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为什么病变的心态会出现?因为人总在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这样、那样的角色中,扮演着这样、那样的角色,同时也就拥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心态。有的人生活富足,却整天愁眉不展;有的人生活贫困却可以笑对人生;有的人朋友很多,有的人却孤独孑然;有的人事业有成,有的人却一辈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有人便把这种不同的结果归咎为命运的巧意安排。那么,摊开我们的手掌,看看那条命运线,难道它不是清楚地被镌刻在我们的掌心吗?我们的命运不是只在我们的手掌中吗? 真正可以掌握我们命运的人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关键是看我们能否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我们周围的一切。
本书就是围绕这一话题,为我们解开心态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了对心态的了解,我们一定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把握幸福。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为我们介绍心态知识。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找到调整不良心态的好方法,然后培养出好的心态,为我们今后的生活铺垫顺坦的道路。
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而行为方式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心态能够成就一个人,心态也能够毁掉一个人。
|
目錄:
|
第一章排解浮躁,坚定理性寻方向
成功永远不会降临在一个内心浮躁的人身上。因为浮躁的人会办不经思考和从不远瞻的事,也缺乏坚定的意志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如果现在还不把那根植在思想中的浮躁排解,那我们的人生注定一事无成。
浮躁只会让我们失去自我
心态的摇摆是人生大敌
不要让冲动阻碍了幸福
享受孤独才能消除浮躁
冷静是去浮戒躁的良方
淡然看待人生的得与失
平静是生命盛开的鲜花
第二章打败自卑,充满自信去远航
如果一个人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退却,那他一定是自卑的。自卑的人会被对手打败!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一顶“常胜将军”的帽子,让自己在面对生活中出现问题时不恐不惧,进而能够迎刃而解。那样的人生才不会有遗憾,最后留下的一定是辉煌。
自卑会让人不敢变通
自卑会让人迷失自我
不自卑才能到达巅峰
自信才能成就大事业
自信点亮心中的希望
学会挖掘自己的优点
自信心只会越用越强
第三章远离消极,乐观向上好人生
消极心态,它是让人生直堕地狱的铅锤。具有消极心态的人看不见生活里的希望,看不见苦难另一面的欢愉。它遮盖人的慧眼,让灵魂被恐惧层层包裹。人生在消极的人心里或许只是等待死亡的煎熬,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消极之人不会成功
莫让悲观情绪控制了我们
凡事都要往好处想
学会乐观面对一切
越进取我们就越优秀
用微笑来面对生活
要时刻保持积极性
第四章停止抱怨,坦然平和更幸福
抱怨是一种心态,它容易让个体迷失在抱怨的硝烟中,遮住解决问题之路,错失良机。抱怨只能说明我们无能,证明我们是个弱者。与其无休止地抱怨,不如坦然一点、平和一点,用抱怨的力气去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抱怨只能说明我们无能
抱怨只会让机会溜走
抱怨让幸运之神远离
不如意的不只我一个
别让抱怨在心中堆积
放下抱怨,迎接幸福
停止抱怨,快乐生活
第五章丢掉狭隘,虚怀若谷受敬仰
狭隘心态的人是没有用的废铁渣,因为他们遇事斤斤计较,不懂得互相包容。人要学会包容才能被人敬爱,因为懂得包容的人时刻会为他人考虑,这正是人们最宝贵的财富。
过分计较只会折磨自己
气量小的人不能成为君子
心胸狭窄让人难以为友
心胸宽广才能赢得人心
化解怨恨,冲破狭隘羁绊
豁达之人生活更自由
心胸宽阔才会永远幸福
学会分享,让快乐加倍
第六章抛开虚荣,质朴奋斗兴事业
虚荣心态是一件廉价的奢侈品,它把我们务实的本质变化成浮夸,使我们的生活里开始充斥毫无意义的攀比、可笑虚伪的表演、怪异廉价的名牌,使生活里的一切都变得沉重起来,就算是可以原谅的错误也成了赔上性命的“信仰”。
虚荣心会让人迷失自我
虚荣心只会带来悔恨与惨痛
努力走出虚荣的死胡同
不虚荣,展现真实自我
千万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别因苛求而丢失了幸福
简简单单才会更加幸福
第七章止住贪婪,知足常乐自平安
每个人心里都潜伏着一条“贪吃蛇”,如果它苏醒并开始活动,那么它会从生活里小小的一种东西开始吞食,最后当一切都已被吃光后它会把自己当成点心吃掉。贪婪——人类顶级痛苦的原罪。
贪欲愈强,失去愈多
贪婪会让人跌入地狱
贪婪之人得不到快乐
收敛欲望,收获快乐
唯有知足,才能够常乐
清心寡欲,索取有度
淡泊的人生也是享受
第八章拒绝懒惰,付出才会有收获
懒惰是人的天性之一,是一种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思想倾向。世上没有因懒惰而成功的人,更没有人愿意把历史上哪一个著名的懒汉作为自己的榜样。付出才会有收获,要想成功,唯有勤奋。勤奋可以让穷人变得富有,而懒惰只会让富人变得贫穷!
