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传承与超越: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

書城自編碼: 269688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张忠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289834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8-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38.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积极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自由,不是放纵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3.6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万千教育)》
+

HK$ 141.6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高等教材 教育学》
+

HK$ 66.3
《家庭教育(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开山之作,千万父母奉为典范的家庭经》
+

HK$ 82.6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班主任成功秘诀丛书(万千教育)》
編輯推薦: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转型,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社会政治体制多极化的全球背景下,社会各种矛盾不断突显,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改革,是当今德育面临的时代课题。全书以德育基本理论与现实热点问题为基本研究域,以问题的纵深研究为目标,对当代德育的本质与功能、目标、课程与内容、过程与模式、途径、方法与评价、德育理念、德育困境、德育实效、传统德育理论、国外德育理论以及当代德育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创新的改革策略。本书问题明确、内容丰厚、观点新颖,既可作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是广大德育爱好者学习参考的重要书目。
內容簡介: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转型,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社会政治体制多极化的全球背景下,社会各种矛盾不断突显,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改革,是当今德育面临的时代课题。全书以德育基本理论与现实热点问题为基本研究域,以问题的纵深研究为目标,对当代德育的本质与功能、目标、课程与内容、过程与模式、途径、方法与评价、德育理念、德育困境、德育实效、传统德育理论、国外德育理论以及当代德育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创新的改革策略。本书问题明确、内容丰厚、观点新颖,既可作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是广大德育爱好者学习参考的重要书目。
關於作者:
张忠华 1963年出生,山东菏泽人。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带头人,《高校教育管理》编委。主要从事道德教育、教师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来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道德与文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一些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中小学教育》《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等二次文献全文转载。有150多篇论文被收入CNKI全文数据库,有多篇论文被《国研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转载,20多篇论文被收入CSSCI论文数据库。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高等教育专题新论》《德育基本理论研究三十年》(1978-2008)《教育学原理》等10部。承担并完成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研究10余项,一些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级和市厅级科研奖励。曾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一等奖、教学成果特等奖、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与荣誉。
目錄
目录

引论我国新时期德育研究概览

一、我国新时期德育研究阶段划分

二、我国新时期德育研究主题嬗变轨迹扫描

三、我国新时期德育研究的基本经验

四、我国新时期德育理论发展的基本趋向

第一章德育原理学科发展研究

第一节教育的道德性

一、教育道德性问题的提出

二、教育具有道德性的应然理由与历史表现

三、教育中的不道德和非道德现象

四、教育的道德标准

五、落实教育道德性的策略

第二节道德教育的道德属性

一、道德与道德教育的本质

二、道德教育中非道德性现象的现实透视

三、完善道德教育道德性的策略

第三节我国德育原理学科发展研究

一、近代德育原理学科研究发展史略

二、新时期德育原理学科研究发展阶段

三、德育原理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德育原理学科内容研究反思

第四节我国德育原理学科建构探索

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二、“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

三、“德育原理”的理论基础

四、建构“德育原理”学科理论体系的再思考

第二章德育本质与功能发展研究

第一节德育概念发展研究

一、“德育”的语义分析

二、我国现实德育概念的界定

三、德育概念在中国的嬗变

四、德育概念在中国的“泛化”

五、德育概念“泛化”的利弊分析

六、德育概念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二节德育本质发展研究

一、德育本质的研究历程

二、德育本质主要观点述评

三、对德育本质研究的再反思

第三节德育功能发展研究

一、德育功能研究状况

二、德育功能研究阶段

三、德育功能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对德育功能研究的反思

第三章德育目标、课程与内容发展研究

第一节德育目标发展研究

一、德育目标的研究历程

二、德育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德育目标研究的成就

四、德育目标研究存在问题的再反思

第二节德育课程理论发展研究

一、德育课程理论研究的历程

二、德育课程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德育课程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四、德育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德育内容体系发展研究

一、德育内容体系研究的历程

二、德育内容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德育内容体系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再分析

四、制定德育内容依据的再探索

五、制定德育内容原则的再分析

六、中国特色德育内容体系的再建构

第四章德育过程与模式发展研究

第一节德育过程理论发展研究

一、德育过程理论研究的概况

二、德育过程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德育过程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二节德育模式发展研究

一、德育模式研究的概况

二、德育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对德育模式建构的再研究

第五章德育途径、方法与评价发展研究

第一节德育途径发展研究

一、德育途径发展研究概况

二、德育途径研究的主题内容

三、德育途径发展策略研究

第二节德育方法发展研究

一、德育方法的研究概况

二、德育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德育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三节现代德育方法的变革

