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內容簡介: |
本书稿以国民革命军第82师为主旨,详细叙述了该师从建立到发展壮大、历经数次内部变革、领导层数度易人、英勇抗战及最后被吞并的全过程,在装备极其落后、伤亡惨重、人员补给不足的情况下,依然能数度击溃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日军。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谱写了国民革命军的铁军风采和英勇善战的精神,他们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座丰碑。
|
關於作者: |
康振贤,又名康无为,贵州省独山县人。长期从事民国史研究,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特邀嘉宾,贵州电视台《贵州抗战记忆》纪录片总编剧,《百代周刊》特邀主笔。已出版《虎贲独立师》系列《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战纪实》《国民革命军第140师抗战纪实》《孤胆忠魂——罗启疆传》,所著《国民革命军第103师抗战纪实》《抗战泰山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抗战纪实》将于近期出版,文章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
|
目錄:
|
自序
第一章 抗战军兴 请缨出黔
卢沟夜月 日军谋华
庐山讲话 全面抗战
军人戍边 保卫疆土
报国雪耻 常德誓师
第二章 驰奔淞沪 沙场浴血
千里驱驰 增援淞沪
初上战场 士气高昂
首战浏河 初试牛刀
自请降职,上阵杀敌
沉着应战 阻敌前进
抗敌报国 不辱使命
大场失守 退守苏州河
第三章 退守南京 拼光血本
日军登陆 沪战落幕
大战落幕 无序后撤
各打算盘 军令失控
转进常熟 与敌缠斗
福山御敌 掩护大军
无锡鏖战 安全转移
拼光血本 交出部队
历经万险 寻找部队
第四章 桑梓招兵 东山再起
招兵买马 更新番号
个人影响 募集兵员
培基固本 支持后进
知人善用 组建团队
第五章 鸟枪换炮 再展雄威
未雨绸缪 布防武汉
保卫武汉 调防前线
枕戈待旦 为国杀敌
前方告急 奔赴战场
大胆用人 旗开得胜
第六章 阳新抗敌 为国牺牲
坚守阵地 为国牺牲
后撤布防 掩护友军
政工不怕死 官兵不惜命
第七章 金牛撤守 进驻灵官桥
武汉沦陷 最后一搏
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
跳出重围 完成任务
第八章 整饬地方 游击敌后
收编部队 安定地方
南岳会议 确定大计
收编部队 加强实力
积极整训 准备再战
未雨绸缪,千里接兵
第九章 敌后游击 享誉战区
趁虚打弱 骚扰敌后
挺进药姑山 插入敌心脏
三分军事 七分政治
有备出击 沉着应战
归建第79军
第十章 长沙会战 显树战功
硝烟再起 弥漫新墙河
阻敌南进 兵来将挡
协同友军 拖敌后腿
围歼顽敌 再追穷寇
第十一章 冬季反攻 决战通城
冬季反攻 协攻通城
有备出击 沉着应战
越级指挥 无所适从
围攻大沙坪 有心无力
第十二章 反兼并 嫡系杂牌之争
嫡系与杂牌之争
半智半狠 拒绝吞并
积劳成疾 罗启疆病逝
第十三章 韬光养晦 忍辱求存
师长换人 调整人事
部队换防 出师不利
公报私仇 暗算同袍
肢解宰割 化整为零
驰援长沙 不辱使命
第十四章 太子庙事变
矛盾激化 暗做准备
“太子庙事件” 混乱的开局
严肃军纪 顺势收场
积极善后 听候处理
平息事件 安抚群众
矛盾困扰 欧百川辞职
第十五章 常德哗变 调处言和
兵不聊生 官解其苦
人事震荡 新市兵变
安顺整训 准备远征
第十六章 藐视官长 整肃部队
奉调文山 加强边境
中美摩擦,陆宗夏闯祸
杨柳井事件
追查同党 召回刘栋臣
化解矛盾 王伯勋履新
第十七章 反攻滇缅 围攻松山
移师换防 积极备战
内忧外患,反攻前奏
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
骄兵必败 泣血松山
第十八章 临危受命 做出牺牲
察看战场 制定方案
士气高昂 展开攻击
面对牺牲 不屈不挠
定点杀敌 抢占滚龙坡
层层推进,步步为营
斩敌臂膀 同归于尽
第十九章 坑道爆破 毕尽全功
爆破方案的提出
集思广益 确定方针
强攻密打 策应施工
土工作业 插敌心脏
第二十章 犁庭扫穴 克尽全功
爆破神威 震破敌胆
清理顽敌 克服困难
犁庭扫穴 最后胜利
第二十一章 有过无功 番号撤销
协攻龙陵 再建新功
深入敌后 奉命游击
龙陵收复 勐戛突围
功成身退 撤销番号
附1 攻击松山远征军参战部队及主官姓名
附2远征军攻克松山日军编号阵地顺序表
附3陆军第8军滇西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碑铭
附4陆军第8军滇西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记
附5陆军第8滇西战役阵亡将士公墓碑铭
附6第82师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附7第8军82师松山战役阵亡将士
附8罗启疆自传
|
內容試閱:
|
自序
2012年,团结出版社出版了笔者的拙著《虎贲独立师——国军第102师抗战纪实》,该书面市后,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蒙出版社副主编唐立馨老师鼓励,建议我多写几本以国军在正面战场,以师级为单位的作品,拟以“虎贲独立师”单成系列。
唐老师的建议正符合我的想法,因为在此之前我做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和采访工作,正准备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于微观的战场,定位于黔军。既与出版社达成了共识,所以动起手来,就驾轻就熟许多。
黔军,因为抗战史无载,所以一直以来是个研究空白,但贵州先后有十一个师奔赴抗日战场,前后输出兵源七十多万,占当时贵州总人口的7%。这个数字只是针对各师管区征兵名册而得到的统计结果,实际数字还远不止于此。
抗战未启时,贵州就先后有七个师先期出黔,加上贵州征兵制起步较晚,抗战军兴出黔部队均以募兵形式到家乡招兵买马,因而总的数字较为模糊,但仅就七十万而言,对于一个人口仅八百万的省份,已经算是个奇迹!
