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这套青少版文学名著精选了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的世界经典名著约100种,均是自出版问世以来,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长江文艺出版社携手“冰心奖”获奖者,在有些难以理解的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写,并配有精美的彩色插图,更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口味和兴趣,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阅读这些文学经典,就像是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因为,每一部经典之作,都是构成文学世界的一个部分,同时每本书也是一个完整美妙的“心灵世界”。
阅读这些文学经典,就是进行一次人生的奇幻之旅。在旅途中,有欢乐与希望,也有忧愁与悲伤;有阳光与鲜花,也有黑夜与风暴。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描写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残忍的暴发户形象,揭露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讲述了金钱如何使人性毁灭,造就家庭悲剧的故事。
|
關於作者: |
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法国现实主义代表。生于法国都兰地区图尔市,1813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毕业后一年里,完成了处女作诗剧《克伦威尔》,1829年完成长篇历史小说《舒昂党人》,从1830年开始,他进入创作高潮,1833年《欧也妮·葛朗台》问世。
|
內容試閱:
|
在某些城市里,总有一些让人一看就感到不舒服的房子,那些房子就像是阴森的修道院、萧条的旷野或是破落的废墟,到处弥漫着荒凉、破败的气息。房子里的住户就像是与世隔绝的牧民,他们生活得那么幽静,甚至让人以为这是一间空屋。不过,一旦有人在街上走动,窗口就会突然探出一张脸,像僧侣般冷漠无情地朝窗外瞪上一眼。
索漠城就有一所这样的住宅,它坐落在一条起伏不平的街道上。街道两侧的房屋,全都是三百多年的古宅,虽然都是木结构的,但却十分结实。这所住宅的主人是葛朗台先生,倘若不跟你说说他的生平,你是无法理解葛朗台先生在索漠城具有多大的名望。当地甚至有人叫他葛朗台老爹,不过这么称呼他的人大多年事已高,并且已经越来越少了。
在1789年那会儿,葛朗台先生只是一名普通的箍桶匠。他认识字,能读能写,不过他**的本事是擅于算账。在他40岁时,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和一位富裕板材商的女儿结婚了。当时,恰逢共和政府在索漠地区拍卖教会产业,他用妻子的嫁妆和自己的存款,加在一起大概有两千金路易左右的钱,从共和政府官员的手中,廉价购买得到了几片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和几块按收成交租的分种地。因此许多没有任何革命思想的索漠城居民,把葛朗台当作敢做敢当的新派共和党,热衷于新潮流的爱国派。可是箍桶匠看中的只有葡萄园,在他的精心打理下,他把葡萄园变成了当地享誉盛名的酿酒庄园。
