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

書城自編碼: 255117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農業/林業农业基础科学
作者: 辛晓平 等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2697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3-3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7/48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310.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大模型启示录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編輯推薦:
《中国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可供牧草生产者、决策者及相关的科研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等参考。
內容簡介:
《中国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共分为三篇十五章。第一篇介绍了中国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的原则、方法,以及《中国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提出的牧草生态适宜性模型。第二篇系统叙述了9个牧草栽培一级区的自然条件、草地资源、农牧业生产、牧草栽培现状。第三篇重点展示了我国主要栽培牧草的适宜性区划结果,全面描述通过多次模型模拟、专家修订、模型修正并最终确立的牧草适宜性分布图,共涉及36种(属)主要多年生栽培牧草和10种一、二年生牧草;最后,根据全国畜牧总站(2001~2011)草业统计数据,阐述了我国主要栽培牧草的种植现状及近年的发展趋势,展现牧草的种植格局,分析牧草种植变化的原因等。
《中国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主要包括3个创新点:提出牧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结合牧草生物学特性,综合考虑各因子进行系统分析,同时联系牧草实际生产情况,在最大限度上做到理论上科学,模拟结果上准确;明确了中国主要栽培牧草全国范围内生态适宜性的分布区域,以及不同区域内适宜种植的栽培牧草;提出了我国主要栽培牧草生态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及种植现状分布图。希望《中国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能够为未来中国草业经济发展和科研开发事业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撑。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概论
第一章 中国主要栽培牧草区划
第一节 相关区划概述
一、中国自然与地貌区划
二、中国综合农业与畜牧业区划
三、中国饲料与草业生态经济区划
第二节 中国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
一、中国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方案
二、中国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原则和依据
三、中国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意义
第三节 中国主要栽培牧草区划
一、中国主要栽培牧草区划原则和依据
二、中国主要栽培牧草区划方法和命名法
三、中国主要栽培牧草区划方案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
第一节 植被物种适宜性分布研究概述
一、植被适宜性评价研究
二、物种适宜性评价研究
第二节 多年生栽培牧賴宜性区划
一、多年生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原则
二、多年生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方法
第三节 一、二年生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区域篇
第三章 东北牧草栽培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二、气候、光、热、水资源
三、土地资源和土壤类型
第二节 草地资源与农牧业生产
一、草地资源
二、农牧业生产
第三节 牧草栽培现状
一、牧草栽培历史及现状
二、亚区论
三、适宜草种及种植情况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内蒙古牧草栽培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二、气候、光、热、水资源
三、土地资源和土壤类型
第二节 草地资源与农牧业生产
一、草地资源
二、农牧业生产
第三节 牧草栽培现状
一、牧草栽培历史及现状
二、亚区仑述
三、适宜草种及种植情况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西北牧草栽培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二、气候、光、热、水资源
三、土地资源和土壤类型
第二节 草地资源与农牧业生产
一、草地资源
二、农牧业生产
第三节 牧草栽培现状
一、牧草栽培历史及现状
二、亚区论述
三、适宜草种及种植情况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青藏高原牧草栽培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二、气候、光、热、水资源
三、土地资源和土壤类型
第二节 草地资源与农牧业生产
一、草地资源
二、农牧业生产
第三节 牧草栽培现状
一、牧草栽培历史及现状
二、亚区论述
三、适宜草种及种植情况
第七章 黄土高原牧草栽培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二、气候、光、热、水资源
三、土地资源和土壤类型
第二节 草地资源与农牧业生产
一、草地资源
二、农牧业生产
第三节 牧草栽培现状
一、牧草栽培历史及现状
二、亚区论述
三、适宜草种及种植情况
第八章 华北牧草栽培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二、气候、光、热、水资源
三、土地资源和土壤类型
第二节 草地资源与农牧业生产
一、草地资源
二、农牧业生产
第三节 牧草栽培现状
一、牧草栽培历史及现状
二、亚区论述
三、适宜草种及种植情况
参考文献
第九章 长江中下游牧草栽培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二、气候、光、热、水资源
三、土地资源和土壤类型
第二节 草地资源与农牧业生产
一、草地资源
二、农牧业生产
第三节 牧草栽培现状
一、牧草栽培历史及现状
二、亚区论述
三、适宜草种及种植情况
参考文献
第十章 西南牧草栽培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二、气候、光、热、水资源
三、土地资源和土壤类型
第二节 草地资源与农牧业生产
一、草地资源