一、历史上道德教育“灌输法”的合法性

二、当代道德教育“灌输法”的危机

三、现代德育方法论的转型

四、德育方法论的整合

第四节德育评价发展研究

一、德育评价研究的历程

二、德育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德育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四、对德育评价发展对策的思考

第六章德育理念发展研究(上)

第一节我国人本德育理念发展研究

一、人本德育研究的阶段划分

二、人本德育的理论探讨

三、人本德育的实践探索

四、国外人本德育研究状况

五、对人本德育研究的再反思

第二节我国主体性德育理念发展研究

一、主体性德育理念研究的历程

二、主体性德育理念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对主体性德育理念研究的反思

第三节我国生活德育理念发展研究

一、生活德育理念研究的缘起

二、生活德育理念的研究历程

三、生活德育理念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生活德育理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五、实践性是生活德育的本质特征与根本途径

第四节我国公民教育理念发展研究

一、公民教育研究的历程

二、公民教育研究的主题内容

三、公民教育研究的主要成就

四、公民教育研究的问题与未来趋向

第五节我国网络德育理念发展研究

一、网络德育研究的历程

二、网络德育研究的主题内容

三、网络德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七章德育理念发展研究(下)

第一节我国制度德育理念发展研究

一、制度德育的理论研究

二、制度德育的实践探索

三、制度德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四、制度德育研究的未来趋势

第二节我国和谐德育理念发展研究

一、和谐德育研究兴起的背景

二、和谐德育研究的状况与历程

三、和谐德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对和谐德育研究的再反思

第三节我国生态德育理念发展研究

一、生态德育研究兴起的背景

二、生态德育研究的状况与历程

三、生态德育研究的主题内容

四、对生态德育研究的再反思

第四节我国体验德育理念发展研究

一、体验德育研究的状况与历程

二、体验德育的理论基础研究

三、体验德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对体验德育研究的再反思

第五节我国生命德育理念发展研究

一、生命德育研究兴起的背景

二、生命德育研究的状况与历程

三、生命德育理论基础探讨

四、生命德育研究的主题内容

五、对生命德育研究的再反思

第八章德育困境与德育实效问题研究

第一节德育困境研究

一、德育困境的种种陈述

二、德育困境产生的原因剖析

三、突破德育困境的策略

第二节当代中国德育低效的原因剖析

一、德育理论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全球化、多元化社会的冲击与价值观取向的困惑

三、对科学主义的过分迷信和崇拜

四、德育实践中的缺失

第三节提升德育实效的对策研究

一、德育理论的创新

二、德育实践的突破

第四节德育实效问题研究的再反思

一、德育实效问题研究的概况

二、德育实效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德育实效问题研究的再反思

四、提升德育实效策略的再思考

第九章传统德育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中国家庭结构的嬗变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一、家庭是传统道德教育的基石和依托

二、家庭是人的德性和道德教育的始点

三、现代家庭结构的嬗变对道德教育的挑战

第二节中国道德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

一、对道德教育传统的认识

二、道德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

第三节传统道德心理文化的现代意蕴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道德心理文化

二、中国传统道德心理文化的特点

三、传统道德心理文化的现代意蕴

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一、文化对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第五节我国传统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一、传统德育的研究历程

二、传统德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传统德育研究取得的成就与问题

四、传统德育当代研究的再思考

第十章国外德育理论发展研究

第一节我国对国外德育理论的研究

一、对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类型划分

二、我国对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进程

三、我国学者对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研究中的问题

五、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未来趋向

第二节西方德育理论自身的发展研究

一、对传统德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二、德育理论的跨学科整合研究

三、20世纪末的其他德育理论

四、道德基准理论是西方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视点

五、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研究的经验与特征

第三节中外德育比较研究与进展

一、中外德育比较研究的历程

二、中外德育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德育比较研究的借鉴价值

四、德育比较研究的成就与问题

余论德育发展趋势与展望研究

一、国外德育发展趋势研究

二、我国德育发展趋势研究

三、国内外德育整体发展趋势研究

四、德育发展趋势展望

参考书目

后记
內容試閱
我国新时期德育研究概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大会明确地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征程。对于改革开放以来至今的历史时期,人们习惯称“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各项事业都得到快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教育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德育原理”(或德育学、德育论)也日益受到教育学者的关注,其研究成果颇丰。从整体上全面、系统地梳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研究、德育理论发展现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历史梳理可拓宽我们的理论视野,并且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二是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历史梳理可以给予我们一种对于未来发展的方向性指导;三是从社会与德育的关系来看,历史梳理可使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提高德育理论研究的自觉性;四是从德育理论自身的发展来看,历史梳理是德育理论反思自身、提升自我的一个契机,叶飞,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德育理论发展脉络探析》,《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第19-24页。也有利于德育学科自身的发展与成长。

