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元大都的规划与复原

書城自編碼: 280253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郭超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01111231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16-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67/46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7.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战胜人格障碍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漫画三国一百年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59.8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58.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0
《蒙古颠覆世界史》
+

HK$ 97.5
《殊方未远:古代中国的疆域、民族与认同》
+

HK$ 129.8
《重新讲述蒙元史》
+

HK$ 72.0
《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与解读》
+

HK$ 87.0
《地下长安》
編輯推薦:
这是一部对元大都规划进行系统研究和复原的学术著作,是一部体现学术理论和学术精神,具有超越前辈学者的独到见解和质疑固有观点的难得的学术成果,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和北京城变迁史、元史和元大都城市史,乃至世界都会史,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业内学者均给予了高度赞誉。

主要成就有:

一、首次论证并揭示了元大都宫城空间及规划被明北京宫城所沿用和改造的史实,即首次论证并揭示了元大都宫城与明北京宫城同址的史实。

二、论证了元大都皇城的空间规划及西南内凹角的形成是对金大宁宫空间规划的继承与改造的结果。

三、复原了元大都中轴线序列和千步廊与棋盘街的构图,以及钟楼市的空间位置在中轴线的北端,首次揭示了元大都中轴线沿用金大宁宫中轴线的史实。

四、首次复原了元大都50坊名称与空间位置的变迁。

五、诠释了元大都衖通的定义与空间分布。

六、诠释和复原了元大都大城城墙的建筑模数、建筑结构以及建筑高度与宽度的比例。

七、首次揭示了元大都民居宅院的规划模数以及复原了元大都8亩大宅院的平面规划。

八、首次论证了元大都宫城夹垣与大内夹垣的空间位置,进而揭示了元大都城市规
內容簡介:
《元大都规划复原研究》是元史和元大都研究领域里首部系统论证元大都帝京规制 “准五重城”规划的专著。本书对元大都规划的传统主流观点进行剖析和质疑,首次指出元大都规划主流观点基本属于没有进行过实证研究,即没有学术支撑的推测观点;本书运用“六重证据法”对元大都宫城、皇城、大城及中轴线的空间规划与主要建筑进行实证研究,就元里制里长和尺长、宫城与大内御苑的空间位置、双重夹垣规制、帝京规制重城规划、中轴线序列、大城城墙和居民宅院的规划及其模数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得到元史、建筑史、城市史、地图史、北京史、元大都等学科研究权威和考古、古建专家的高度肯定:认为本书提出和论证的一系列新观点,是对传统主流观点的修正和补充,确有超越学术前辈的独到之处;是元大都规划研究领域里的一部观点创新、理论创新、研究方法创新的力作;是对元史和元大都研究、对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和北京城变迁史研究做出学术贡献的难得的研究成果;认为本书运用的“六重证据法”是在研究方法论上的独创,对研究其它古都、古城规划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认为本书在论证过程中体现出的“求真辨误”的学术精神,在当今学术界是十分难得的。
關於作者:
郭超,字文若,北京人。人文学者,文化创意人。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建筑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0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历史文化和古都古城规划与古建筑的复原研究,特别是在北京城变迁史的研究方面有许多新的观点和论证,首创“六重证据法”和“尺度法”,为古城规划和古建筑复原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为“北京中轴线申遗”首倡者和元大都准“五重城”观点的论证者。学术著作多部,论文数十篇,绘制北京城变迁及古建筑变迁等的历史地图上百幅。《北京中轴线变迁研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届“三个一百”工程原创学术著作。
目錄
序一

序二

时空随想(代前言)