二、农牧业生产
第三节 牧草栽培现状
一、牧草栽培历史及现状
二、亚区论述
三、适宜草种及种植情况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华南牧草栽培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二、气候、光、热、水资源
三、土地资源和土壤类型
第二节 草地资源与农牧业生产
一、草地资源
二、农牧业生产
第三节 牧草栽培现状
一、牧草栽培历史及现状
二、亚区论述
三、适宜草种及种植情况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区划篇
第十二章 多年生豆科牧草适宜性区划
第一节 苜蓿
一、苜蓿形态特征
二、苜蓿生物学特性
三、苜蓿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苜蓿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二节 白三叶
一、白三叶形态特征
二、白三叶生物学特性
三、白三叶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白三叶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三节 红三叶
一、红三叶形态特征
二、红三叶生物学特性
三、红三叶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红三叶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四节 红豆草
一、红豆草形态特征
二、红豆草生物学特性
三、红豆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红豆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五节 小冠花
一、小冠花形态特征
二、小冠花生物学特性
三、小冠花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小冠花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六节 柱花草属牧草
一、柱花草属牧草形态特征
二、柱花草属牧草生物学特性
三、柱花草属牧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柱花草属牧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七节 沙打旺
一、沙打旺形态特征
二、沙打旺生物学特性
三、沙打旺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沙打旺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八节 决明属牧草
一、决明属牧草形态特征
二、决明属牧草生物学特性
三、决明属牧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决明属牧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九节 达乌里胡枝子
一、达乌里胡枝子形态特征
二、达乌里胡枝子生物学特性
三、达乌里胡枝子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达乌里胡枝子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十节 锦鸡儿属牧草
一、锦鸡儿属牧草形态特征
二、锦鸡儿属牧草生物学特性
三、锦鸡儿属牧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锦鸡儿属牧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十一节 岩黄苗属牧草
一、岩黄芪属牧草形态特征
二、岩黄芪属牧草生物学特性
三、岩黄芪属牧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岩黄芪属牧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十二节 多花木蓝
一、多花木蓝形态特征
二、多花木蓝生物学特性
三、多花木蓝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多花木蓝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十三节 银合欢
一、银合欢形态特征
二、银合欢生物学特性
三、银合欢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银合欢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十四节 葛属牧草
一、葛属牧草形态特征
二、葛属牧草生物学特性
三、葛属牧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葛属牧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十五节 山毛豆
一、山毛豆形态特征
二、山毛豆生物学特性
三、山毛豆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山毛豆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适宜性区划
第一节 羊草
一、羊草形态特征
二、羊草生物学特性
三、羊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羊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二节 无芒雀麦
一、无芒雀麦形态特征
二、无芒雀麦生物学特性
三、无芒雀麦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无芒雀麦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三节 披碱草属牧草
一、披碱草属牧草形态特征
二、披碱草属牧草生物学特性
三、披碱草属牧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披碱草属牧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四节 冰賴牧草
第十三章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适宜性区划
第一节 羊草
一、羊草形态特征
二、羊草生物学特性
三、羊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羊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二节 无芒雀麦
一、无芒雀麦形态特征
二、无芒雀麦生物学特性
三、无芒雀麦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无芒雀麦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三节 披碱草属牧草
一、披碱草属牧草形态特征
二、披碱草属牧草生物学特性
三、披碱草属牧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披碱草属牧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四节 冰草属牧草
一、冰草属牧草形态特征
二、冰草属牧草生物学特性
三、冰草属牧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冰草属牧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五节 多年生黑麦草