我国新时期主要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时期,所以本研究以1978年为起点,沿着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以“中国知网”(CNKI)上的论文检索为主要材料源,以各个时期出版的相关德育研究的著作、教材为参照系,来探索我国新时期各个时间段内的德育研究主题,并尝试对每一时期的研究主题内容进行综述与反思。由于学术研究前后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同一研究主题时间跨度比较大,有些研究主题在不同的时期交替进行或同时存在,笔者采取每个主题研究的主要时间段为标志,在其他时间段内的后续研究将不再重复赘述。

一、我国新时期德育研究阶段划分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的历史时期,有关我国德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学者们从不同的领域、不同视角,概括出多种发展阶段理论。例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德育理论发展经历了理论研究的复苏期(1978-1983年)、理论基础的建构期(1984-1989年)、德育学科的分化与整合期(1990-1999年)和德育理论研究的多元与争鸣期(2000-2008年)。叶飞,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德育理论发展脉络探析》,《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第19-24页。

有学者把我国新时期德育的历史沿革划分为四个阶段,改革起步阶段(197812-19849)、改革全面展开阶段(198410-19891)、全面深化改革阶段(1989-2003年)和继续深化改革阶段(2003-2008年)。邱伟光:《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德育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24期,第9-13页。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德育理论研究的科学化阶段(1981-1988年)、德育理论研究的现代化阶段(1989-1998年)和德育理论研究的人性化阶段(1999-2005年)。杨炎轩:《研究中心课题的转移: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过程研究》,《教育科学》,2006年第4期,第51-53页。

严格意义上讲,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始于1985年。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教育领域是重灾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领域经历了近三年的整顿和“拨乱反正”之后,自1980年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秩序。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才算正式开始。纵观30年的发展,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可以划分三个阶段:1985-1996年,以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宏观改革阶段;1997-2003年,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改革阶段;2004年至今,以提高质量、均衡发展和制度创新为重点改革的阶段。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5页。

还有学者把30多年来中国德育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讨论中前行(或“拨正和探寻”)阶段(1978-1989年);第二阶段,在共识中创新(或“反思与加强”)阶段(1990-2002年);第三阶段,在建设中提高(或“返真与提升”)阶段(2003年至今)。张兴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30年发展历程回顾》,《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第13-15页。

可见,由于学者们采用的研究视角不同、使用的分段标准不同,就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分阶段划分情况。以笔者拙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德育改革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德育研究阶段(1978-1991年),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拨乱反正、恢复发展、艰难探索、曲折前进的一段。二是体制转型时期的德育研究阶段(1992-2000年),这是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此期内主要围绕市场经济与德育展开研究,也是学校德育深刻反思,开拓创新的一个阶段。三是在和谐德育思想指导下的公民教育、生活德育研究阶段(2001年至今)。我们在此无意探究历程阶段划分问题,主要沿着德育研究主题嬗变的轨迹进行追踪考察,理清我国新时期德育理论主要研究了什么,并尝试概括出德育研究的历史经验、存在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新时期德育研究主题嬗变轨迹扫描

(一)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反思期(1978-1985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领域遭到了最严重的伤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领域经过调整和拨乱反正等一系列的活动,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1980年5月,《中国青年》发表了青年工人潘晓的来信,题目是《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由此引发了持续半年之久的“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青年学生开始注重自己的人生价值,“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受到青年人的欣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我国的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二是受到当时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影响。由于思想上的大讨论,导致人们对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反思,一些学者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进行系统研究。例如,常春元的《关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安徽教育》,19809)、刘献君的《开展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树立革命的道德风尚》(《高等教育研究》,19801)、王润生的《论有关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学术研究》,19801)、罗国杰的《坚持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道德与文明》,1982年试刊号)、鲁丁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前线》,19821)、梁禹祥的《经济改革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道德与文明》,19841)、邴文举的《浅谈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性》(《长白学刊》,19854)和魏英敏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在经济改革中的任务》(《江淮论坛》,19855)等,都是这一时期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研究与反思的文章。

(二)“寻根”的启动与全面深化研究传统德育期(1980年至今)

