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性别平等推进的理论与实践-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二十周年

書城自編碼: 270654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刘利群, 刘梦,蔡 锋, 李慧波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406404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56/37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1.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編輯推薦: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二十周年纪念文集,价值独特,影响力值得期待。
內容簡介:
为纪念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20周年,中华女子学院组织编写了这本纪念文集。它从女性理论、女性教育、女性与法律维权、女性与经济、女性人力资源、女性与社会、女性幼儿健康这七个视角收录了20年来该校在妇女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观点和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在推进性别平等理论与实践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關於作者:
主编简介
刘利群,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与女性研究、国际传播。现任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妇女十一大执委,中国人才研究会妇女专业人才委员会副会长等职。
刘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工作本土化、家庭暴力、女性社会工作、性别研究。现任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等职。
副主编简介:
蔡锋,博士,编审,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史、经济史及中国妇女问题研究。现为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主编。
李慧波,博士,馆员,主要从事社会文化史、口述历史及社会性别研究。现为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女性图书馆办公室负责人。
目錄
妇女社会性别理论
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知识建构项目和成果介绍.
女性主义批判与知识生产:女性主义知识论研究.
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的道路研究报告
新中国成立以来男女平等观的历史演变研究.
妇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机制研究.
女性教育
女性学学科和课程在中华女子学院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届中国妇女地位调查“女大学生典型群体调查”项目和成果介绍.
面向21世纪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报告.
女大学生分层德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我国女子高校女大学生德育体系构建研究.
女子高校理工类课程对文科专业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影响力研究.
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职业教育模式研究.
女性与法律维权
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适度性研究项目概要.
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评估机制研究课题的立项基础及意义.
女犯社区矫正机制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立法建议项目介绍.
妇女维权理论、实务与机制研究项目介绍.
女性高层次人才参政状况与发展对策课题报告.
女性与经济
促进妇女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以财政贴息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为例的总结报告.
北京农村妇女创业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研究总结报告
农村女性传统手工艺市场化开发的限制与策略研究总结报告.
适应产业结构发展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构建研究总结报告.
女性人力资源
促进妇女参与现代化进程培训计划.
北京市女大学生就业与自主创业现状实证分析及战略研究报告(节选).
性别差异视角下的女博士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律及对策研究.
女性与社会
多机构合作留守妇女社区服务模式研究项目和成果介绍.
促进基层妇联工作专业化发展的社会工作实践.
落实’95世妇会精神的行动:女院与中国反家暴网络.
女性图书馆资料建设:妇女口述历史的收集与研究项目.
女性幼儿健康
北京市流动妇女健康教育与生活质量提升项目
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后对承办地区居民幸福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
北京市幼儿身体认知及幼儿性别平等教育项目总结报告
后记
內容試閱
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知识建构项目和成果介绍
石.彤A
“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知识建构”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BSH058),2006年通过立项审批并启动,2011年通过审核顺利结项。
项目由中华女子学院校长张李玺主持,项目组成员包括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佟新、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学系的石彤、王宏亮、李芳英。此外,还有一些女性社会学研究者,如王金玲、蒋永萍、杨国才、赵捷、吴小英、肖扬、熊跃根、郑丹丹、沈奕斐、马春华、武承睿、曹婷婷、黄河、王颖、张小红等参与项目。
一、研究目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呈现出一种学科化的趋势。“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就伴随着这种趋势而提出。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知识建构”,即侧重本土知识的梳理和建构。研究旨在推动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本土知识建构进程,而不是建立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因为建立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个课题的研究就能够完成的。
以学科化为视角,以社会现实为基础,提出问题、确立问题、展开问题、回答问题,形成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知识,但同时也要避免对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本土知识的片面性、遮蔽性和有限性。研究的意义应该不再取决于问题是否可以成为女性社会学本土知识的一部分,而在于是否提出了有意义的问题,或者为解答有意义的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思路,为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基础的、系统的和独特的本土知识体系的建构进行有益的探索,这就是本研究的价值所在。
A.石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社会工作和社会性别,讲授社会学概论、女性社会学、数据分析技术等。
目前,大量的女性社会学应用研究并没有从学科化视角上进行,这使女性社会学的研究缺乏学科规范。很多研究只是针对发生在女性身上的现象进行重现和解释,而经常忽略了女性社会学的重点还是要研究“现实中的女性”的社会性方面。本项目对中国女性社会学的概念辨析、基础理论的梳理和理论体系的研究为应用研究提供明确的理论依据。
