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
編輯推薦: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
*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
*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
*视角崭新、配图精美;
*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
*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
內容簡介: |
石达开曾被称为太平天国中最后的英雄,而他这一生的命
运也与太平天国兴盛衰落息息相关。太平天国风云初起、蒸蒸
日上的日子里,石达开披坚执锐,夺岳阳,占武汉,下金陵,
二十八天挺进一千二百里;后来临危受命,在湖口九江扭转战
局,三败湘军首领曾国藩,甚至令他羞愤自杀。在1836年石达
开25岁之前,他的前半生经历大小百余战,凡是剑锋所指,无
不所向披靡,令清军闻翼王之名而胆寒,称之为石敢当 。
|
目錄:
|
引言/001
第一章 揭竿而起
少年英豪/001
访石相公/006
金田起义/011
首战告捷/017
第二章 翼王振翅
永安封王/024
转战河西/030
石氏敢当/038
定都金陵/044
安庆易制/052
督师湖口/061
九江大捷/067
经略江西/073
目录
第三章 天京事变
兄弟相残/083
翼王出走/090
第四章 西征长路
开辟浙闽/096
宝庆会战/102
蛰居广西/107
北上入川/112
四战渡江/117
第五章 英雄末路
大渡水寒/123
慷慨就义/130
后记/137
石达开年谱/139
001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揭竿而起
少年英豪
清道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831年,石达开出生在广西贵
县龙山山区东北部的那邦村。
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年份,这一年,英国科学家麦可法
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推动了人类由蒸汽时代向电气时
代转变,也扩大了西方国家的资本需求,使他们在世界范围内
的资本积累不断扩张;这一年,每年从港口流入清朝的鸦片已
突破万箱,而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继任者道光帝,仍旧在清王
朝江河日下的困境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也是这一年,湖南
永州瑶族农民不堪忍受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愤而起义,与广东
起义的瑶民遥相呼应,共同为后来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
运动谱写了重要的前奏。可以说,此时的中华大地上正酝酿着
一场足以令风云变化、山崩海啸的大风暴,而石达开的故乡,
002
正是这场风暴的风眼所在。
石达开的出生地那邦村,地处广西山区,这里素来以十万
大山的崇峻巍峨和生长树木的繁茂秀丽而闻名,时至今日仍然
有着无山不绿、无峰不秀、无石不奇、无水不飞泉的雅
话。那邦村所在的龙山山区内有一座平坝和一条长河,让当地
的农民能在此开垦田地、灌溉农田,从而养育了一方百姓。这
里一方面地势复杂、山峦环绕,另一方面兼备水田、草木繁
茂,生于斯长于斯的石达开,受山川河流灵秀之气孕养,生得
身姿挺拔、容貌俊秀;又自小与当地少数民族交流,形成了他
包容豁达、颇有豪情的性格。
其实石达开的原籍并不在这里,他的先祖原来居住在广东
省和平县,后来石达开的曾祖父迁居到广西,从此在这里安家
落户。石达开的父亲石昌辉,作为客家人 , 从小替人家放
牛做工 , 后来才逐渐变富起来 , 慢慢积累下一百亩左右的田
地,成为富农人家。
在中国封建社会,拥有平民身份的农民大概可以分为四
类,按财富由低到高依次是佃农、自耕农、富农和地主。最贫
困的佃农本身无地可种,只能租赁其他地主的土地耕种,并向
地主缴纳地租,他们的地位最低,但也不是贱籍,依然享有科
举出仕等良人的权利。第二位的自耕农是最普遍的存在,他们
自身拥有耕地,通常是自种自食。第三位的就是石达开家的富
003
农家庭了,这类人自家生产,还有余田,雇工经营,或者将余
田出租,向政府承担赋役,是平民身份,财力上比自耕农富裕
一些,但不如地主。最富裕的平民地主,拥有更多的土地,大
部分不自己耕作,将土地租给佃户,向佃户收取地税的同时,
也向政府交纳赋役。
由此可见,石达开家虽是富农,但也只是生活稍加宽裕,
仍然要自己进行劳作,是靠耕读传家的中等农户家庭。石达开
的长辈们虽然没能给他留下恩荫和家产作为助力,但这些淳朴
善良的农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了石达开第一笔宝贵的
人生财富。
据口碑材料 a 称,他的父亲石昌辉读过几年书,粗通文墨。
石昌辉在达开小时就常给他讲三国群雄反宦官擅权,为天下万
