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我心灵的诗韵(名家美文集)

書城自編碼: 270643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梁晓声
國際書號(ISBN): 9787506382021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0/192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积极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自由,不是放纵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4.8
《最新记忆(名家美文集/平装)》
+

HK$ 64.8
《魂魄收集者(名家小说集/平装)》
+

HK$ 64.8
《贵妃东渡(名家美文集/平装)》
+

HK$ 64.8
《不爱你不行(名家美文集/平装)》
編輯推薦:
作家梁晓声为时代发声,为平民代言,关注社会与民生,体现出一位作家的担当与使命。《我心灵的诗韵》收录了梁晓声的散文力作,充分显露了他的思想良知和精神情怀,值得认真反思回味。
內容簡介:
书,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精神馈赠,是历史的遗言,是时代的自由,是社会的“维生素”,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各种愚事,当人读一本好书时,就仿佛冰烤向火一样,渐渐化解。它把我们生活中寂寞的晨光变成精神享受时刻。它是我们的“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内心世界驶向明天无垠广阔的精神海洋……

——《我心灵的诗韵》



《我心灵的诗韵》是梁晓声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他近几年的文章。《我心灵的诗韵》内容丰富精彩,文风比较多变,既有细腻的情感流露,也有深刻的思想批判,令人感同身受,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關於作者:
梁晓声,1949年出生,祖籍山东荣成,生于哈尔滨。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浮城》《一个红卫兵的自白》《雪城》《知青》等,中短篇小说集《今夜有暴风雪》《回家》《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随笔集《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郁闷的中国人》等。
目錄
也谈“四十不惑”1

中年感怀7

怀念赵大爷12

我与儿子17

我开始告诉儿子22

体恤儿子26

当爸的感觉31

半夜解题33

给儿子写信36

儿子“采访”我38

给儿子的留言41

心灵的花园46

赏悦你的花季53

解剖我的心灵56

我心灵的诗韵62

最难传处是诗心100

我心·人心107

怯寞的心117

我的少年时代123

我如何面对困境127

丢失的香柚134

如果王惠明不写散文137

回首忆年141

不倦的思想者145

几个春节一段人生162

我养鱼,我养花170

“十姐妹”出走175

也许是错过的缘181

社会黑洞187

崇尚“曲晦”乃全社会的变态193

三等智商199

肉麻的,太肉麻的……201

权力与金钱209

贴官贴商223

也谈“名牌”234

“武则天”·刘晓庆239

我的外国朋友245

论雨果———夹在铁钳齿口的作家254

我所站在的弧上269

冰冷的理念272

感觉动物301

狮、人及其他343

虎年随想350

狍的眼睛356

狡猾是一种冒险365
內容試閱
也谈“四十不惑”

女人们,如果——你们的丈夫已接近四十岁,或超过了四十岁,那么——我劝你们,重新认识他们。

这是我给予你们的善意的忠告。否则,“他”也许不再是你当初认识所自以为永远了解的“那一个”男人了。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内容”肯定发生变化。

“四十而不惑”,孔子的话。后来几乎成了全体中国男人的“专利”。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大抵都习惯自诩到了“不惑之年”。“不惑”的含义,指向颇多。功名利禄,乃一方面。“不惑”无非是看得淡泊了,想得透彻了。用庄子的话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不惑”,当然并不等于什么追求皆没有了,而是指追求开始趋向所谓“自我完善”的境界,在品行、德行、节操、人格等方面。

不是,绝不是,从来也不是一切的男人,到了四十岁左右,都是到了“不惑之年”。人家孔子的话,那是说的人家自己,原文,或者说原话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吾——非是吾们。

“四十而不惑”,较符合孔子自己人生的阶段特点。人家孔子对自己的分析还是挺实事求是的。

“四十而不惑”,对于一切“三十而立”的男人,起码“而立”之后,权力欲、功名欲不再继续膨胀的男人,及虽并未“而立”,但始终恪守靠正当的方式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而立”的男人,也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礼记·曲礼上》篇中是这么概括人生的——“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

这篇古文,对人生阶段的划分(不消强调,是指的男人们的人生),与孔子的话就大相径庭了。孔子说自己“四十而不惑”。后者言“四十而仕”——到了理应当官的年龄了。孔子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说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有自知之明了。后者言:“五十而服官政”——到了理应掌握权柄的年龄了。孔子说自己“六十而耳顺”,就是说对于别人的话,善于分析了,凡有道理的善于接受了。后者言“六十而指使”——到了该有资格命令别人的年龄了……

一曰“四十而不惑”。

一曰“四十而仕”。

两种思想,两条人生哲学。

中国许许多多的男人,几千年来,听的是谁的?信奉的是什么呢?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其实听的信奉的并非孔子的话,而是《礼记·曲礼上》篇——四十岁当官,五十岁掌权,六十岁发号施令,七十岁以上考虑怎样为自己“而传”,考虑盖棺论定的问题……