伴随女性社会学教育的体制化,赋予女性社会学以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和基本内容,有利于对女性社会学的了解、学习和研究,普及女性社会学的知识对于推进性别平等与和谐社会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本项目的诉求之一就是为女性社会学传播提供一个较好的读本,为中国女性社会学的教育做出贡献。
基于以上目的,采用多元研究方法,系统再现了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知识建构的历史累积历程,通过对“女性社会学”概念辨析,对“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知识建构”进行诠释,建构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体系,在此体系内探寻对中国女性社会学已经取得重要成果的研究领域,如女性与文化、教育、家庭、社会分工、身体与健康、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福利,等等。
二、项目进展情况
该项目在项目组成员几年的努力下顺利完成并结项。出版论著、对研究方法梳理、进行课程建设等;召开焦点小组、小型专家论证会议明确建构的核心概念及价值;撰写了5篇论文,其中4篇发表在CSSCI期刊上;成果专著《中国女性社会学:本土知识构建》于2013年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三、项目意义和影响
本研究从女性社会学的视角着眼,对女性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学科化和本土化的理论梳理。它描述了中国女性社会学知识系统的四个来源,概括了理论和实践的现实演进,探讨了学科化知识建构的内涵,辨析了该学科的若干主要概念,论述了其理论基础、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框架和已经取得的重要本土成果。在前期研究成果缺乏的情况下,在借鉴和批判女性主义理论取向的基础上,通过与主流学界的对话,试图将女性主义研究和社会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本身便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第一,在研究内容及方法的成果,尤其是理论研究内容的成果上的创新、特色和建树,丰富了中国内地女性社会学研究成果。第二,在认识和解决女性的社会问题上具有应用价值,可以促进中国女性社会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女性社会学的主流化和制度化,确立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学科地位,推进性别平等与社会和谐发展。第三,本研究具有社会影响和效益,通过学科化探讨带动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和知识普及,使得整个女性群体,女性社会学的研究者以及一批实践者和行动者,学生群体(包括本专科学生、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为女性社会学的传播和教育提供研究资源。
四、项目成果:专著介绍
专著《中国女性社会学:本土知识建构》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知识建构”课题的主要和重要研究成果,主编张李玺、副主编 石彤。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研究内容之一:采用了多元研究方法。其中包括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文献分析、焦点小组等。“研究方法的整合”是本研究的重要追求和尝试。本研究把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作为基础性的研究方法。所谓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就是将性别比较纳入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分析中,性别比较较之单一女性分析更全面和深入。文献分析是本书采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比其他方法运用得更加普遍。对中国女性社会学的文献分析主要包括对经典主流社会学、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学术成果、港台女性社会学、中国大陆女性社会学的文献研究。焦点小组是本研究的辅助性方法。焦点小组属于“质性研究”,它是研究者以面对面的形式向被访者深入访谈的一种社会调查方式。本研究对在中国女性社会学领域参与重要研究和实践的学者进行焦点小组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的结果成为本研究的指引。
研究内容之二:系统再现了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知识建构的历史累积的历程。以往的相关研究对主流社会学关于女性问题研究只限于描述,缺乏评价;对西方女性主义社会学研究虽然较深入,但并没有体现它在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知识建构中的功能;对港澳台女性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基本没有涉猎;对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建构的研究成果尽管很多,但是缺乏深入的梳理。本研究提出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知识建构来源于四个途径:第一,对主流社会学关于女性问题研究的梳理;第二,对西方女性社会学的学术成果的借鉴;第三,对港澳台女性社会学学术研究的探索;第四,中国女性社会学以往的学术凝练。本研究重点描绘了中国女性社会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独特过程,既注重系统性,又突显本土性。
研究内容之三:对“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知识建构”进行诠释。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关于“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知识建构”的提法,本研究以此为题目本身就体现出了一定创新性,因此需要对这一观点进行科学的诠释。本研究从“本土知识”与“本土知识的建构”两个概念出发,对“中国女性的本土知识”和“中国女性社会学本土知识的建构”进行界定。提出“中国女性的本土知识”则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定的本土环境下女性群体所具有的知识体系。它是一个现代的概念、科学知识和开放的体系,包括关于中国女性原有的知识,以及外来新知识经过本土化后与有关中国女性原有的知识相融合后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中国女性社会学本土知识建构就是中国女性社会学本土知识的生产过程,具有社会建构性。本研究以学科化为视角,认为这对于中国女性社会学本土知识的建构会更加科学和系统。本研究展开对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内涵和过程的讨论,认为所谓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是指中国女性社会学从前学科不断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核心问题就是从现有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的边缘地位通过知识建构而上升到核心地位,成为一门主流的学科。
研究内容之四:对“女性社会学”概念进行辨析。这是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以往的研究所缺乏的。本研究澄清了一些基本概念,如“女性社会学”、“妇女社会学”、“女性主义社会学”、“性别社会学”、“妇女性别社会学”及“女性性别社会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为“女性社会学”与“妇女社会学”更多的是不同时期的选择结果,而“女性社会学”与“女性主义社会学”、“性别社会学”、“妇女性别社会学”及“女性性别社会学”更多的是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
