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你其实可以更理智:如何纠正17个被你忽视的思维偏差

書城自編碼: 269707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大卫·麦克雷尼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621172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1-01

頁數/字數: 243页
書度/開本: 20

售價:HK$ 59.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有引力书系 江南困局 晚明士大夫的危机时刻
《 万有引力书系 江南困局 晚明士大夫的危机时刻 》

售價:HK$ 89.7
正始十年(看司马懿父子如何打破“恐怖平衡”,实现统一!)
《 正始十年(看司马懿父子如何打破“恐怖平衡”,实现统一!) 》

售價:HK$ 78.2
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23)
《 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23) 》

售價:HK$ 457.7
美国学院和大学史(大学、思想与社会)
《 美国学院和大学史(大学、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12.7
好望角丛书·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 好望角丛书·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

售價:HK$ 170.2
颠覆者:美国散户如何凭借数字平台在华尔街实现逆袭
《 颠覆者:美国散户如何凭借数字平台在华尔街实现逆袭 》

售價:HK$ 90.9
投诉是礼物:理论版+实践版(套装2册)  长盛不衰的客户服务指南!
《 投诉是礼物:理论版+实践版(套装2册) 长盛不衰的客户服务指南! 》

售價:HK$ 135.7
女性史:革命与战争时期卷(一次重构人类历史的努力)
《 女性史:革命与战争时期卷(一次重构人类历史的努力) 》

售價:HK$ 135.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0.7
《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 他的美学和文学思想,自然就开创了中国》
+

HK$ 64.9
《道德经(典藏全译本,中国哲学第一书)》
+

HK$ 87.9
《厚黑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編輯推薦:
没有人想做个笨人。然而,思维错误、认知陷阱却无处不在而又无迹可寻。它们遮蔽了你的洞察力,诱使你无法客观地认知事物。本书用心理学经典实验,揭示了人类的17种认知偏差和逻辑谬误,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有效的方法,帮你对大脑作用机制的运作方式有所了解,看清这些陷阱,绕开非理性因素当你明白了这些认知偏见是如何发生作用、如何迫使你拒绝相信本该相信的东西后,就有可能作出自我调节、远离思维陷阱。
而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思考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內容簡介:
我们都认为自己是有逻辑思维的人,认识到的世界就是它真实的样子。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作者带着更多的最新发现写了本书:关于我们的自我欺骗和不合理的想法,以及我们每天是怎样向它们屈服的。对我们的心理怪癖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诸如错误归因、光晕效应、沉没成本谬误等17个误区。这暴露了背后的真相,为什么金钱买不来快乐?以及怎样避免被自己告诉自己的故事欺骗等等。
科普和心理学元素的注入,使本书延续了作者专业严谨而颇具说服力的风格,以及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本书就像一堂堂没有作业负担的心理学课程,引导读者在愉快阅读之余,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在和他人的关系中找到新的平衡点。
關於作者:
大卫麦克雷尼,密西西比一家电视台的新媒体部主任。对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与研究,他撰写的心理学博客你其实没那么理性专门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出发来探讨促使人们做出错误决策的各种因素。他的博客大受欢迎,并结集出版过《你其实没那么聪明》(You Are Not So Smart)一书。
目錄
译序 1

前言:自欺 5
误解:你是具备逻辑思维和理性的动物。
事实:你是能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的动物,但可以预见,你往往做不到如此。

1. 叙述偏见 1
误解:你通过理性的思考认识生活的意义。
事实:你通过叙述认识生活的意义。

2. 普遍信念谬误 28
误解:一个信念的赞成者越多,它就越有可能是正确的。
事实:一个信念并不因为赞成的人多就更正确。

3. 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 36
误解:你为自己喜欢的人做好事,对你讨厌的人做坏事。
事实:你会渐渐喜欢上你为他们做好事的人,渐渐讨厌你伤害的人。

4. 事后归因谬误 50
误解:你能注意到原因之后未出现结果。
事实:你发现,一系列的无意义事件格外难以置信。

5. 光环效应 62
误解:你能客观地赞赏别人的人品。
事实:你根据自己对别人性格和外表的总体评价,判断别人的具体品质。

6. 自耗 79
误解:意志力只是个比喻。
事实: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7. 觉醒的错误归因 95
误解:你总是知道自己为何产生某种情感。
事实:你会产生某种情绪状态,却不知为什么,即使你认为自己能确定其来源。