如此看来,对于许多中国男人,“四十而不惑”,其实是四十而始“惑”——功名利禄,样样都要获得到,仿佛才不枉当一回男人。“不惑”是假,是口头禅,是让别人相信的。“惑”是真,是内心所想。梦寐以求的,是目标,是目的。

我不知《礼记·曲礼上》的著说者是何许人。我想,倘他活到今天,倘看了我这篇短文,很可能会和我商榷,甚至展开辩论。

他也许这么反问:孔子“三十而立”,四十当然“不惑”。更多的男人“三十有室”,刚成家,不过刚有老婆孩子,根本谈不到“立”不“立”的,怎么能做到“四十而不惑”呢?“立”不就是今天所谓的“功成名就”吗?

细思忖之,可不也有一定的道理吗?

中国男人的人生阶段,就多数人而言,大致是这样的——十七八清华北大(指希望而言)、二十七八电大夜大、三十七八要啥没啥、四十七八等待提拨、五十七八准备回家……

十七八能进入大学“而志于学”的,不过“一小撮”。大多数没这机会,也没这么幸运。谁有这机会就是幸运的。“三十而立”之后,还要啥没啥呢。五十七八,差两三年便该退休回家了,短暂的十几年,老百姓话,“一晃”就“晃”过去了,又怎么能达到“不惑”的境界呢?

所以,四十岁左右,差不多成了不论属什么的一切男人的“本命年”,一个“坎儿”。这个“坎儿”迈得顺了,则可能时来运转,一路地“顺”将下去,而“仕”,而“服官政”,而当这当那而掌握权柄,而发号施令……于是地位有了,房子有了,车子有了,男人的“人生价值”似乎也体现出来了,很对得起老婆孩子了……

绝不能说中国的男人个顶个都是官迷。但说中国的男人到了三十七八、四十来岁起码都愿有房子住,工薪高一些,经济状况宽裕些,大概是根据充分的。怎么着才能实现,能达到呢?当官几乎又是一条捷径。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而志于学”过,那些被认为或自认为“学而优”的,那些因此被社会所垂青,分配到或自己钻营到了权力场、名利场上的男人,他们在三十七八、四十来岁“要啥没啥”的年龄,内心会发生大冲击,大动荡,大倾斜,大紊乱,甚至——大恶变。由于“要啥有啥”的现实生生动动富于诱惑、富于刺激地摆在他们面前,于是他们有的人真正看透了,不屑于与那些坏思想坏作风同流合污,而另一些人却照样学样,毫不顾惜自己的品行、德行、节操、人格,运用被正派人所不齿的手段——见风使舵,溜须拍马,曲意逢迎,谄权媚势,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拉大旗作虎皮,弃节图利等,以求“而仕”、“而服官政”,由被指使而“指使”。

女人们,如果你们的丈夫,不幸被我言中,正是那等学坏样的男人,难道你们还不认为你们应该重新认识他们吗?

也许某些四十来岁和四十多岁的男人会十分愤慨,会觉得我这篇短文近乎诽谤和污蔑,那便随他们愤慨吧,而我绝不是没有根据的。根据是现实生活提供给我的,在我周围,曾与我有过交往的四十来岁、四十多岁的某些男人,他们的人格和心理的嬗变、裂变、蜕变、恶变,往往令我讶然,不得不重新认识他们。于是我同时想到了他们的妻子和某些女人,常为她们感到可悲和忧虑。

女人们,重新认识你们的丈夫总之是必要的。即不但要考察他们在你们面前的家庭中的表现如何,也要考察他们在别人眼中、在家庭以外究竟是怎样的,正在变成怎样的人。在他们学坏样还没到“舐糠及米”的程度时,也许还来得及扯他们一把,使他们不至于像熊舔掌似的,将自己作为男人的更为宝贵的东西都自行舔光了……







中年感怀



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几乎每一天都在失去着一些东西。而所失去的东西,对任何人都是至可宝贵的。

首先是健康。

如果有人看到我于今写作时的样子,定会觉得古怪且滑稽——由于颈椎病,脖子上套着半尺宽的硬海绵颈圈,像一条挣断了链子的狗。由于腰椎病,后背扎着一尺宽的牛皮护腰带。由于颈和腰都不能弯曲,一弯曲头便晕,写作时必得保持从腰到颈的挺直姿势。仅仅靠了颈圈和护腰带,还是挺直不到头不晕的姿势。就得有夹得住稿纸的竖架相配合。小稿纸有小的竖架,大稿纸有大的竖架。大的竖架一立在桌上,便占去半个桌面。不像是在写作,像是在制图。大小两个竖架,都是北京人民大学一位退了休的老师让人替她送给我的。可以调换两个倾斜度。我已经使用一年多了,却还没和她见过面。颈圈、护腰带、竖架,自从写作一直依赖于这三样东西。写作之前,所做的预备,就如工厂里的技工临上车床似的。有几次那样子去为客人开门,着实将客人吓了一跳……

于是从此失去了以前写作时的良好状态。每每回想以前,常不免地心生惆怅。看见别人不必“武装”一番再写作,也不免地心生羡慕。

朋友们都劝——快用电脑哇!

