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英汉互译连续体研究——对比与变通

書城自編碼: 254168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語言文字
作者: 许希明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3430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3-20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4/31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40.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未来特工局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3.6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

HK$ 70.3
《英语笔译常用词语应试手册(最新修订版)》
+

HK$ 66.6
《实用英汉对比教程(第3版)》
+

HK$ 145.6
《英汉对比与翻译探究(高校人文)》
+

HK$ 67.6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編輯推薦:
《英汉互译连续体研究:对比与变通》对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的工作者、从事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以及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9787030434302
內容簡介:
《英汉互译连续体研究:对比与变通》拟对比英汉语不同的语言系统和句式结构,力求丰富相关研究的内涵,借此考察英汉互译中的欧化译本和汉化译本。通过对比多种译文,尝试分析其根源,论述其得失,揭示其变通的规律性。英汉互译连续体既对比源语和译语的相同点,更关注二者的相异点;不仅解读接近源语译本句式的成因,而且展示靠近译语译本句式的理据。这种视角有助于深度理解源语的意义和风格,培养英汉互译的变通能力和鉴赏能力,进而提高译本表达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目錄
丛书序i
序 翻译研究的母语意识(潘文国)v
自序vii
第1章 绪论1
1.1 汉字的磨难2
1.2 汉语的身份4
1.3 洋八股与翻译体6
1.4 翻译策略的选择9
1.5 翻译的和谐之道13
1.6 小结17
第2章 主谓结构对比与翻译19
2.1 主语结构对比与翻译20
2.1.1 汉语主语的英译21
2.1.2 英语主语的汉译24
2.1.3 话题主语的翻译28
2.2 谓语动词对比与翻译29
2.2.1 汉语谓语句30
2.2.2 汉语谓语句的英译32
2.2.3 英语谓语动词的汉译35
2.3 小结37
第3章 物称主语与人称主语39
3.1 物称与人称40
3.1.1 物称转人称40
3.1.2 人称转物称44
3.2 静态与动态47
3.2.1 静态转动态48
3.2.2 动态转静态55
3.3 被动与主动58
3.3.1 有标记被动句和无标记被动句58
3.3.2 话题主语与被动句62
3.4 小结64
第4章 形合句与意合句66
4.1 形合和意合的概念66
4.2 形合句的翻译70
4.3 意合句的翻译77
4.4 小结83
第5章 英汉语序对比与翻译84
5.1 顺向句式与逆向句式84
5.2 树式结构与竹式结构90
5.3 左端重心与右端重心95
5.4 小结101
第6章 长句与短句103
6.1 长句与短句的机制103
6.2 汉译文本的炼句105
6.3 “的的不休”看汉译111
6.4 汉译文本的外位语116
6.5 汉译文本的靠拢法120
6.6 小结124
第7章 使动句汉译的显形标记与隐形标记126
7.1 使动结构的显形标记126
7.2 使动结构的隐形标记129
7.3 使动结构的其他变体132
7.3.1 译为形合句式133
7.3.2 译为另类意合句式133
7.4 使动句变通例证137
7.5 结语140
第8章 译本的审美诉求141
8.1 警句汉译的审美诉求142
8.2 译文的审美视角148
8.3 移就修辞的翻译152
8.4 小结157
第9章 英语广告汉译的审美诉求159
9.1 话语重复的审美诉求160
9.2 句式凝练的审美诉求162
9.3 诗性特征的审美诉求168
9.4 音节整合的审美诉求171
9.5 结语174
第10章 诗歌译本的审美诉求175
10.1 引言175
10.2 《咏春》汉译本的审美诉求177
10.2.1 《咏春》的汉译文本对比179
10.2.2 《咏春》自译本三种182
10.3 《雪夜林边逗留》汉译本的审美诉求184
10.3.1 《雪夜林边逗留》译文比较186
10.3.2 《雪夜林边逗留》的汉译解读190
10.4 《枫桥夜泊》英译本的审美诉求193
10.4.1 《枫桥夜泊》赏析193