8. 外部动力错觉 105
误解:你总是知道自己在尽力而为。
事实:为了维持你的乐观主义,你往往错误地相信外部力量。

9. 逆火效应 119
误解:你的信念若受到事实的挑战,你会改变自己的观点,把新信息纳入你的思考。
事实:受到反面证据的挑战时,你最深刻的信念反而会变得更强。

10. 多元无知 133
误解:你心中的很多信念都与多数人不同。
事实:在某些问题上,多数人都相信群体中多数人相信的观点;其实,那些观点只有少数人相信。

11. 无真正苏格兰人谬误 151
误解:你诚实地界定你珍视的事物。
事实:为了保护你自己的思想体系,你会改变你的界定。

12. 不对称认知错觉 160
误解:你赞成不同的意见,尊重别人的意见。
事实:你不得不创建和组织团体,然后认为:别人之所以是错的,完全因为他们是他者。

13. 穿衣认知 173
误解:作为日常用品的衣服,只是保护和装饰身体的织物。
事实:你穿的衣服能改变你的行为,能增减你的心理影响力。

14. 个体消解 184
误解:暴乱者和抢劫者都是社会渣滓,只是企图为偷盗和使用暴力寻找借口。
事实:在适当条件下,你往往会失去自己的个性,渐渐迷上群氓心理。

15. 沉没成本谬误 196
误解:你能根据对象的未来价值、投入和经验,作出合理的决定。
事实:你的决定带有你积累的情感投资色彩,你的投入越多,你就越难放弃它。

16. 过度合理化效应 205
误解:世上最好的事情,莫过于做你喜欢的事情而得到了回报。
事实:做你喜欢的事情而得到了回报,这有时反而会减少你的工作热情,因为你认为你的动机来自回报,而不是来自你的内心感觉。

17. 自我增强偏见 219
误解:你根据对自己优缺点的真实评估,确定可以实现的目标。
事实:你保护对自身能力的不现实态度,以保持清醒,规避绝望。

鸣谢 243
內容試閱
前言:自欺
误解:你是具备逻辑思维和理性的动物。
事实:你是能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的动物,但可以预见:你往往做不到如此。