懒惰的代价很惨重
懒惰让人一事无成
勤奋让生活更充实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勤奋是人生的财富
勤奋可以赢得一切
第九章放下执拗,灵活多变生希望
执拗是一种盲目的执着,是不可取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种子长成树苗后,最好不要轻易移动,一动就很难成活。而人不一样,人有脑子,可以思考,遇到了问题应该灵活处理。一个方法不成功,可以换另一个方法,总会有成功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过分执拗只会失去自我
过分坚持让人失去更多
一意孤行终会一败涂地
学会变通才能走向成功
适时转弯也是一种智慧
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绕道而行也能到达目的地
第十章不再逃避,勇敢面对才能成功
现实是残酷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与挫折,遇到这些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能逃避,而要勇敢地面对。逃避现实只能证明我们是个弱者,逃避不但解决不了困难与问题,反而会让困难越来越多。只有勇敢面对,正视失败,勇担责任,才能勇往直前,解决难题,一步步走向成功。逃避是失败者的专利
逃避只会让困难增多
逃避必错过成功
胜利者永远不会逃避
接受现实,勇于挑战
正视失败,不要逃避
正视错误,勇担责任
第十一章摆脱拖延,立即行动见成效
拖延是一种极为恶劣的心态与习惯,它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潜能的发挥。凡事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改掉拖延的毛病,立即行动起来,不要拖延,因为拖延等于死亡。行动起来吧,不要让拖延把我们拖进空虚的境地,更不要让拖延把我们拖入万丈深渊。
拖延就是一个恶魔
拖延让我们一事无成
坐而言不如立于行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
行动才能实现梦想
想到就要马上行动
看到机会立即行动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排解浮躁,坚定理性寻方向
成功永远不会降临在一个内心浮躁的人身上。因为浮躁的人会办不经思考和从不远瞻的事,也缺乏坚定的意志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如果现在还不把那根植在思想中的浮躁排解,那我们的人生注定一事无成。
浮躁只会让我们失去自我
何谓浮躁?字典里说,浮者,无根也;躁者,不静也,浮躁的意思就是急躁,不沉稳。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物质极速膨胀,人们也越来越按捺不住自己那颗骚动的心,守不住自己那可贵的孤独与寂寞,而愈发变得盲目、急躁和一定程度上的争功近利了。可以说,浮躁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流行病,而且无处不在:事业上浮躁,投机取巧,一夜成名被狂热追捧;学习上浮躁,不求甚解,崇尚快餐文化;性情上浮躁,易喜、易怒、易悲、易烦……
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因为一时的情绪失控而变得焦躁,由此造成了诸多误会,伤了他人,甚至伤了自己,也会让自己保持多年的涵养荡然无存。因为一点小事就浮躁起来,失去自己的涵养,实在是得不偿失。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位名叫艾米的女孩,她长得非常漂亮。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非常迷恋这个既漂亮又优雅的女孩。她对自己的美丽也感到非常骄傲,每天经过河边,都要停下来照一照自己的倒影。
有一天,当艾米看向河中时,突然发现水中的自己没有脸。惶恐之下她失去了冷静,于是在村子里到处寻找自己的脸。逢人便问:“你看到我的脸了吗?”“我的脸不见了,是不是你拿走了?”“将我的脸还给我好吗?”
大家对女孩的这种行为感到极为奇怪,可是怎么劝说都没有用,只得任其寻找下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都开始害怕她了。她的朋友也开始躲着她,那些曾经被她的美丽打动的小伙子也都躲得远远的,再也不愿去接近她,因为现在的艾米已经不是他们喜欢的女孩了,而是一个疯子。
一天,一个法师经过这个村子,这个女孩又连忙跑过去向法师讨要自己的脸,法师没有躲开,而是一巴掌扇到了女孩的脸上。女孩当即就生气了,捂着自己的脸质问法师道:“你为什么要打我?”
这时,法师说:“你怎么说我打你了呢?我打你哪里了?”
女孩随即回答道:“你是打了呀,你打了我的脸!”
这个时候法师笑了,说:“我打了你的脸吗?你不是正在寻找你的脸吗?你不是说你的脸不见了吗?”此时,女孩才醒悟过来,原来当她慌不择路地寻找一直都在的东西时,很多东西已经失去了。
上述故事是真是假暂且不论,我们只是来看看故事的内涵。故事中,这个女孩是美丽的,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表,而且她还很优雅很有内涵。但是因为失去了冷静,最终失去了她引以为傲的涵养,变成了人们眼中的疯子。
浮躁心态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它只能带给我们缥缈的人生,是阻碍人们走向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从某种意义上讲,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只有放宽自己的心态,去浮戒躁,才能维护好自己的涵养与良好形象,才能去除心中的烦恼,才能踏踏实实地迈向成功与幸福。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个女人不小心踩了一个男人的脚。女人穿着高跟鞋,踩得男人直咧嘴。女人刚想道歉,可看到男人那咧嘴要骂的样子,便瞬间生气了,首先出口不逊起来:“你一个大男人,不就踩你一脚吗?你至于这样夸张吗?就这点事,本想着道歉,看你这龇牙咧嘴的样子,就觉得没那个必要了!”
男人因为疼本能地咧了一下嘴,本打算在女人道歉后说句没事,结果女人先不讲理了。他本来就在赶时间上班,结果这个女人先挑起事端,他也生气了,便吵了起来。车上的人劝架两人谁也不听,于是越吵越凶,到了女人下车的时候把男人也给扯了下去,最终吵架变成了动手。路上的人都围着看热闹,一男一女两个衣着光鲜的人在街上拉扯。
后来,警察来了,两个人才协商解决问题。女人最后披头散发地去上班了,男人也因为一时的急躁脾气在上班迟到受罚了。
本来就那么一件小事,只是因为没有控制好心中的浮躁心态,就把事情推向了不可解决的方向。本来都是有素养的人,却因为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得自己的形象受到了影响。女人成了众人眼中的泼妇,男人成了心胸狭窄的低素质男人。其实心情的浮躁是不难消除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将自己的心放宽,就能在喧嚣之中获得一方清静。
现代社会本就处处充满着喧嚣,人们很难找到一方清静之地,这是当下的客观事实,我们无法改变。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浮躁的原因。我们不能因此而降低自己的格调,不能因此失去自我良好的形象。除浮戒躁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只要做到放宽自己的心态,自然就能让自己的心平和下来,让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远离生活中的喧嚣,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
心态的摇摆是人生大敌