10.4.2 《枫桥夜泊》自译本三种195
10.4.3 《枫桥夜泊》的英译解读197
10.5 结语199
参考文献200
附录:英汉语篇译本比读206
附录A:Of Studies206
附录B: My Old Neighborhood211
附录C:What I have Lived For 216
附录D: Too Dear For The Whistle220
后记225
內容試閱
第1章 绪 论
人类理解力总是先入为主,一旦认可了一种意见便会想方设法来加以证明。即使我们找到了相反的许多实例,不是忽略轻视就是借口排除。他们墨守成规,拼命维护结论的权威性。
—培根
英汉翻译无疑涉及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英语是当今世界的强势语言,国内学习者之多,认同者之高,已是不争的事实。毋庸置疑,只有国力强盛,文化才能发达,语言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环顾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把推广自己的语言文化纳入重要的战略考量,因为语言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工具,而且涵盖着一种表征思维范式和潜在价值观的话语系统,此外语言还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诚如梅德明2013教授所言:语言体现着特定语言社群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精神性的内容 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了人类社会的一种生态系统,人类以语言为家园,以文化为根基,语以载文,文以化人,语之不存,文之安乎,语言灭,则文化灭。
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似乎还缺乏这样的认识。美国有一本专门从事中国研究的杂志,其中一篇文章说,“中国面临着自性危机identity crisis 正在失去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中国性Chineseness”李慎之,1997:467-468。这里将identity译为“自性”,此外它还有“身份”“认同”的意思,故此也可以将identity crisis译为“身份危机”“认同危机”,意指不拿自己当回事,不拿自己的语言文化当回事。“自我认同”self-identity意指人的自我意识和和自我定位,即人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探寻自我的生命支点与位置,探寻自我身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汉语的认同危机暴露出汉语写作与现代中国在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上的困境李春阳,2009。
1.1 汉字的磨难
中国曾经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汉语曾经作为地区性的国际通用语在周边国家广泛使用。但是,汉字一百多年来却历经磨难。晚清以来,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拉丁化等。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随着国力的下降呈现出颓势。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制度性障碍表现出极大的不满,思变求变的社会呼声及现代性诉求逐渐强烈。他们的诉求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18世纪以后,当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浪潮到来之际,中国仍然固守在封建的传统模式中,呈现出自我封闭式的失语症。20世纪初,尤其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西学很快成为中国社会意识的主流,传统旧学逐渐成为边缘化的隐学。这种自觉、主动的西化行为是国人在“亡国在即”的绝境中被逼无奈的选择叶维廉,1996:199。在许多社会精英看来,如果拒绝融入西方文化,最终势必会“亡国亡种”;如果融入西方文化,则中国文化很有可能被西方文化所吞噬。权衡利弊,似乎只有拥抱西学才是国人的正确选择。由此而引发的社会效应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使许多人产生了一种自轻自贱甚至自虐的民族心态,因为中国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不但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都不如人”胡适,1928,当然语言也不如人。
