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HK$
47.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HK$
65.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78.2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5.8
《
收尸人
》
售價:HK$
72.8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編輯推薦: |
激励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形形色色的教育模式在给孩子们带来崭新的学习体验。然而,教师们在广泛使用表扬这种常见且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同时,忽视了表扬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表扬流行、表扬至上不但给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养成带来隐忧,也为教师教学和德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学生的抗压力弱,管教不得;学校好孩子,家中小霸王;转化不成功,问题生逆反,等等这些问题因何而来?为何产生?怎样解决?如何防范?
教师如何做丛书再度关注教师日常工作,针对当下表扬流行的教育现象和问题,答疑解难。
书中明确地指出了知识学习和道德习得间的不同,认为表扬在学校道德教育中是一柄双刃剑。作者为教师们支招,在正确认识表扬的优缺点、反思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的基础上,如何从教师和学生双方出发,选择恰当激励教育策略,恰当对待激励与奖励,合理规避可能的风险,*终掌握这柄武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
內容簡介: |
表扬学生的三十六计!反思道德教育实践,定制恰当激励教育策略!
《教师如何表扬学生:道德教育中表扬流行现象的反思》旨在说明,为避免表扬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应如何采用合适的表扬策略,使教师的表扬能对学生的道德发展真正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表扬学生:道德教育中表扬流行现象的反思》主要分为分析问题和提供建议两个部分。
书中以多个案例说明,在以往和当前的学校实践中,将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寄希望于表扬的做法并不鲜见,指出在年幼儿童习惯的养成、纪律教育、法律教育、在课堂管理甚至知识学习等方面,表扬是一个必要而有效手段。但表扬在教育中的运用,需关注教育目的的实现。本书随后从追问道德教育的本质目标出发,指出过分追求表扬可能使学生不是从道德对人存在的意义,而是从道德有何用出发来看待道德,这绝非我们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道德教育不应该使学生注重外在功利的获得,而应该让他们学会自我修养,达到自律,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当表扬失去效用时,教师便应该寻找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本书认为,表扬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种包容宽厚的心态,以及从容不迫的意识。书中从表扬的心理学、伦理学基础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表扬的优点与弱势,并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经验,给师生双方开出药方,如鼓励学生正确归因、积极自我评价,鼓励教师成为反思性的激励者,分析具体教育情境,了解学生需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描述性语言和及时反馈,等等。
作者希望中小学教师能从中获得同感,也希望家长能从中获得启迪。
|
關於作者: |
李先军,男,副教授,1973年9月生,湖北潜江人。中师毕业后,曾在农村中学工作12年。2009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史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省学校德育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德育原理、西方教育史、教师教育。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一项。著有《绩效工资与师德建设》一书,在《中国教育学刊》等学术杂志上发表30多篇论文。
|
目錄:
|
自序1
引言:表扬流行的隐忧 1
第一章 表扬的心理学基础 001
第一节 表扬传递了教师的期望 003
一、教师的良好期待使学生积极进步 004
二、教师要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 011
第二节 表扬强化了学生的积极行为 016
一、表扬满足了学生追求快乐的心理 016
二、表扬为学生提供了模仿的对象 024
三、表扬激励学生学会社会行为规范 028
第三节 表扬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外部动机 030
一、表扬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030
二、教师的认可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032
三、表扬让学生信心百倍 034
第二章 表扬的伦理学基础 039
第一节 表扬表明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 041
一、表扬让学生获得快乐 041
二、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 047
三、表扬融洽了师生关系 049
第二节 表扬满足了学生获得尊重和认可的需要 053
一、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尊重 054
二、学生的道德发展离不开表扬 056
第三节 表扬教会学生明辨是非 062
一、学生的成长需要价值引导 062
二、表扬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可能性 065
三、表扬强化了学生的对错认知 070
第三章 表扬是柄双刃剑 075
第一节 表扬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077
一、表扬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 078
二、表扬使学生习惯于作秀 085
三、表扬容易使学生麻木,甚至逆反 091
四、表扬使我习惯于服从 095
第二节 表扬可能影响学生行为的内在动机 101
一、表扬沦为控制学生的手段 101
二、表扬忽略了学生行为的过程 107
三、表扬损害了学生对行动本身的兴趣 109