浮躁的表现之一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总是摇摆不定。这种心态是我们迈向成功的最大障碍。常言说得好:“人生百里半九十。”哪怕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心灵上稍微摇摆就会前功尽弃。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因为终点的遥远而迷茫,进而产生心灵上的摇摆,不是认为自己走错了方向,就是认为自己无力到达终点而失去继续奋斗的勇气。这种浮躁心理最终令很多本应该不凡的人一生平庸,甚至有不少人因此而事事失败。
做事情能否锲而不舍,是做好一件事情重要的一环。
有两位想要出国留学的年轻人。为了出国留学他们一起参加了“雅思”培训班。第一期他们都没有达标,但选择了继续坚持。可是,第二期两人又没有过关。这时他们的心理就产生了摇摆,想要放弃了。一个说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还过不了关,说明我不是学英语的料,再学也没有希望了,还不如现在找个地方去打工,一个月也挣一两千块钱,够养活自己了;另一个还想继续学习,争取达标,但觉得已经参加了两次辅导班,再学一次怕学不进去,还是考不好,心里也犹豫。前者决定放弃学习,留在国内打工。而后者在父母的鼓励下,又参加了第三期辅导班,这一次,他终于顺利过关,到澳大利亚留学了。
怀疑和疑惑是造成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怀疑态度的人,将无法做到专注。
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坚持自己的既定目标不动摇。没有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精神,极易半途而废。只要保持心态的不动摇,就会看到成功的那一天。
曼德拉,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领导黑人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斗争,但在牢狱中度过23年的铁窗生活。漫长的23载,整整八千多个日日夜夜,无情的精神和肉体的折磨,没有使这位黑人领袖的心态产生过一点的摇摆,反而使他为反种族歧视而斗争的决心更加坚定。
43岁那年,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附近秘密被捕,然后,他被押送到好望角外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的罗本岛监狱囚禁。
罗本岛是开普敦沿海附近的一个小岛,距离开普敦只有11千米,是一个狭窄的、被风吹得岩石裸露的小岛。早在19世纪,这里就是英国和荷兰殖民主义者关押南非爱国将领的监狱。罗本岛监狱条件非常恶劣,简直是犯人的活地狱。
在罗本岛监狱里,曼德拉被囚禁在一个不足4平方米的牢房里,没有床铺也没有桌椅,睡的是水泥地,铺的是草席和剑麻席,夜间仅仅依靠三条几乎薄得透明的旧棉毯取暖。牢房里很冷,曼德拉不得不总是穿着衣服睡觉。
就这样直到11年后曼德拉生病,狱方才发给他一张床,但没有床单和枕头,一日三餐吃的是玉米粥和杂粮。每天早7点到下午4点,曼德拉与其他犯人一起挖土修路、开采矿山,从事着极其繁重的体力劳动,风雨无阻。经常受到鞭打和凌辱。他的体质日益虚弱,体重下降了20多千克。南非当局企图以长期囚禁和苦役消磨他的意志。
然而肉体的磨难并没有让他的心态产生任何的动摇,他以顽强的精神抗拒着邪恶的压制。他每天3点半就起床,先进行两个小时的身体锻炼,然后开始学习。他在狱中修完伦敦大学法律专业课程。他通过博览群书了解外部世界,积蓄力量。由于曼德拉广泛接触囚犯,讲述人生哲理,传播反种族主义思想,囚禁曼德拉的罗本岛监狱被人们誉为“曼德拉大学”。
曼德拉在狱中坚持不懈地斗争,争取到听广播、读报、洗热水澡等多项权利。南非当局担心这会影响其他囚犯,秘密将他转移到开普敦波勒斯摩尔中央监狱。在这里,曼德拉拒绝以流放和放弃武装斗争为条件释放出狱:“在他们给我们以一个政党的合法地位之前,不得不继续武装斗争。”他严正指出:“自由是不能讨价还价的。”
1990年在被监禁28年之后,曼德拉被德克勒克政府无条件释放,并再次当选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1993年,曼德拉和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非国大在南非历史上首次多种族共同参加的大选中获胜,曼德拉当选总统。
非凡的人格魅力帮助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世界上最受敬重的政治家。他的声望已经超越了他的国土,因此,他荣获了许多世界级的荣誉。1993年7月4日,曼德拉获得了美国克林顿总统授予的费城自由勋章。1998年9月,曼德拉又获得了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此奖项的非洲人。2000年8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又授予他“卡马”勋章。以后,曼德拉又被任命为联合国亲善大使。
坚守自己的心态,使“曼德拉精神”成为人类争取和平自由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巨大财富。任何一个不甘向命运低头、不肯向邪恶低头的人,在曼德拉身上,都能得到一种力量的源泉,都会获得巨大的精神鼓励。
走向成功,意味着集中目标、不轻易被其他诱惑所动摇。经常改换目标,见异思迁或是四面出击,往往不会有好结果。目标定了很多,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没有做好,实质上离成功的轨道越来越远。我们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但是我们一定可以把其中一件事情做到最好。专注于某一件事,哪怕它很小,努力做好,总会有不寻常的收获。
只要能够做到使自己的意志不动摇,也就没有什么攻克不了的难关。在成功的路上,坚韧是达到成功的必要手段。每个树立了目标的人,如果锤炼好自己的心态,那就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达到一定境界后,我们的成功之路将会拓展很多。
不要让冲动阻碍了幸福
浮躁在心理学上表现为一种缺乏理智的冲动与盲目,从这个意义上讲,犹如魔鬼般的冲动情绪则是浮躁心态的另一表现形式。
冲动是一种相当情绪化的行为。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容易犯冲动的毛病,遇到事情总是心情急躁,结果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冲动让人失控。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其实冲动本身并不是魔鬼,但这却能够把冲动之人变成魔鬼。冲动可以说是阻碍人们事业成功的障碍,是扼杀人们获取幸福的杀手。
在美国有一个小男孩名叫约翰,他一直是个非常顽皮的孩子。他非常喜欢汽车,在他的房间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模型。约翰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拥有一辆真正的汽车。可是,正是因为他痴迷这些,所以总是不好好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很不理想。约翰的父母为此很是着急担心。
有一天,父亲把约翰叫到身边,表情严肃地对约翰说:“孩子,你真的想拥有一辆真正的汽车吗?”“当然想了,爸爸!”约翰认真而快速地回答,并用充满了期待的眼神看着父亲。“既然这样,那我们来做个约定吧,只要你可以考上大学,我就送你一辆汽车,怎么样,孩子?”“真的吗?”约翰感到有点不可相信,在得到父亲肯定的回答后,约翰非常开心地答应了这个约定。
从此,约翰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贪玩了,他开始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约翰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高兴极了,约翰感到开心的真正原因是他终于可以拥有一辆汽车了。
“爸爸,我考上大学了,你看,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
“太好了!祝贺你,约翰!”