本书讲的是自欺(self-delusion),却也是对它的赞美。你知道,自欺就像手指和脚趾那样,也是人类境况的组成部分,而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要讨论的是受骗(delusions),而非指骨和趾骨。
你认为自己有智慧、有能力、有头脑,充满了同样使你引以为荣的理性,理性不但发明了微积分,而且发明了姜汁饼干。你天生好斗,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又渐渐产生了不该有的自信心。它是人性的弱点,其表现甚多,而我因此才将你看作人类。你若是具有超级智力的狗,或者是外星人,或者是来自未来的机器人历史学家,我便要向你道歉;请你直接去阅读本书第一章。你若不是上述那些,那就请你迈向顿悟(epiphany)吧。
人类的头脑,显然比其他任何动物的头脑都更强大有力,这是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人都不得不注意到的一点。你上一次去动物园,或者见到一条狗咬自己的后腿,大概就想到了这一点。看来,人类是进化所能造就的绝对顶点,甚至可能是宇宙演化的顶点和终极的优秀成果。这个想法令人愉快。甚至在我们有了旱冰鞋和萨尔瓦多达利[1]之前,我们就已坚信这一点了,大思想家们也往往沉溺于它。当然,你一旦习惯了这个想法,便会出人意料地给你的老板发一封电子邮件,告诉他你打算改行去做直肠病医生(proctologist),或者去阅读一则新闻报道,讲的是如今国内最流行的食品是夹热狗的匹萨饼。有一种情况总是真的:每当你观察人类的境况、知道了某个使你自鸣得意的案例,它都大大有助于增加你的谬见,并为谬见补充了相关事实。
其实,人类大脑生成的思维有很多缺陷。你总是不能把一些事情做得很好,并且永远不能。证明你愚笨的东西随处可见。计算器、记事本、日程表、支票簿、闹钟每个市场里都有好几百种待售的发明和应用程序,以弥补你这些缺陷。一切专家的存在,无不是为了填补你能力中的某个鸿沟。
我们关于自欺的科学研究的讨论,或许最好从考察一些先入之见(preconceived notion)入手;因此,我们首先简述一个故事,说的是达特茅斯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橄榄球队的第31次较量。那场比赛有助于启动一系列无尽探险之旅,其对象就是人类的头脑,了解本段的结论后,你会读到其中许多事例。
达特茅斯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都建于17世纪中期,都是美国东北部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 of schools)的成员。你也听说过那个联盟的其他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常春藤联盟已经成了类似高档次(fancy pants)的同义词。人们的简历上,这些校名都是最令人渴望的寻找对象,但体育记者却用常春藤联盟称谓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8所大学,它们往往在体育上互相竞争,在其他很多方面也是如此。
1951年,达特茅斯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在两校赛季最后一次比赛中相遇。普林斯顿大学在历次比赛中都是赢家。它的明星选手迪克卡兹迈尔(Dick Kazmaier)的照片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那一年和其后几年,他都是最后一位获得 海斯曼奖[1]的常春藤联盟选手。对这两支球队来说,那都是一场重要的赛事。第二节比赛中,达特茅斯大学队一名队员撞坏了卡兹迈尔的鼻子,使普林斯顿大学队要求暂停。第三节中,普林斯顿大学队的一名队员弄断了达特茅斯大学队一名队员的小腿。整个事件都很野蛮,双方大打出手,将对方击倒,最终普林斯顿大学队获胜,比分为13 : 0。
达特茅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哈斯托夫(Albert Hastorf)、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坎特利尔(Hadley Cantril)注意到:那场比赛后不久,那两所学校的校报都编出了一些故事,就像是说明此事真相的两个版本;它们互不相让,都力争成为真相的官方版。一年后,这两位心理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如今许多人都将它看作了讨论自欺的最佳起点。