随后,葛朗台先生被任命为索漠地区行政机构的委员。他执政后,在政治上包庇贵族,千方百计阻挠当局拍卖流亡贵族的产业;在商业上,他则承包供应共和军一两千桶白葡萄酒。因此,当地人都认为他可以申请荣誉勋章了。拿破仑政府执政前,葛朗台被任命为市长,他把地方上的公事应付得很好,自然,他的葡萄园的收成比之更好。拿破仑称帝后,葛朗台便被罢职了。1806年,失去官职的葛朗台先生57岁,他的妻子才36岁,宝贝女儿也只有10岁左右。丢掉官职,葛朗台先生毫不惋惜。因为在他执政期间,他已经占了不少便宜,他的产业由于他的执政便利只需缴纳很少的税金,而他的葡萄园,靠着他精心的耕作,也成了地方上**的好庄园,能生产出**的佳酿来。那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他连续得到三笔遗产。首先是他的岳母谷迪尼埃太太的,其次是他妻子的外公拉倍特里埃先生的,*后是葛朗台自己的外婆让蒂叶太太的。由于三位老人生前都视财如命,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三笔遗产到底有多少。葛朗台先生因此又得到了一个新贵的头衔,他成了当地纳税*多的人物了。他到底有多少钱,没人知道,索漠城的居民都只能大致估算一下。
目前,大家只能估算出他经营的葡萄园差不多有70公顷,有13处按收成缴纳租金的分种地、一座老修道院和八九十公顷的草场,还有一些房产。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至于他手上的现金,估计只有两个人知道大概数目,一个是公证人克吕旭先生,还有一个是银行家格拉桑先生,但他们一直对此守口如瓶。不过只用看看他们对葛朗台先生毕恭毕敬的态度和事必躬亲的举止,就可以猜测到这位前任市长的财力一定非常雄厚。所以,索漠城里每个人都认为葛朗台家有个秘密金库,并且传说,他每天晚上要去察看堆成小山般的金子,否则他就无法安心入睡。
葛朗台先生非常精明,他既是老箍桶匠又是种葡萄的能手。他比谁都明白自己需要多少酒桶,什么时候卖酒价钱**,并且他从来都没有失算过。每逢酒桶的市价比酒价高的时候,他总有酒桶出售,因为他总是设法把自己的葡萄酒藏进地窖;等酒价涨到二百法郎一桶时,他再全部抛售。这样一来一回,几乎所有的索漠城居民都见识到他的厉害。人们几乎是天天要提到他的名字,哪怕晚上在街头闲聊,也少不得要说起他来。
1816年,索漠城的权威人士计算出葛朗台先生的土地价值四百万法郎。并以1793年至1817年这二十年间,每年平均十万法郎的收入来计算,他手头上的现金差不多与他的不动产价值相当。所以,每当人们聚在一起打牌或者闲聊时,总是免不了带着羡慕的口吻调侃一下他:“葛朗台老爹至少有五六百万法郎了吧!”如果当时克吕旭先生或者格拉桑先生在场,他们就会非常严肃地说道:“你们真是神通广大啊,我都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呢?”
于是,葛朗台先生在索漠城成了神一般的人物,人们纷纷把他作为模仿和崇拜的对象。葛朗台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他的一举手,一抬头,都成为当地的金科玉律,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和他一样有智慧的人。人们像研究科学一样来研究葛朗台,希望从他的细微动作中掌握发财致富的窍门。发现葛朗台戴起皮手套了,人们会说:“葛朗台老爹戴起皮手套了,今年冬天一定很冷,咱们该摘葡萄了吧。如果看见葛朗台大量购买板材,人们就会说:“葛朗台老爹买进了大量的桶板,今年酒的产量一定不少。”总之,葛朗台先生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索漠城居民的普遍关注。
葛朗台虽然拥有令人艳羡的财富,但他自己家里的开销却非常少。他既不参加饭局和宴会,也很少邀请朋友或客人来家里吃饭。他从来不需要购买肉和面包,因为他的佃户每星期都会给他送来充足的食物,比如母鸡、鸡蛋、黄油和小麦。他自己有一所磨坊,租用磨坊的人除了要缴纳租金之外,还会亲自登门来拿小麦去磨,然后再把麸皮和面粉给他送回来。他们家只雇佣了一个女佣,大家都叫她娜农。娜农长得十分高大,人也很勤快,她会在周末为一家人准备必需的面包。尽管他们自己的果园能够源源不断地供应新鲜水果,但是他们自己却很少吃,大部分都拉到市场去出售。取暖用的木材,是从园子周围的篱笆矮树和枯老的树干上锯下来的。所以,算下来,葛朗台先生每年的开支,就只有圣餐费、女佣的微薄工钱、妻子和女儿的衣料费、教堂座位租金、纳税以及一些日用百货的添置费了。为了吃上免费的野味,他*近购买了一片三百六十多公顷的树林,这些也只不过需要支付一笔给管理员的廉价管理费罢了。
