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編輯推薦: |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本丛书是针对这一要求进行编写的。本丛书摒弃以文言文字词解释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以思想观念为核心组织专题,以丰富的史料为论据组织论证,融品德、语文、历史教育于一炉,从而帮助青少年系统地理解《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等典籍,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本丛书帮助高中生提高语文成绩,为高考作文提供观点和素材。
|
內容簡介: |
《自然之道:〈道德经〉导读》,是一本帮助高中生理解《道德经》的辅助读物,引导学生领会如何自然。自然,是道及由道而生的万物的根本特征,当然也是人的根本特征。自然的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处世方式、治理方式表现为尊重生命、简约少欲、低调谦虚、无为而治。本书结合史料,帮助青少年树立回归自然的世界观,从而有助于青少年认真地对待生命、尊重生命,在生活中简约朴素、不盲目攀比,在与人相处时谦卑柔顺,由无为而实现无不为。
|
關於作者: |
高路,生于1948年,曾任大学哲学教师。著有《儒家怎么说》《道家怎么说》《法家怎么说》《佛家怎么说》《跟孔子学做人》《跟老子学生存》《跟父母读中国智慧》《改变人类心灵的十大哲学观念》《中国价值观》等。
|
目錄:
|
目录I _前言001 _一、道与自然002 _(一)宇宙003 _议题1 天地万物006 _议题2 混沌010 _议题3 虚无015 _(二)道016 _议题1 什么是道021 _议题2 道的根本特征025 _(三)自然026 _议题1 自然为大031 _议题2 自然而然034 _(四)道的地位及其对回到自然的意义035 _议题1 道的地位039 _议题2 道对回到自然的意义043 _二、生命044 _(一)生命至上045 _议题1 生命最宝贵048 _议题2 生命高于名声052 _议题3 生命高于财富056 _议题4 生命高于权位059 _议题5 生命标准064 _(二)养生065 _议题1 恰如其分069 _议题2 积德少费072 _议题3 小心谨慎077 _议题4 顺其自然081 _(三)养生的地位及其对回到自然的意义082 _议题1 养生的地位087 _议题2 养生对回到自然的意义091 _三、简约092 _(一)人生的减法093 _议题1 多余为害097 _议题2 知足为乐101 _议题3 知止为上105 _议题4 减损为大108 _议题5 节俭为宝113 _(二)去欲望114 _议题1 有欲与无欲117 _议题2 欲望的罪过123 _议题3 欲望的本性127 _议题4 欲望的制约134 _(三)去智慧135 _议题1 智慧的罪过141 _议题2 大智若愚146 _议题3 智慧的制约150 _(四)简约的地位及其对回到自然的意义151 _议题1 简约的地位157 _议题2 简约对回到自然的意义161 _四、低调处世162 _(一)谦卑163 _议题1 什么是谦卑168 _议题2 谦卑种种175 _(二)柔顺176 _议题1 生命的特征182 _议题2 守弱为强188 _议题3 顺应194 _议题4 柔弱胜刚强199 _(三)退让200 _议题1 退205 _议题2 让209 _议题3 进取214 _(四)低调处世的地位及其对回到自然的意义215 _议题1 低调处世的地位218 _议题2 低调处世对回到自然的意义223 _五、无为而治224 _(一)有为225 _议题1 什么是有为229 _议题2 有为的后果234 _(二)无为235 _议题1 什么是无为241 _议题2 无为的辨识246 _议题3 治理者标准251 _(三)无为的实施252 _议题1 无事257 _议题2 无亲264 _议题3 无伪271 _(四)无为而治的地位及其对回到自然的意义272 _议题1 无为而治的地位276 _议题2 无为而治对回到自然的意义