哈斯托夫和坎特利尔发现,普林斯顿大学的校报和校友通讯发表的有关叙述,把达特茅斯大学队说成了一帮不讲体育道德的暴徒。同时,达特茅斯大学校报发表的社论,则为其球队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开脱,还说普林斯顿大学队的战术极其恶劣。这两位研究者说,双方记住的似乎是两场不同的比赛。这些科学家想:若是这些学生能再次观看那场比赛,又会如何?他们对那场比赛的记忆一定会不同;若给他们看那场比赛的影片,又会如何?他们看见的实时比赛也会不同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设法拿到了整场比赛的纪录片,放映给两个学校的本科生看,要他们注意两个球队的犯规情况,评估犯规的严重程度。学生们还填写了问卷。
结果呢?观看影片时,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认为自己看见了一场暴力的、不文明的比赛,错在达特茅斯大学队。90%的学生写道,他们觉得达特茅斯大学队首先做出了有悖体育精神的行为。他们还报告说,他们看见达特茅斯大学队的犯规次数是普林斯顿大学队的两倍,并且发现:自己校队的犯规比对方校队轻得多。可是,达特茅斯大学的学生看到的却大不相同。他们并没看见那场比赛出现了不必要的野蛮行为,而认为它是一场理当被解释为大致公平的比赛。看过纪录片的达特茅斯大学学生,大多都说两个球队都应当因为好斗行为而受到责备,而普林斯顿大学的球员发怒,完全是因为他们的超级球星受了伤。愚蠢的错误。他们记下了双方球队同样多的犯规次数,但在总体上,他们记下的自己球队的犯规次数,却少于普林斯顿大学学生记下的。
科学家们解释说:虽说其实人人都看了影片,但每个人看到的却是不同的比赛。人人都感到了事实和真相的不同版本,其中都以某种方式掺杂了对自己学校的忠心(allegiance)。
普林斯顿对抗达特茅斯一事的重要教训涉及一个现象:轻微的、任意的变化能改变一切。观看影片的学生们,无论是否真正参与过那个事件,都感到了真相的两个不同版本,即使他们名义上似乎都是极其相似的人。20世纪50年代,只招收男生的常春藤联盟各校相距300英里,但其学生却属于同一个种族,处于相同的社会经济地位。作为本科生,他们的年龄大致相同。作为美国东北部公民,他们具有相似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他们之间唯一的不同是他们决定报考的学校。这项研究表明:你若能使时光倒流,让那些学生报考另一所学校,改变其后来漫步的校园,他们对现实的认识也会随之改变。
先入之见把你引进了朴素实在论[1]这是个十分古老的哲学概念,早就被科学杀灭、焚毁、埋葬了。朴素实在论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我看见的世界是真的吗?朴素实在论者的问答是:是真的。人类的漫长历史上,一直有人为这种所见即所知的理论辩护,直到最近。因此,若是普林斯顿与达特茅斯的这个例子还不能说服你,我们就先把它深入分析一下,再往下说。
作为现代人,你应当知道:活动的图画(影片)只不过是一幅幅照片的快速闪过,其速度快于你的大脑所能处理的速度。你看一朵花时,应当知道:你看到的花不同于蝴蝶看到的花;你若和昆虫交换眼睛,花的世界就会变成使你迷幻的疯狂爆炸。在猫的眼里,你那间它去不了的夜间起居室,完全是一个它能看见的游乐场。你若在猫科宠物附近打开了激光笔(laser pointer),便一定会知道:那个小小的猫头里正在发生你头脑里没有发生的某些事情。你知道世界并不像它看上去的样子,而要证明这一点,只需强大的视觉幻觉即可。所以说,朴素实在论很幼稚。星星总是在空中,但穿过大气层的阳光,却使我们很难在白天看见星星。你向池塘里扔石块,它溅起的水花会使青蛙或狐狸心惊,它们见到的并不是你见到的。每种动物对现实的认识都是独一无二的,取决于其神经系统。青蛙、狐狸和人,全都体验了同样的真实事物,却会出于不同的内心表现机能,作出反应。你的知觉并不是对外界的唯一知觉,倘若输入受到了愚弄,形象便不值得相信。
不错,这个概念很简单,你以前很可能思考过它,但那个橄榄球比赛的例子表明:朴素实在论还有一个层次,它难以接受得多。像很多人一样,你往往质疑那个层次,但它始终存在于几乎每个地球人的头脑里。
此刻你不妨先环顾四周,再回来看这句话。在你大脑里,你刚刚看见的事物并不是那些对象生成的。你见到的,不只是光线跃入你的眼睛造成的结果。你看见的、回忆的事物和你产生的情绪,百分之百都是你头颅中的化学反应造成的结果;而这意味着,那些事物很容易受到影响,很容易被编辑,很容易被改动,你用输入构建(内心的和外部的)现实的时候,其他各种成分都加入了意识当中。用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1]的话说,记忆、知觉和想象皆为表现(representations),而非复制品(replicas)。
