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4

書城自編碼: 257390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总论
作者: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4420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38/521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214.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文与社会译丛: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 人文与社会译丛: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

售價:HK$ 79.4
(守望者·人间世)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守望者·人间世)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售價:HK$ 82.8
白蛇:浮生艺术画集
《 白蛇:浮生艺术画集 》

售價:HK$ 193.2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HK$ 56.9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偏爱月亮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編輯推薦: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适合于政府工作人员、高等院校师和关心科技政策、创新政策的广大读者阅读。
內容簡介: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是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依托国内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围绕北京“坚持和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的战略目标开展研究的部分成果汇集。《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对首都科技创新的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从指数篇、战略篇、京津冀协同创新篇、产业篇、政府治理与改革篇五个篇章进行研究,在总结北京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思路和政策建议,对创新驱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好的决策支撑作用。
目錄
总论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关于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
第二节 2014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测算结果分析
第二章 创新资源
第一节 创新人才
第二节 研发经费
第三章 创新环境
第一节 政策环境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三节 生活环境
第四节 国际交流
第四章 创新服务
第一节 科技条件
第二节 技术市场
第三节 创业孵化
第四节 金融服务
第五章 创新绩效
第一节 科技成果
第二节 经济产出
第三节 结构优化
第四节 绿色发展
第五节 辐射引领
第六章 评价方法
附录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篇
第七章 首都创新2020: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抓住历史机遇
第二节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应对重大挑战
第三节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树立领先全国的创新发展目标
第四节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打造先发的战略能力
第五节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拓展开放与协同的创新空间
第八章 把握“五个结合”,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第一节 驱动与带动相结合
第二节 改革与激活相结合
第三节 权益与责任相结合
第四节 聚合与发散相结合
第五节 总体战略与阶段目标相结合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4目录第九章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路径和举措
第一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
第二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
第三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亟待增强的薄弱环节 
第四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第十章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改革思考
第一节 从“创新要素集聚地”到“科技创新中心”任重道远
第二节 消除创新抑制是北京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
第三节 以改革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
第十一章 举基础研究之力,为创新中心加速
第一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环境分析
第二节 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 繁荣首都基础研究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
第十二章 基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科技创新贡献率研究
第一节 关于科技进步贡献率及相关指标测算方法
第二节 北京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第三节 北京科技进步贡献额和多要素生产率测算
第四节 与全国水平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比较分析
第十三章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思路与指标体系
第一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大战略基点
第二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分析框架:“三大动力、九项支撑力”
第三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京津冀协同创新篇
第十四章 京津冀联合打造创新发展战略高地研究
第一节 典型案例及启示
第二节 京津冀联合打造创新发展战略高地的发展愿景设想
第十五章 围绕首都经济圈打造首都创新圈,建设京津冀创新共同体研究
第一节 首都经济圈科技协同创新的基础与能力分析
第二节 首都经济圈科技合作现状及问题
第三节 对策与建议
第十六章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机制与着力点
第一节 达成共识:京津冀推动协同创新的基础
第二节 完善机制: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关键
第三节 深化改革: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突破口
第四节 多层面切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着力点
第十七章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建设研究
第一节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发展现状
第三节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目标及内容
第十八章 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研究
第一节 区域协同创新的概念和内涵
第二节 京津冀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第三节 京津冀促进协同创新的现有政策分析
第四节 对策建议
第十九章 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第一节 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生物医药产业比较分析
第二节 京津冀三地生物医药市场环境分析
第三节 京津冀三地生物医药产业结构特点
第四节 京津冀三地生物医药创新资源特点
第五节 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第六节 探索京津冀三地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
第二十章 京津冀区域半导体照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第一节  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半导体照明产业比较分析
第二节 京津冀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第三节 京津冀半导体照明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四节 京津冀半导体照明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第五节 促进京津冀半导体照明协同发展路径建议
第二十一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评价体系研究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京津冀指数
第二节 京津冀指数研究的问题导向
第三节 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四节 京津冀指数的构成与测算方法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产业篇
第二十二章 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及基地形成机制、发展现状及布局研究
第一节 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基地发展模式与趋势
第三节 对策建议
第二十三章 北京能源互联网技术及产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能源互联网的内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第二节 能源互联网的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
第三节 北京研发能源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和关键技术
第四节 对策建议
第二十四章 北京无人机与航空应用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无人机与航空应用服务产业发展概述
第二节 全球无人机与航空应用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中国无人机与航空应用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第四节 北京无人机与航空应用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第五节 北京无人机与航空应用服务产业发展目标