绪论 元大都研究综述

第一节 元大都研究介绍

第二节 元大都规划研究的若干问题

第三节 尺度法:古都规划研究方法之探讨




第一编 元大都大城规划复原研究




第一章 元大都城的选址

第一节 元大都城选址与营建的历史地理条件

第二节 历史地理条件对元大都大城城墙规划的制约

第二章 元大都大城城墙的规划与修筑

第一节 元大都大城城墙的空间走向与规划步骤

第二节 元大都大城城墙的规划长度与实际修筑的长度

第三节 元大都大城城墙的修筑

第三章 元大都大城的城门、瓮城及附郭

第一节 元大都大城的城门与城楼

第二节 元大都大城城门之瓮城

第三节 元大都大城之城关附郭

第四章 元大都大城的水关

第一节 元大都大城的漕运水关

第二节 元大都大城的排水水关

第五章 元大都中轴线规划复原研究

第一节 元大都对金大宁宫泛中轴线的继承与改造

第二节 元大都中轴线的长度与区域空间的规划

第三节 元大都中轴线的空间序列

第六章 元大都的街巷与居民宅院

第一节 元大都的街制与街巷

第二节 元大都的居民宅院及规划模数

第七章 元大都的坊与官署

第一节 元大都城内的坊制度

第二节 元大都官署的布局

第八章 元大都之礼制建筑与报时、观象建筑的布局

第一节 元大都之礼制建筑

第二节 元大都之报时、观象建筑

第九章 元大都的商市

第一节 元大都的钟楼市

第二节 元大都的羊角市

第三节 元大都的东角市

第四节 元大都的街市

第五节 元大都的城关市

第十章 元大都水系及水利工程与给排水系统

第一节 元大都的水系及水利工程

第二节 元大都的给排水系统

第三节 元大都的主要桥梁




第二编 元大都皇城规划复原研究




第十一章 元大都皇城规划

第一节 元大都皇城之城垣

第二节 元大都皇城之城门

第三节 元大都皇城各空间区域规划

第十二章 元大都太液池禁苑

第一节 对金大宁宫西园的继承与改造

第二节 万寿山

第三节 瀛洲

第四节 犀山台

第十三章 皇太子宫——隆福宫

第一节 隆福宫的四至与平面规划

第二节 隆福宫的规制与主要建筑

第十四章 皇太后宫——兴圣宫

第一节 兴圣宫的四至与平面规划

第二节 兴圣宫的规制与主要建筑

第十五章 元大都皇城内的皇室服务机构与库场

第一节 元大都皇城内的皇室服务机构

第二节 元大都皇城内的库场




第三编 元大都宫城规划复原研究




第十六章 元大都宫城的筑建

第一节 元大都宫城修筑的时间、条件及城墙尺度

第二节 元大都宫城与金大宁宫宫城的空间关系

第三节 元大都宫城之城门

第四节 对金大宁宫宫殿基址的继承与经营

第十七章 元大都宫城空间位置考证

第一节 史料记载的元大都宫城的空间位置

第二节 元大都皇城诸建筑与宫城的空间关系

第三节 明北京宫城遗存的若干元代遗构

第四节 元大都、明北京之宫城及皇城若干规划尺度的比较

第五节 考古资料数据的间接佐证

第十八章 元大都宫城规划的复原研究

第一节 元大都宫城外朝内廷的规划布局

第二节 元大都宫城的宫殿布局

第三节 元大都宫城金水河与“三桥”规划的复原研究

第十九章 元大都大内御苑规划复原研究

第一节 元大都大内御苑的空间位置

第二节 元大都大内御苑的重垣规划

第三节 元世祖的大内“籍田”之所

第四节 元大都的“绿山”

第二十章 元大都的宫城夹垣和大内夹垣

第一节 元大都的宫城夹垣

第二节 元大都的大内夹垣




总论 元大都规划复原研究概说

第一节 元大都的规划原则

第二节 元大都的规划依据

第三节 元大都的规划成果——准“五重城”

