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編輯推薦: |
全国知名青年语文老师、高考作文研究专家、《高分作文》杂志特约编委、江苏省高中语文新教材实验先进个人、江苏省首届十年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获得者王开东,根据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对20多部经典电影进行了深度赏析,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文本解读、写作案例示范。附录的80部必看电影推介,按照不同的学习阶段,层级推介适合学生观看和学习的电影。本书十分适合老师和学生阅读。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江苏省名教师王开东又一全新力作。
作者带着学生看电影,讨论观后感受,激发了课堂热情和能量。结合电影课教学经验,分青春、教育、爱情、战争、励志和伦理六大板块精选20多部经典影片,通过深入阅读和写作分析,探究电影的叙事表达方法、情节架构、人物塑造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附80部必看影片目录。
从文字到文学再到文化,从素材到思维再到思想,作者打通了阅读和写作的通道,开阔了学生的人文视野,提供了解析文本的独特视角,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本书适合广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王开东,中国深度语文践行者;苏州市首届教育领军人物;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教师博览》首批签约作者,多家杂志封面人物,曾培养出多名省市状元。在《人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河南教育》《江苏教育》《教师博览》《福建教育》等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文章500多篇,在《河南教育》《教育故事》《求学》等开设专栏。
著有《深度语文》《非常语文课堂》《我行我素教语文》《教育:非常痛,非常爱》《教育:谈何容易》《高考不怕写作文》等10部。应邀赴全国20多个省市讲学100多场。
|
目錄:
|
王开东,中国深度语文践行者;苏州市首届教育领军人物;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教师博览》首批签约作者,多家杂志封面人物,曾培养出多名省市状元。在《人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河南教育》《江苏教育》《教师博览》《福建教育》等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文章500多篇,在《河南教育》《教育故事》《求学》等开设专栏。
著有《深度语文》《非常语文课堂》《我行我素教语文》《教育:非常痛,非常爱》《教育:谈何容易》《高考不怕写作文》等10部。应邀赴全国20多个省市讲学100多场。
|
內容試閱:
|
每一个孩子都独一无二
——《放牛班的春天》解读
失意音乐家马修来到“池塘之底”担任代课教师。这所号称“池塘之底”的学校,顾名思义,就是问题学生收容所。面对无法无天的学生,粗野蛮横的校长,马修以自己独有的耐心和智慧,保护孩子,并最终走进孩子的心灵,通过唱歌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音乐的美中自由飞翔,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宁静。所有的人都被音乐震撼,并陶醉其中,合唱团的演出还受到了伯爵夫人的赞赏。魔鬼天才皮埃尔被马修推荐到里昂音乐学院,最终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指挥家。
但马修最终还是被校长辞退,当他离开“池塘之底”的时候,孩子们祝福的飞机漫天飞舞,唱诗班的美妙旋律如痴如醉。音乐让人如此美丽,爱心教育如此伟大。马修用音乐给这个“监狱”学校带来了春天,也许,他们的人生从此没有敌对,只有春暖花开。
一、属于谁的春天
马修老师其貌不扬,矮胖,秃顶,动作迟缓,没有一点教师的精气神,完全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他热爱音乐,热爱教育,更热爱生活。他只是个小老头,不是英雄,更不是伟人。他不敢公开对抗校长,暗恋皮埃尔漂亮的妈妈,却不能勇敢地追求。他自认为是才华横溢的音乐人,但却怀才不遇,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在音乐上毫无建树。最后,不得不到这样一所糟糕学校担当代课教师,这也是他一直不敢和校长起正面冲突的缘由之一。因为他在乎这一项工作。