“爸爸,你不是答应过我,只要我考上大学,就送我一辆汽车吗?”
“当然了,你赶紧去你书房看一下吧。”
书房里面怎么可能放得下一辆汽车呢?难道爸爸是在骗我吗?约翰满腹疑惑地想着,并快步跑向了书房。走进书房,约翰发现眼前的书房和平时没有什么不一样,除了书本,根本没有什么汽车。想到爸爸欺骗了自己这么多年,约翰感到十分生气委屈。于是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
这一走,就是整整10年。在这10年里,约翰过得并不开心。他总会想起家里的父母,想起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而且还相当担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于是,他整理了行李,赶回了家中。可是当他回到了家中才发现爸爸早已去世,而妈妈也满头白发苍老了许多。约翰感到非常伤心,抱着妈妈大声痛哭起来。当妈妈问起他为什么当年要离家出走时,他哽咽地回答道:“爸爸当年欺骗了我,他并没有给我买什么小汽车。”妈妈难过地回答道:“你爸爸的确给你买了汽车,而车钥匙就放在你书房的抽屉里。”
听了妈妈的话,约翰不禁大声痛哭道:“我当时为什么不好好看一下呢,我太冲动了,我好后悔,都怪我,爸爸,我对不起你……”
如果约翰当年能够不那么冲动,好好查看一下书房,也许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遗憾和悔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我们无法控制好自己的冲动情绪,才会给自己带来那么多的麻烦与烦恼。有那么一句话:“冲动是一切悲剧的根源。”是啊,由冲动造成的悲剧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听到。既然我们深知这个道理,我们就应当放宽心胸,用一种平和的心境去对待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过多的情绪化行为,会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当人的情绪化行为逐渐演变成一种个人倾向时,就很难被社会所接纳,严重的还会给社会带去损失。
因此,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冲动情绪。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也不妨借助外部的提醒或者帮助。例如,林则徐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贴上“制怒”的条幅,以此来随时提醒自己不要随意冲动发火。其实,这些方法并不复杂。我们也可以给自己立下个座右铭,时常告诫自己,以便自己能够迅速地从冲动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那么,具体来讲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化行为,让自己变得不那么冲动呢?
首先,要勇于承认自己情绪上的弱点,不要去刻意回避自己的冲动情绪。有些人非常容易冲动,并且冲动起来就很难自我控制,这个时候要怎么处理呢?关键就是要正视自己的这个弱点,在此基础上,再仔细分析自己容易冲动的原因,然后再找一些方法去努力克服。这样一来,就可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冲动,冲动是魔鬼!
其次,要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矛盾。在看待问题时,要多看光明和积极的一面,这样才能让自己发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让自己变得更加乐观向上,从而也增加了克服挫折的勇气、希望和信心,即使在遇到一些不平的事时也不会只顾冲动地发泄,而不顾及后果。
最后,要学会正确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一般来说,当人处于逆境的时候就非常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当这种不良的情绪得不到很好的宣泄时,就很容易冲动地去做一些不顾后果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在适当的场合将这种不良的情绪发泄出去。例如,找朋友喝茶聊天,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并从中找寻自己的精神安慰和寄托,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得以平复,切莫因一时冲动而迷失了自我。
享受孤独才能消除浮躁
人们都希望自己一生快乐,相应地也都害怕孤独。殊不知,享受孤独则是消除浮躁的最高境界。有人说:“孤独的时候,将自己的一颗心深深地埋在纸堆里,让飘在梦中的万点落花尽情地追逐那不可恢复的东流逝水。”所以,不要害怕孤独,试着去享受孤独吧!孤独是人生最美的境界。
当孤独来到的时候,我们要试着去享受这种难得的情景,我们不必再为那些所谓的人际关系费神,也不必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辩。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天空,唯我独尊。此时的我们,退却红尘,心绪飞出了你的胸膛,它是多么自由,奔向那遥远的地方。
如果你愿意,或让自己抿一口无糖咖啡——享受真正的味道;或让自己天体般的自由——无拘无束;或让自己读一本或薄或厚的书——与古人对话,与今人交谈;或在自己的杯里放几粒茶叶——飘出淡淡的清香;或让自己就那样静静地闭上双眼——宁静而致远。这一切,都是一个人在做,这一切,都是一个人在想,这份孤独不仅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而且可以让那颗时常摇摆狂躁不安的心安稳下来。
人们说:“最怕孤独。”在这里,人们往往把孤独与空虚、寂寞画上了等号。其实不然,孤独并不是空虚、寂寞的代名词。爱因斯坦曾说,他觉得最快乐的时候是“孤独中的愉悦和享受”。我国古代大哲学家庄子也主张要有“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气魄。他们认为,孤独并非意味着寂寞,反而会愉快地把人带入一种知识的境界。孤独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洗净心灵的污垢,排除外界的纷争,从孤独中体验生活的哲理及创造的欢乐。在孤独中常能还“人之初”的真我,萌生一片蓝蓝的天空。
孤独是一种创造。科学家、哲学家及文学家与孤独结缘的人有很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孤独的人能发现很多一般人不易发现的东西,在孤独中创造一个又一个令人称道的奇迹。只有真正地进入孤独境界的人,才能明志,才能有所建树,这便是孤独的精神境界。