除了生活简单之外,葛朗台也十分低调,他不喜欢出风头,说话也不多。他通常喜欢用很简短的句子,来表明自己的想法。每当遇到问题需要他发言时,他总是结结巴巴的,弄得人听着特别费劲,恨不得帮他把话说出来。你可能觉得这是他缺乏教养或者没有学识的表现,其实不然,他这种口齿不清、前言不搭后语、思路凌乱的表达,其实是他装出来的。每当碰到生活难题和商业难题时,他总是简单地说:“我不知道,我不能够,我不愿意,等着看吧……”他总是说些模棱两可的话,从来不会直接表达“是”或者“不是”,也从不在白纸上落下黑字。
做生意谈判时,即使是再小的生意,他都要进行一番周密的计算。当对手在发表观点时,他总是右手托在下巴颏儿上,冷冷地听着。当对方自以为谈判万无一失时,他还是能一眼看出其中隐藏的猫腻,并且很客气地告诉对方:“这件事我得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我一个人做不了主。”显然,他那对他言听计从的妻子,只不过是他生意上的挡箭牌罢了。
葛朗台先生说话轻言轻语,言行举止流露着稳重大方。尽管这样,他身上箍桶匠的痕迹却依然存在。他身高五尺,圆滚滚的身材,结实而又粗壮;他的脸非常圆,脸上还长了不少麻点,皮肤乌亮头发却稀少,脑门上的皱纹层层叠叠;下巴笔直,嘴唇没有一点曲线,牙齿雪白,眼睛里透出像是要吃人般的冷酷。单从他的长相就不难猜出,他这个人是多么的刁钻、吝啬。他从不会感情用事,可以说是自私自利,他全部的情感都倾注于对财富的收敛和对他女儿欧也妮的关爱。毕竟,女儿是他**的继承人。
由于生意上的成功,不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走路的姿态,葛朗台先生处处流露出自信。不管是什么,仿佛只要他认为的,就一定是正确的。你看他的衣着,几十年如一日不曾变换,永远都是那一双皮鞋,一双毛料袜子,栗壳色的粗呢短裤,一件宽大的栗壳色上衣,里面再穿一件黄褐两色交替的条绒背心。并且,他还有一个一成不变的习惯,例如把帽沿放在同一方位。总之,在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出由于事业上的成功而养成的一种自信的习惯。
这个城里,只有六位居民有资格出入他的住所,而其中*广为人知的要数克吕旭先生的侄儿。这位32岁的青年,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索漠城初级法庭的庭长。庭长先生年收入七千法郎,还有一块名叫蓬丰的不动产。不过,他还将得到两笔遗产:一笔来自克吕旭公证人,另一笔来自克吕旭神父,这两位叔叔也是当地著名的有钱人。城里三位出名的克吕旭先生,连同各种里亲外亲几十号人结成了一个私党。
格拉桑家族和克吕旭家族是死对头,他们两家在各个方面都要相互作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立场。但两家有一个想法确是惊人地一致:渴望继承葛朗台老爹丰盛的遗产。为了能让自己23岁的儿子和葛朗台先生的女儿多接触,甚至联姻,德·格拉桑太太常常约葛朗台太太一起打牌,银行家德·格拉桑先生十分赞同妻子的想法,还暗暗地给了葛朗台先生很多好处。这个家族同样建造了自己的联盟,并拥有自己忠心耿耿的盟友。
克吕旭和格拉桑两家争夺欧也妮·葛朗台小姐的事,在索漠城里早已经家喻户晓了。索漠城里的男男女女都在私下猜测:欧也妮·葛朗台小姐到底会嫁给谁呢?是庭长先生还是银行家的儿子呢?除了这两种猜测,不少人还有其他猜测。有人说,葛朗台老爹野心大得很,他才不会把女儿嫁给庭长和银行家的儿子,他一定会找一个贵族院的议员来做女婿。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站在银行家这边,他们反驳的理由是德·格拉桑本来就是贵族世家,有钱有势,实力雄厚,而且他们的儿子相貌堂堂、英俊威武。葛朗台毕竟出身低微,索漠城里谁没有见过他拿着削木刀做酒桶,跟这样的人家联姻,他还能不心满意足吗?