民谋平安的故事;给他讲当时瑶民抗击暴政,在湖南、广西起
义的故事。这些可歌可泣的战争英雄事迹,既引起了小达开学
习兵法谋略的兴趣,又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一颗反抗政
府压迫,为万民幸福而斗争的火种,日后点燃,化为燎原之
势,激励他带领太平天国的义军抗击清廷,济世安民。
如果说石达开从父亲那里确定了反抗腐朽清政府的目标,
那他从母族那里得到的,便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石达开的
a 口碑材料:人们通过口头转述的形式将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流传下来。
004
外公周国质也是一名富农,且素来有反清的志向,他爱打猎,
善使枪,广交游。石达开幼年和少年时常住外公家,周国质便
教他读书识字、练武打枪,带他结识四方豪杰。久而久之,小
达开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坚韧果敢,善于广交朋友。
随着小达开一天天长大,他的聪颖好学也变得愈发突出,
他每天手不释卷,尤其喜欢读《孙子兵法》等兵书。他父亲为
此曾几次劝他说: 你天天读兵书,有什么用处?不如精研八股
文章,将来参加科考,金榜题名,也好光宗耀祖。 但石达开
只是表面上听从父亲的话,私下里却仍然钻研兵法谋略,这样
阳奉阴违久了,他父亲也明白了他的志向,不再逼迫他学
习八股文章。
石达开不把四书五经这类科举进身的文章放在心上,这并
不意味着他的文采不佳,恰恰相反,石达开不只是一个大军事
家与大政治家,更是一个文采出众的诗人。相传在金田起义
前,石达开路过一家理发店,见到了冯云山写的一副对联:
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
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
石达开自觉这副对联文辞虽好,但气势不足,很有些头重
脚轻的意思。于是大笔一挥,稍加修改成了一幅新联:
005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此联一出,足以见他的心胸之广、气魄之大、文采之佳,
只是这剃发变成了割头,给理发店平添了一股子寒气,以后生
意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石达开文治如此厉害,武功则更是了得。要知道贵县作为
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是壮族人,后来迁
居到此的石姓族人人数少,为了自卫,就在村子里开辟了马
场,练习骑射;设立武馆,学习武艺。因此石达开少年时就与
各家名师切磋武技,吸取少林、武当之长,自创武艺,后被称
颂为晚清中国的武学大家。 a 据《太平天国野史》记载,石达开
的拳术高曰弓箭装,低曰悬狮装,九面应敌。每决斗,矗
立敌前,骈五指,蔽其眼,即反跳百步外,俟敌踵至,疾转
踢其腹脐下。如敌劲,则数转环踢之,敌随足飞起,跌出数
丈外,甚至跌出数十丈外者,曰连环鸳鸯步 , 可见他的拳
术很高,攻防都能克制四方敌人,还有弓箭装 、 悬狮
a 石达开武学名家的说法,出自《北平国术馆讲义》和《清椑类钞》。
006
装这类固定招式,以及能将敌人踢出数十丈之远绝技
连环鸳鸯步 。
石达开和陈邦森比武的故事更是成为后世武林口耳相传的
掌故,据说两人相约各自击打对方三拳,受拳者不得还击,陈
邦森首先出拳,然而击中后只觉石达开腹部如绵毫不受力,刚
一抬手就平如旧时;轮到石达开打陈邦森时,甫一出拳邦森就
知道自己无法抵挡,只得侧身避开,转身就见到达开击中的石
碑霎时裂成了几段,其武功之高,可见一斑。传说石达开还曾
将他的武艺传授给他麾下选拔出来的士兵,用于作战,增强了
他军队的战斗力,让他的这份绝世武功在抗击清廷的事业里,
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a
年少的石达开就这样在父母的期待下,在反清志向的激励
中,不断习文练武,提升自己。然而这样简单幸福的日子,却
并没能持续多久,很快,石达开就第一次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奈
与痛楚。
访石相公
在石达开不满十岁那年,他的父亲石昌辉溘然长逝,这无
a 有相关学者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007
疑是给这个幸福稳定家庭的一记重击,也让小达开感到十分的
痛苦和悲伤。石昌辉这一去,留下了病弱的妻子和四个未成年
的儿女,石达开作为其中唯一的男丁,就必然要肩负起整个家
庭的重担。
于是从石达开十岁独立支撑门户开始,他既要耕读不辍,
忙碌于田地里的农活;又要奔走江湖,做些生意来补贴家用,
包括买卖鸡鸭、米盐,运炭到平天山矿区出售等。可以说这段
时间的石达开一面读万卷书获取知识,一面行万里路增长见
识,在外头则行侠仗义,广交四方豪杰,与当时在浔梧一带活
动的天地会首领罗大纲、 大头羊张钊皆有往来,也与平天山
矿区工人和广大农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在乡里则扶危济困,
为邻里调解纷争,他热情好客,无论是农夫还是商贾,乞丐还
是僧道,乃至侠者文人、反清之士,他都邀请到自己家中款
