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編輯推薦: |
★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大多以儒、道、释三家理论来养身、养心,从生活态度到处世哲学,融审美情趣于个人趣味之中。《菜根谭》一书即是记录他们的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合集,是三家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传世之道,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它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谭》的文字简练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又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又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又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又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得志者读之,能悟人生无常;失意者读之,能起死灰之心;富贵者读之,能知艳为虚幻;贫贱者读之,不坠青云之志。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菜根谭》原文为基础,取其中精华成册,用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每一小段语录,以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转换来解析其中所蕴含的深意,结合众多耳熟能详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具体事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读者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菜根谭》中的名句警言,同时能更明确地传达其中的人生哲学,也让现代人在忙碌的生活当中细细品味这本传世经典,领悟安身立命的道理。
|
關於作者: |
黄颖,中国传统文化研习者,自由撰稿人。喜欢哲学的理性思辨与文学的浪漫情怀,所书所写皆为心声。
|
目錄:
|
春正己立身篇
一月:人之初,志于学--读书治学持恒心
真趣味才有大慈悲
求学重在躬行,立业重在种德
穷愁寥落,不失气度
脱俗即可入圣境
道以自然,工巧非文
为学之心必务实
戒骄戒躁,不事炫耀
心如净土,方可学古
扫除外物,还原本真
善读书者,心领神会
得道者一任天机
物贵天然,人贵自然
心无物欲,自然入境
人生百年,不枉此生
兢业心思,流露潇洒
安身立命,淳厚善良
内心莹然,不失本真
登高望远,神清意远
二月:行于世,存方圆--为人立世长慧心
浓艳枯寂,皆非君子
得意时回头,失意时莫停手
不独美,莫推责
原初心,观末路
志在林泉,心系庙堂
不必邀功,不求感德
居安思危,守静养默
适时知退,利让三分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与其练达,不如纯真
一念不生,遍逢真境
设身处地,相观对治
保持己见,不信谗邪
安贫乐道,权门不沾
爱恨非钱财能买
君子须戒清高偏激
明功过,掩恩怨
谦和谨慎,不恃才傲物
|
內容試閱:
|
真趣味才有大慈悲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舍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译文
人内心都有大慈大悲的一面,不管是谁,维摩诘居士有,屠夫和刽子手也有,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的差别;同样地,人间处处也都有一份真正的情趣,不论是身处金宅玉宇,还是草寮茅屋,他们都有自己的情趣。之所以有差别,归根结底是因为人心,因为欲念和私情蒙蔽了人心,这才让人错失了慈悲心与真情趣,尽管看起来仅仅近在咫尺的距离,却早已是谬之千里了。
解析
古人关于人性的众多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孟荀二人。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孟子则截然相反,主张性本善。孟子的观点是“人皆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羞慈之心”。只是无论主张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善恶都和外部世界的贫富差距没有太大关系。世间处处都充满了真善美,寒门蔽户也能同富贵人家金碧辉煌的大厦一样有天然的情趣。所以说,精神上人是否真正获得快乐的感受不过是一念之间。乐天知命、心无杂念的人即便是住在破败的茅草屋也能感到充实愉悦,贪得无厌、作恶多端的人就是住在富丽堂皇的大宅子里也会感到空虚难耐。所谓一念之间,所指的是修养的程度,只要是没有追求这一念之间的精神,本性就会在客观世界的影响中发生质的变化。
求学重在躬行,立业重在种德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译文
研读诗书却不曾洞察历代先贤所要表达的思想精髓,那还不如一个写字匠;为官者要是不爱护自己的黎民百姓,那还不如道貌岸然的强盗;讲学却从不将学习落到实处,不身体力行,还不如一个成天只会口头念经之人;追求事业成功却从来不考虑积累功德,即便是成功也会如昙花一现。
解析
读书不求甚解,一味地背诵诗句全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自然是领会不到古圣先贤所要表达的思想精髓,充其量就只能是个匠气十足的写字匠;当官不为民做主,那领了俸禄的他们其实和强盗本质上没什么区别。所以说凡做学问,就要身体力行,不为后人累积功德的话,就不是实实在在地学以致用,就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
中国古代有一个很有名的说法,那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说法源于北宋开国元勋、曾一生被三次拜相的赵普将军的故事。幼年时期的赵普就熟谙史事,但在学问方面有着不少的欠缺。到他第一次当上宰相以后,当朝皇帝宋太祖就不断劝说他要多多读书。赵普从那以后就每天退朝回家读书,几乎是做到了手不释卷,其中他对《论语》的研读最是精通。到宋太宗时,朝中有人嘲笑赵普不学无术,就只知道《论语》。宋太宗得知后就询问赵普此事是否为真,赵普面对宋太宗的询问毫不隐讳地直接回答:“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一书。昔日以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现在以半部《论语》辅陛下致太平。”这就是后世所说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来历。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享年71岁。赵普去世以后,赵家人打开赵普的书箱时,发现其中就有《论语》20篇。
穷愁寥落,不失气度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译文
贫穷人家勤扫地,穷人家的女儿勤梳洗,就算是没有艳丽奢华的陈设和打扮,但只要是干干净净却也有一番淳朴的风雅气度。但凡有才的君子又何必为一时的穷困忧愁或是受到冷落而感到发愁呢,又岂能因此而自暴自弃、散漫松弛呢?
解析
孔子一生对外宣扬自己的观点,这过程中碰过不少壁,也遭遇了太多难堪的事件。而孔子并未因此事垂头丧气,或是感到颓废不已,更没有愤世嫉俗或是怨天尤人的表现。在困境中的孔子往往一方面始终保持执着的态度,无怨无悔地坚持自己,另一方面又尽可能表现出自己的宽厚平和和乐天知命,他能够很巧妙地应付自己所面对的各种横逆之事,并于谈笑间拨云见日,最终给予心灵一片宁静、仁和和慈悯,这无疑会给自己带来一种不可企及的浑涵博大。如果将这种想法称为幽默的话,那这种幽默是幽默中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企及的。孔子认识到为人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培养和解析自己的才智与力量,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十分有限,成败都非一人之力所能决定,但如果已经尽自己所能,也就无愧于心了,结果无论是成还是败都可以宽容甚至愉快地接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