孤独是一种生命的体征,每个人都会有孤独,关键是如何对待。对待孤独不应该是“借酒消愁”,而是要学会如何在孤独中充实自己。那些喜欢热闹的人,过分追求利益和权力的人都进入不了孤独的状态,也很难战胜孤独。孤独是一种凄冷的美,它有时像铅块一样沉重,有时像白云一样轻柔。懂得善待孤独的人也懂得善待真实的人生。我们应该像向往快乐那样向往孤独,这样才能拥有创造力,享受“孤独的愉悦”。
独自一个人坐在偌大的房间里,似乎显得有些落寞。为了营造享受孤独的氛围,我们可以关闭卧室及客厅所有的灯,戴着耳塞,听着广播,坐在软绵绵的大床上,开始享受孤独的旅程。我们会突然觉得生活中的烦恼、困难都是那么微不足道,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渺小……
阳光明媚的午后,独自一人漫步在林荫道中,听着叶子随风而舞发出的“沙沙”声,听着鸟儿发出的“喳喳”声,享受孤独。闭上眼睛,在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有山、有水、有花香,蓝蓝的天空下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田野,似乎能胜过世外桃源。听见远处传来了汽车的鸣笛声,猛然睁开眼睛,又回到了现实,仍然可以感觉到世界的美好。
孤独是一种修行,最难的就是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每每独处,总有无尽的感慨伴随,那样可以更深刻地反省自己,更深刻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更明白自己以后的路该如何去走,生活其实很简单,但如果不想被那些俗套的生活所困扰就必须有所领悟。什么是自己,什么是生活,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去尝试孤独的滋味,不妨在深夜里舔舐自己的伤口,想想未来,想想过往。
冷静是去浮戒躁的良方
有句话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人们只有在冷静的状态下才能获取一切。现代社会是个竞争尤为激烈的社会,也是一个比较喧嚣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发展,就必须时时保持冷静。冷静是一种临危不乱的淡定,一种在地陷山崩面前的坦然,一种沧海桑田的从容不迫。不管发生多大的事情,只要以冷静的姿态去对待,就能找到成功的解决方法。
有一个博物馆里珍藏了很多稀有的珍贵物品。一天晚上,来了几个人盗走了馆内的10余件珍贵文物。可能是他们走得匆忙,也可能是他们没有在意,珍藏在馆内多年的一枚珍贵的钻戒还完好地保存着。警方要找回那些珍贵的物品,但经过多次努力,也找不到破案的蛛丝马迹。就在警察们焦头烂额的时候博物馆馆长站出来了,他提议让电视台就这次的博物馆被盗事件对他进行采访。
电视台选了个黄金时段播出了记者采访博物馆馆长的节目,记者问:“请问这次失窃对博物馆造成的损失大吗?共丢失了多少件珍贵的文物?”
馆长慢慢回答:“共丢失了11件珍贵的文物,其中有一枚我们珍藏了多年的钻戒,它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
节目播出不到一周的时间,警方就查到了线索,顺利地破了案。其实线索来源很简单,几个盗贼在殴斗时被警方抓获,他们殴斗的原因竟是互相猜疑是谁私藏了博物馆馆长说的那枚价值连城的钻戒。
紧张与急躁,往往会蒙蔽自己的眼睛,失去对事物正确的判断,从而导致失败。只有以冷静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才会静中取智。对于博物馆失窃的事情,如果馆长在灾难面前自己乱了阵脚,没有抓住窃贼的心理,就不会那么快追回失窃的文物。可见冷静对临危的人而言是多么重要。
从前有一个又穷又愚的人,在一夕之间突然富了起来。但有了钱后,他不知道如何处理。于是向一位和尚诉苦,这和尚开导他说:“你一向贫穷,没有智慧。现在有钱啦,可依然没有智慧。劝你进城去,那里有大智慧之人,你出百两银子,有人会教你智慧之法。”
那人进了城,逢人便问哪里有智慧可买。一位哲人告诉他:“你倘若遇到疑难的事,且不要急着处理,可先朝前走7步,然后再后退7步,智慧便来了。”“‘智慧’就这么简单吗?”那人听了将信将疑。
当天夜里回家,推门进屋,昏暗中发现妻子居然与人同眠。顿时怒起,拔出刀就要砍下。
就在他走向床边的时候,忽然想起白天买来的智慧,于是决定试试哲人说的话是否正确。于是,他向前迈进7步,又后退7步,如此往复3次,然后,点亮了灯再看时,发现那个与妻子同眠的人是自己的母亲。原来,他外出期间,妻子害怕独睡,就请婆婆来做伴。
人一旦被愤怒等情绪冲昏头脑,就容易失去理智,意气用事,紧接着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这些决定可能会让人终生后悔。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妨冷静下来,把事情从头到尾在脑海里过滤一遍再做决定,这样,其结果可能截然不同。冷静就是最简单的智慧。
在动荡的战乱年代,一个巨商为了躲避战乱把所有家财都换成了金银细软,然后用这些钱财特制了一把油纸伞,将金银小心地藏进伞柄内,这样就不会引人注意了。然后,他打扮成普通百姓,带上雨伞,准备归隐乡野。出人意料的是,在赶路的途中他打了一个盹,醒来之后发现身边的雨伞竟然不翼而飞。巨商毕竟经商多年,他不动声色地观察,冷静地想着已经发生的事情。他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完好无损,只拿雨伞说明此人不是专业盗贼,应该是过路人顺手牵羊拿走了雨伞,此人应该就住在附近。
于是,巨商决定在此地住下来,购置了修伞工具,干起了修伞的工作。春去秋来,一晃已经过去两年了,在这两年里,巨商没有等来自己那把伞。但是,他在修伞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情况。有些人在雨伞坏得不值得一修的时候,就会买把新雨伞替换原来的旧伞。巨商于是就改行做“旧伞换新伞”的买卖,并且换伞不加钱。消息一贴出,前来换伞的人络绎不绝。
不久的一天,一个中年人夹着一把破旧的油纸伞匆匆赶来,巨商接过伞一看,正是自己丢失的那把雨伞。只见伞柄完好无损,然后巨商不动声色地给了中年人一把新雨伞,那人离开以后,巨商转身进门,关闭买卖,从此归隐。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冷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韧性,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人生不管出现惊涛骇浪还是乌云笼罩,焦虑、苦恼都无济于事。忙乱之下做的决定可能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而恰如其分的冷静却能够使人稳住阵脚、挽回损失。
冷静是知识和智慧两者融合到一起的一种涵养,是我们去浮戒躁的最佳方法,更是一种理性和大度的深刻感悟。人们面对现实社会,必须具备一种人性的成熟美,要能够做到处之泰然,就会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欲速则不达”的含义就是要用冷静的心态去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不在危急的时刻做决定,而是以冷静的心态搜寻自己的智慧,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
