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评价《史记》的人很多,但数鲁迅先生的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最经典一样,虽然赞扬汉语美的人很多,但仍数鲁迅先生的话最经典:“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的特殊地位和他对中国文字的熟悉程度,让他对汉语之美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我们在为鲁迅先生深邃的见解拍案叫绝时,也要自己努力去品味汉语的美。我们学说话时,先从发音开始,品味汉语之美,也从语音开始吧。鲁迅先生说汉语“音美以感耳”,那么汉语靠什么让人觉得悦耳呢?
一、韵脚和谐美
同学们听过家长这样骂孩子吗:“叫你往东你偏往西,叫你打狗你偏捉鸡,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两天不揍,心里难受。”这话听起来很爽,很有音乐感,主要是因为这几句话合辙押韵。“西”和“鸡”押 i 韵,“打”和“瓦”押 a 韵,“揍”和“受”押 ou 韵。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安排好韵脚,就会和谐悦耳,朗朗上口。押韵,指的是韵文(诗、词、歌、赋、曲等)中常在每隔一句的末尾用同“韵”的字。押韵的字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不要求韵头也都相同。韵母的结构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韵头只有 i u ü 三个,韵腹是韵母的主干,韵尾只限于韵腹后头的 n ng i u 四个。
再看一首歌曲的歌词:
栀子花开(kāi),这是个季节,我们将离开(kāi),难舍的你,害羞的女孩(hái),就像一阵清香萦绕在我的心怀(huái)。歌词中第一、三、五、六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虽不同,但韵腹和韵尾都相同(ai),所以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押韵的。
课文《雨之歌》:“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xiàn),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jiān),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diǎn)。”这里的韵脚是“线”“间”“点”,这三个字韵母相同,都是“an”,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美感。
试看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的韵脚是“响”“上”,押 ang 韵。
不仅诗歌、歌词讲究押韵,就连小品也追求押韵。如小品《打气》:苦不苦(kǔ),想想人家萨达姆(mǔ);顺不顺(shùn),看看人家克林顿(dùn)。听起来诙谐俏皮,让人神清气爽。究其原因,还是押韵的功劳。
其实同学们平时说的一些顺口溜也押韵:“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甚至写毕业留言时,也不忘用押韵来制造美感:“时间如闪电,提笔写留念,黄河滔滔向东流,祝你学习不回头。”押韵能使作品语言富有音乐美,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能诵能唱,易背易记。正因如此,小商小贩们用押韵的广告语吸引顾客:“要买要带,赶紧赶快,机会不是天天有,该出手时就出手。这点钱不算多,买不了房子买不了车,旅游到不了莫斯科。”说到合辙押韵,不能不说顺口溜。顺口溜,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与快板书、数来宝相差无几。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基本上都能来几句。因为合辙押韵,所以顺口易记。不仅如此,顺口溜高度概括,形象生动,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如社会四大怪:“猫不捉鼠,女人不爱哺乳,人成了电脑的俘虏,养宠物代替了父母。”“猫不捉鼠”,实际是讽刺一些警察不作为;女人为了追求体形美,爱用奶粉养育孩子;一些人成天守着电脑,与外界隔绝;一些人养宠物成千上万舍得花钱,给父母钱总舍不得。这都是生活中的现象,顺口溜作者把这些东西并列在一起,虽长短不齐,但读起来顺口,记起来好记。一些顺口溜描绘人物能够抓住特征,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形象。“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十五个字活画出某些官员盲目决策,信誓旦旦给上级保证,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了,却一走了之。相同的动作,都是拍,不同的部位,一会儿脑袋,一会儿胸脯,一会儿屁股,自上而下,同时也暗示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最妙之处,就是抓住拍的不同部位这一特征来刻画。当然也有一些顺口溜赞美社会新风尚,传递正能量,易诵易记,深入人心。“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这首顺口溜宣传的是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们要记住交通规则,不要边走路边玩游戏。各科老师为了让学生记住知识点,都用押韵的顺口溜概括知识点。语文老师在这方面更为拿手,比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六种句子成分而编的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学语文,有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同学们,我们既然知道押韵能使文字具有音乐美,就要有意识地在文章中用一下,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你不信,看看这篇满分作文的开头,就清楚它的魅力有多大了。
彩色气球升上蓝天,我的童年也像那气球一样离我渐行渐远。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并没有消散,像点缀在蓝天中彩色的影子般,留在我心里,直到永远。 (2012 年上海中考满分作文《心里美滋滋的》)毫无疑问,这具有音乐美的开头,吸引住了阅卷老师的目光,使阅卷老师有耐心看下去。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诗歌时,享受着押韵带来的美感;在写作文时,有意识地运用某些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造成同一声音的回环往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这一切都缘于语文的魅力——音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