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編輯推薦: |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值得相关管理者与研究者借鉴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新型城镇化的苏州工业园区样本”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该项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完成。该书深入解读了苏州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突出成就、成功做法和主要经验,多维度了呈现园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改革实践和最新成效。
|
關於作者: |
韩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王翔,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
|
目錄:
|
以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8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8
一、园区取得的主要成果 8
二、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经验 10
三、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11
(一)率先开展创新改革试验意义重大 11
(二)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点和制度支撑 12
总报告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样本 15
——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年开发建设经验总结 15
一、苏州工业园区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成就 15
(一)实现全域规划和功能一体化 16
(二)实现农民与市民福利均等化 17
(三)实现产业和人才结构高端化 17
(四)实现城市发展生态化 20
(五)实现土地利用高效化 20
(六)实现经济社会管理信息化 21
(七)实现社区管理精细化 23
二、苏州工业园区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创新点 24
(一)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确立先进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建设 24
(二)以“区内外一个样”为目标,实行规划先行,建设新型城镇 25
(三)以“农民市民一个样”为目标,竭力推进失地农民全面融城 27
(四)以“产城融合”为目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功能优化互推共进 29
(五)以“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共融”为目标,打造低碳宜居城市 32
(六)以“信息化、高端化、国际化”为目标,打造“非凡城市、智慧园区” 35
(七)以“创建和谐稳定社区”为目标,创新社会治理 38
三、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向全面现代化新型城区转型 41
分报告一 科学规划:苏州工业园区有序建设的典范之路 43
一、园区规划编制阶段划分及概述 43
(一)先进理念的引入(1994年版园区规划) 43
(二)区域协调(2001年版园区规划) 44
(三)苏州东部新城(2007年版园区规划) 45
(四)现代化新城区(2013年版园区规划) 46
二、园区规划主要特点 47
(一)多层次完善的规划体系 47
(二)与周边区域相协调的城市定位 47
(三)科学、高效的道路交通组织 48
(四)规划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 49
(五)综合发展,科学紧凑的用地布局 49
(六)强调城市设计,突出城市特色 50
(七)以人为本,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50
三、园区规划管理运作特色 51
(一)充分授权的规划管理组织体系 52
(二)健全的、法规化的规划管理体系 52
(三)合理的规划建设开发时序 53
(四)精细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53
(五)全过程的规划跟踪管理 54
(六)信息化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平台 54
四、规划引领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经验 54
(一)规划引领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 54
(二)规划引领公共服务功能提升 56
(三)规划引领低碳生态发展有序推进 58
分报告二 以人为本:苏州工业园区人本城镇化发展的经验 61
一、主要成就与发展历程 62
(一)主要成就 62
(二)发展历程 68
二、主要经验 70
(一)树立了一个“以人为本”城镇化发展的好思路好理念 71
(二)形成了一套“以人为本”城镇化发展的好机制好体制 71
(三)搭建了一系列“以人为本”城镇化发展的好平台好载体 73
(四)成功实施了一批“以人为本”城镇化发展惠民富民的好工程好项目 74
三、启示与借鉴 76
分报告三 产城融合: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与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协调并进的经验 79
一、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发展历程 79
(一)主要成就 80
(二)发展历程与路径 85
二、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经验 89
(一)理念引领为先:现代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为园区产业繁荣与城镇建设协调并进埋下了成功的种子 89
(二)规划前瞻为上:科学前瞻的规划为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90
(三)产业发展为基:优势主导产业的动态更新为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92
(四)功能提升为要:城市功能提升是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关键要务,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软实力支撑 93
(五)圆融借鉴为魂:圆融借鉴为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包容性发展氛围,为园区产城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更新机制支撑 95
三、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96
分报告四 协同善治:苏州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98
一、创新背景 98
(一)园区发展理念的要求 98
(二)外来人口持续增加 98
(三)动迁社区管理的需要 99