淡然看待人生的得与失
人从奋力啼哭这一刹那起,就开始了不断的得到,同时也在不断地失去。童年时,渴望长大,天真地认为那样就可以得到自己所期盼的一切。成年后,面对纷繁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又在为失去童年时的纯真而惋惜,甚至感叹永远都不要长大该有多好。
有句古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人生的路上,总是在不断地得到一些东西,同时也总是不断地失去一些东西。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间,无须不停地徘徊,更不必苦苦挣扎。我们应该淡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一个阿拉伯人,在年轻的时候凭借自己的双手辛勤致富,很快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富翁。可是在一次大生意中,他因为对时局观察不清楚,导致亏光了所有的钱而且欠下巨额的债务。万般无奈之下他卖掉房子、汽车,还清债务,可就在这时,妻子嫌弃他贫穷,带着孩子离开了他。
此刻,他孤独一人,没有亲人,生活穷困潦倒,身边只有一只心爱的猎狗和一本书伴随他左右。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饥寒交迫的他来到一个荒僻的村庄,想找到一个可以避风的地方,哪怕只是一间破旧的茅棚,他也会很满足。走进村庄,他看到不远处有间茅草屋。他走了进去,没有光亮,叫了几声没有人回应,他想可能主人出去了,先睡下再说。于是用身上仅存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油灯,拿出书来准备读书。一阵风把灯吹熄了,四周立刻漆黑一片。他陷入了黑暗之中,曾经的所有经历涌上心头,顿时对人生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忽然看到依偎在身边的猎狗,它是那么的忠心,想到这他感到一丝慰藉,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沉沉地睡去。
第二天早上醒来,他忽然发现自己身边的狗被人杀死在门外。看着心爱的狗死去,他内心的酸楚涌上心头,他突然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这世间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了。他最后看了一眼周围的一切。这时,他突然发现整个村庄都沉寂在一片可怕的寂静之中。他急步向前,一路走过去,看到的是一片狼藉,满地的尸体。这些迹象表明,这个村庄昨夜似乎遭到了匪徒的洗劫,而且村里没有一个人活下来。
看到这可怕的场面,他心里没有了结束生命的念头。他想:我是这里唯一幸存的人,看来这一切都是注定的事情。我虽然破产了,没有了金钱,但是我还活着,所以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我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虽然失去了心爱的猎狗,但是,我得到了生命,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有了这些我还有什么渴求的呢?
生命如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船,船上载着太多的诱惑和虚荣、功名和利禄,所以在生活中有太多的困惑和迷茫。要想自己有一个顺利的旅行,必须有所准备,该舍的舍,该取的取,轻装上路。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今天得到了,明天也可能失去,所以对待生活就像对待人生一样,一定要淡然地面对。
小说《庞城末日》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意大利庞培古城里有位名叫倪娣雅的卖花女。她自幼双目失明,但不自怨自艾,也没有垂头丧气地把自己关在家里,而是像常人一样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
不久,庞培城附近的维苏威火山爆发,庞培城面临一次大地震,整座城市笼罩在浓烟和尘埃中,昏暗如无星的午夜,漆黑一片。惊慌失措的居民跌来碰去寻找出路却无法找到。倪娣雅本来看不见,但由于这些年走街串巷地在城里卖花,她的不幸这时反而成了幸运,她靠着自己的触觉和听觉找到了生路,而且还救了许多人。因为她可以在黑夜里就能如常人在白天一样行走,她的残疾已成为她的财富。
上帝是很公平的,命运在向倪娣雅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又为她打开了一扇窗。世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多面的,人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这个侧面或许让人痛苦,但痛苦却往往可以转化。有一个成语叫作“蚌病成珠”,这是对生活最贴切的比喻。蚌因身体上嵌入沙子,伤口的刺激使它不断分泌物质来疗伤,等到伤口复合后,旧伤处就出现一颗晶莹的珍珠。每粒珍珠都是由痛苦孕育而成的,任何不幸、失败与损失,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有利的因素。
一艘船在海上遭遇风浪的袭击,不久船就沉了。只有一位幸存者被风浪冲到了一座荒岛上,每天,这位幸存者都翘首以待,希望能够看见过往的船只,然后把他救出去。然而,他等了一天又一天,但还是没有船来。
眼看没有船只过来的希望了,为了活下去,他就辛辛苦苦地弄来了一些树木的枝叶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家”。每天,他都默默地向上帝祈祷着有过往的船只经过。偶然的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外出去寻找食物,一场大火顷刻间把他的“家”化为灰烬。他眼睁睁地看着滚滚浓烟消散在空中,悲痛交加,眼中充满了绝望。
第二天一大早,当他还在痛苦中煎熬时,风浪拍打船体的声音惊醒了他,远处一条大船正向他驶来。他得救了。上船后他惊讶地问船上的人:“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船上的人回答:“因为我们看见了你燃放的烟火信号,所以我们就连夜向这边赶过来了。”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以,这一生,我们要淡然面对得与失,得之,不要大喜,不可贪得无厌;失去,切勿大悲,不可失去精神。得与失,不要看得太重,一切付之于笑谈中。不仅自己,面对他人的得失,也要坦然,做到宠辱不惊。别人之得,不攀比、不眼红、不妒忌,借别人之得,找差距、把不足化作动力。很多事情的发展注定它有个结束,不管是得到还是失去,我们都要淡然面对。当得失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遗忘。淡然面对得失,需要一颗平常之心,一颗坦荡之心,一颗感恩之心,一颗博爱之心。能够坦然面对得失,才会生活,才会快乐,才会幸福。