但是还有一派人支持庭长一家,因为这些人发现,庭长先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出葛朗台公馆,而银行家的儿子只有周日才被允许进去,所以庭长先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据地方上老人的看法,像葛朗台老爹这般精明吝啬的人,绝不会允许自己的家产落到外人手里,所以,欧也妮·葛朗台小姐很有可能会嫁给在巴黎做葡萄酒批发生意的、他父亲的兄弟葛朗台先生的儿子。可是马上又有人对这种传闻表示质疑:**,葛朗台两兄弟已经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相互之间早已断了联系;第二,居住在巴黎的葛朗台先生对自己的儿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并不希望儿子回到小城市,他还瞧不起箍桶匠的女儿呢,他内心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和拿破仑宠信的公侯结成亲家, 而不是和本家结亲。
各种说法,众说纷纭。总而言之,欧也妮·葛朗台小姐的婚姻大事也成了这索漠城里,大家都关心的一件大事。城里城外的人不断议论,各种说法此起彼伏。到了1818年初,克吕旭家族似乎战胜了格拉桑家族,因为克吕旭在一件事情上派上了用场。当时,由于德·弗洛瓦丰侯爵急需大量现金,必须出售自己价值三百万法郎的弗洛瓦丰地产。弗洛瓦丰地产以花园、华宅、田庄、河流、池塘、森林而闻名,如果不是急需用钱,侯爵也不会舍得卖掉他。由于能够一次性买下地产的人实在是太少,所以侯爵准备分段出售。克吕旭家族的三个男人用尽办法,打消了侯爵分段出售的念头。他们劝侯爵说,如果分段出售,必须同投标人打无数次官司,才能收齐钱款。另一方面,葛朗台是购买该地产的**人选,他可以一次性付清现款。于是,风光美丽的侯爵封地,就这样送到了葛朗台先生的嘴里。当葛朗台搭便车查看新产业时,脑海立刻萌发了一个宏伟的设想,他打算把自己全部家当都搬到这片封地上来,扩展这片侯爵领地。随后,为了把他几乎快要掏空的金库重新填满,他把自己树林里的树木全部砍掉当木材卖掉了。
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什么把葛朗台老爹的家称为公馆?如果你有机会进去看看,你就明白了。葛朗台先生的房屋坐落在城区的上部,在坍塌的城墙脚下。组成门洞的两根支柱和支柱间的拱顶,跟房屋一样,是用凝灰岩砌的。那是卢瓦尔河边特产的一种白石,质地松软,一般用不到二百年以上。在门楣的上方,有一长条硬石浮雕,图案代表一年四季,形象已经剥蚀了,而且通体发黑。这座房子门户紧闭,没有阳光照进来,显得阴冷安静。褐色的大门是用整块橡木板做成的,由于年岁太长,已经出现很多裂痕了。大门的中间,有一个四方门眼,从门眼望去,可以看见稀稀落落的台阶和一个凋零的花园。
客厅正对着大门,与其说是客厅,不如说是穿堂、书房,也是饭厅,这是一个日常生活的中心,全家公用的起居室。理发师一年两次到这里来给葛朗台先生理发。佃户、教士、县长、磨坊伙计登门时,也是在这里受到接待。这间屋子的整体格调是灰色的,墙壁上有一个镶嵌了螺纹的老式黄铜钟,点缀着刻工粗糙的壁炉架。壁炉架两边各有一座金光闪闪的黄铜烛台,供待客和居家两用。壁炉对面的墙上,挂着两幅水粉肖像。一个破旧的牌桌,摆在两扇窗户之间,桌上画有棋盘。两扇窗子上都挂着窗帘,用的是图尔出产的红绸,两边还系有大坠子的黄丝带。这种奢华的装潢与葛朗台一家的习惯很不调和,但这些都是他买进这所大宅时就有的,还有镜框、座钟、软垫家具和粉红色的角柜,也都是原先就有的。
离门*近的那个窗户跟前,放着一把草垫椅子,葛朗台太太只要坐在那儿,就可以看见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旁边还放着一张针线桌,欧也妮·葛朗台坐的小椅子就在边上。十五年来,她们母女俩天天安坐在这里消磨时光,手里总是做着活计。母女俩就像是家里的女佣,她们需要缝补家人的内衣和被子,甚至没有多余的时间为自己和母亲绣点什么。从四月春暖时起,到十一月冬季降临时止,年年如此。只有到十一月初一,葛朗台才允许客厅里生火,到第二年的三月三十一日熄火,不会有一天的多余时间。他从不考虑春寒和秋凉,只是这样规定。因此,初春和深秋时节,在还没有到生火的日子里,娜农总是想尽办法从厨房炉膛里掏出一些木炭,放进烤火炉,希望可以让太太和小姐抵挡一下寒气。