(四)乡镇行政体制变化 100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做法与探索 100
(一)搭建基础数据平台 100
(二) “邻里中心”服务社区机制 101
(三)建立“社情民意联系”制度 102
(四)创新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 104
(五)构建化解矛盾非政府调解体系 105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效 106
(一)组织领导得到新加强 106
(二)和谐稳定呈现新局面 107
(三)服务管理实现新提升 107
(四)基层基础得到新强化 108
四、主要经验 108
(一)着眼规划超前覆盖,引领社会管理创新 108
(二)坚持民生优先发展,保障社会管理创新 109
(三)注重服务品牌培育,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110
(四)优化法治建设环境,支撑社会管理创新 110
(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倒逼社会管理创新 111
五、启示 111
分报告五 集约紧凑:苏州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 114
一、苏州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化利用做法 114
(一)运用先进理念,科学规划土地利用 114
(二)引导产业发展,增加匹配土地供应 116
(三)珍惜土地资源,多渠道节约利用 117
(四)出台配套政策,保障公平有序发展 118
二、苏州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化利用成果 120
(一)规划结构不断优化,使用率大幅提升 120
(二)土地投入强度显著增加 123
(三)土地产出效益明显 125
三、苏州工业园区土地资源利用与国内外的比较 127
(一)国际土地集约化利用经验 127
(二)国内比较 131
四、若干思考和建议 131
(一)规划先行,先后有别 132
(二)产业引导,集约用地 132
(三)开源节流,高效用地 132
(四)尊重市场,有效开发 133
分报告六 智慧城市:苏州工业园区的新特色 134
一、智慧城市概况 134
二、智慧苏州工业园区总体情况 136
三、智慧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特色 138
(一)将信息化和“智慧园区”建设列入政府计划与目标 138
(二)依托园区的“大动迁、大建设”,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39
(三)依托信息产业优势、人才优势、人口优势,加大投入力度,为“智慧园区”建设提供保障 140
(四)建设和应用并重,推进信息资源利用和跨部门信息共享 141
(五)整合、管理和运用大数据,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142
(六)成立专门机构,引导并吸引企业、市民等协同参与建设“智慧园区” 144
(七)建设完善数据储藏体系,重视信息安全 145
分报告七 绿色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低碳宜居城市的经验 147
一、园区建设低碳宜居城市的由来 147
二、园区低碳宜居城市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148
(一)按照城市功能规划,追求生产、生活与生态和谐。 148
(二)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为城市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149
(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151
(四)推广绿色建筑,构建绿色人居环境 152
(五)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促进低碳出行 153
(六)构筑深绿生态,打造生态之都 154
(七)建设绿色社区,多途径提升公众生态责任意识 156
三、 低碳宜居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157
分报告八 融入城市:苏州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推进动迁农民市民化的经验 160
一、苏州工业园区城镇化推进中动迁农民的产生 160
二、苏州工业园区动迁农民融入城市的成就展现 161
(一)居住转型:从散住民房向城市化高层、小高层集中 161
(二)就业转型: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到三产兼顾 162
(三)收入提升:从一元经济来源转型到多元经济来源 163
(四)公共服务:从差别化享受到均等化和同质化享受,从基础型公共服务到发展型公共服务 167
(五)身份转型:从农民转变为市民 175
三、苏州工业园区推进动迁农民城市融入的经验做法 176
(一)推进就业转换和持续增收,实现动迁农民经济形态融城 176
(二)依托社区服务平台,实现动迁农民社会形态融城 182
(三)优先发展教育,夯实农民融入城市的人力资本基础路 184
(四)通过教育培训,实现动迁农民生活形态和心理形态融城 186
四、苏州工业园区推进动迁农民城市融入的启示与借鉴 187
(一)宏观层面上坚持规划引领和强化组织领导服务体系建设 187
(二)微观层面上创新工作机制和提升个体发展能力 188
分报告九 区域一体:苏州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 190
一、园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历程 190
(一)城乡互动发展阶段 190
(二)区镇一体化发展阶段 191
(三)区域一体化发展阶段 191
二、园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和内涵 192
(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192
(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内涵 192
三、园区域一体化当前取得的成效 193
(一)编制科学统一规划 193
(二)同步配套基础设施 193
(三)构建城市社区形态 193
(四)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194
(五)推进公共服务均等 194
三、园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经验 195
(一)统一规划,引导科学开发 195
(二)产业配套,支撑协同发展 195
(三)撤村建居,激活土地资源 197
(四)统一标准,配套专项规划 198
(五)富民工程,促进居民增收 199
(六)城乡并轨,完善公共服务 200
(七)文明法治,打造和谐园区 201
(八)绿色宜居,建设生态园区 202
分报告十 比较借鉴:新型城镇化发展经验的国内外比较 205
一、国内外新型城镇化的形式 205
(一)发达国家的新城建设 205
(二)国内开发区式城镇化 206
二、苏州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展情况 207
三、苏州工业园区与国内新区的比较 208
(一)三个新区的实施背景和发展方向 209
(二)土地利用方面的比较 210
(三)人口吸纳方面的比较 210
(四)产业发展方面的比较 211
(五)经济外向度方面的比较 213
(六)科技实力方面的比较 214
四、苏州工业园区与其他地区工业园区的比较 214
五、开发区式城镇化的启示 216
后 记 2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