平静是生命盛开的鲜花
平静是一种心态,是生命盛开的鲜花,是灵魂成熟的果实,是在浮躁环境之下更好生存的法宝。苏格兰历史学家克莱尔曾说过:“寂静是形成一切伟大事业的基本要素。”心灵的平静是智慧美丽的珍宝,它来自于长期、耐心地自我控制。心灵的安宁意味着一种成熟的经历以及对于事物规律的不同寻常的了解。当我们对别人和自己都有了正确的理解,并看清了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间的因果关系时,那么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会再表现出大惊小怪、勃然大怒、忐忑不安或是悲伤忧愁,反而更加镇定自若、处变不惊。
“人只有在极度的安静中,才可能产生大智慧。”当我们面临困境的时候,当我们遭遇失意的时候,什么都不要做,什么都不要想,尽可能把心置入一无所有的境地。在极度的沉静中,可产生意想不到的大智慧。睡觉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休息,而静心则是因为我们的心灵需要休息。只有在身体和心理都获得更新及舒适的情况下,才能产生伟大的力量。
有一个小和尚,每次坐禅时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在他眼前织网,无论怎么都赶不走,他只好求助于师傅。
师傅就让他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就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何方。小和尚按照师傅交代的去做,当蜘蛛来时,他就在它身上画了个圆圈。蜘蛛走后,他便安然入定了。
当小和尚做完禅一看,却发现那个圆圈在自己的肚子上。原来困扰小和尚的不是蜘蛛,而是他自己。蜘蛛就在他心里,因为他心不静,所以才感到难以入定。正是“心地不空,不空所以不灵”。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那些脾气火暴的人的生活往往呈现出一团糟的状况。他们毁灭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同时也葬送了自己原本平稳安宁的心灵。很多人都因缺少自我控制而破坏了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原有的幸福。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连吃个饭都是草草结束。无休止的物欲追求使人们整天左手钱来右手钱去,每天和钞票玩捉迷藏,非常不快乐。对环境无节制的污染和破坏,以及令人难以承受的噪声等,让人很难把心平静下来。环境的搅拌机随时都在把人们心中的平静搅得一团糟,让人遭受浮躁、烦恼之苦。然而,生命的本身是宁静的,只有内心不为外物所惑,不为环境所扰,才能做到像陶渊明那样身在闹市而无车马之喧,正所谓“心远地自偏”。
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对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能够做到心灵平静的人一般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所谓“宁静以致远”,现代人应学习如何放松心情,在最小的压力下,获得最大的成就。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静坐片刻还真我”,也就是说在忙碌的工作中偶尔静坐一下,不但可以缓和紧张的情绪,还可以让工作更有效率。
拥有一颗平静的心,笑对一切,保持最佳心态,才能让幸福的火花时时在我们周围闪现。那么,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平静的心呢?
1.学会自我调整
自我调整就是要保持心态平衡,平淡地对待名利和得失。比如,不要因为某次加薪没有自己的份儿就陷入痛苦与烦恼,而应淡然看待加薪,积极查找不足,把工作做得更好。心态平衡了,身心就会处于愉悦、健康的状态。
2.学会自我解嘲
在遇到尴尬和难堪时,如果采取风趣生动的自嘲,就可能扭转尴尬和难堪局面。比如,别人在公共场合指出了我们的缺点,让我们大失面子,此时不要面红耳赤,也不要吹胡子瞪眼,不妨自我解嘲一下,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自己就不会太愤懑,别人也会刮目相看。
3.学会自我安慰
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到处都是鲜花坦途,总要遭遇一些不如意的事,比如下岗待业了、官职被免了、疾病缠身了、情场失意了……这些事常常令我们愤愤不平,叹息不止,甚至怨天尤人。如果一旦失去了平和的心态,就容易导致心理扭曲和变态。学会自己安慰自己,才能使受伤的心灵逐渐愈合。
4.淡泊以明志
古代养生家嵇康说过:“清虚静泰,少私寡欲。”诸葛亮也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名言都告诫我们,不要贪图功名利禄,要心胸开朗、无忧无虑和无怨无悔,保持愉快的情绪,自然身心健康、生活幸福。
第二章打败自卑,充满自信去远航
如果一个人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退却,那他一定是自卑的。自卑的人会被对手打败!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一顶“常胜将军”的帽子,让自己在面对生活中出现问题时不恐不惧,进而能够迎刃而解。那样的人生才不会有遗憾,最后留下的一定是辉煌。
自卑会让人不敢变通
自卑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自卑感,只是有的严重有的轻微一些罢了。有自卑感的人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就会丧失变通的勇气。如果一个人让自卑感贯穿了一生,那他的一生注定是悲哀的、惨淡的。
变通是社会生存的法则,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法宝,而自卑则会吞噬人们积极向上的信心以及敢于变通的决心,因此,自卑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对于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讲,这种心态是万万要不得的。
自卑是可怕的,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心理呢?究其原因,就是不相信自己,惧怕失败。想要办好事情的人较平常人更注重成就,因而他们对失败的恐惧要比平常人强烈得多。事情偏偏就是这样:“怕鬼偏有鬼!”内心深处越是惧怕失败,就越显得神经质,越容易出差错。
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打败自卑这个魔鬼,并彻底抛弃它。如何才能摈弃自卑心理呢?
