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編輯推薦: |
作为有着古老灿烂文明的“千年古县”,易县有不少文化古迹、历史名人和传奇故事,许多堪称全国之*,有些更是****。它是以北福地考古挖掘为标志,*早出现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它是炎黄二帝联合打败蚩尤,实现中华民族**次大融合的大后方;它是易氏部落总结归纳八卦,*终形成早期《易经》的活动区;它是壮士荆轲西去刺秦,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古绝唱的出发地。正所谓中华文明从易县走来,炎黄子孙从易县叫起,易经文化从易县发源,荆轲刺秦从易县出发。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朽的传奇,一同构成了深远厚重、绚丽多姿的易水文明。发掘易县文化、传承易水文明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加快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我们就期望能有这么一本著作,去大力推介易县历史文化,全面展现易水文明成果。恰逢此时,贾延清同志怀着传承易水文明的强烈使命感,编写了《易水史话》一书。
本书在撷取易水文化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对易水文明成果做出了较为全面的概括,为易水文明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易县人民了解易县文化、感知易水文明的精神食粮。真诚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及易水文化爱好者,以热爱易县、奉献易县、建设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易水河的历史开始,讲述了易县的城市历史、人文特征、地质风貌等。本书是讲述易县历史变迁、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的知识性读物,非常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本书从历史、地理、人文和风情等多角度讲述了易县这座“千年古县”。本书从人们耳熟能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古绝唱开始,讲述了易县文化以及多年来易县文明的研究成果,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历史易县、人文易县、风情易县、地理易县,是了解和研究易县文化的参考资料。
|
關於作者: |
贾延清,河北易县人,汉族。1947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68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文书、供管员、科长。分别任怀来、涞水、易县人武部政委,中共易县县委常委;河北省军区党代表,涞水、易县人大代表;保定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易县政协第七、八、九届政协主席。2006年参与后山文化研究,任保定市后山文化学会秘书长,易县后山文化研究会会长,保定市五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主编《黄帝正妃嫘祖-蚕姑圣母易水人》《轩辕黄帝在河北-易山后山皇帝文化孝证》《唐明皇御註道德经》。
|
目錄:
|
第一章从易县走出的中华文明
第一节中华民族万年文明易水始
第三节后山是伶伦音乐的发祥地
第四节黄帝正妃与养蚕缫丝
第三节黄帝的指南车
第六节《易经》的源头
第七节汉字故里
第八节宗教的源头
第二章古老的易县
第一节玉文化
第二节农耕文明
第三节中国房屋建筑
第四节易水河畔冶铁的炉火
第二篇地理易县
第一章最早的全年雨情预报站——易县云蒙山乳水洞石槽
第二章三千多年前的古天文台
第三章黄金台
第四章唐明皇御注道德经幢
第五章神秘的议纠臼石——史前民间调解组织标志物
第六章牡丹始祖
第七章易水砚
第八章清西陵
(一)全国最大的石碑坊——雍正泰陵石碑坊
(二)慕陵——全国最大的金丝楠木殿
(三)中国最大的功德碑——雍正圣德神功碑
(四)奇异的昌西陵回音壁
(五)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高易铁路
第九章古都遗址——燕下都
第十章畿南第一雄关——紫荆关
第十一章易水宝塔
第十二章天下第一石——151花岗岩与天然石板
第三篇人文易县
第一章舜帝老师许由
第二章“五行终始说”的创始人和“大九州”说的邹衍
第三章古代保密的楷模——田光
第四章刺客荆轲
第五章袭击秦始皇的艺术家高渐离
第六章左伯桃与羊角哀
第七章乱世政坛“不倒翁”冯道
第八章名医张元素
第九章阿部规秀之死
第十章狼牙山五壮士
第十一章《国共演义》作者沈鸿信
第十二章红色将领
第十三章重要缴获
第十四章爱民模范谢臣
第十五章军旅作家寒风
第十六章作曲家唐诃
第十七章著名书法家
第十八章蔡英伟
第十九章张保军
第四篇风情易县
第一章民间文艺
第二章五大书院
第三章彰显中华魂的易水民风
第四章易州贡品
第五章雪桃
第六章上谷墨
|
內容試閱:
|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习惯称,“中华文明五千年”。也有学者认为,应为中华文明一万年。如何见得?仅仅易水流域十多年来的考古成果就能令人信服地告诉你:中华民族万年文明易水始,并对后来黄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南庄头史前文化遗址位于南易水的徐水漕河水库南堤内外,北福地史前文化遗址位于中易水北岸,七里庄文化遗址位于北易水易县城东北三公里处。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统称易水,三处文化遗址已分别于1997年、2003年、2006年经国家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后山文化研究表明,易水一带的古代文明,对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黄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一)
