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編輯推薦: |
▲本书所选文章全都是郁达夫、俞平伯、傅抱石、柳亚子、夏丏尊、瞿秋白等多位大师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每位大师都是目前市面流行民国图书的代表人物,本书可谓是最全面、权威的汇集了民国大家经典之作的精品读本。
▲ 每篇文章都是选自风靡民国时期《野草》《都会之音》《万象》《语丝》《太白》《现代》等杂志的小品。精品、经典一网打尽。玩味不可复制的民国风尚,体悟独一无二的民国气质。
▲ 看杂文小品,是走回民国,更是在烦嚣的都市,体会一种闲情逸趣。更有助于我们培养品性,陶冶情操。
▲ 本书采用了手工锁线装订、书脊裸露的装帧形式,外封则用了自带纹路进口的刚古纸,大幅度提升图书品质感,值得珍藏。
▲随书赠送精美书签。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选柳亚子、夏丏尊、瞿秋白等多位大师和学人的作品,他们像是一个个的“导游”,带领好奇的我们四处领略风情,用新鲜的笔触写下了这些见闻。透过这些真诚的文字,我们仿佛回到了过去,回到了三四十年代,到钱江看潮,到湖畔夜饮,和多位学者一起追忆大师。这些自然流淌的文字里,没有面目可憎的说教,没有指定与强迫,更役有宏大叙事的虚构与空洞,有的是母语环境中的沉静与大气,透着自然与纯净,也透着平等和温润。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重温他们在情感、教育、生活琐事上的思考感悟。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股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之中孕育出的,中国式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气度,冷眼与热肠,同时也是感受一个时代的文化魅力。
|
關於作者: |
倪雪君
女,中国人民大学近代史博士在读,北京某高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民国板块。本套书的编选创意来自她的硕士毕业论文,论文准备时她有意识的把资料分主题编选民国时期的美文佳句,于是便有了这套小书。
|
目錄:
|
雅记流韵
梅窗散纪 英子 002
山人辩 玄晏 004
为一个外国刊物写的自传 胡风 006
关于《客途秋恨》(附歌曲全文) 方霞光 009
郭嵩焘与中国外交 余长河 017
关于瞿秋白 黄鲁珍 023
代语堂先生拟赴美宣传大纲 老舍 027
沈鸿英的孽账 柳兴西 031
无穷的追求 林语堂 035
我和言论界的因缘 柳亚子 038
游目骋怀
湖畔夜饮 丰子恺 042
渔村 许幸之 046
与林语堂游苏记 张海平 050
重游玉皇山小记 许钦文 054
钱江看潮记 丰子恺 058
采石矶半日游 黄朝仪 062
皋亭山 郁达夫 064
烂柯山和仙霞岭 姜馥森 068
家在陶然亭 盛成 072
由杨树浦到济物浦 姜馥森 075
癸酉南归日记 俞平伯 082
试猎记 李金发 092
追忆斯人
忆鲁迅先生 陈秋帆 098
追念许地山先生 胡愈之 100
丰子恺和他的小品文 赵景深 103
林语堂与翻译 陶亢德 107
怀念马叙伦先生 千家驹 109
琐忆鲁迅 杨雯云 113
升钉—一九四一年纪念鲁迅先生 尚钺 123
阮玲玉的死 夏丏尊 126
袁世凯纪略 萧寿昌 129
元庆去世七周纪念文 许钦文 135
信徒先知救世主 何家槐 143
记吴检斋(承仕)先生 孟超 149
墨索里尼这个人 巴金 153
名人轶事
行云流水一孤僧 唐蕴玉 156
清雅真纯—徐志摩印象 温源宁 159
一代艺师吴昌硕 陆丹林 162
画人张善子大千兄弟 陆丹林 169
再述柯劭忞轶事 徐一士 176
齐白石杂谭 陆丹林 181
王文显 温源宁 185
胡适之 温源宁 188
潘达微 陆丹林 191
中国画的文人画 傅抱石 196
谈严范孙 徐一士 199
王国维 何鹏 206
吴宓:学者而兼绅士 温源宁 211
周作人:铁与温雅 温源宁 214
袁宏毅先生希涛 白蕉 217
曼殊逸事 温一如 223
曼殊零墨 陆丹林 226
徐凌霄 阿苏 231
“说书” 叶圣陶 234
书生的一周间 赵景深 237
明年又是什么年呢? 陈望道 242
《南堂诗钞》的禁诗 周作人 244
|
內容試閱:
|
湖畔夜饮
…
丰子恺
前天晚上,四位来西湖游春的朋友,在我的湖畔小屋里饮酒。酒阑人散,皓月当空。湖水如镜,花影满堤。我送客出门,舍不得这湖上的春月,也向湖畔散步去了。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我就座了,想起小时在学校里唱的《春月歌》:“春夜有明月,都作欢喜相。每当灯火中,团团清辉上。人月交相庆,花月并生光。有酒不得饮,举杯献高堂。”觉得这歌词温柔敦厚,可爱得很!又念现在的小学生,唱的歌粗浅俚鄙,没有福分唱这样的好歌,可惜得很!回味那歌的最后两句,觉得我高堂俱亡,虽有美酒,无处可献,又感伤得很!三个“得很”逼得我立起身来,缓步回家。不然,恐怕把老泪掉在湖堤上,要被月魄花灵所笑了。
回进家门,家中人说,我送客出门之后,有一上海客人来访,其人名叫CT,住在葛岭饭店。家中人告诉他,我在湖畔看月,他就向湖畔去找我了。这是半小时以前的事,此刻时钟已指十时半。我想,CT找我不到,一定已经回旅馆去歇息了。当夜我就不去找他,管自睡觉了。第二天早晨,我到葛岭饭店去找他,他已经出门,茶役正在打扫他的房间。我留了一张名片,请他正午或晚上来我家共饮。正午,他没有来。晚上,他又没有来。料想他这上海人难得到杭州来,一见西湖,就整日寻花问柳,不回旅馆,没有看见我留在旅馆里的名片。我就独酌,照例倾尽一斤。
黄昏八点钟,我正在酩酊之余,CT来了。阔别十年,身经浩劫,他反而胖了,反而年轻了。他说我也还是老样子,不过头发白些。“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诗句虽好,我们可以不唱。略略几句寒暄之后,我问他吃夜饭没有。他说,他是在湖滨吃了夜饭,—也饮一斤酒—不回旅馆,一直来看我的。我留在他旅馆里名片,他根本没有看到。我肚里的一斤酒,在这位青年时代共我在上海豪酒的老朋友面前,立刻消解得干干净净,清清醒醒。我说,“我们再吃酒!”他说,“好,不要什么菜蔬。”窗外有些微雨,月色朦胧。西湖不像昨夜的开颜发艳,却有另一种轻颦浅笑、温润静穆的姿态。昨夜宜于到湖边步月,今夜宜于在灯前和老友共饮。“夜雨剪春韭”,多么动人的诗句!可惜我没有家园,不曾种韭。即使我有园种韭,这晚上也不想去剪来和CT下酒。因为实际的韭菜,远不及诗中的韭菜的好吃。照诗句实行,是多么愚笨的事呀!