1打败自卑心理,需要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
具有自卑心理的人,总是过多地看重对自己不利和消极的一面,而很少去看对自己有利、积极的一面,他们缺乏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自卑者应努力提高自己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客观地分析对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尤其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
2在积极进取中改正错误、弥补自身的不足。
有自卑心理的人大都比较敏感,特别在意自己的缺点,更容易接受外界的消极暗示,从而愈发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如果自卑者能正确对待自身缺点,把压力变动力,奋发向上,从而增强自信、摆脱自卑,就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成功。
让我们来看看汤玛斯是如何克服自卑成为参议员的吧:
“我将演讲词全部记下来,并对着树木和牛练习不下100遍……如果我不是在那次竞赛中得胜,我恐怕一辈子也进不了美国参议院。”艾摩·汤玛斯说。
艾摩·汤玛斯小时候一点也不优秀,甚至很自卑。
他16岁的时候经常为烦恼、恐惧、自卑所苦。他长得很高,却瘦得像根竹竿。朋友们和他开玩笑,喊他“瘦竹竿”。后来他离开家乡并进入位于印第安纳州丹维市的“中央师范学院”学习。他身上穿的是母亲为他缝制的一件棕色衬衫,唯一的一套西装是父亲的,穿起来十分不合身。为此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不敢和其他同学打交道,所以总是独自坐在房里看书。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后来发生了4件事,帮助他克服了忧虑和自卑感。艾摩·汤玛斯是这样讲述这4件事情的——第一件:在进入师范学院只有8周之后,我参加了一项考试,获得一张“三等证明”,使我可以在乡下的公立学校教书。说得更清楚一点,这张证书的期限只有6个月,但它表示他人对我有信心——这是除了我母亲之外,第一次有人对我表示出信心。
第二件:一所位于“快乐谷”的乡村学校的董事会聘请了我,每天薪水两美元,月薪40美元。这表示有人对我更具信心。
第三件:在我领到第一次薪水之后,我在店里买了一些衣服,穿上它们,使我不再觉得羞耻。如果现在有人给我100万美元,我也不会像当初花了几块钱买那些衣服那样地兴奋。
第四件:我生命中真正的转折点——我在克服忧虑和自卑感的奋斗中第一次胜利,发生在印第安纳州班桥镇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普特南郡博览会上。母亲鼓励我参加一项公开演说比赛,那项比赛将在博览会上举行。对我来说,这个念头真是胆大。我甚至没有勇气面对一个人谈谈话,更不用说面对一群听众了。但母亲对我的信心,几乎令人惊叹。她对我的前途充满信心——她是为她的儿子而活。她的信心使我毅然地参加比赛。我选择了我唯一够资格演讲的题目为《美国的自由艺术》。坦白说,我刚开始准备演讲时并不知道什么是自由艺术,不过,无所谓,因为我的听众们也不懂。我将我那份演讲词全部默记下来,并对着树木和牛练习了不下100遍。我急于在我的母亲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因此我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发表那篇演说的,出乎意料,我得了第一名,我不禁呆了。听众中响起一片欢呼。那些一度讥笑我,称我为“瘦竹竿”的男孩子,现在拍着我的背说:“艾摩,我早知道你行。”母亲搂着我,高兴地哭了起来。现在回顾过去时我明白,在那次竞赛中获胜,是我生命中的转折点。当地报纸在头版为我做了一篇报道,并预言我前途无限。我在当地声名大噪,成为人人皆知的人物,而更重要的是,这件事使我的信心倍增。如果我不是在那次竞赛中获胜,我恐怕一辈子也进不了美国参议院。这件事使我开了眼界,扩展了我的视野,使我明白自己拥有以前甚至不敢想象的潜在能力。不过,最重要的是,那场演讲比赛第一名的奖品,是中央师范学院一年的奖学金。
这些往事,并不是在炫耀他的成就,这些实例,只是希望能为一些目前为烦恼和自卑感所苦的人们灌输一些新的勇气和自信心。想当初,在艾摩·汤玛斯穿着父亲的旧衣服时,那种烦恼、羞怯、自卑几乎毁了他。我们还不应该以此为鉴吗?
无数事实证明,要想做好事,就要杜绝一成不变的固执以及消极的心态,尤其是那种自卑的心态。
自卑会让人迷失自我
有句话说: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圣人贤士、富豪王者,抑或贫农寒士、贩夫走卒,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自卑。但一个人若想成就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感。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这种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
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小女孩因为是个私生女而被别人看不起,她自己也感到很自卑。她生活中的唯一乐趣是听镇上新来的一位牧师的布道。有一天散场后,牧师叫住她问:“你的父母是谁?”这个简单的问题令她当时感到非常难堪,牧师似乎看出了这背后的秘密,他平静地对这个小女孩说:“我明白了,你是上帝的孩子,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记住,过去不等于未来。”没想到就是这么一句话便深深地影响到了这个小女孩的命运,她从此战胜了自卑,通过艰苦的努力,最终成了田纳西州的州长。
产生自卑的原因有:如从小家境不好、教育不当;或是受压抑、身心不畅;或是受蒙昧、身心未得到开发,很少有条件和机会培养自信心,以致后来在人生道路上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打击过多,感到自我的渺小和无奈,因而怀疑自己的力量,产生自卑感。
十几年前,他从一个仅有20多万人口的北方小城考进了北京的大学。上学的第一天,与他邻桌的女同学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在他的逻辑里,出生于小城,就意味着小家子气,没见过世面,肯定会被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瞧不起。
就因为这个女同学的问话,使他一个学期都不敢和同班的女同学说话,以至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很多同班的女同学都不认识他。
很长一段时间,自卑的阴影都占据着他的心灵,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识地戴上一个大墨镜,以掩饰自己的内心。他,现在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经常对着全国几亿电视观众侃侃而谈,他主持节目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就是从容自信。他的名字叫白岩松。
哦——原来是他,原来他也会自卑,原来自卑是可以彻底摆脱的。
给“自卑感”所下的定义——是一种阻碍自己成功的心理障碍。自卑感是无形的敌人,我们必须设法战胜它,否则它所造成的危害及信心丧失、自我意识过强、不安、恐惧等种种并发症,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自卑是一种自己放弃的心态,是一种无所作为,什么都不敢尝试的心态。我们愈研究那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就愈加深刻地感觉到,他们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事情会阻碍他们的成功,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报偿。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我们的缺陷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
不错,很可能密尔顿就是因为眼睛瞎了,才能写出更好的诗篇来,而贝多芬也是因为聋了,才做出了更好的曲子。海伦·凯勒之所以能有光辉的成就,也就是因为她的瞎和聋。
如果柴可夫斯基不是那么痛苦——而且他那个悲剧性的婚姻几乎使他濒临自杀的边缘,如果他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的悲惨,他也许永远不能写出他那首不朽的《悲怆交响曲》。
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生活不是那样的充满折磨,他们可能永远也写不出那些不朽的小说。
“如果我不是有这样的残疾,”那个在地球上创造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的人写道,“我也许不会做到我所完成的这么多工作。”达尔文坦白承认他的残疾对他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不管心理障碍大与小,我们总有灵验无比的“药方”来对待它,这个药方,便是停止消极思想,多回忆一些积极的事情。对自己充满信心,就是给我们的人生增添一步成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