除了壁炉生火用的木炭要严格限制外,就连蜡烛的使用,葛朗台先生都是经过周密的计算分配的。更不可思议的是,全家的各种物品,多年来,老财迷总是亲自分发的,甚至每日必须的食物如面包,都是由他在早晨分发。
大高个娜农也许是天底下**能接受主人如此专制对待的佣人了。索漠城里,没有人不佩服娜农的脾气,因为再找不到人能够容忍如此吝啬小气的雇主,大家也因此羡慕葛朗台夫妇能够雇到像她这样好的佣人,一做就是35年,而且每年的工钱只有六十法郎。
娜农22岁时,由于长得丑,这个可怜的姑娘到处没人要。她先是在一家农庄里放牛,农庄失火后,她就丢了饭碗。于是,她进城来找差事。葛朗台先生那时还没有结婚,但是他精于算计,当他注意到这个到处碰壁的姑娘后,他就已经盘算清楚,这个体格健壮得如大力士般的姑娘,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毕竟,身为一个箍桶匠,他判断一个人的体力是十拿九稳。于是,箍桶匠雇佣了这个可怜的姑娘,给她衣服、鞋袜,供她吃住,还给她工钱。娜农受到这样的善待,感动得哭了,从此忠心耿耿地给自己的主人做牛做马。她包办了家中的一切家务,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地干活,总是天刚一亮就起床,到了深夜才睡觉。收割的季节,短工们的吃喝全由她做,她还帮着监管场地,防备有人捡取掉在地上的葡萄。她像狗一样忠实地看护主人的财物,总之,她对主人盲目地信服,无论主人的念头多么不合情理,她都一一照办。
娜农是个从小就受过虐待的乡村女子,所以,她一直记得自己被收留下来的事。她看到葛朗台老爹的笑容,就像是看到灿烂的阳光似的。她总记起自己光着脚,衣衫褴褛地站在葛朗台老爹的工场门口,听到箍桶匠对她说:“你要什么呀,好孩子?”每每想到这个细节,她心中所涌起的感激之情,还是和三十五年前完全一样。
第二章
1819年的十一月,娜农**次生火。因为那天是克吕旭家和格拉桑家都熟记在心的日子,他们双方的六名主要人物都在葛朗台家聚齐了。索漠城的居民也清楚地记得,这一天是欧也妮小姐的生日。
傍晚时分,克吕旭公证人、克吕旭神父和克·德·蓬丰先生就匆匆赶到了葛朗台的家里。这个时候,葛朗台家才刚刚吃过晚饭,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比格拉桑家来得早一点。他们三人都捧着一大束鲜花,庭长先生的那束鲜花还经过了精心地装扮,裹上了白缎带,带着金色的流苏,显得漂亮极了。
像往年的每一个生日一样,欧也妮过生日的这天,葛朗台都会一大早进入欧也妮的房间,送给她一枚珍贵的金币,这种习惯已经保持了13年。而葛朗台太太每年都会送两件衣服给自己的女儿,冬天和夏天各一件。所以,对于欧也妮而言,她每年的财富就是两件连衣裙和父亲在生日、新年和其他节日赠与的金币。这样算起来,欧也妮一年约有五六百法郎的收入。由于实在没有地方花这些钱,也没有机会花,所以这些钱日积月累得以积攒起来。
葛朗台老爹欣慰极了,因为这样一来,他的钱只不过是换了个储钱罐罢了。为了时时把控自己的金钱,他经常要向女儿询问一共攒下了多少个金币,并且告诉她:“这可是你将来陪嫁的压箱钱。”压箱钱是一种古老的风俗,在法国中部的一些地方很盛行。姑娘出嫁时,娘家或婆家要给她一笔钱,十二枚,或十二份十二枚,或一百二十枚金币或银币,看家境而定。即使是*穷的放羊姑娘出嫁,也得有压箱钱,哪怕用铜钱充数。
在吃晚饭时,葛朗台看到欧也妮穿了一身新衣裳显得格外漂亮,高兴地叫道:“既然是欧也妮的生日,咱们今天就生个火!热热乎乎的图个吉利。”
“小姐今年得准备出嫁了。”娜农撤走桌上吃剩的鹅肉时,高兴地说道。要知道,鹅可是箍桶匠家餐桌上难得出现的珍品。
“可是,索漠城里我可没看见合适的人家。”葛朗台太太小心翼翼地说道。葛朗台太太肤色蜡黄,身材干瘦,举止迟缓笨拙,仿佛一直受着暴君压制似的。可是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与她那吝啬的丈夫完全不是一路人。她十分虔诚,心境始终坦荡如水,激不起丝毫的波澜。她乐意相信别人,不愿意去怀疑和猜忌,所以大家都有些怜悯她,敬重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