经过最频繁思索的记忆,最不准确;最少经过思索的记忆,反倒比较准确。这两个事实,都使目击证据基本上毫无价值。大多数人并不这么看。2011年,心理学家西蒙斯(Dan Simons)和查布利斯(Christopher Chabris)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说:美国的被调查者中,63%的人都相信记忆的运作如同录像机;48%的人认为记忆永久不变;37%的人说:目击证据是唯一必要的证据,足以使人确信某人犯了罪。对心理学家或者神经科学家来说,这些看法都令人万分震惊,因为那些事情没有一个是真的。你既没有把见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也没有注意到进入你头脑的全部事物。记忆不是录音带(或录像带)。你的初吻刚一结束,你对它的记忆便开始衰减了。你每次回忆起它,那个事件便在你头脑里被重塑、刷新并有所不同,受到了你当时环境的影响,受到了你自出生后获得的一切知识以及你加入其中的所有错误细节的影响。
如今,心理学已经知道:你依靠心中的心理模型和记忆预测未来、作出决定,你认为那些模型和记忆既准确又完善。时间一长,随着每一项新研究成果的出现,一个事实变得越来越清楚了:那些模型和记忆是有缺陷的、不完善的、扭曲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你的预测和决定也是错误的。
你大大低估了一点:你太容易自欺、太经常自欺;你的内心会大大地改变你的知觉。读完本书,你便会知道:你并非被动地接受现实,而是主动地参与了创造你个人宇宙的过程。
最近100年的研究表明:你和其他一切人仍在相信某种形式的朴素实在论。你仍然相信:虽说你的输入可能还不够完善,但只要你开始思考和感觉,那些思想和感觉便都是可靠的、可预料的。现在我们知道,世上没有任何方法能使你了解客观的现实。我们还知道,你永远无法知道主观现实在多大程度上是虚构(fabrication),因为除了你头脑的输出,你永远体验不到其他任何东西。你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发生在你的头脑中。即使你感觉到自己有一只胳膊,这个感觉也生自大脑。你觉得那只胳膊就在你身外的空间里,看上去也是如此,但连这种感觉也是错觉。其实,你的胳膊存在于你的大脑里。每个大脑都创造出了自己关于真实的版本,那些版本大致相似,但其细节却无限不同,且有瑕疵。
科学家哈斯托夫和坎特利尔研究了达特茅斯和普林斯顿两所大学的学生,说道:从本质上看,那场比赛甚至都不存在。同理,一份沙拉只不过是一堆切碎的蔬菜和叶子,那场橄榄球赛只是发生于两次掐秒表之间的空间中的一个事件。人们当着别人作出了动作,观众注意到发生了某件事情,这是事实,但那场比赛本身却只是一个观念(idea),一个社会结构。1951年的那一天发生了数十亿件事情,而那两支球队的粉丝们却把意义赋予了某一组特殊事件,它们发生在某一地点,并可被称为橄榄球赛。意义若被定义为文化,则有助于观众界定自己的经验。这两位科学家认为,体育不同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因为体育提供了规则与边界的详细规矩,提供了划定了界线的场地,并指定了作出常规行为的角色。由于有了那些参数,体育运动才使人们更容易对规定时间内发生的情况取得一致意见。不过,人们往往还是意见不一,即使整场比赛被记录下来、可以精确地回放。所谓现实,并不仅仅是进入你的眼睛、在你头脑中跳动的事物。你常常改变你目睹的现实。你无意识地改变了自己的知觉。你若用这个认识看待战争、政治、社会运动、经济,看待你生活中其他一切重大影响,上述提示便十分重要,因为它们并不发生在运动场上,也没有各方一致同意的规则,更不会被丝毫不差地记录在历史上。
你知道,聪明(smart)的状态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它是一种误会。在大部分时间里,你在判断事物意义方面都做得很差。你若以判断事物意义为业,你早就被解雇了。你认为自己是有理性的行为人,会先慢慢地思索你的生活,再作出决定和选择。你虽然有时也会迟疑,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你还是会使你的决定和选择大致符合你的思想。但现实根本不是如此。你总是受到非理性推理的影响。你一直处于受惑的沉思状态。在对你解释你自己方面,你做得很糟糕,你深知自己这方面的错误有多么深广。但在现实里,你的感觉却截然相反。对你的知觉,你保持着一种不切实际的自信,哪怕你的认识局限已经暴露了出来。在本书中,我们将一起用大部分时间考查傲慢与人类缺点的交汇,即自负与认识局限的巧妙结合。这就是对一些最明显的自欺(self-deception)的探究,科学已经认定了它们并做出了定量研究。这些内容应被纳入人体活动指导手册就像科学最近新增的反式脂肪(trans fats)和麦麸食品(gluten)的条目那样[1]。