国力的式微促使人们从多方面检讨其中的原因,有些社会精英把汉字归结为国家落后的主因,汉字成了祸国殃民的元凶。在他们看来,古汉语日益暴露出僵化、残缺、不够用的一面,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中国要取得进步,必须消灭汉字,更新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语言形态。他们把中国落后的原因归咎于汉字难读难写,有的认为“方块汉字是反现代、反科学、反民众的怪物,要使中国成为现代的、科学的、民众的、世界的中国,绝对地首先把方块字废除”,有的认为“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这是有新思想的人们都知道的”,还有的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必须承认,他们的动机是好的,即为了开发民智、普及文化教育,使中国尽早地踏入现代化的进程。但还必须承认,他们把国力落后的原因一概归咎于汉字,这不能不说是时代认识的局限性。当然,他们出现认识上的偏差,甚至是过激言行似乎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情有可原的。事实上,不少学者对自己年轻时的过激言论都有或多或少的反思和矫正。譬如,陈独秀一方面从历史进步的角度主张打倒孔家店,另一方面又以学术的眼光关注着传统的价值。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胡适则主张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然而,精英们贬低母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种观点影响之深、惯性之大,无疑给日后国人的汉语观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也为日后的学者贬低自己的母语打下了理论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精英们的上述论点受到了西方学者的误导。诋毁汉字的始作俑者当属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他们以西方拼音文字为观照,把中国的象形文字说成是“最原始的语言”“汉字有许多严重欠缺,难写难记”。黑格尔George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曾说过“中国文字很不完善”、中国的“文字对于科学的发展,便是一个大障碍”辜正坤,2004:215。诸如此类的言说揭示出西方人那种民族相轻、文化相轻、语言相轻的殖民心态,正如张世禄先生于1933年所论述的那样,“他们这种学说的由来,就是出于一种民族相轻的心理,把民族的观念和语言的分类混在一起。以民族心理上的成见来假定语言的优劣,同时又以语言上假定的优劣,来表示自己民族的优秀,而贬斥和他们不同相类的为卑下”熊文华,1997:40。西方人的这种殖民心态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化层面上,而且隐藏在价值观的话语系统中。对异类,他们故意抹黑、故意妖魔化,其表现形态看似傲慢与偏见,但其险恶的用心则是诋毁甚至消灭异类,唯我独尊。
世界上的语言并无优劣之分。然而在欧洲文明史上,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和英语曾经先后被尊为神圣而又高贵典雅的语言,而其他语言则被贬为野蛮人的语言,这一逻辑俨然成为教化乃至铲除“他者”语言的理据。美国殖民者为了从思想和文化上征服印第安人,曾把印第安语贬低为“原始、落后”,甚至“野蛮”的语言,而把英语褒扬为“世界上最接近完美的语言”,以此强迫印第安人学习英语,忘却母语,试图从思想上和文化上彻底征服他们。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1919曾说,“我们美国只有容纳一种语言的空间,那就是英语 我们只能让一面国旗飘扬,我们必须学习一种语言,那就是英语”蔡永良,2003:61。美国反双语教育运动者强调,只有通过进一步确立英语的官方地位,统一国家的语言,并用英语教育迅速有效地同化非英语族裔的语言与文化,方能确保美国的统一与安全。如此看来,语言优劣说的背后潜藏着险恶的政治目的—征服他者、同化异类。诚如现代阐释学大师汉斯-格奥尔格? 加达默尔Hans-Geog Gadamer断言,“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辜正坤2004:219先生的解读更为详尽,“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彻底的手段是改变其语言;同理,保持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最持久的手段就是保持其语言。一个民族纵然失掉了国土,还可能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但是当一个民族失掉了自己的语言时,它就永远不能东山再起,就是永远的亡国奴!”