八年抗战,正是依靠许许多多局部战役的拼搏牺牲,才组成了一次次宏大的会战,给了日本侵略者以痛创,阻挡和迟滞了日寇的深入,持久地消耗着敌人的战力,积小胜为大胜,终于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反攻中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战八年,贵州兵就在前线打了八年。从七七事变后的太原会战、八一三淞沪会战,到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宜枣会战、鄂西会战,以及后期的两次远征军作战……哪里有恶仗哪里就有贵州兵,贵州对抗战的贡献不可谓不大!而黔军在抗战的部队中又是一支支名副其实的“独立师”。这帮贵州子弟兵穿草鞋,打绑腿,背大刀、戴斗笠,肩扛“汉阳枪”,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凭着一腔热血奔赴抗日战场。
黔军部队自1935年接受中央整编以来,消除了地方的潜规则,加入了中央军序列,但在地方军看来,他们是中央嫡系,而在嫡系眼中,他们却又是杂牌,所以往往是吃苦在前,有过无功。这些处境尴尬的“独立师”,在抗日战场上征战南北,浴血东西,冲锋打前沿,撤退打后卫,鏖战八年,屡建功勋,无疑是真正的“虎贲独立师”。
贵州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地省份,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各族人民,在“与野兽争生活”的艰难生活环境中,把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了下去。贵州人平时亦耕亦猎,平时为农、战时为军,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磨砺出了与内地人不同的性格,那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又特别能战斗,就算没有经过专门的军事训练,照样能征善战。
这就不难理解,黔军部队在抗日战场上一路附属,屡被肢解,但黔军部队打不夸、拆不散,而各师师长均坚持“凭战绩说话”,在抗战的主战场屡建奇功,表现出了当时极为罕见的大局观,极大地维护了黔军的稳定。
抗战期间,国土沦陷,大批东部发达地区的民众转移到了贵州,初来乍到,几乎人人都会抱怨贵州的贫穷落后,可过了不久就开始称赞贵州人的好处了。贵州人的好处在哪里?好在他们特别地吃苦耐劳,好在他们特别地勇敢顽强。那么多难民来到贵州,你没有粮食吃?不要紧,我勒紧裤带陪着你一起挨饿;你失去了家园?别着急,我出去帮你报仇!什么叫憨厚朴实够义气?贵州人的抗战表现已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抗战时期,贵州不是沦陷区,却是一个兵源大省,贵州兵有着很强的国家意识。在贵州很少听说“抓壮丁”的事,因为只要有一个召集人,他们就立即能组织起来主动参军。贵州不仅出动了十一个师,而且还直接承担了其他部队的兵源补充任务,比如号称“王牌军”的第74军,其主要兵源补充基地就在贵州“镇独师管区”,所以前方每倒下一个“王牌军”的战士,后方立刻就补进一个贵州兵!