一、多年生黑麦草形态特征
二、多年生黑麦草生物学特性
三、多年生黑麦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多年生黑麦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六节 狼尾草属牧草
一、狼尾草属牧草形态特征
二、狼尾草属牧草生物学特性
三、狼尾草属牧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狼尾草属牧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七节 雀稗属牧草
一、雀稗属牧草形态特征
二、雀稗属牧草生物学特性
三、雀稗属牧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雀稗属牧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八节 鸭茅
一、鸭茅形态特征
二、鸭茅生物学特性
三、鸭茅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鸭茅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九节 狗牙根
一、狗牙根形态特征
二、狗牙根生物学特性
三、狗牙根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狗牙根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十节 扁穗牛鞭草
一、扁穗牛鞭草形态特征
二、扁穗牛鞭草生物学特性
三、扁穗牛鞭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扁穗牛鞭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十一节 苇状羊茅
一、苇状羊茅形态特征
二、苇状羊茅生物学特性
三、苇状羊茅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苇状羊茅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十二节 碱茅属牧草
一、碱茅属牧草形态特征
二、碱茅属牧草生物学特性
三、碱茅属牧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碱茅属牧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十三节 猫尾草
一、猫尾草形态特征
二、猫尾草生物学特性
三、猫尾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猫尾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十四节 坚尼草
一、坚尼草形态特征
二、坚尼草生物学特性
三、坚尼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坚尼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十五节 非洲狗尾草
一、非洲狗尾草形态特征
二、非洲狗尾草生物学特性
三、非洲狗尾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非洲狗尾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十六节 臂形草属牧草
一、臂形草属牧草形态特征
二、臂形草属牧草生物学特性
三、臂形草属牧草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臂形草属牧草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多年生其他科牧草适宜性区划
第一节 菊苣
一、菊苣形态特征
二、菊苣生物学特性
三、菊苣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菊苣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介绍
第二节 木地肤
一、木地肤形态特征
二、木地肤生物学特性
三、木地肤种植现状及分布
四、木地肤适宜性区划
五、主要品种
內容試閱
第一篇概论
区划区划的定义最早由地理学区域学派的奠基人、德国地理学家A.Hettner于18世纪末提出,他认为地理区划就是将一个整体不断地分解成为各个部分,这些部分在空间上相互连接,而其类型则可以分散地分布在这个整体当中(郑度等,2005)。此后,国外一批地理学家为区划的创新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如A.von.Humboldt、H.G.Hommeyer、Merriam、B.B.Dokuchaev以及A.J.Herbertson等。中国区划工作的全面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各项区划工作均受到广泛重视,所得的成果对我国农业生产起到重要的服务和指导作用。牧草区划是我国众多农业区划中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种植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的牧草不仅可以作为饲料、肥料、燃料以及工业原料来使用,从而提高草地牧业的生产力,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绿化环境等重要生态功能。牧草区划工作能够为中国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演替和畜牧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在牧草区划方面,我国学者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和总结。主要包括:单一特定草种的分布研究以及较为系统的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单一特定草种的分布及区划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例如,张丽君等(2005)在我国各栽培种植区域内,将我国苜蓿属地方品种划分为7个生态类型,包括:南疆绿洲生态型、黄土高原生态型、汾渭河谷生态型、华北平原生态型、蒙古高原生态型、苏北平原生态型和松嫩平原生态型。较为系统的栽培牧草区划研究始于1984年,应农牧渔业部畜牧局下达的“全国主要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研究”的重点项目要求,洪绂曾先生等完成了中国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为我国草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通过全国不同地区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部门先后开展了牧草引种驯化和筛选工作,积累了资料和经验,制订了当地草种的筛选标准和分区原则,结合地理位置、各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农牧业区划,提出了不同地区栽培牧草区划意见。
