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HK$
103.4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編輯推薦: |
《创新激励体系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既可为政府和企业相关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可资借鉴和参考的对策性建议,又可以作为高校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教学、研究以及学习的参考书。
|
內容簡介: |
《创新激励体系与创新型城市建设》运用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系统探讨科技创新激励体系的建设,它从创新者、创新组织体系、创新支持体系三个层次分析并讨论了科技创新的激励问题。它试图在理论性与实践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既运用信息不对称博弈理论以及微观经济学的其他理论分析科技创新激励的原理、原则,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尤其是广州市的科技创新实践,给出可资政府决策者借鉴、参考的对策性建议,即对如何设计出实用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给出自己的建议。《创新激励体系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既是由应用驱使的理论研究著作,也属于应用研究的著作。
|
目錄:
|
第1章 科技创新激励体系的五维结构与激励理论的发展脉络
1.1 科技创新激励体系研究的背景
1.2 创新的含义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类型
1.3 科技创新体系与科技创新激励体系的结构
1.4 激励理论发展的两条脉络
1.5 本书的框架
第2章 科技创新何以需要激励
2.1 紧密相连的科学与技术
2.2 科技创新是重要的
2.3 科技创新激励是重要的
2.4 科技创新是需要激励的
第3章 科技创新中的市场、政府和社会的作用
3.1 市场、政府、社会的激励功能定位
3.2 科技创新激励中的“看不见的手”
3.3 科技创新激励中的“看得见的手”
3.4 从资金补贴型到进入协调型: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
第4章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理论
4.1 方兴未艾的激励机制设计理论
4.2 不完全信息与机制设计理论
4.3 不对称信息与信息经济学
第5章 科技创新人才遴选的逆向选择及其工作激励问题
5.1 广州市创新组织人才遴选中的逆向选择及其形成原因
5.2 创新人才选拔中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激励机制设计
5.3 广州市创新组织中创新人才工作的道德风险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5.4 发达国家创新组织员工的工作激励体系
5.5 解决创新组织员工工作激励的对策建议
第6章 科技创新资金配置与利用中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问题
6.1 创新资金配置中的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问题的形成
6.2 科技创新资金配置中的激励机制设计
6.3 科技创新资金利用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6.4 政府科技创新资金使用中道德风险防范的激励机制设计
第7章 科技创新中的大学及其激励体制改革
7.1 大学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7.2 对大学共同体科技创新激励的扭曲根源分析
7.3 激励的激励:改革政府对大学的管理
第8章 企业的科技创新激励与激励体系建设
8.1 广州市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的现状与优势劣势分析
8.2 广州市企业科技创新激励的政策体系分析
8.3 广州市企业科技创新激励的市场驱动
8.4 广州市企业科技创新激励的制度与文化激励
第9章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激励体系建设
9.1 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
9.2 广州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成绩
9.3 广州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分析
9.4 广州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激励政策体系分析
9.5 广州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激励的金融创新分析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1章
科技创新激励体系的五维结构与激励理论的发展脉络
1.1 科技创新激励体系研究的背景
正因为科技竞争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成为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决策层面高度关注的焦点?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就可以看出,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基础性作用被不断强化?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党的十六大报告则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日益凸显出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性和核心作用?
与政府和社会对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相一致,进入21世纪后,我国科技研发投入方面的表现也相当惊人?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理事会公布的《2012年科学与工程学指标》,中国科技研发投入连续10年实现了每年20%的增幅,已经超过了日本,位列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杨铮和王进雨,2012?201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支出为8687亿元人民币,2012年为10 298.4亿元人民币,2013年为11 906亿元,占GDP的比重将近2%,虽然远低于美国的水平截至2009年,美国在全球科技研发支出中占31%,中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亚洲10国的同期占比为32%,但如果考虑到我国巨大的GDP总量,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1.98%,即相当于全球排名50位左右的国家的GDP总量孙春祥,2013?