第六节 对策建议
第二十五章 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第一节 国际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
第二节 国内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第三节 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与资源优势
第四节 对策建议
第二十六章 大数据助推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研究——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
第一节 大数据在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情况
第二节 大数据在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发展现状
第三节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大数据应用的科技需求及重点发展方向
第四节 实施“精机工程”,促进大数据助推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第二十七章 移动通信(4G)产业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第一节 北京移动通信4G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二节 移动通信4G产业对北京发展的战略性推动作用
第三节 北京发展移动通信4G对区域创新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
第四节 北京移动通信4G产业发展整体战略
第五节 对策建议
第二十八章 北京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预测及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第一节 国内外城市积极探索和实践低碳发展模式
第二节 北京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及未来趋势
第三节 北京低碳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第四节 北京低碳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第二十九章 北京生物医药领域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第一节 北京生物医药领域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概述
第二节 北京生物医药领域投入产出效率的测度
第三节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企业典型案例分析
第四节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第三十章 科技创新促进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科技创新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第三节 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创新模式的经验借鉴
第四节 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政府治理与改革篇
第三十一章 关于进一步创新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机制的若干建议
第一节 一个创新点:建立首都服务机制
第二节 五个支撑机制:政府管理机制、市场运作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应急管理机制、区域联防机制
第三节 一个技术支撑体系
第三十二章 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首都科技创新管理模式的全新探索
第一节 适应新形势和新需求,行动计划应运而生
第二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科技创新组织方式改革
第三节 强化分类管理,加强政策创新
第四节 实施12个重大专项,全面提升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
第三十三章 加强科技法制建设,保障和推动科技创新
第一节 北京科技法制建设探索与实践
第二节 北京科技法制建设的体会
第三节 对策建议
第三十四章 社会组织在转变政府行政职能方面的作用研究
第一节 北京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第二节 北京社会组织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第三节 北京社会组织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对策建议
第三十五章 大数据时代的创新资源共享——从开放政府科技数据资源开始
第三十六章 服务于首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创新政策体系研究
第一节 首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
第二节 首都创新驱动发展的定位、发展阶段分析
第三节北京创新政策体系的主要现状特征
第四节 对策建议
后记
內容試閱
总论
放眼世界,全球经济已逐步复苏,全球竞争正从经济竞争?产业竞争上升到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世界将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最不确定而又必须把握的重大时代潮流?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顺应时代趋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
一?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取得的进展部分内容摘自北京市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王安顺在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明确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提出了把北京建设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是对北京提出的新要求?这既是北京的责任所在,也是内在发展的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科技智力资源丰富,有基础?有条件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更有责任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方面有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2014年,北京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步伐,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北京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北京坚持“四个服务”的基本职责,与科学技术部简称科技部等中央部委完善部市会商工作机制,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的院市合作,推进与中央在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驻京部队的合作,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任务?2014年北京地区共有82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2.3%,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首都科技对全国创新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引自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在北京市2015年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
二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深化?中关村创新平台发挥了中央和地方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的重要作用?“1+6”试点政策延长执行期限,“新四条”试点政策实施细则全部出台?承担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中关村示范区中心支行等国家层面的新改革试点?深化中关村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打造全国首个创业服务机构的集聚区和“一城三街”科技服务品牌?截至2014年年底,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达257家,总市值突破2万亿元2013年,其中境外上市企业达98家?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2014年年初,北京市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发布实施《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从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三个方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了部署?2014年,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确定了48项重点工作?北京市制定出台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并将此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此基础上,加大市级层面的政策突破力度,先后出台了“京校十条”?“京科九条”?深化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推广应用?首都科技创新券等政策文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协同创新?制定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首次实质性地提出将重大专项项目划分为政府直接组织开展?政府支持开展?政府鼓励开展三类,推进政府科技创新组织方式改革,着力加快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
四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断优化?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和政策创新,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初步构建了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序衔接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科技孵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涌现出一批新型孵化器和孵化服务模式?创业活动空前活跃,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突破1.3万家?支持建设首都科技大数据平台,率先开放政府科技数据资源,服务社会公众创新需求,实现“数据活起来?信息连起来?成果用起来”?