牧草区划是根据生态环境、农业经济、技术条件及畜牧业对牧草的需求而进行的区域规划。科学的牧草区划能够对草业和畜牧业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①为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设及农业三元结构中的饲草饲料作物选择适当的草种提供依据,从而避免盲目引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②对种子基地的新建和计划调整起到指导作用;③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特征,科学地建立不同类型的高产、优质人工草地,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气候变化与人为因素的干扰,我国牧草种植区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辛晓平研究员课题组利用野外调查、模型模拟以及专家修订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的研究工作。本研究基于植被生长环境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等自然要素,研制了牧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牧草生态适宜性模型建立了两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温度、水分、土壤,通过建立温度适宜性、水分适宜性和土壤适宜性标准,确定牧草全国尺度上的分布;二级指标包括海拔、地形、地貌、地表水资源、土壤类型等,根据不同牧草的生物学特性,使用不同指标进行区域尺度的模型修订。模型结果经过近3年多次专家修订,最终获得了一套可以准确拟合专家经验的模型参数系统,在此基础上完成了30余张不同多年生牧草的生态适宜性分布图,并提出一、二年生牧草生态适宜性概况。同时,收集整理了2001~2011年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及专家提供的我国主要牧草种植数据,制作了我国主要牧草的种植分布图,高度概括了我国主要栽培牧草的栽培现状、趋势及发展前景。
第一章中国主要栽培牧草区划
第一节相关区划概述
一、中国自然与地貌区划
(一)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区划
我国自然区划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得到大力发展(表1-1)。例如,罗开富于1954年在我国自然区划工作较为薄弱的背景下制订了中国自然区划草案,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黄秉维(1958)制定了全国综合自然区划,并对我国自然区划的等级单位做了更详细的区分,之后分别在1965年和1989年对该区划草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和地方自然区划工作的深入。
表1-1我国综合自然区划
1.中国自然区划原则
中国自然区划原则以基本法则、指导思想、基本准绳为宗旨,遵循以下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整体性,全面分析所有成分和整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主导因素原则:首先考虑决定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3)发生学原则:成因的一致性,发展途径的共同性;
4)相对一致性原则: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存在着等级单位系统;
5)区域共轭性原则:不可重复性,不能彼此分离。
2.中国自然区划依据和步骤
根据中国自然情况的最主要差异,可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3个大自然区。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貌和气候的差异,导致水文、植被、土壤等也具有差异性,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环境,具体见表1-2。
表1-2我国三大自然区特点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占全国面积的比例46%27.3%26.7%地表结构平原、丘陵为主,部分高原、盆地高原、高大山脉、大盆地、艾丁湖大高原、极高山脉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不大,“呼和浩特—北京—郑州—秦岭”东,沉降为主晚近地质时期差异上升显著新近纪以来大幅度上升气候季风气候,湿润程度较高半干旱、干旱气候高寒气候、高原季风植被、土壤天然植被森林,少部分草原;相应的森林、草原土壤大部分荒漠、荒漠草原、干草原;相应的土壤类型荒漠、高山草甸灌丛;土壤发育较差水文地表水雨水补给为主,外流流域、淡水湖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内流流域、咸水湖大部分内陆流域,多冰川、湖泊,大河上源地貌外营力常态风化,流水作用;海洋动力为主风力作用,冰川、冰缘条件下的寒冻风冰缘条件下强烈风化,冰川、流水作用古地理第四纪受冰川影响不大,红色风化壳广布中生代末期以来旱化,第四纪曾较湿润,古水系新近纪才隆起,最年轻的大地貌单元人类影响广泛而深刻,主要的农业区域影响不如季风区,大部分为牧业地区,灌溉农业影响微弱,以畜牧业为主地域分异主导因素随纬度变化的温度变化,对湿度也有影响随距海远近变化的湿润状况随高度变化的垂直地带因素,也有水平分异在三大自然区的基础上,按温度、水分条件的组合及其在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反映,划分出7个自然区:东北、内蒙古、西北、青藏、华北、华中和华南。按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指标,划分出33个自然副区。
3.中国自然区划的作用
自然区划在生产、科研及政策规划等方面存在广泛的应用价值。其可为地表自然过程与全球变化的基础研究以及环境、资源与发展的协调提供宏观的区域框架;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生产潜力的提高、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管理、土地退化防治与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选择、改造自然规划的拟订、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定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多年生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工作而言,由于栽培牧草的适宜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因此,自然综合区划为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区域划分理论基础和结构框架。
(二)中国地貌区划中国地貌区划
1.中国地貌区划方案