第四节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第五节 元大都的规划沿革

第六节 元大都规划的历史地位

附表一 元大都中轴线城门建筑空间变迁纪事表

附表二 元大都中轴线宫殿建筑空间变迁纪事表

附表三 元大都中轴线广场建筑空间变迁纪事表

附表四 元大都中轴线其他建筑空间变迁纪事表

附录 元大都大事年表

插图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第四节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元大都,作为中国古都规划的一个里程碑,是在象天设都、因地制宜、尊崇《周易》《周礼》等规划原则指导下,规划设计建成的新都城。因此,元大都的规划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元大都中轴线贯穿准“五重城”
元大都虽然是蒙元帝国营建的国都,但忽必烈汗在统治术上汉化得比较彻底,命精通儒释道的刘秉忠和赵秉温相址和规划帝都。刘秉忠、赵秉温依据帝京规制又结合历史规划空间,将元大都规为准“五重城”。
1.以前代宫、苑泛中轴线作为元大都中轴线。元大都中轴线是对金大宁宫中轴线规划的继承。所以元大都中轴线的北端点仅位于大城之中部,即纵贯元大都城的中南部,而不像金中都中轴线那样纵贯全城南北。
2.对前代宫、苑空间规划的继承与改进。刘秉忠、赵秉温沿用金大宁宫三重城的空间规划,又新规划了大城城垣和宫城夹垣,使元大都形成了宫城(又称“内皇城”)、卫城(即大内夹垣,又称“皇城”)、禁城(宫、苑禁垣,又称“内禁垣”)、皇城(称“拦马墙”,又称“禁垣”)、大城准“五重城”的帝京规制的规划格局。
二、以漕渠为据规划城、濠、街、坊
元大都的规划,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前代漕渠为据,规划大城之东城墙及护城河、文明门大街、皇城之半边街,以及若干坊界。元大都大城之东、西城墙内距中轴线的距离相差约半里的原因,主要是规划东城墙走向形成的。如果按照大城之东、西城墙内距中轴线的距离相等的原则,元大都大城之东城墙应该规划在实际修筑的东城墙以东约半里南北一线上。但是,刘秉忠、赵秉温因地制宜地利用前代的漕运渠道作为大城之东城墙的护城河,故将大城之东城墙规划在前代漕运渠道以西。
笔者结合对北京历史上的水系、地形、地势、地名和若干粮仓、库场的考察,发现:
1.元大都大城之东护城河,乃为元代以前就存在的若干条南北流向的漕运渠道中的一条,其北端与坝河连通;在其东、西两侧,分布着若干粮仓、库场等空间,后为元明清三代沿用或改用。
2.文明门大街,亦为元代以前就存在的若干条南北流向的漕运渠道中的一条,其北端与古濠(即车箱渠,后为明北京北城墙护城河)相通;在其东、西两侧,也分布着若干粮仓、库场等空间,后为元明清三代沿用或改用。因这条古漕渠流过若干条东西向的粮道,故在粮道上建有若干座桥梁,从位于东直门大街的“北新桥”的历史地名得知:在这条南北流向的古漕渠上还应该建有“北桥”和相对的“南桥”。时至今日,在北新桥以南的东四北大街两侧,分布有白米仓、王府等多个面积较大的空间,即为古代粮仓、库场空间的遗存。且看大街两侧的胡同,地势要比大街高出1米多!由地名、地势、粮仓等空间可推知:元大都文明门大街的前身应为古代漕运渠道。
3.刘秉忠、赵秉温还利用古漕渠作为元大都大城若干坊的分界线。在大城中轴线以东,以皇城东玉河及东漕渠(改为文明门大街)为坊界;在皇城以西,以皇城西玉河及西漕渠(今赵登禹路)为坊界。
三、以中轴线、海子和古濠为界规划城区
刘秉忠、赵秉温根据“大衍之数”将元大都大城空间规划为50坊,分布在以中轴线和海子及古濠为界的东、西、北三个城区内。在大城中轴线以西、海子和古濠以南的西城区的街巷基本为金代所规划,元代沿用并作局部改造,先规划有12坊,后规划有13坊。在大城中轴线以东、古濠以南的东城区的街巷部分为元代所规划,部分为元代沿用并改造前代的规划,先规划有18坊,后规划有17坊。在大城海子和古濠以北的北城区为元代所规划,有20坊。
四、以历史遗存空间规划官署、坛庙、仓库
刘秉忠、赵秉温因地制宜地规划元大都的特点还体现在对若干官署、坛庙、仓库的规划上,即以历史遗存的若干较大面积的平面空间,规划元大都的众多官署、太庙、社稷坛、仓库等。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以金代左丞相金兀术府邸——“北相庄”作为元朝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官署,后称“北省”;以位于金大宁宫宫城东南的“南相庄”作为最高财政机构尚书省官署(曾三度成立,又三度并入中书省),后又作为中书省官署,又称“南省”;以前代粮仓改建太庙和社稷坛;沿用前代的粮仓库场等。
五、元大都大城四垣十一门之大街无一相直、相接
元大都大城城门,并未完全按照《周礼》“营国规制”的“方九里,旁三门”进行规划,而是将元大都大城规划为11座城门。关于元大都大城规划为11座城门,有传说是刘秉忠仿照三头六臂两足的哪咤神而为之,即为“哪吒城”。也有人认为是刘秉忠根据阴阳学说将大城北城墙规划为两座城门的。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说法均有一定根据,但结合元大都大内御苑北内垣正中不设门,以及明中都大城北城墙正中亦不设城门,以及忽必烈与刘秉忠的关系等因素分析,认为元大都大城北城墙和明中都大城北城墙正中均不设城门,与中国传统五行相生相克学说不无关系。元代五行属金,明代五行属火,金代五行属水。而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故刘秉忠在规划大城北城墙时,在北城墙正中“水”的位置不设城门,即防“金生水”,而以“土克水”;明中都大城北城墙正中“水”的位置不设城门,亦由以“土克水”和防止“水克火”的规划思想所致。
