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內容簡介: |
由李莉所著的《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设计模型与方法》从产业链的角度介绍了电力节能减排机制设计和评估的基本思路和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发电侧节能减排机制设计,主要包括发电排污权交易机制和发电权交易机制;第二部分介绍供电侧节能减排机制设计,主要包括差别电价影响机制和能效电厂投资机制;第三部分以共同利益链为基础介绍发电侧与供电侧联合节能减排机制设计;第四部分运用LMDI分解模型介绍电力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机制。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力管理相关专业本科、研究生的学习参考教材,也可以供从事电力规划、调度、营销等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
目錄:
|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电力节能减排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电力节能减排机制设计研究
1.2.1 发电侧节能减排机制设计研究
1.2.2 供电侧节能减排机制设计研究
1.2.3 发电侧与供电侧联合节能减排机制设计研究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电力节能减排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电力节能减排机制设计研究
1.2.1 发电侧节能减排机制设计研究
1.2.2 供电侧节能减排机制设计研究
1.2.3 发电侧与供电侧联合节能减排机制设计研究
1.2.4 电力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机制设计研究
1.3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我国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现状
2.1 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概述
2.1.1 涵义
2.1.2 主要内容
2.2 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现状
2.2.1 电力能耗和排污状况
2.2.2 法律法规机制
2.2.3 政策机制
2.3 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效果
2.3.1 发电标准煤耗降低
2.3.2 发电厂厂用电率下降
2.3.3 输配电线损率下降
2.3.4 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水平的控制
2.3.5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
2.4 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设计存在的问题
2.4.1 节能减排效果较世界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
2.4.2 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
2.4.3 缺乏有效的价格机制
2.4.4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发电侧节能减排机制设计模型
3.1 发电侧节能减排机制设计内容
3.1.1 发电排污权交易机制
3.1.2 发电权交易机制
3.2 发电排污权交易机制设计模型
3.2.1 发电排污权分配模型
3.2.2 发电排污权定价模型
3.2.3 模拟分析
3.3 发电权交易机制设计模型
3.3.1 发电权交易模型
3.3.2 发电权交易利润分配模型
3.3.3 模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供电侧节能减排机制设计模型
4.1 供电侧节能减排机制设计内容
4.1.1 差别电价机制
4.1.2 能效电厂机制
4.2 差别电价影响机制设计模型
4.2.1 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分析
4.2.2 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分析
4.2.3 对能耗水平影响分析
4.2.4 对污染物排放水平影响分析
4.2.5 实证模拟分析
4.3 能效电厂投资机制设计模型
4.3.1 能效电厂投资收益成本分析模型
4.3.2 能效电厂投资决策模型
4.3.3 模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发电侧与供电侧联合节能减排机制设计模型
5.1 发电侧与供电侧联合节能减排机制设计内容
5.2 发电侧与供电侧联合节能减排利益链
5.3 发电侧与供电侧联合节能减排利润分配模型
5.3.1 用户侧利润分配模型
5.3.2 发电侧利润分配模型
5.3.3 供电侧利润分配模型
5.4 实证模拟分析
5 4.1 基础数据
5.4.2 结果分析
5.4.3 敏感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力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机制设计模型
6.1 电力对全社会节能减排绩效影响分析模型
6.2 电力节能减排绩效影响因素
6.2.1 发电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6.2.2 发电标准煤耗
6.2.3 发用电比率
6.2.4 单位GDP电耗
6.3 电力节能减排绩效计算模型
6.4 实证模拟分析
6.4.1 基础数据
6.4.2 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