待。所以他少年时期便广有侠名,被乡里所尊崇,人们都称他
作石相公 。
石达开家逢不幸,却凭一己之身自立门户,甚至慷慨助
人。此时的国家也正遇大难,但清王朝却已无力回天,只能通
过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加深对人民的盘剥来饮鸩止渴,苟延
残喘。清政府一方面为了支付给列强的赔款增加赋税,另一方
面开设通商口岸,西方的鸦片、洋布大规模倾销,破坏了中国
的经济秩序,许多农民和雇工因此失去了生活来源,可谓民不
008
聊生、天怒人怨。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沉沦之中,但清政府可以退让,民众不能退让,广州
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义军,用刀矛锄耙来抗击英军。张维屛
《三元里》称: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
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同时各地的反清起义也此起彼伏,
石达开的故乡广西浔州,正是起义的集中地, 大头羊张钊、
大鲤鱼田芳、天地会罗大纲等人纷纷揭竿而起,仁人志士
们奋起图强,天下如同积薪厝火,一触即发。
如今的石达开已文成武就、声名远播,此时的天下也是风
云色变、豪杰并起,石达开只待一个机会便能投身革命的洪
流,将自己毕生所学化为投枪匕首,掷向那腐朽没落的清
王朝。
而这个机会,很快便来了。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 , 那一年石达开16岁,有两位特殊
的客人自远方慕名而来,与他进行了一场秘密谈话,这次谈话
彻底改变了石达开的命运,而那两位特殊的客人,正是太平
天国运动的发起者和重要领导人,日后的天王洪秀全与南王
冯云山。
洪秀全来自广东花县,是一名出身于耕读世家的读书人,
其实他最初并没有革命的想法,而是想要通过清朝的科举考试
009
进入官场,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可惜自洪秀全十六岁开始
考试生涯后,接连两次乡试(三年一考)都以失败告终,他
二十五岁时第三次在广州参考却再次落选,大受打击的洪秀全
回家便病倒了,这一病便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位老人说奉上
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
这个梦的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但洪秀全确实是以这场
病中之梦与后来读到的基督传教士分发的《劝世良言》一书相
对比,认为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二弟,受上帝之命下凡
诛妖,从此抛开了孔孟之书,断念于科举而转向革命,说不
洪秀全雕像
010
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要自己来开科取士 。 他改信了基督
教,四处宣传自己解读的基督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 , 以此
号召劳苦大众,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斗争。
冯云山是洪秀全的同乡,也是他最初也最虔诚的教徒。他
们二人起初在广州一带传教,后来转至广西,洪秀全回花县
后,冯云山独自去了紫荆山任书馆先生。他白天教书,晚上手
提火把,翻山越岭,宣传拜上帝教。那些耕山烧炭的山民对他
十分信服,到道光二十七年间(1847) , 在广西桂平的拜上帝
会已经吸收了包括太平天国重要首领杨秀清、萧朝贵、韦昌
辉在内的两千余人为会员。
这时,洪秀全再次回到广西,这对志于革命的兄弟会和之
后,分析了拜上帝会在当地的发展状况,便决定以紫荆山为基
地,积蓄力量,准备起义。而古往今来,凡是起义举大事,最
需要的便是人才,尤其是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之才。洪、冯二
人求贤心切,听闻贵县石达开少年英才,喜结英雄,便相约去
拜访,想要说服他参加反清起义,共图大业。
洪秀全与冯云山此番来访,对石达开直言天下局势,称外
有英、法、美、俄等国垂涎华夏大地的丰饶物产;内里清政府
孱弱无能,贪官污吏只知欺压百姓,可谓是山河破碎、百姓困
苦。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必要请石达开出山共举大计,建
功立业。
石达开于是慨然应诺,与他们相约驱逐清政府,抵抗帝国
011
主义入侵,救助百姓于水火之中,重现中华民族昔日的荣光,
投身于太平天国起义洪流,成为这场农民斗争中最年轻的一位
领袖。这件后世史家以三顾茅庐比拟的访石相公事,是石
达开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他踏上了戎马倥偬反帝反封建的后
半生,用尽毕生的才气与豪气,欲为天下万民谋一个光明平坦
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