但这恰恰是导演的有意为之。寻找一个外表平淡无奇、事业一败涂地的老师,好让我们专注于他的开拓精神,专注于他的灵魂,关注他给予孩子们春天般的温暖。在某种程度上,沉入“池塘之底”的不仅有孩子,还有马修,马修也沉入了事业的谷底。他们都需要救赎。
马修最初进入校园,首先就是校工被学生的陷阱弄伤;然后,是孩子们偷叫马修“秃头”,被校长责罚;再然后,是前任告诉马修,自己离开学校的原因是手臂被学生弄伤,缝了十针,提醒他学校“治安准则”:犯规,处罚。
最后,马修走进了教室,迎接他的是鸡飞狗跳,学生们无所不为的戏弄开始了,如往常一样,孩子们早就给老师准备了下马威。
这个时候,所有人还不知道,属于他们的春天就要来临了,从一个秃头老师那里吹来了他们人生中第一缕春风。
起初的马修也是举步维艰,在他眼里,再顽劣的孩子也始终是个孩子,孩子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他帮助孩子们保守秘密,向校长掩盖学生们的错误,甚至偷偷告诉孩子们校长提问的答案,带着他们在阳光下春游。当然,他也一直在寻找,直到契机的出现。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音乐的美藏匿于孩子灵魂的深处。
灵魂的工程师,触动了孩子的灵魂,于是,动人的不仅仅是孩子美妙的声音,旋律的本身以及可爱的歌词都美得像四月的微风。马修教给大家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爱,包容,谅解……
这是真正的教育,当音乐散去,孩子留下的才是真正的教育。一个曾经被音乐熏陶过的灵魂,和不曾被音乐滋润过的灵魂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放牛班的春天,属于放牛班,属于放牛班的老师和每一个学生。他们应该互相感激,彼此都是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都是生命叙事的重要参与者,因为相遇,改变了各自的人生。孩子们帮助马修迎来了“创作上的春天”,创造一个卓越教室的成就感,还有教育事业的高峰体验;孩子们也应该感谢马修,是这样一位伯乐,帮助他们挖掘出美丽的歌声,还有比歌声更美的崭新的自己。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最高成就就是师生创造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马修和他的学生做到了。
二、爱是教育的根本语言
我常常会想,假如马修不是一个音乐家,失去了音乐的熏陶媒介,他的教育还能否成功?
音乐的确功不可没,但重要的不是音乐。如果没有音乐,马修依然可以寻找到其他的契机,比如诗歌,如《死亡诗社》中的基丁,再比如逻辑的美,如《心灵捕手》……
所以,不在于哪一种教育手段在起作用,而是教育手段背后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根本转变的貌似是音乐,实质上是音乐后面马修那一颗温暖的爱心和期待眼神。
爱是教育的根本语言。它甚至远远超过了教师的责任感。责任感可能是职业使然,而爱则是天性使然,天性使然的东西,更值得心灵的珍藏。夏丏尊先生说:“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很多老师也常常强调爱心教育。但要命的是,我们把爱心教育当作了一种手段,希图用这种手段达成某种教育的目的。功利化的爱一钱不值。爱德门说:“爱如果为利己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爱就是爱,只是爱,不添加任何的附属。因为爱,所以爱。
不妨研究一下马修的对立面——“池塘之底”学校的校长。他制订了“行动—反应”的惩罚制度,雷厉风行,进行压迫式管理。在这里,教育的方式只有一个:惩罚。关禁闭、一个月公共服务、取消所有娱乐活动、打板子成了孩子们的家常便饭。在这种高压态势下,孩子们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光明,永远只能是一片灰色,进而孩子们也成了灰色的一部分。在校长的眼里,永远只是负面惩罚,永远只盯着孩子不能做什么,很少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很少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马修老师全然不是这样。他是完全的理解主义。他总是站在学生一边,竭力为犯错的学生寻求庇护,保护他们不受伤害,试图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然后,用全部的爱来帮助他们走出泥淖和困境。马修的爱不掺杂一丝一毫的杂质。直到最后,因为孩子被辞退,他也无怨无悔,最终无声无息地离去。