南庄头史前文化遗址,位于华北平原西部,海拔50米,距太行山余脉15公里,东距白洋淀35公里,分别在1986、1987和1997对其进行考古发掘。碳14测定年代距今9700-10500年,是我国北方少有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
北福地史前文化遗址位于易县高村乡神石庄村毗邻中易水北岸台地上,处于太行山、燕山交界处与华北平原的结合部地带。198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联合组成拒马河流域考古队,调查发现了这处早期遗址,面积达六万平方米,并进行了试掘。1997、2003、2004年,经国家批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连续三次对北福地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三个阶段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其年代与磁山文化、兴隆洼文化的年代大体相当。距今大约8000年,在地域上填补了此二支文化之间的空白。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房址、灰坑,还发现了祭祀场遗址,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重要遗物,特别是发现了大量刻陶假面具,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面具作品,这就为研究原始宗教或巫术提供了重要新资料。北福地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北方、中原、山东三大文化区之间的交界地带,文化地理区位关键,是研究三系统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重要地域。此外,遗址属于史前村落遗址,是早期新石器文化生存发展环境人地关系研究的较好个案标本。该遗址考古发掘,获得中国考古最高奖——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居榜首,已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里庄位于易县城东北三公里处,属北易水北岸,面积16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2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渠线由西向东横穿遗址区,遗址面积6万平方米。省文物研究所2006年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达7000平方米,共发现新石器至夏、商、周、战国等五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尤以第二至四期的商周时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该遗址最大成果,是把此处人类活动万年历史连成一串,这在国内外极为罕见,故在考古界引起不小的震动。
(二)
南庄头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遗物种类有陶器、骨器、石磨盘、石磨棒和人工作用痕迹的动物骨、角等,还发现了沟、灰坑和用火遗迹。陶器为夹砂灰褐陶和夹砂黄褐陶,类型为盂类、罐类、钵类等,主要是做炊器用。其中骨器最引人注目,有骨锥、骨笄、骨镞等类型十余件。专家断言,此时期当地先民“已摆脱对洞穴的依赖而可到平原地区活动”。这一阶段的农业很可能是“火耕农业”。烧荒、焚而不耕,播而不锄。当时的经济方式是以传统的狩猎为主,旁及采集业,同时又极可能出现了新兴的种植业和饲养业。
北福地出土文物更加丰富,具体成果有六:
1、据地层关系将北福地遗址分为两个时期,以盂与支脚为典型特征的第一期遗存和早于以釜、钵与支脚为典型特征的第二期遗存。这两个时期是前后承袭的关系,属早晚二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可分别称为北福地一期和北福地二期遗存。一期遗存
年代较早,经14C测定距今8000年。此乃是华北地区,目前仅晚于南庄头遗址的早期新石器遗存之一,已探明的遗址面积约三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0.5—1米左右,发掘面积1200m2。
2、出土了十几件陶刻面具,形制有大小之分,大者与真人面部基本相同,小的10cm左右,面具图案有人面和兽面,兽面有猴、猪、猫科动物面,采用的雕刻技法有阳刻、阴刻、镂空三种技法相结合。陶刻面具具有写实性、象征性和装饰性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成为史前原始艺术的精品。每种面具四周都有小穿孔,应为系戴时穿绳之用,证明是原始人在参加祭祀活动时佩带的。
3、发现了灰坑和完整的房屋遗迹14座,分布较为密集,平面布局排列有序,具有一定规律,应属一史前村落遗址。保存较完整的房址发现十座,其形制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形状分长方形、近方形和近圆形三种。室内地面中央存红烧土灶面,周围分布有柱洞。房址出土遗物非常丰富,包括天然石块、石料、各种类型的石制品、陶器残片、陶刻面具作品、胡桃等。
4、北福地一期文化遗存中,祭祀场所的发现是此次的重要收获。平面近长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宽8.4米。其构造是直接挖建于生土之上,深20cm。摆放的祭祀物品有陶盂、石斧、水晶饰件、陶环、玉器等90余件。祭祀形式与磁山遗址的“组合物”遗迹有一定相似之处。可能是原始人类祭天地、祈求丰年而举行的宗教仪式活动的场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