汉字是否原始?是否落后?汉语拼音化改革的失败已经充分说明了问题。为何改革不成功?其实早在1824年,德国著名思想家、语言学家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就给出了答案,“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的主体是语言,文字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文字一旦出现并形成为一个系统,便会与语言及精神活动建立起密切联系 虽然中国人接触到西方拼音文字的时间已经很长,却至今仍拒之于门外而不予采纳,这在一定程度上固然可以归因于中国人对传统文字的依恋和排斥舶来品的心态,但主要的原因是汉语对拼音文字没有内在的需要。否则,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肯定自己就会发明出拼音文字”姚小平,1995:101-102。
对汉语的更大冲击来自国人对英语这一强势语言的认识错位。几十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逐步普及,但重英语、轻汉语的情况逐渐滋长了一种崇洋、趋洋的不正常心理,甚至严重扭曲了国民的母语心态。英语学习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有的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课,大学生相当一部分时间用来学习英语。英语考试类型繁多,遍布全国,遍布各个领域。各种类型的职称晋升非得通过英语考试这道坎,英语似乎决定着每个中国人的前途与命运,而汉语在高考之后似乎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汉语失语在自己的国土上,这在其他国家是绝无仅有的,如此仰视英语的极端行为与心态甚至连西方人也难以理解。重英语轻汉语,甚至不惜以牺牲母语为代价,显然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这无疑是语言上的“去中国化”,因而有学者如朱竞,2005;潘文国,2008呼吁社会关注“汉语的危机”或者“危机下的中文”。遗憾的是,回应的声音却不够大。
汉语一百年多年来被贬斥、被冷落的厄运,既源自西方人的语言霸权,更源自中国人自觉自愿地自轻自贱自己的母语。诚如李春阳2009博士所言,白话文运动“并不是殖民主义势力强加于我们头上的,而是国人之中有一部分人崇洋心理所造成的自觉的行为,把它称之为‘自我殖民地化’也许更恰如其分一些”。
1.2 汉语的身份
语言富含哲理性的断言或许不为许多普通民众所领悟,但是对于那些成就斐然的学者或科学家来说,语言所隐含的文化精神是刻骨铭心的。世界上许多学者都对自己的母语表达出由衷的赞美。例如,俄罗斯科学之父罗蒙诺索夫,不仅在自然科学上贡献大,而且对语言研究也有独到的见解。他曾对欧洲诸多语言做出这样的评价:英语是活泼的,适于同朋友讲;法语是机智的,适于同对手讲;意大利语是优雅的,适于同女人讲;德语是铿锵的,适于同敌人讲;西班牙语是壮丽的,适于同上帝讲。而俄语呢,则适宜于同一切人讲。他对自己母语的褒扬是毫不保留的,是令人尊敬的。国内许多学者也发出了善待母语的心声,如“汉语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文化身份证,甚至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要用自己的笔,以至生命,去捍卫它的尊严”阎真,2005;“汉语、汉字是我们民族文明和文化的母亲,也许有人可以接受一万个继父,认一万个义父,但是无论谁只有而且只能有一个生他养他的母亲,母亲脸上也许有雀斑,但是作为儿子不能因此而诅咒和遗弃她 ”江枫,2000。的确,对英语的过度张扬和对汉语的持续冷落,伤害了母体文化,也伤害了国人的感情。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而且还是特定文化价值观的载体。对文化的重视体现在对语言的重视上,因为语言包裹着特定文化的深层话语意义。语言的特征不仅体现在形态结构上,而且深深地植根于母体文化体系中。换言之,言说一种语言就意味着选择一种文化价值观。疏远母语的结果极有可能导致民族文化的失落和价值观的颠覆。有论者指出,事事处处只认同别人,最后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人迷失了,没有了根,没有了精神寄托,最后只会感到空虚。
客观地说,现代汉语既传承了古代汉语的本体成分,又借鉴了西语的许多词汇和表达法,这的确大大丰富了汉语的内容,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提供了宽泛的运作空间。然而,对英语的自觉拥抱和过度张扬淡化了人们的母语意识,在潜移默化中造成母语自我认同的缺失。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英语的隐性渗透正在淡化、削弱乃至消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母语能力。辜正坤2004:217先生对这一问题的透视非常深刻,他认为,母语能力下降的结果就是现代中国人不能直接阅读自己的传统文献,至多只能靠有限的白话文翻译文献来了解传统的文化宝库,这就形成了极大的文化断裂。人们抱怨当今的中国知识分子不如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那样中西贯通,原因在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比较精通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根基就是通晓古文。他还认为,“缺乏古文底蕴的人,则往往在语言表达上显得干巴巴的,流于浮薄;或者满纸都是欧化句子,挖空心思地用一大堆令人不知所云的洋术语来故弄玄虚,蒙混读者。更重要的是,没有受过较多古文教育的学者,在学问上要想真正融会中西学理,几乎是不可能的”辜正坤,2004:218。由此可见,学好母语不仅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而且有助于了解他者,沟通世界。在一定意义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