马修把学生当作人来尊重,当作活生生的人来教育。他首先给予孩子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教室不可能是润泽的教室,孩子一旦失去了安全感,就会用破坏来争取自己的安全空间。为此,他采取迂回战术,尽力和校长周旋,努力给学生争取一点自由的空间。星期六是一个孤儿,马修给予了他更多的关爱,几乎成了他事实上的父亲,给他盖被子,保护他免受侵犯,满足了他归属和爱的需要。而面对皮埃尔,这个天使脸孔、魔鬼心灵的音乐天才,马修春风化雨,认真导引,为他搭好了音乐的天梯,使得他青云直上,满足了他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生,马修对他们一视同仁,在平等的基础上,让天才散发出独特的光芒,进而成为独立思想和自由灵魂的人。而教育的本质就是用思想和灵魂造就完善的人。
马修的爱之伟大,在于纯粹。他没有想到回报,反倒是冒着与校长作对的风险。他像一个传教士一样孜孜不倦,甘于燃烧自己,点亮别人。影片的最后,马修暗恋的皮埃尔的母亲找到了归宿,而恰恰在此时他也被校长解雇,情场职场双双失意的马修,并没有后悔自己为学生的付出,反而痛斥校长的冷酷和自私,带着尊严和风度离开了学校。
那个时候的马修,比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更有风采,更有精神的质地,他虽然普通,但却能高擎着自己的灵魂而活着。
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中国有一句俗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是有缘由的。人的生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肉体的生命,一个是精神的生命。父母给了我们肉体的生命,老师给了我们精神的生命。这两种生命一样高贵。
实际上,马修在很大程度上担当了父亲的角色。表现在两个孩子身上最为明显:一个是皮埃尔,一个是佩皮诺。
马修发现了天才的皮埃尔,而皮埃尔这破坏欲之王,也的确让他大费周折,他用全部的爱心理解这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探测和保护这个孩子,并逐渐赢得了皮埃尔母亲的爱。这个时候的马修,某种程度上代替了这个私生子的父亲的角色。而马修的父亲角色扮演得天衣无缝。他不是一个成功人士,他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扔到人群中寻找不到。这是一个理想的父亲形象,他不会粗暴,他对我们很好,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陪伴我们,允许我们犯错,从不打骂。更重要的是,他还不够强悍,我们完全没有压力,不会活在他的阴影之下。
要知道,很多文艺作品中,父亲这个角色都是缺席的。因为父亲既是孩子的保护者,也是家庭规则的制定者。父亲的角色不打碎,孩子就没办法赢得完整的自我。
马修完全有可能成为皮埃尔事实上的父亲。但在马修和皮埃尔母亲约会时,倔强的皮埃尔用一个墨水瓶警告了马修。马修苦心经营的爱情夭折了。皮埃尔的母亲也最终跟随一个机械师离去,只留下马修一个人在汽车扬起的灰尘中仰天长叹。
马修的爱情注定夭折,这个论断非常残忍。在皮埃尔的眼里,作为教师的马修是优秀的,但作为一个男人马修是失败的。因此平凡普通的马修只能像父亲一样对他,但却不能真的成为他的父亲。他的相貌、他的职业都不配真的成为他的父亲。马修实在太平凡了,自命不凡的皮埃尔拒绝这样的人,但却不拒绝他像父亲一样爱护自己。
倒霉的马修虽然认真教育了皮埃尔,但最终父亲的天性,使得他原谅了孩子,让他在晚会上大出风头。
教师的真正的悲剧在这里。他们总是很难真实地获得优秀学子的热爱。
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大指挥家皮埃尔衣锦荣归,这个时候满头白发的佩皮诺找上门来,带来了放牛班的音乐笔记。然而,皮埃尔已经完全忘记了那个秃头老师的名字。优秀学生的通病就是自私,他们获得了老师更多的爱与付出,他们都被宠坏了。久而久之,他们就把老师春风化雨的爱当作天经地义,理所当然。那些曾经改变他们命运的重要时刻,在成功后逐渐被他们有意识地忘记。他们也许记得那个人,但却忘记那个人所做过的一切。这样他们才能骄傲地告诉自己:“我所取得的所有荣誉,都是靠我自己,我不欠任何人,我无须感恩。”
每一个老师都会津津乐道自己的得意门生,但有多少优秀的学生会在某一个寒夜给老师一个温暖的短信,一个亲切的电话,一次短暂的拜访?