然而,与科技研发投入连年大幅增加相比,我国科技研发的“产出”或绩效却与之极为不相称,同期的科技研发绩效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低质量的科技产出快速增长?根据2014年5月29日世界知名科技?技术和医学信息产品及服务提供商爱思维尔发布的《2013年英国科研表现之国际比较》,目前,与科技研发投入位居全球第二相一致,我国论文发表量也稳居全球第二,并有进一步赶超美国的趋势,在2008~2012年,我国文章份额以10.9%的平均速度快速增长?但是,从衡量科研质量的重要指标—域加权引用影响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FWCI看,世界平均水平为1,而我国仅为0.75?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2年全球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我国知识产权局所接受的专利申请连续超过日本和美国,在2011年就成为世界第一?但从衡量专利成果质量的基本指标—专利转化率看,高校的专利转化率只有5%;我国民间发明人得到的专利数量约占全国一半,但在许多地方的转化率均不到5%?固然影响专利转化率的因素众多,但这种极低的转化率主要是因为专利成果质量不高?
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首先体现在科技创新成果的学术质量高低或创新性价值的高低上,在此基础上再看高质量成果的数量多少?严格来说,就科技的创新性价值本身而言,或从学术价值角度看,科技创新水平高低的排序比较应该属于词典序,即像词典那样排序,以A起头的单词不管其字母数量多少,它均要排在以B开头的单词前面?词典序的另一个典型代表就是奥运会的奖牌排行榜,大家最看重的不是金?银?铜总奖牌排行榜,而是金牌排行榜,若甲国的金牌数量多于乙国,哪怕它的银牌数量远小于乙国,但甲国的排序应该在乙国之前?显然,科技创新成果的学术质量度量具有显著的词典序特征?科技创新水平度量的词典序特征意味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追求的基本目标应该包括成果在创新性价值方面的质量及高质量成果的数量,且成果质量严格优先于成果数量?但是,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的质量评价方式属于典型的“加权数量序”?目前,的确许多科技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科技成果的衡量不能采用简单加总方式,例如,过去不少高校对教师年度科研绩效的衡量就是把年度内公开发表的各类论文数量简单加总并据此计算奖励;现在,几乎所有高校都会把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按照某个指标如刊物的等级分为三六九等,每个等级被赋予对应的分值,再把所有论文的分值加总并据此评价教师的科研绩效?各个高校之间科研管理的差异仅仅体现在赋予不同等级成果的分值大小上,但以分数加总方式衡量科研成果的基本方式没有变,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普遍流行的科研成果衡量方式就是这种“加权数量序”方式,正是这种形形色色的加权数量序特征的科技成果评价方式导致了我国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的极为不和谐?因此,要真正提高我国科技研发的国际竞争力,首先就必须让整个科技管理体制?政策和方式从追求加权数量序转为追求词典序?
当然,评价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其“产出”的学术价值或创新性,还要看其“产出”的社会经济价值?随着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经济价值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引领作用也越来越大?虽然科技创新成果的学术创新性与社会经济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它们之间经常呈现出的是差异,许多研究如基础研究成果也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也许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什么经济价值,而有经济价值的研究成果也许并没有多大的学术创新价值?科技创新的学术创新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之间的差异意味着科技创新体系必须综合考虑这两种价值,以实现总价值的最大化?科技创新的学术创新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是引领科技创新激励体系建设的基本价值追求?
但是,在我国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制定中,创新激励体系建设却相对受忽视?从各级政府与科技政策制定有关的报告和规划中可以看出,政策制定者主要关心的是科技投入?科技研发的重点和方向确定?不同主体在科技创新中的定位和创新协作体系?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科技创新合作?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内容,较少涉及创新激励体系建设?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为例,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八大前沿技术领域和基础研究的基本方向和重点,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人才队伍建设?其中,与科技创新激励有关的内容,仅有“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和“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
显然,就目前状况而言,有关部门更加关注的是科技管理体制?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科技发展的战略性?结构性部署等宏大层面的事务,而相对比较忽视创新激励体系的全面系统的建设?正是缺乏一套良好的科技创新激励体系,使得我国科技创新的绩效,无论是从学术创新价值还是社会经济价值看,均不尽如人意?