五是科技对首都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强?2014年,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62.6亿元,同比增长11.1%,高于北京市生产总值增速,已初步形成了研发?设计?工程技术服务等优势领域?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为3.57万亿元,增长17.2%;技术合同成交额为3136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国的36.6%;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2万件,位居全国首位引自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在北京市2015年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端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均达到六成左右,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努力方向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北京既要为加快建立健全中国特色?首都特点?时代特征的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提供支撑,把科技创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积极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又要发挥首都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更要站在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在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有所作为和担当,具有多重使命和任务,需要将城市与国家?发展与改革统一起来,统筹全局,稳步推进?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对北京自身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能力有较高要求,不仅要把自身的创新力量组织和动员好,而且要将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打铁先得自身硬”,北京要巩固和强化自身创新能力,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挖掘支撑新常态发展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北京还要发挥科技创新产品?产业?制度?文化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科技创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服务全国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不仅要聚合全国和世界的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同时还要努力将自身的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辐射到全国和全世界,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创新核心枢纽?一方面,北京要促进创新资源集聚与融合,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技术?资本?人才?市场?空间?政策等创新要素的充分流动和配置,将科教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创新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北京还要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发展协调机制,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要引导创新主体以联合研发?技术输出?标准创制?产业链协同等模式服务和辐射全国,增强首都科技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转型发展的贡献,同时还要坚持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提升科技创新全球话语权?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要以促进北京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科技?民生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基础,突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责任和使命?一方面,北京要“有进有退”,依靠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同时还要加大民生科技创新力度,破解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另一方面,北京还要突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责任和义务,担当好科技创新引领者,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改善社会民生?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做好示范和表率?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激发创新动力?一方面,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还要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改革意识,完善体制机制,为科技创新活动“松绑加力”,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既要把握总体战略?做好顶层设计,也要制定并完成相应的阶段性目标,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一方面,要充分把握首都定位的战略机遇,构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坐标系与路线图?另一方面,还要明确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时间表,结合“十三五”规划安排,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
三?《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4》主要内容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4》在常规的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之外,还针对首都科技创新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开展了一些专题研究,并根据研究重点,将整体研究成果分为指数篇?战略篇?京津冀协同创新篇?产业篇和政府治理与改革篇?每一篇分别围绕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研究层面为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撑?
一指数篇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构建了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体系,连续?动态地跟踪和度量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进展情况,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了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成效?2014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主要包括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完善?指数测算和专栏分析等方面?总体看,2005~2013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得分从2005年的基准分60.00分,增长到2013年的87.96分,科技创新发展总体呈现出平稳上升态势?
二战略篇
自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明确了首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以来,首都各界高度重视对于这一战略定位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战略篇从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选择,把握“五个结合”,目标?路径和举措,改革思考,基础研究,科技创新贡献率,评价思路与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三京津冀协同创新篇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2014年8月,以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简称首科院为平台,京津冀三地共同签署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框架协议,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三地研究机构共同针对创新发展战略高地?创新共同体?创新机制与着力点?创新网络?创新政策,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价体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产生的一批研究成果,既为国家层面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规划提供了支撑,更为三地凝聚共识?理清思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供了决策参考?
四产业篇
为促进首都加快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打造符合首都科学发展的产业结构,产业篇从整体层面对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及基地形成机制?发展现状及布局进行了研究;在具体产业发展方面,专题遴选了北京能源互联网?无人机与航空应用服务?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助推高端装备?移动通信4G?能源消费?生物医药及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深入开展了有关产业政策?发展路径?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从政策层面对产业发展进行了有效探讨,还将对未来首都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起到决策支撑作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