卤水,供万人食用,尸解之地被称为“解”。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卤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埋葬蚩尤尸骸的村庄,遂取名蚩尤村,后又改为从善村。
这段反复出现在古代知名著述中的传说,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幻想加工自然和社会形式的举动,更体现了古老盐池地区孕育着华夏文明的起源。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衣食四处寻找水草丰盛之地,以便进行狩猎和农耕,氏族的迁徙和斗争,即为争夺自然资源。黄帝和蚩尤的大战,在盐池之畔发生,就是两个氏族部落为开辟中原优厚自然资源而引起的纷争。黄帝在河东地区活动,占有河东盐池,而蚩尤所在南方一隅缺乏盐的资源。为了争夺这种珍贵并不可或缺的资源,蚩尤不远千里来到北方向黄帝挑战。而黄帝战胜蚩尤,与其控制着盐池资源而获得周围其他部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最终,掌控盐池的一方得以壮大自身、合并其他,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族。
另一个关于盐池起源的传说是“神牛下凡,身躯造池”的故事。据说天宫里有一头神牛,因贪嘴禁不住诱惑偷吃了玉皇大帝的御盐。事发后,玉帝雷霆震怒,将其贬谪凡间以示惩戒。神牛下凡后,到处碰壁无处安身,屡受风吹雨淋、日晒冰冻之苦。当它某日到达中条山后,淳朴善良的山民们并未闭门不纳,而是热情款待并收留它在此落户。为了报答这些乐善好施的山民,神牛卧在中条山下,将自己的身躯化为一汪盐湖以报恩河东。
此外,还有“麒麟造盐池”的神话故事。传说远古时有一头麒麟曾在古龙门附近出现,当地人不知它是仙兽,以为是怪物,便群起攻之,驱赶它。麒麟匆忙撒下几滴尿液便离开了龙门。结果它撒的尿却化作盐碱滩,现今的古龙门遗址——河津县麟岛遗址。麒麟随后又来到中条山下,撒了一泡尿,之后这里就形成了盐池。
从这两个富有想象力的传说来看,古代人民对于盐池天然形成的神奇性,充满无比的好奇与敬畏。缘何“水中食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郦道元《水经注》语)?含有盐分的卤水,经过风吹日晒后自然成盐,无需人工晾晒,无需用火煎煮,只需捞取上来即可食用,坐收自然之利,好似上天赐予宝物。百姓百思不得其解,这才把盐池成盐归为上天神力。
二 、史籍正解
虽然这些故事是荒诞离奇之说,但是盐池是天赐晋人之宝,无需用火煎煮,是毫无疑问的。《古今图书集成》载曰:河东盐池“深可数停,贮水连天,淤泥藉水,盐根藉泥,根如苍玉,纠叠起,逼肖太湖,旱潦不盐,唯水五七寸许,日暴结板,水面生花,东南风荡,堕板成盐,皓皓方正,故曰斗盐”。
宋应星《天工开物》亦载称:“山西解池,供晋豫诸郡县……池水深聚处,其色绿沉。土人种盐者,池旁耕地为畦陇,引清水入所耕畦中,忌浊水参入,即淤淀盐脉。凡引水种盐,春间即为之,久则水成赤色,待夏秋之交,南风大起,则一宵结成,名曰颗盐……以海水煎者细碎,而此成粒颗,故得大名。此盐凝结之后,扫起即成食味。”
黄帝之后的三代“贤王”尧、舜、禹等都相继在古河东地区建都,必然考虑到河东盐池可以供给盐这一特殊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尧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距河东盐池约为140千米、舜都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距其约60千米、禹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距其约20千米。这三个“帝都”均围绕盐池建立,说明人们开发利用河东盐池历史之久远。
据称上古君王虞舜通过其诗作《南风歌》,记载了当时对河东盐池的开发利用:“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结合河东地区流传已久的“南风起,盐始生”,“仲夏应侯风出,声隆隆然,俗称盐南风。盐花得此,一夕成盐”的说法来看,无论其作者是否是虞舜,《南风歌》反映河东盐池开发历史久远的观点是可信的。
三 、盐民祈愿
古代种盐方法,一方面是靠天然结晶,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人力把握时机引水入畦,调配比例结晶成盐。种盐方法反映了当时民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盐池财富,这样才有两池盐利成为国家财政重要部分的影响,“租赋外,唯以盐课佐经费”。
河东盐利的重要性不仅关乎财政收入,亦与当地百姓生活密不可分。一旦盐池遭遇暴雨洪水等恶劣天气,就无法正常生盐,严重的话甚至几年都难以恢复。因此,在民间关于借助神力驱赶暴雨洪水的神灵,是备受百姓推崇的。祖籍就在解州的关羽便成为这个带给百姓安宁富足的伏魔大帝。传说:关圣者,解池南常平村人也。宋大中时,蚩尤祟池,邑人祷帝,忽风雷瞑晦,空中有金甲铁骑声。久之,天清日朗,池水如故,而盐复生。这段传说讲述的就是蚩尤的魂灵在盐池作怪,影响了产盐,被关圣帝君的神灵荡平。
在晋南一带一直流传着一种锣鼓杂戏“关公战蚩尤”,场面壮观,气氛热烈。虽然关帝战蚩尤是个离奇的神话故事,但是由于故事中的关帝有功于盐池,因此得到盐民特别的崇敬。所有盐号都供奉着他为神主;在池神庙旁还为他修建了神庙。但是在传说蚩尤埋葬地的蚩尤村却不供奉他,连涉及关羽的戏曲也禁止上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