将科技创新视为投入与产出过程,要实现高学术和经济社会价值的高质量创新成果持续大量出现,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科技创新资源的投入量?科技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与非人力资源,前者主要是指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研发人才,还包括为他们服务的人员,后者则是指体现为实验室?仪器?图书资料?实验和试验费?工作人员必要劳务报酬等各类项目的研发经费投入?二是科技创新资源的质量,主要是指研发人员的创新才能高低以及科研基础条件的好坏?三是科技创新资源的生产率,主要是指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高低?简单地说,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取决于:是否有大量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否具备充分的研发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条件,创新人才是否具有努力从事研发的积极性?
从目前创新激励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看,创新激励关注的仅仅是科技创新人员和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组织的工作努力程度问题,即如何调动他们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尽管创新过程的工作积极性问题是科技创新激励的核心问题,但科技创新激励体系包括的范围非常广阔,与科技创新水平高低有关的三个方面均涉及激励问题?例如,在科技创新资源投入量方面,科技创新激励体系要探索如何激励政府?企业?社会以及个人不断增加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减少科技经费投入的浪费,如何激励人们将其精力和时间用于研发事业以及不浪费科研经费;在科技创新资源质量方面,一个突出的激励问题则是,创新者的创新能力水平高低是难以被外人知晓的,那么在遴选研发人才?决定科技经费资助对象时如何通过激励机制设计让人们有积极性对自己的能力水平“说真话”?当然,科技创新激励离不开研发人才在创新工作过程中的努力程度?除了这些激励问题以外,创新激励体系还有其他诸多激励实践问题要加以解决,如怎样建立有关科技经费正确配置的激励机制就是我国科技创新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本书的目的就是试图对创新体系各个环节和部分面临的激励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探索,以服务于我国科技创新激励实践以及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制定,尤其是为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参考?
特别要强调的是,本书对创新激励体系的研究与建构着重从信息不对称博弈视角入手?在本书看来,之所以要建构完备的创新激励体系,根源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创新体系中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不同主体如政府?企业?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等之间的利益追求目标存在差异?例如,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如何?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如何?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有没有浪费或滥用科研经费,这些问题对外人而言均是难以通过监督方式加以解决的,这些信息是外人极难搜集的,于是这些研发人员就有可能利用自己掌握的优势信息对自己的创新能力“说假话”,为创新活动付出低努力,滥用科技研发经费等?与昂贵的监控方式相比,最佳的解决方式就是看能否通过激励机制设计来诱导研发人员对自己的创新能力“说真话”?在科技创新中努力工作以及有积极性恰当有效地使用科研经费?上述这些现象仅仅是科技创新激励中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部分激励问题,在我们看来,之所以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创新激励体系,根源就在于创新体系中无处不在的信息不对称博弈?本书的基本内容就是要结合科技创新体系各个环节和领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探讨如何设计出有效的激励机制?
接下来首先界定科技创新的含义,探讨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哪些具体活动内容,详细描绘科技创新体系结构以及科技创新激励体系结构,然后再探讨究竟什么是激励,介绍指导本书研究的激励理论究竟与大部分管理界?管理学界人士熟悉的激励理论究竟有何不同?
1.2 创新的含义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类型
根据语言学家的考证,“创新”innovation这个由拉丁词innovates衍生而来的词汇,早在15世纪的出版物中就已经出现刘洋,2012,如今已经是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的词汇之一?通常,“创新”一词与科学发现?科技研究?发明创造等现象和词汇紧紧相连,但在创新经济学理论中,“创新”与它们之间有着重要的微妙的差异?
从经济学角度系统研究创新的应该是20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在其代表性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系统研究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今天几乎所有教科书和文献中均会引用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与解释?按照熊彼特的说法,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按照熊彼特的说法,创新包括五种情况:①采用和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产品的一种新特性;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发现和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简单地说,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技术或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五大类?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