在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研究的同时,学者们开始“寻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反思,在反思中,大家达成共识:道德具有继承性。然而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倒批臭,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德育要改革,怎样改?限于当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可借鉴的国外经验不多,“寻根”可能是最好的办法。所以,从1980年开始,学者们就开始探索我国古代德育思想,这种探索由最初的孔子和儒家德育思想的研究,到后来全面探索我国古代各种德育学说。这种寻根情结一直伴随我们走过改革开放各个时期,而且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寻根”研究转化为传统德育思想研究,其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内容更加广泛,不仅研究儒家孔子等人的德育思想,而且研究内容涉及墨家、道家、佛家和法家等,并对传统德育思想进行借鉴研究、现代化研究。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遗产,在面对价值观多元化的世界中,更好地凸显中华民族的道德特质是人们更为关心的问题。

(三)德育原理学科体系建设的四个集中期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其后又相继恢复重点学校建设制度和恢复职称评审制度,中国的教育逐步走向正常发展的状态。1978年以来,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一些条件较好的师范大学相继恢复了教育系并开始招生,为了满足学生学习课程的需要,德育原理学科地位得以恢复,教育界一些从事德育理论研究的学者开始编写《德育原理》教材。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学科建设,我们大体上可以看出有四个集中建设的高潮期。一是德育原理学科地位的恢复与其理论体系的初建期(1985-1989年);二是德育原理学科理论体系的探索期(1990-1995年);三是德育原理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深化期(1996-2006年);四是德育原理学科建设的拓展与创新期(2007年至今)。由于此部分内容将在第一章展开详细的陈述与评说,这里不再赘述。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与德育的研究(1987-1995年)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提出在我国要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与德育研究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也引发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德育、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德育的研究热潮。1988年《上海教育》(中学版)第1、2期上,发表了宋宝权的《从天上回到地面——围绕商品经济转变观念》和杭苇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学校思想教育的核心》的文章,引发了这场关于德育目标的“天上”与“地面”之争。与此同时,在深圳作巡回学术报告的青年教育专家李燕杰、曲啸、彭清一等,在蛇口工业区举办了一场“青年教育专家与蛇口青年座谈会”,引发了许多问题的争论,后称此次争论为“蛇口风波”。这些探讨不仅说明经济发展给人们价值观念带来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反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滞后性,以至于这一时期成为德育的“动荡期”。

关于商品经济与德育的讨论,最终形成了三种主要观点。一是商品经济对德育起积极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商品经济的原则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到政治生活和道德领域,这有利于学生新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二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方面是使学生进取、开拓;消极方面则是诱使学生过于追求物质利益,无视国家利益和他人利益;三是商品经济的原则只应限于经济领域,而不应进入政治、道德领域。德育过程不应考虑商品经济的特点,而应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古人伏:《新时期德育理论问题研究述评》,《教育科学》,1991年第4期,第18-25页。

这一时期发表的文献主要有:张俊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德育改革》(《教育探索》,19876)、彭印中的《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探索》,19883)、崔相录的《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4)、严缘华的《初级阶段理论对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冲击》(《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883)、贾英杰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德育的理论思考》(《教育科学》,19883)、顾树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改革的几个问题》(《上海教育科研》,19883)、杨华生的《商品经济与道德教育》(《当代教育科学》,19893)、白铭欣的《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德育》(《江汉大学学报》,19882)、吴颖民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现代教育论丛》,19884)、李道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问题探讨》(《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2)、余光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学校德育》(《教育评论》,19882)、俞仁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德育的指向》(《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2)、胡晓莺的《学校德育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国教育学刊》,19891)、李季的《商品经济条件下青少年的思想变化与德育面临的三大课题》(《教育科学》,19903)、贾林生的《德育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天津教育》,19933)、杨贤君的《市场经济与学校德育》(《教育研究》,19945)、袁真泉的《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学校德育》(《中国教育学刊》,19945)和李泽滨的《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学校德育》(《教育探索》,19955),等等。

(五)德育地位的研究(1978年至今)

随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西方国家的自由化思潮涌入我国,并在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了“政治风波”。之后,党和国家重新认识到新时期德育的重要性,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5页。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谈道:“发展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硬”、“学马列要精,要管用”。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到了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提出创建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体系,开创了新时期学校德育研究的新局面。由于这一时期面临特殊的背景,德育地位问题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纵观我国德育研究30多年,关于德育地位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德育地位研究期(1978-1989年);第二阶段,主要是德育首位研究期(1989-2004年);第三阶段,主要是德育为先探索期(2005年至今)。其主要论文有:木之青的《学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导刊》,19836)、张元明的《要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教育与现代化》,1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