女仆端了一壶酒和四支盆子出来,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放在收音机旁的方桌上。我和CT就对坐饮酒。收音机上面的墙上,正好贴着一首我手写的、数学家苏步青的诗:“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有了这诗,酒味特别的好。我觉得世间最好的酒肴,莫如诗句。而数学家的诗句,滋味尤为纯正。因为我又觉得,别的事都可有专家,而诗不可有专家。因为做诗就是做人。人做得好的,诗也做得好。倘说做诗有专家,非专家不能做诗,就好比说做人有专家,非专家不能做人,岂不可笑?因此,有些“专家”的诗,我不爱读。因为他们往往爱用古典,蹈袭传统;咬文嚼字,卖弄玄虚;扭扭捏捏,装腔做势;甚至神经过敏,出神见鬼。而非专家的诗,倒是直直落落,明明白白,天真自然,纯正朴茂,可爱得很。樽前有了苏步青的诗,桌上的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蜡;唾弃不足惜了!
我和CT共饮,另外还有一种美味的酒肴!就是话旧。阔别十年,身经浩劫。他沦陷在孤岛上,我奔走于万山中。可惊可喜,可歌可泣的话,越谈越多。谈到酒酣耳热的时候,话声都变了呼号叫啸,把睡在隔壁房间里的人都惊醒。谈到二十余年前他在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当编辑,我在江湾立达学园教课时的事,他要看看我的子女阿宝、软软和瞻瞻—《子恺漫画》里的三个主角,幼时他都见过的。瞻瞻现在叫做丰华瞻,正在北平北大研究院,我叫不到;阿宝和软软现在叫做丰陈宝和丰宁馨,已经大学毕业而在中学教课了,此刻正在厢房里和他们的弟妹们练习平剧!我就喊她们来“参见”。CT用手在桌子旁边的地上比比,说:“我在江湾看见你们时,只有这么高。”她们笑了,我们也笑了。这种笑的滋味,半甜半苦,半喜半悲。所谓“人生的滋味”,在这里可以浓烈地尝到。CT叫阿宝“大小姐”,叫软软“三小姐”。我说:“花生米不满足、瞻瞻新官人,软软新娘子,宝姊姊做媒人、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等画,都是你从我的墙壁上揭去,铸了锌板在《文学周报》上发表的。你这老前辈对她们小孩子又有什么客气?依旧叫‘阿宝’、‘软软’好了。”大家都笑。人生的滋味,在这里又浓烈地尝到了。我们就默默地干了两杯。我见CT的豪饮,不减二十余年前。我回忆起了二十余年前的一件旧事。有一天,我在日升楼走,遇见CT。他拉住我的手说:“子恺,我们吃西菜去。”我说“好的”。他就同我向西走,走到新世界对面的晋隆西菜馆楼上,点了两客公司菜,外加一瓶白兰地。吃完之后,仆欧送账单来。CT对我说:“你身上有钱吗?”我说:“有!”摸出一张五元钞票来,把账付了。于是一同下楼,各自回家—他回到闸北,我回到江湾。过了一天,CT到江湾来看我,摸出一张拾元钞票来,说:“前天要你付账,今天我还你。”我惊奇而又发笑,说:“账回过算了,何必还我?更何必加倍还我呢?”我定要把拾元钞票塞进他的西装袋里去,他定要拒绝。坐在旁边的立达同事刘薰宇,就过来抢了这张钞票去,说:“不要客气,拿到新江湾小店里去吃酒吧!”大家赞成。于是号召了七八个人,夏丏尊先生、匡互生、方光焘都在内,到新江湾的小酒店里去吃酒。吃完这张拾元钞票时,大家都已烂醉了。此情此景,憬然在目。如今夏先生和匡互生均已作古,刘薰宇远在贵阳,方光焘不知又在何处。只有CT仍旧在这里和我共饮。这岂非人世难得之事!我们又浮两大白。
夜阑饮散,春雨绵绵。我留CT宿在我家,他一定要回旅馆。我给他一把伞,看他的高大的身子在湖畔柳荫下的细雨中渐渐地消失了。我想:“他明天不要拿两把伞来还我!”
三十七年三月廿八日夜于湖畔小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