|
內容試閱:
|
题头语录谈的是生命与宠辱的关系,生命属于人身的自然,得宠和受辱则是社会现象。人们在意的往往是个人的处境,却常常忽略了对自身生命的关切,结果无论是获得还是失去都会带来极大震动。这真是很奇怪的事情,难道这一切不是只对生命才有价值吗?不是完全由生命来消费吗?不是全部由生命来承担吗?老子的意见很明确,生命才是目的,是人生最基本的、第一位的东西。对老子这个意见,庄子曾打过一个比方:现在有一个人,拿随侯之珠当弹子,去打千仞高空飞过的小鸟,世人一定会笑话他。为什么?因为他用贵重之物去换取轻微的东西。而人的生命不比随侯之珠更贵重吗?(《庄子?让王》)随侯之珠,春秋时期随国君主的珠子,堪称天下至宝。用宝珠打麻雀,相当于俗话说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生命与宠辱的关系,就好比是宝珠与麻雀的关系。道理很浅显,没有什么理论,不管是谁一听就明白,大家肯定也都赞同,然而人们一遇到实际情况就犯糊涂,做出本末倒置的蠢事。一个人去拜见宋国君主,国君赏给他10 辆车子。他率领车队来找庄子,在朋友面前显摆阔气。庄子轻蔑地瞧了一眼车子,给他讲了一件事:河边有户人家,穷得很,靠编织席子维持生活。这家的儿子潜到深渊下面,摸到了一颗价值千金的珍珠,兴冲冲拿回家。老父亲吩咐儿子找块石头来。儿子莫名其妙,问要石头干什么?父亲说砸碎这颗珠子。儿子不解,这么好的东西干吗砸了?父亲告诉他,如此贵重的宝物一定藏在最凶猛的黑龙嘴边,你摸到它的时候,黑龙肯定正在睡觉,让你侥幸得了手。要是它睁着眼睛,你还有命吗?早就连肉渣都找不到了。听者点点头,是这么回事。庄子话头一转,对那人说:宋国的情况比九重深渊还要深,国君的凶猛更是超过了黑龙,你能得到车子,肯定正好赶上国君睡大觉。如果国君醒着,别说得到赏赐了,恐怕连你的小命都得搭进去!(《庄子?列御寇》)对于庄子的这番话,那个人是无法反驳的,因为庄子讲的是不言自明的真理。所以当人们依据生命至上的原则提出某种要求时,对方很难拒绝,不管其地位有多高、势力有多大、性格有多么刚毅,也不管其多么固执己见。南北朝时,北魏冀州刺史源贺上书,说国家受到南北两个敌国的挤压,防守吃紧,建议把罪犯发配到边界。他认为除了造反和杀人的犯人,其他诸如贪赃、盗窃之类的罪犯,哪怕是判了死罪的重犯,都可以得到宽恕,组织他们前往边界戍守。这样做既为罪人提供了新生的机会,又减轻了民众的徭役,使他们休养生息。国主文成帝听从了。后来文成帝对大臣们说:我采纳了源贺的建议,一年之内救活了许多人,边防兵力也增强了不少。你们大家要是都像源贺这样,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资治通鉴》卷128)隋文帝派亲卫大都督屈突通到陇西检查牧场,发现各牧场竟然多出军马两万多匹,这些马匹均未登记入册。隋文帝怒不可遏,打算把掌管牧场的太仆寺卿慕容悉达以及各牧场监牧官1500人一律斩首。屈突通进谏说:人命至高无上,陛下怎么能够因为牲畜的缘故一下子杀掉1000 多人!臣将拼死相争。隋文帝大怒,瞪起眼珠子骂他。屈突通叩头道:我愿意以自己这条命向陛下换取他们的命。隋文帝这才醒悟过来,对屈突通说:这都是由于朕不明事理,以至于荒唐到这步田地!幸亏有了你的忠言,才没有铸成大错。于是赦免了慕容悉达等人的死罪,提升屈突通为左武侯将军。(《资治通鉴》卷178)唐朝武则天当政时,皇嗣李旦的妃子窦氏遭到陷害,她的母亲庞氏很是害怕,家奴便给她出主意,让她夜间向神灵祈祷平安,而后家奴却出面告发,庞氏被判斩首。侍御史徐有功通知有关部门暂缓执行死刑,上奏为庞氏辩护。武则天召见徐有功,责问道:你近来办案,不是重罪不办,就是重罪轻办,失误怎么那样多?徐有功回答:好生,圣人之大德。让人活着,是圣人的大德。正是这句话使庞氏得以免除死罪。(《资治通鉴》卷205)站在生命一边,就是站在真理一边。有理走遍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