抗战胜利七十年了,我们有什么理由忘记这些在国家危亡挺身而出的贵州兵。
(二)
国民革命军第82师属中央军旁系,是由贵州松桃人罗启疆亲手缔造的一支以苗族为主体的建制师,其前身为独立第34旅、预备13师。1938年武汉会战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令将预备13师与原湖北张刚的第82师合编成“新”第82师,罗启疆任师长,正式纳入中央军序列。但无论其番号与从属关系怎样变,这支部队的主体结构不变。
第82师在杂牌军眼里,摇身一变成了中央军嫡系;可在嫡系眼中这支部队始终就是杂牌。在中央军里主官非黄(黄埔)即陆(陆大)的背景下,第82师一开始就有了自身的宿命。尽管屡立战功,还是屡被肢解。
第82师创建人罗启疆是贵州松桃人,由于生长在苗地,有着苗族人特有的性格。但是他虽然名不见经传,却比起黄埔嫡系的将军们,以及庙堂之上的那些显贵,罗启疆更具有乱世之秋的标本价值。
罗启疆从北伐开始,在家乡松桃拉起队伍,历经北伐、“剿共”、抗日,部队能踣而复起,散而再聚。在政潮迭起、内讧不断的时代,他又龙门能进、狗洞能爬,历经修练,成为了军中不倒翁,三十八岁病死疆场,入列忠烈祠,被追晋为上将。
罗启疆生于黔地,其所属部队几为黔人,自然就属于黔军系列。在军阀混战时期,贵州从炉山(凯里)至黄平以下,直至松桃、铜仁,兼及雷山、台江、剑河一带,均被称为黔省“东路大同乡”,籍属以上各县的军政人员在外彼此抱团,都拉得很紧。自北伐开始,罗启疆以乡缘为纽带,开始组建、经营、发展自己的部队,凭个人魅力为凝聚,建立了一支以他为核心的纯“地方”武装。
在第82师中,校级以上军官多为罗启疆松桃籍的亲信,计有:副师长欧百川、旅长杨恩贵、参谋长毛定松;团长杨广培、王成龙、喻杰、营长刘鸿斌(后任103师中校团长)、李昌权、李叔康、中校副官主任杨晋三、中校副官主任、副团长李叔谨、中校副团长杨先允、中校副团长罗启明、中校副官主任、副团长周命佐、中校营长敖传禄、中校会计课长邓雅乐、少校营长杨再云、少校营长杨广桢、少校营长姚明辉、少校营长王成礼、少校营长姚杰武、少校营长周超荣、中校经理处长李浩若、少校营长敖传盛、少校营长刘昆、少校营长罗茂清、少校营长罗启树、少校营长罗绍基、少校营长罗洪中、少校营长、军械主任罗洪锦、少校营长罗海清、少校军需龙祖纯。
正是这种纯“地方”武装,在抗日战场上令日军闻风丧胆,成了其第6师团的心腹之患。第82师在缴获的文件中,发现一份当地日军的作战指令,其特别指出“当心罗部毛团的袭击。”由此可见第82师在抗日战场的作用。
第82师前后换过四任师长,虽然历经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第一、二次长沙会战、冬季反攻作战,以及滇西松山攻击战等七次大战,屡立战功。也因罗启疆过早去世,部队失去向心力而屡受肢解,师长不断换人,由于拒绝吞并,不断反抗,出现了四次兵变,最终于在抗战胜利前被撤销番号。
第82师是一支以苗人为主体的抗日部队,其从发展到消亡就是一个悲壮的故事。
三
在过往的时间里,很少能看到有对一支部队(一个师)的立传,因为没有经验,又没有可资借鉴的样版,写作起来较为困难。但是探索却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因为披荆斩棘过程就比目标本身重要。因此,笔者完成了从听人讲故事,到了给人讲故事的过渡。
写作一支部队的抗日经历,说穿了就是把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出来,与读者一起重温那段历史,使战争成为大家的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而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一个人、一支部队在战争面前,不可能是什么中流砥柱,他们仅仅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所以在笔者笔下就只有群像,没有个人的塑造,只有生命的群体,没有非常强调刻画的大英雄,只有“重返”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深入战场,你才会发现生命的可贵,才知道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千千万万个将士的尸骨堆积出来的。所以,在笔者的心中,胜利的丰碑应该属于那些英烈,属于那些在国家危难时敢于冲向战场的军人。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地避开意识形态的干扰,本着客观、严谨、负责的态度叙述事实真相。在真实性、可读性方面,笔者力求做到兼顾读者中的专家品位与百姓口味,并与时下的历史论著和文史演绎作品区分开来。在讲求真实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细节完整、情节生动,把握语言分寸,避免历史论著般的枯燥乏味,以及演绎作品的胡编乱造。
成书之前,笔者得到了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贵州省图书馆、贵州省民革、贵州省黄埔同学会、贵州省遵义市档案局(馆)、贵州省松桃县档案馆、贵州省镇远县档案馆、贵州省天柱县政协文史委、贵州省锦屏县政协文史委、贵州省黎平县黎平会议会址纪念馆的大力支持。其中,贵州省松桃县政协文史委的巨大帮助,使本书得以顺利完成,中山市诚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骆科云先生无私帮助,使本书能顺利出版,在此特别致谢!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加之视野所限,难免挂一漏万和错讹,祈为引玉之砖。敬希读者指正!
第一章 抗战军兴,请缨出黔
卢沟夜月,日军谋华
1937年7月7日夜,驻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附近的日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了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不肯善罢甘休的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还击。至此,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史称“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此时,北平已是危机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