研究内容之五:建构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往的研究缺乏对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理论基础的系统归纳。本研究提出建构中国女性社会学理论基础体系,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西方主流社会学和中国本土主流社会学,西方女性主义和中国本土女性主义,以及本土思想资源。中国女性社会学是以多元理论的互动为基础的。在中国女性社会学理论基础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重要的指导理论;中国女性社会学与西方主流社会学和中国本土主流社会学理论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女性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要批判性、建设性地借鉴主流社会学理论,中国女性社会学要努力争取与主流社会学平等对话,双方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中国女性社会学对西方女性主义和中国本土女性主义理论既要吸纳又要批判;本土思想学术资源对于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化的本土知识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提出建构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基础理论体系的目的不是建构一个完善的体系,而是提出一种学术观点和研究思路,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个不断开拓的研究空间;同时重点阐明上述理论与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关系,为建构中国女性社会学独立的知识体系做出尝试。
研究内容之六:构建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包括中国女性社会学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体系;中国女性社会学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等;中国女性社会学分支,如女性法律社会学、女性劳动社会学、女性教育社会学、女性文化社会学、女性心理社会学、女性体育社会学等。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是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对中国女性社会学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对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理论体系的研究,而学科的理论体系的建构是学科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本研究提出本土理论体系的建构要具有“学科化整合建构”的观点。“学科化整合建构”是指各种的学科建构的观点相互映射并以不同的方式形成本土理论体系建构的空间。把“学科化整合建构”观点与本土理论体系建构相结合,分析理论体系建构过程中的认知机制。本研究认为,中国女性社会学本土理论体系是社会建构、科学建构、实践建构、反思建构的过程。
本研究尝试提出本土理论体系的结构。中国女性社会学理论体系包括女性社会学元理论和一般女性社会学理论两个方面。
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元理论研究还没有起步,本研究尝试开启这一研究领域,如对学科的研究对象、逻辑起点、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学科地位和历史等议题进行探索,而这些元理论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学科化的基本条件。本研究提出,中国女性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女性学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与女性相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以揭示女性与社会关系的机制与条件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的独立的学科。“女性与社会关系的机制与条件”就是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女性”。对于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起点探讨是以往研究所没有涉猎的问题,而对于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则没有进行过系统讨论。
一般女性社会学理论是学科独具的概念、范畴、规律的逻辑体系。中国女性社会学的一般理论,包括社会结构中的“现实的女性”与社会运行中的“现实的女性”,这两个方面共同展现“女性与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女性”。本研究提出要建立概念子体系,因此尝试列出一个概念框架。“现实的女性”和“社会性别”是重要概念,此外还包括“女性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女性与家庭、国家”、“女性的社会关系”、“女性的社会行为”、“女性与社会制度、社会政策”、“女性与组织、社区”、“女性与阶级、阶层、民族”、“女性与社会发展、社会变迁”、“女性与社会问题、社会控制和社会管理”等概念。本研究还尝试提出了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认为社会结构中的“现实的女性”与社会运行中的“现实的女性”构成了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模式。社会结构中的“现实的女性”包括女性的社会行动或社会行为,女性与社会化(或女性的社会性发展、性别社会化),女性与社会角色(如女性的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女性与社会互动,女性与初级社会群体,女性与家庭、婚姻和性,女性与社会组织,女性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或性别分层),女性与社会规范和社会制度,女性与社区,女性与生活方式。社会运行中的“现实的女性”包括女性与整体社会及运行机制、女性与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女性与社会问题、女性与社会越轨、女性与社会控制与管理、女性与社会政策、女性与社会保障、女性与社会工作(图1)。
图1.中国女性社会学理论框架图
研究内容之七:本研究对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知识体系,特别对其中的概念和理论子体系进行了重点研究。然而,学术界对方法子体系的研究仅限于进行梳理,尤其对于方法论更是缺乏系统的研究,对于分支社会学子体系的研究只是初步涉猎。在分论部分,本研究尝试对方法子体系和分支社会学子体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进一步完善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知识体系。
论著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该书在理论、方法和资料方面所具有的创新性、深入性和概括性。重点探索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基础的、系统的和独特的本土知识体系,尤其是理论体系的建构。
该书的主要应用价值是在认识和解决女性的社会问题上所具有的应用价值,这可以促进中国女性社会学应用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女性社会学的主流化和制度化,确立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学科地位,推进性别平等与社会和谐发展。
该书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效益是通过学科化探讨,带来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和知识普及,从而形成一个受益群体,包括整个女性群体,女性社会学的研究者以及一批实践者和行动者,学生群体(包括专科升、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女性社会学的传播和教育提供了研究资源。
附:
《中国女性社会学:本土知识建构》目录
总论:本土知识建构中历史与现实的逻辑互动
分论:本土知识体系的结构分化与整合
第一章 女性社会学方法论
第二章 女性与文化
第三章 女性与教育
第四章 女性与家庭
第五章 女性与身体
第六章 女性与健康
第七章 女性与社会分工
第八章 女性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第九章 女性与社会福利
第十章 女性与公共政策
第十一章 女性与全球化
第十二章 女性与反贫困
第十三章 女性与犯罪
第十四章 女性与家庭暴力
第十五章 女性与民族
第十六章 女性社会地位和性别平等的测量与评估
第十七章 女性社会史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