本书列出了人类思维的一些缺陷(科学家已了解了它们),以及你的大脑如何对你撒谎、如何欺骗、如何编辑和修改现实,还有你怎样一次次地上它的当。那么,我们要探究哪些事情呢?
好吧,先说说你的头脑。你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的感情、思想、行为和记忆的来源,却并未惶惑地踉跄前行,而是带着一只大工具箱,其中装满了诡计与技巧,你用它们编造出一些情节,以使生活更容易被理解,于是你相信了那些情节。多年以后,那个大杂烩就变成了你的生活史。
此类工具之一就是捷思[1]。为了生存,你的祖先们必须迅速地思考和行动。捷思能使重大的、复杂的、令人望而却步的思想变得微小和易于把握。简单的捷思向你解释世界时,能使你不断前进而不必过多考虑处境。解决问题、作出决定时,你依靠捷思,将复杂之事变得十分简单。例如,你利用情感捷思(affect heuristic),根据一个人、一个问题、一种情境使你产生的正面情感或负面情感,来做出决定。你们讨厌那个竞选市长的家伙吗?咱们别投他的票。那个医生把她的办公室漆成了叫人恶心的绿色吗?咱们别再去那儿了。捷思会出现在最出人意料之处,例如你考虑是否该把钱捐给一些人,他们把被折磨、被遗弃的小猫小狗当作商品。你考虑是否该开一张捐款支票时,并不问那个接受捐赠的组织是否合法,不问受虐待动物的康复几率有多大,也不问该组织使用捐款的记录是否一贯良好。相反,你自问那些受虐待动物的形象是否使你悲伤。回答这个问题容易得多,于是,你便以为自己解决了一些复杂的问题。这种心理炼金术(mental alchemy)被用在了你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上,从你决定自己该不该辞职,到你决定选谁当总统。复杂的、令人困惑的问题变成了情感核查(gut checks),而情感核查往往不可靠。你利用捷思时,往往以为你理性地深思了自己的生存现状,而其实你只是在走捷径(shortcut),且从不回想。
你精神生活中另一块巨大的绊脚石,是一些可预见的思维模式,叫作认知偏见(cognitive biases)。所谓偏见,就是某些思维定式,而与之相比,其他一些思维方式即便不是更好,至少也是一样好。例如,你若每次走进杂货店以后都向右转(其实向左转也一样),你的行为便具有右转偏见。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偏见,很多大型连锁商店都根据这种偏见布置货品。很多认知偏见完全是天生的、非习得的。它们能从每一个能用大脑思考的人身上被诱发出来。因此,无论你出生在埃及还是美国阿拉巴马州,无论你出生于1902年还是2002年,你都有一些得自遗传的认知偏见,其他一切人也无不如此。科学家们推测,偏见大多是适应性的(adaptive);换句话说,在数百万年当中,你不知如何行动、如何感觉时,那些偏见就成了可靠的应变见解。例如,你的后知之明偏见(hindsight bias)[1]使你相信:你对未来的预测通常都很准确,因为你误以为自己能预知你生活中一切事件的结果。而事实却是:你在预测方面的表现很糟,但十分善于重写你的记忆,以使它显得你一贯正确。你还深受确认性偏见(conformation bias)[1]之害,它使你寻找出符合你世界观的信息,规避和忽略威胁你世界观的信息。时间一长,这种偏见便创造出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其中似乎存在着符合你信念的大量意见。
捷思使你更快地思考和行动,而各种偏见的影响则使你在现实里的行为带有灵长类动物的典型特点。不过,现代生活中,你的捷思和偏见却一直受到挑战,此时你便会求助于逻辑谬误(logical fallacies)。你跟自己或别人争论时,会出现逻辑谬误。你往往先提出头脑中已有的结论,再设法证明:先提出那个结论并非蠢举。这种出于某种动机的推论,往往来自为证明你的观点有理而歪曲逻辑。例如,你也许会说热狗是一种令人作呕的人造食品,你反对你表妹强迫她的孩子们吃热狗,因为不应强迫任何儿童去吃垃圾食品。你犯了逻辑谬误之错,因为你这个假定来自你那个最初的陈述,即热狗是垃圾食品。你什么都没证明。你的论证并没说清:那种垃圾食品裹着可被消化的肠衣,其中填满了碎牛肉和脂肪。你只宣布了你的信念,又说出了由你的信念形成的观点。你可以通过重写澄清这个谬误,例如:不应强迫儿童吃被我看作垃圾的食品。你的头脑被你自己的逻辑弄乱了,终于为了使世界符合你的先入之见而扭曲了语言。