刘秉忠精通儒、释、道理论,是忽必烈朝廷的高级汉族幕僚。刘秉忠在辅佐忽必烈统治时,更多的是以儒家言行来影响忽必烈汉化。但忽必烈却“为我所用”地以藏传佛教为国教、以儒教为国策,而不独尊儒术,并以此来限制、牵制刘秉忠等汉族臣僚。虽然刘秉忠的大多建议为忽必烈所采纳,但也有一些为忽必烈所修正,特别是在元大都的规划方面,作为首席规划师的刘秉忠则完全听命于总规划师忽必烈。为了让忽必烈能够接受元大都城的规划方案,刘秉忠有意识地把中国传统文化阴阳五行理论与藏传佛教信仰相结合,将元大都大城城门规划为11座。
元大都大城11座城门中有6座城门的空间定位,受到历史道路的影响。这6座城门分别是:大城南城墙中门—“国门”丽正门定位在金大宁宫中轴线上,南城墙西门顺承门定位在金中都光泰门外大街上;西城墙中门和义门定位在金中都北郭之北纬路上,西城墙南门平则门定位在金中都北郭之南纬路,亦即金大宁宫之西横街上;东城墙中门崇仁门定位在金大宁宫北中轴线之北纬路上,东城墙南门齐化门定位在金大宁宫之东横街上。
元大都大城11座城门中有5座城门的空间定位为刘秉忠、赵秉温的新规划。这5座城门分别是:西城墙之北门肃清门,定位在高梁河入城口以北、南距和义门约4元里的空间位置上;东城墙之北门光熙门,定位在坝河与车箱渠汇合处,即位于漕运河道坝河之西坝千斯坝西侧;北城墙之东门安贞门、西门健德门定位在北城墙之三等分段的衔接处;南城墙之东门文明门,则是定位在古漕渠上,并将古漕渠改为文明门大街。
因此规划,所以元大都大城之11座城门及其大街,无一相直、相接。这恐怕是中国古都规划中极其罕见的现象。
六、元大都城区之火巷、民居的规划模数不尽相同
《析津志》记载:周长“六十里二百四十步”的元大都城中,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而容纳几十万人口的民居,就分布在这些火巷和衖通里。街道、火巷、民居,就好像是若干棵茂盛的大树的“树干”“树枝”和“树叶”,有序地分布在元大都城内。
1.元大都火巷的规划模数
考古发现元大都大城内的火巷与火巷之间的距离,西城约为78米,东城约为79米,由此可知当时的规划模数为50步。笔者认为,之所以西城的火巷与火巷之间的距离小于东城,是因为西城的火巷地处金中都之北郭,很可能是金代规划的;而东城的火巷则是元代规划的。虽然金、元两代同以50步为模数规划火巷,但元尺大于金尺,致使东城火巷的间距大于西城火巷的间距。
2.元大都民居的规划模数
《元史》记载:元大都的民居以8亩为1分。但根据考古发现和元大都的人口总数分析,元大都的民居面积有10亩以上、8亩、6亩、4亩、3亩、2亩、1亩7种。元代240平方步为1亩,结合火巷50步的规划模数和火巷宽约6步得知:两条火巷之间的建筑面积的南北长度约为44元步(约69.19米)。8亩之宅,约为44元步×44元步。1亩的面积约为11元步×22元步。故1亩的面积应该为元大都民居的基本规划模数。
七、元大都集东西方多种风格的建筑于一城
元大都是中国古都规划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既沿袭了中国帝都的规划思想和皇权礼制,又首次在中国古都中规划修建了众多非中国风格的建筑。而这些中国式的和非中国式的诸多建筑同时出现在元大都,是多种宗教思想相互包容和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最好见证。在元大都规划和修建有道教宫观、佛教寺庙、伊斯兰教清真寺、基督教教堂等各种风格的建筑。元大都可谓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座集东西方多种风格的建筑于一城的“世界建筑博物馆”。
元大都城里规划修建的多种风格的建筑有:中国传统礼制宫殿建筑,以大明殿、延春阁、崇天门城楼、广寒殿、仪天殿、光天殿、玉德殿、宸庆殿、太庙大殿、鼓楼为代表,建筑屋脊为庑殿顶、歇山顶。蒙古建筑,以兴圣殿、延华阁、清宁宫为代表,建筑屋脊为盔顶、盝顶。佛教建筑,以白塔、过街塔为代表。伊斯兰建筑,以清真寺、土耳其浴室为代表。基督教建筑,以教堂为代表。
八、元大都:山水相间、河湖密布、生态之城
刘秉忠、赵秉温充分利用了金中都东北郊河湖密布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来规划元大都城——
1.将永定河故道海子规划在元大都城的中西部,使之成为大运河北段之通惠河北端的漕运码头和元大都城生活的氧吧。
2.将隋代开挖的永济渠北端主、支渠道作为元大都城的水系和给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使之成为元大都城日常生活的依靠。
3.对前代规划的皇家山水园林加以继承和改造,使之成为元大都城的皇城区域和具有代表性的、传承有序的人文建筑。
4.对前代寺庙、府邸、民居、仓库、草场的继承与保护,使历史遗存的古迹成为元大都城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之一。
5.刘秉忠规划的元大都城,湖泊连缀、河渠纵横、桥梁处处、碧波漫城,又层林荫樾、庙宇恢宏、市肆临次、楼塔高耸,不单是丝绸之路的东方威尼斯,更是真正人文与自然相浑一的世界大都会。
6.元大都城的规划,是对历史文化名城蓟城——燕京的继承与改造,使之成为位于燕山环抱、河海相通的风水宝地上的古代都城,是一座享誉世界的生态文明之城。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