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本文主要采用了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法,学习和吸收前人技术创新研究成果,探索和补充前人未有的或不完善的技术创新测评模型和方法;采用了理论模型与应用验证相结合法,对本文所创建的、并通过比较研究认为“最优秀”的两种测评模型(即模糊层次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和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采用了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法,来对测评模型、原始数据预处理方法、测评变量权重值的确定方法、技术创新测定结果等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
|
內容簡介: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第一章引言;第二章技术创新研究文献综述;第三章技术创新测评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技术创新综合测评模型及其比较和选择;第五章技术创新模糊层次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对中小工业企业的应用;第六章技术创新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对中小工业企业的应用;第七章测定结果分析;第八章结论与讨论。
本文开展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相关研究,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一是现有的技术创新测评模型存在较多缺陷与不足。如,模糊综合测评的常用模型,以“最大隶属原则”判定被评对象的评价等级不太科学,使本来“模糊”的评价等级变得更加模糊;以模糊评价等级排序来评判测评对象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排序性较差,且同一评价等级内被评对象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无法排序;对测评变量间的相关性未作独立化处理,使测评结果存在信息重叠性问题,不能较好地反应测评对象的实际技术创新水平;等等。对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的现有技术创新测评模型,需要补充、修正、完善和创新。
二是依据层次分析理论、模糊综合测评理论及技术创新测评原则等,构造了弥补模糊综合测评常用模型致命缺陷的百分制赋值模糊层次加权综合测评模型。从数理的角度来看,它适用于测评变量间相对独立的、不带数值型测评变量的、单层次的或多层次的测评对象。
三是依据百分制赋值模糊层次加权综合测评模型理论和线性加权综合测评常用模型理论,构造了集前两者优点于一体的模糊层次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从数理的角度来看,它适用于测评变量间相对独立的、单层次的或多层次的测评对象。
四是依据百分制赋值模糊层次加权综合测评模型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测评常用模型理论,构造了集前两者优点于一体的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从数理的角度来看,它适用于测评变量间具有相关关系的、单层次的或多层次的测评对象。
五是从测评模型对测评变量的要求、测评能力、测评结果状况,以及测评模型的优缺点、适用场合等出发,比较和分析了线性加权综合测评常用模型、模糊综合测评常用模型、主成分分析测评常用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测评原始模型、百分制赋值模糊层次加权综合测评模型、模糊层次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模糊层次数据包络分析测评模型八种技术创新测评模型,选择了优点最多的模糊层次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和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作为本文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测评的应用模型。
六是利用根据系统随机抽样出来的惠州市17家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抽样调查和文献调查数据,对技术创新模糊层次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和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进行了实证性的检验。应用及实证表明:两模型测定结果十分接近,且与测评企业的实际技术创新能力相一致。由此,两模型的优良性和实用性得到了验证。
|
關於作者: |
胡瑞卿: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2011年起任惠州学院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惠州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13年起为惠州学院“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现为惠州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位委员会委员。
|
目錄:
|
1 引言
1.1 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1.2 本书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创新之处
2 技术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2.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2.2 熊彼特以后的技术创新研究简要回顾与评价
2.3 技术创新过程的模型理论
2.4 技术创新过程的阶段性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技术创新测评的理论基础
3.1 技术创新概述
3.2 技术创新测评概述
3.3 本章小结
4 技术创新测评模型及其比较和选择
4.1 层次分析理论
4.2 模糊综合测评模型
4.3 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
4.4 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
4.5 数据包络分析测评模型
4.7 本章小结
5 技术创新模糊层次线性加权综合测评模型对中小工业企业的应用
5.1 中小工业企业的界定
5.2 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测评变量体系的构建
5.3 测评变量值的预处理
5.4 测评变量赋权法的确定
5.5 测评企业的选取及测评变量值的来源
5.6 测评变量权重值的确定
5.7 技术创新综合能力的测定
5.8 本章小结
6 技术创新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对中小工业企业的应用
6.1 第三层测评变量间相关系数的计算
6.2 第三层主测评分量的提取
6.3 第三层主测评分量值的计算
6.4 第三层主测评分量权重值的计算
6.5 第二层各测评变量综合能力的测定
6.6 第二层测评变量间相关系数的计算
6.7 第二层主测评分量的提取
6.8 第二层主测评分量值及其权重值的计算
6.9 技术创新综合能力的测定
6.10 本章小结
7 测定结果分析
7.1 两种测评模型测定结果的比较分析
7.2 2006年及2011年企业测定结果横向比较分析
7.3 2006年与2011年企业测定结果纵向比较分析
8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有关问题讨论
参 考 文 献
后记
附录A:惠州市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实地调查问卷
附录B: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测评指标权重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C:2006年惠州市17家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调查新测评变量原始值
附录D:2006年惠州市17家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测评变量标准化值
附录E:2011年惠州市17家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测评变量原始值
附录F:2011年惠州市17家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测评变量标准化值
附录G:2006年惠州市17家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测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表
附录H:2006年与2011年惠州市17家中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初始测定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