佩皮诺则不同,他是一个完全的孤儿,他需要一个真实的父亲来满足他星期六回家的愿望。为此,每当星期六,他都要抱着一个小熊,等待着父亲接他回家。他永远在等待,他的戈多永远也没有来。等待似乎成了他的一个仪式。
这个傻乎乎的小男孩,考试的时候,跟邻桌套近乎,却得到一个5+3=53的答案。他睡觉时踢被子,马修老师给他盖;受到蒙丹欺负时,马修老师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护住他;校长提问他时,马修冒着生命危险,给他提供答案,他却误会了,错得离谱。但那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父亲总能够原谅孩子所有的缺点和错误。
直到马修被开除,一直很傻的佩皮诺,敏锐地感觉到大难临头。一旦马修离开,自己将永远得不到父亲,自己星期六的等待,将永远只能是一场空。因此,他收拾了行李,抱着小熊,跟随着马修。马修的搬家汽车第一次停下,然后,再开,第二次停下,才带走了佩皮诺。
这是马修的挣扎。事业无着、爱情无着的马修,真的能够承担一个孩子的抚养责任吗?他不可能不有所犹豫;但最终马修选择了承担,师者,父亲也。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期待着佩皮诺跟随着马修。正好满足了我们对马修老师的亏欠。毕竟有一个孩子跟马修走了,并把马修当作父亲。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其实我们也需要一个父亲。但是我们不敢或者不愿承认,只有懵懵懂懂,不通世故时,我们才会安享最朴实无华也是最真的世间大爱。
四、的确有教不好的孩子
教育界流传着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如果作为教师的一种自我激励,我觉得是一句好话。但如果作为一种真理,那绝对是一种谬误。首先这里的“好”很难界定;其次,“好”的参照对象是什么,并不清楚。如果降低“好”的标准,“好”的参照只是教育对象自身的话,那还有一些可能性。舍此,则是绝对的谬误。
由于人天性的趋利避害,教育过程中的非连续性,以及各种各样的复杂原因,的确有教不好的学生。
可贵的是电影并没有认为教育是万能的。蒙丹就是一个例子。
教育对象中,有两种人特别不适合教育。一种是天才,一种是傻瓜。
天才因为不能测量,又不能受到约束,因而极难适应教育。傻瓜则是不能接受,甚至无法被灌输。
皮埃尔和蒙丹就是两个鲜明的对照。
极度敏感的皮埃尔,是一个极度自尊的音乐天才。他人即地狱,他蔑视一切主流价值观,将创造力化为破坏力。他为了亲眼证明自己的母亲不是妓女,冒雨逃学去偷窥自己母亲的工作;他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拒绝参加合唱团,却又在私下里偷偷练习。皮埃尔有着极美的嗓音和超强的乐感,这让马修格外惊喜,于是他有意对皮埃尔进行培养。不过皮埃尔毕竟性格孤傲,为了维护属于自己的东西,竟然用墨水瓶砸向正在和他妈妈聊天的马修。为此,马修把他开除出了合唱团。在给伯爵夫人表演的当天,马修却意外地让皮埃尔参加了。而此时此刻的皮埃尔眼中流露出的是骄傲、喜悦,最重要的是感激。
皮埃尔最终成了一名世界级的音乐大师,这也是电影所渲染的马修教育的巨大成功。但这种事实上的成功,也未必就是真正的成功。当马修被开除出校的时候,皮埃尔只是和其他孩子一起扔下纸飞机,并没有更多的表示。在他成名之后,他从来没有感恩曾经帮助他的马修,甚至于忘记了马修老师的姓名。而且他还阻止了母亲的恋爱,使得机械师最终也未能和他母亲走到一起,让自己的母亲孤独终老。在参加母亲的葬礼时,他也是孤身一人。也许所有的天才都是孤僻的。
马修对蒙丹的教育并未成功。与皮埃尔的天才相对,蒙丹普遍被外界认为是弱智,他之所以来“池塘之底”,只是为了完成研究者有关弱智人群如何适应环境的课题。这就决定了所有人对蒙丹的另眼相看,也包括马修的潜意识里对他的提防。
由于蒙丹欺负佩皮诺,不让他睡觉。马修还和蒙丹严正交涉,两个人剑拔弩张,差一点拳脚相向。对于马修的唱诗班,蒙丹虽然有一些好奇,但并不买账。他和马修的关系,或者说,他们的矛盾并没有化解,只是相安无事,互不敌视而已。实质上就是井水不犯河水。
校长的十万法郎被盗,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蒙丹偷窃。
“那十万法郎到哪里去了?快说!”校长气急败坏地呵斥着。
蒙丹沉默着,只是以不羁和不屑表达自己的轻蔑。蒙丹的挑衅激怒了校长,招来了校长的拳打脚踢,在闭眼挨打几次之后,蒙丹突然蹿起身,用被铐住的双手死死锁住校长的脖子。若非马修和另一位老师的及时解救,这位习惯以暴力解决问题的校长也许就被蒙丹解决了。
随后,蒙丹被送进了监狱。马修前去送行。在出学校门的时候,蒙丹回头看了马修一眼,然后,诡异地一笑。
这一笑意味深长,马修当时就呆住了。他弄不明白这个笑容背后的真实意图。
其实,这一笑,宣告了马修教育的失败。
笑容的内涵是,“嘿嘿!等着吧,我会回来的,我会回来报复你们每一个人的”。