除了逻辑谬误、模糊的捷思和不正确的认知偏见,还应当加上其他众多奇怪的事实,它们出现在你探求事物意义的笨拙过程中。你只能同时注意到很少的事情,却以为看见了眼前的一切,听见了耳边发出的一切声音。你真的去注意某个事物时,你那些感觉本身都十分有限,都不够完美。于是,你便利用通过那些感觉进入你大脑的东西,构成了一种内心现实,它能把不真实的东西加进意识到的事物中,又能从真实事物中减掉你不肯接受的东西。此外还要加上情感系统和直觉系统,它们十分复杂、数量众多,由此你便会知道你对现实的理解中有多少被歪曲的成分了。这种被歪曲的观点被翻译成了不完整、不准确的记忆,而每一次的回忆都在衰减。叙述之线即人类讲故事的天生技能把全部误传的大杂烩串在了一起。你讲故事的本领使你神清气定,哪怕那些故事可能离真相很远。
你每天都如此容易犯错,如此容易受骗,如此容易产生偏见,如此容易上当;你对自己形象的认识,也往往与真实的你大不相符;尽管如此,在大部分时间里,你还是能凑合生活下去。但是,当政治家、首席执行官(CEO)以及其他掌权者们为了改变世界,基于来自不完善的头脑和感觉的自欺,开始笨拙地制造他们的观点,以赞成或反对某些事情,以上提到的那些认知偏见就真的成了问题。大约五十年前,神经科学、心理学、经济学领域的科学家们已经知道了你思维的一些重大失误。在那些领域和其他一些领域中,揭示各种思维偏差的工作仍在继续;但在这方面,已被科学认识的东西却大都一直局限在学者们的头脑里。你很幸运,因为在你生活的时代,知识正在渐渐渗入外行的谈话中。考察一些来自你认知偏见的缺点,以妥善地利用它们,这正是本书的目的。
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中,有些涉及脑神经系统,有些涉及循环系统的影响,有些涉及古老的行为习惯。你头颅里的大脑由进化而成;你的祖先们生活的世界里,充满了你如今已不会遇到的情境。不过,你还是应当小心,别在这方面出错。你小睡时,若有人向你扔出一个套索,你躲开它、尖声叫喊、为了憋尿而四肢乱动,这些做法其实都不会伤害你。若是一条毒蛇落在了你身上,这些反应都是最佳之举。你若每次醒来都看见某种蛇一样的动物,却只是打个呵欠,平静地把它推开,你便要付出更昂贵的代价了。数百万年当中,不逃避蛇形物体者,其后代都少于逃避蛇形物体者的后代。你如今也怀着同样的恐惧[1],此外还有对掠过水面的爬行动物、高处、黑暗之处和陌生人的恐惧。这些恐惧使你更惧怕恐怖分子,而不是惧怕家具,虽然塌落的睡椅和电视机每年都会夺去更多生命。你若想到:造就了你头脑的那个世界,就是你最能借助各种装备去了解的世界,你便会懂得:理解汽车引擎、减肥、蛋奶酥[2]的配料方等事物,比理解腹腔镜医疗(laparoscopic medicine)和量子力学容易得多。
本书讲的不是变态心理,而是常态心理,是普遍的、缺省的(default)、每个人大脑里都有的思维,而你可以预期:火箭科学家、各国元首、办公室女职员(她有一本自用的猫咪挂历[3])、领班(他有一本记着业务会议的日历)的头脑里,都会发现那种思维。你认为眼见为实,你认为你的思想总是基于合理的直觉和理性的分析,你认为自己虽然常会踌躇和犯错,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都是个清醒的、有智慧的行为人,具有地球上最复杂的神经系统。你相信你的能力很强、你的记忆很完善、你的思想既符合理性又完全清醒,你的生活故事真实又准确,你的性格稳定又恒久。其实,你的大脑对你撒了谎。你头颅里有大量长久存在的个人计谋,用于阻止你发现一些事实,它们涉及你究竟是谁、你究竟有多大本领、你究竟该有多少自信。不该有的自信心改变了你的行为,创造了一扇大大的、易被打开的后门,而骗钱高手(waltz con artists)[1]、魔法师、公关人员、广告经理、伪科学家、卖魔法避邪物的小贩等辈都能进入它。你若采用了另一些人的视点,便能了解你自己,那些人能看透你的行动,知道怎样利用你的轻信。集中注意你自己的缺点,能大大增进你对自己的了解,使你大有收获。
由于有了一种新的心理研究法,如今科学正开始描绘一幅关于你的一些过失和缺点的图画。本书收集了迄今发现的一些最有趣的错觉。希望你读到它们时,也会像我最初见它们时那样顿悟。你不妨把本书看作一场令人赧然、震惊和敬畏的战斗,旨在帮你认识到你与人类共同体有更多的联系[2]。我们都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其中有我们共同的精神绊脚石。利用你在这里的所学,更善意地看待别人,更诚实地看待自己吧。你其实没那么聪明,但一些具体的、与本能相反的、引人入胜的方法,却能使你不那么笨。
我们开始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