是啊,迟早有一天,我也会迫不得已地用起电脑来的。我说“迫不得已”,乃因对“笔耕”这一种似乎已经很原始的写作方式,实在地情有独钟,舍不得告别呢!汲足一笔墨水儿,摆正一沓稿纸,用早已定型了的字体,工工整整地写下题目,标下页码“1”,想着要从这个“l”开始,一页页标下去,一直标到“100”、“500”,乃至“1000”,那一份儿从容,那一份儿自信,那一份儿骑手跨上骏马时的感受,大概不是面对显示屏,手敲按键所能体验到的啊!

想想连这一份儿写作者的特殊的体验也终将失去了,尽管早已将买电脑的钱存着了,还是一味儿地惆怅。

健康其实是人人都在失去着的。一年年的岁数增加着,反而一年比一年活得硬朗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人也是一台车床,运转便磨损。不运转着生产什么,便似废物。宁磨损着而生产什么,也不似废物般的还天天进行保养,这乃是绝大多数人的活法。人到四十多岁以后,感觉到自我磨损的严重程度了,感觉到自我运转的状况大不如前了,肯定都是要心生惆怅的。

也许惆怅乃是中年人的一种特权吧,这一特权常使中年人目光忧郁。既没了青年的朝气蓬勃,也达不到老者们活得泰然自若那一种睿智的境界。于是中年人体会到了中年的尴尬。体会到了这一种无奈的尴尬的中年人,目光又怎么能不是忧郁的呢?心情又怎么能不常常陷入惆怅呢?

我和我的中年朋友们相处时,无论他们是我的作家同行抑或不是我的作家同行,每每极其敏感到他们的忧郁和惆怅。也无论他们被认为是乐观的人抑或自认为是乐观的人,他们的忧郁和惆怅都是掩盖不了的。好比窗上的霜花,无论多么迷人毕竟是结在玻璃上的。太阳一出,霜花即化,玻璃就显露出来了。而那定是一块被风沙扑打得毛糙了的玻璃。他们开怀大笑时眸子深处隐藏着忧郁和惆怅;他们踌躇满志时眸子深处隐藏着忧郁和惆怅;他们做小青年状时,眸子深处隐藏着忧郁和惆怅;他们装得什么都不在乎时,眸子深处尤其隐藏着忧郁和惆怅。他们的眸子是我的心境。两个中年男人开怀大笑一阵之后,或两个中年女人正亲亲热热地交谈着的时候,忽然的目光彼此凝视住,忽然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那一种企图隐藏到自己的眸子后面而又没有办法做到的忧郁和惆怅,我觉得那一刻是生活中很感伤的情境之一种,比从对方发中一眼发现了一缕苍发是更令中年人感伤的。

全世界的中年人本质上都是忧郁和惆怅的。成功者也罢,落魄者也罢,在这一点上所感受到的人生况味儿,其实是大体相同的。于是中年人几乎整代整代地被吸入了一个人类思想的永恒的黑洞——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

中年人比青年人更勤奋地工作,更忙碌地活着,大抵因为这乃是拒绝回答甚至回避思考的唯一选择。而比青年人疏懒了,比青年人活得散漫了,又大抵是因为开始怀疑着什么了。

中年人的忧郁和惆怅,对这世界是无害的,只不过构成着人类社会一道特殊的风景线罢了。而人类社会好比是一幅大油画,本不可以没有几笔忧郁的色彩惆怅的色彩。没有,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大幼儿园了。

中年人的忧郁和惆怅,衬托得少女们更加显得纯洁烂漫,衬托得少年们更加显得努力向上,衬托得青年男女们更加生动多情,衬托得老人们更加显得清心寡欲,悠然淡泊。少女们和少年们,青年们和老者们的自得其乐,归根结底是中年人用忧郁和惆怅换来的呀!中年人为了他们,将人生况味儿的种种苦涩,都默默地吞咽了,并且尽量关严“心灵的窗户”,不愿被他们窥视到。

中年人的忧郁和惆怅,归根结底也体现着社会的某种焦虑和不安。中年人替少男少女们,替青年们,替老者们,也将社会的某种焦虑和不安,最大剂量地,默默地,默默地,吞咽到肚子里去了。因为中年人大抵是做了父母的人,是身为长兄长姐的人,是仍身为长子长女的人,这是中年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中年人成熟了,又成熟又疲惫。咬紧牙关扛着社会的焦虑和不安,再吃力也只不过就是眸子里隐藏着忧郁和惆怅。

他们的忧郁和惆怅,一向都是社会的一道凝重的风景线。

谁叫他们,不,谁叫我们是中年人了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