蒙丹终于潜回学校放了一把火,只是马修带着学生春游,侥幸躲过一劫,否则所有人都将化为灰烬。也许这里也有一个强烈的寓意。如果,没有马修的合唱团,那么,所有的孩子都将在“池塘之底”中化为灰烬。
马修用爱拯救了皮埃尔,校长的以暴制暴却制造了蒙丹,校长打蒙丹,蒙丹就会勒死校长,教育是要传染的。
五、没有句号的尾声
“池塘之底”,对于马修而言,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梦,甚至还带着委屈和遗憾的汗水。这个矮胖秃顶的男人,用他的善良和责任,拯救了一帮石沉池底的小天使,发现了一副天造地设的好嗓音,邂逅了一场没有结果的爱情,击败了一个冷漠而粗暴的校长,但自己也同归于尽。
马修的拯救是有限的,甚至他连自己也没有得到完全的拯救。但他就像那个海边的小男孩,尽管不能把所有潮水带到沙滩上的鱼都扔到海里去,但能扔多少是多少。因为,每一条小鱼都会在乎,每一条小鱼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马修种下了种子,那么,这些种子,自己就会顽强地寻找阳光,寻找水源,绝不会自暴自弃。
马修被开除了,校长不准他和孩子们告别。当马修拎着自己的皮箱,从教室下面走过,那个时候,他一定会想:为什么孩子们不来送我?难道人的冷漠真的像冰山,温暖如春的音乐也不能融化?
走着,走着,突然,他发现地下无数的纸飞机。一抬头,无数的纸飞机在蓝天上飞翔,如同纷纷扬扬的大雪。马修的眼睛湿润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心灵即便蒙尘,但只需一眼,就会拂去久落的风尘。
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不要停下
飞往大海,飘向高空
一个孩子在望着你
在那暴风雨中,你高昂着翅膀
别忘了飞回我的身旁
永恒瞬间
精彩对白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世事不能说死,有些事情总值得尝试。永不轻言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
★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每寸皮肤都透出了愉悦和乐观,我想向全世界呐喊,可谁又会听到呢?没人知道我的存在,伟大的艺术家对着镜子看到了真实的自己。
拓展观影
《死亡诗社》
类型:励志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导演:彼得威尔
编剧:汤姆舒尔曼
主演: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罗伯特肖恩莱纳德
剧情:威尔顿预科学院一向就是传统、守旧的代名词,新来的老师基廷却一改学校的常规,让自己班上的学生们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能力。他告诉学生们要“把握当下”,他领同学们看校史楼内的照片,让他们去聆听死者的声音,他甚至要求学生将课本中古板老套的内容撕去……
学生渐渐开始懂得自己的兴趣、爱好、前途和目标。他们反抗学校的禁令,重新成立基廷曾于该校学生时代参与过的秘密小组——死亡诗社,在校外很远的山洞中探讨诗歌、人生。
基廷的学生尼尔热爱表演,并在一次演出上大获成功。但他父亲坚决反对,并将他带回家决定第二天让其转学。尼尔极度痛苦却无法倾诉,在当晚自杀了。校方逼小组成员在声明上签字,将责任推卸到基廷身上,将他开除出学校。
在老师要离开学校的时候,学生们站立在桌上,并说着“哦,船长,我的船长!”以表达老师传达给他们的信念会在他们心中一直存在着。
《叫我第一名》
类型: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导演:彼得维纳,大卫格瑞尼,克里夫唐纳
编剧:托马斯瑞克曼,阿格尼丝尼克松
主演:詹姆斯沃克,特里特威廉斯,多米尼克斯科特凯伊
剧情: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人公布拉德科恩,一个乐观向上的天生患有妥瑞氏症的男人。
布拉德科恩会经常性地无法控制自己发出怪声和脖子抽动。他上小学的时候常因为发出奇怪的声音被老师批评,被同学欺负。这使他感到非常的苦恼和难受。校长发现了这点,在一次全校师生都在的场合里面,巧妙地让大家知道布拉德科恩为什么会发出奇怪的声音和不时地抽动。因为他得了一种病,因为这种病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校长的一席教育,打开了布拉德科恩通往全新世界的一扇门。从那时起布拉德科恩希望成为像校长那样爱孩子的老师。为此他不懈地努力着。遭遇了无数的失败和冷嘲热讽后,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附录:
学生阶梯观影目录(节选)
高中阶段
1.《拯救大兵瑞恩》
2.《辛德勒的名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