地貌区划是在系统深入研究地貌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分布、成因及其异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划分若干等级的地貌区域。我国地貌区划的成果较多,学术界普遍公认的结果是陈志明于1991年在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中编制的1∶1800万中国地貌区划图,将我国地貌划分为4个一级区(东南部季风华南式地貌区域、东北部季风华夏式地貌区域、西北部内陆蒙新式地貌区域及西南部青藏高原地貌区域)8个二级区及36个三级区。近年来,随着地貌学基础性研究工作的深入以及相关的测绘与遥感技术的进步,我国地貌分类与区划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例如,李炳元等(2013)基于中国1∶400万地貌图新资料,结合中国地貌格局差异和形成原因,将我国地貌划分为6个大区(东部低山平原大区、东南低中山地大区、中北中山高原大区、西北高中山盆地大区、西南亚高山地大区和青藏高原大区)。
2.中国地貌区划原则
目前,地貌区划的原则还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总结前人地貌区划工作,得到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1)普遍原则
地貌区划属于地理区划范畴,因此,应遵循地理区划中的普遍原则。主要包括:①划分出的地貌区域要具有连续性;②客观地反映地貌区域的相似性、差异性和分异规律;③区划顺序要先大后小。同一区域内,亚区划分标准应与大区的一致。
(2)地貌形态为主的形态成因原则
地貌分区必须坚持以地貌本身特征为主的原则,地表形态是地貌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其应成为划分地貌的主要依据。
(3)综合研究基础上的主导因素原则
地貌研究由多个部分组成,如区域地貌形态、地表组成物质、新构造运动为主的内营力过程,剥蚀堆积表现的外营力等。因此,地貌区划时应全面地考虑区域地貌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通过降维等方法确定主导因素。
3.中国地貌区划意义
地貌是自然环境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我国地貌不仅复杂多变,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对气候、植被、土壤和水文等其他自然环境要素具有重要影响,进而使得自然环境表现出异质性。对地貌进行区划能够帮助人类更深层次地了解地貌特征、组成及演变趋势,从而能够因地制宜地对土地开发利用。另外,地貌区划还是研究自然环境空间变化的基础,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作用。
二、中国综合农业与畜牧业区划
(一)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1.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方案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主要考虑我国农业地域差异。我国农业区划种类较多,其划分方法也不尽一致,目前,影响较为深远的区划方案是于1979年,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何康同志领导,周立三院士主持,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编制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该方案将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农业区(东北农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牧农林区、黄淮海农业区、黄土高原农林牧区、长江中下游农林养殖区、华南农林热作区、西南农林区、甘新农牧林区、青藏高原牧农林区和海洋水产区)和38个二级农业区。
2.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原则和依据
中国综合农业的一级区划主要遵循我国农业地域差异原则。我国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是东南部和西北部的差异。从大兴安岭起,经通辽、张北、榆林、兰州、玉树、拉萨,自东北向西南,大致以年降水量400mm等雨线为界,分为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区和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区,两者大体各占国土面积的12。
二级区划主要根据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农业生产基本特征和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与建设途径的相对一致性;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等原则。
3.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意义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工作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①综合评述了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对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和实行农业技术改造起到促进作用;②对具有开发潜力的土地资源进行评价,为资源合理利用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措施建议;③分析了主要作物及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状况,为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以及选建商品生产基地提供依据和建议;④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农业地域分异规律,为以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导。
(二)中国畜牧业综合区划中国畜牧业综合区划
畜牧业综合区划是以畜牧业生产为对象而进行的单项农业区划,属于农业部门区划。全国畜牧业区划根据畜牧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方向进行区域划分和分区研究。例如,1983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以及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并编写的《中国畜牧业综合区划》对我国畜牧资源进行了评价,将全国划分为7个畜牧业区:青藏高原区、蒙新高原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山地区、东北区、黄淮海区和东南区。中国综合畜牧业区划揭示了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并提出今后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为各级领导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指导畜牧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如图1-1所示(邹范文,1985)。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