第三节 表扬难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112
一、表扬忽视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113
二、表扬影响了学生的自由选择 134
三、表扬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147
第四章 老师表扬三十六计 157
第一节 让表扬不再成为约束 160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160
二、给予客观公正的表扬 168
三、给予学生乐于接受的表扬 170
第二节 合理的方式让表扬事半功倍 181
一、集体表扬激发合作学习 182
二、及时表扬让学生迅速获得反馈 184
三、间接表扬让赞美更真诚 186
四、过程表扬使学生的善行更持久 189
第三节 使用描述性的语言表扬学生 193
一、学生需要积极反馈 193
二、描述性语言能为学生提供积极反馈 195
三、教师使用描述性评价语言的方法 200
第四节 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表扬 208
一、反省自身行为的意义 208
二、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217
三、进行自我赞美 224
第五章 做反思性的激励者 231
第一节 反思,使表扬更恰当 233
一、反思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 234
二、有效的表扬有赖教师素质的提高 236
三、恰当的表扬需要教师深思熟虑 238
第二节 教师的反思有法可循 240
一、从理论学习中汲取智慧 240
二、从实际情境中得到启发 244
三、从个人反思日记中审察得失 246
结束语 251
后记 259
精彩书摘
|
內容試閱:
|
结束语
本书的核心工作是探讨表扬这一常用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的优点和不足,使教师学会正确地使用表扬,合理规避错误表扬带来的潜在威胁。在学校的实践中,将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寄希望于表扬的做法并不鲜见。当前美国中小学流行的积极行为支持项目就旨在通过对学生良好行为的表扬和奖励,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行为。
表扬虽确实有它的适用之处,但也其适用范围。过分迷信表扬,就会导致出现方法至上的后果对方法的顶礼膜拜。一次,女儿从学校回来,要我帮她拍照。原来,她们学校要求全校学生去学雷锋做好事,但做好事的过程必须用相机拍下来,上交照片后全校评奖,获奖同学的照片将贴在学校的橱窗里展览。老师要求做好事的照片须在一周后上交。我听后哑然无语。这正是方法至上的表现。正如美国教育家诺丁斯Nel Noddings所说,众多哲学家、科学家、伦理学家从笛卡尔时代起,就试图为人类找到一种一成不变、完美无缺的方法。他们似乎忘记了,人类是被各种客观条件所制约的、是活生生的、需要自己思考和决定的动物。方法变成最重要的东西。
表扬在教育中的运用,需关注教育目的的实现。现代教育已然脱离了培养道德的人这一目标。20世纪伟大的诗人艾略特(18881965)对现代教育评论道:个人要求更多的教育,不是为了智慧,而是为了维持下去,国家要求更多的教育,是为了要胜过其他国家,一个阶层要求更多的教育,是为了要胜过其他阶层,或者至少不被其他阶层所胜过,因此教育一方面同技术效力相联系,另一方面同国家的地位相联系要不是教育意味着更多的金钱,或更大的支配人的权力或更高的社会地位,或至少一份稳当而体面的工作,那么费心获得教育的人便寥寥无己了。
表扬使学生不是从道德对人存在的意义,而是从道德有何用出发来看待道德。道德是应该有用的,但道德教育不应该使学生注重外在功利的获得,而应该让他们学会自我修养,达到自律,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的人的内涵是什么?成为有道德的人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幸福。但幸福可作为目标,却不能作为标准。既然表扬本身可能影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那以它为主就更有问题了。不可否认的是,在年幼儿童习惯的养成、纪律教育、法律教育、在课堂管理甚至知识学习等方面,表扬是一个必要而有效手段。这就需要教师在不能摒弃这一手段的同时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出道德行为之后的愉快感、自豪感、欣慰感,以此转化为产生道德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教师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成熟、自立和自我激励的个体。只有使学生的道德内化和学生个体道德需要结合起来,学生的道德才会得到发展。道德教育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强调内部奖赏,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机会,相信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具有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达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提高。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来说,这个过程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这需要教师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增加活动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当代道德教育方法的创新,需要我们从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吸取营养。中国传统道德注重内求的方式,其前提要求证明的是人是否具有内在的价值之源。所谓内在的价值之源是指人是否具有与生俱来的价值自觉的能力。乔姆斯基在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中发现,语言结构的复杂性和小孩子很快能够自然地掌握语法。由此,他推断人必然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在这个基础上,他重新提出了人有先天观念的问题。他批评斯金纳的心理学的实验结果绝大部分都不适用于解释人的行为。
中国道德教育传统方法强调让学生不断的进行自我评价,尤其是品德评价备受重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立功、立德、立言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三不朽信仰,也是中国人永生保证。这一信仰一直到今天还是活着许多中国人的心中。中国人相信价值之内源在于一己之心而外通于他人及天地万物,所以翻来覆去地强调反省、自反、反求诸己、反身而诚之类的功夫,这就是一般所谓的修身或修养。孟子和《中庸》都说过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的话。所以反身而诚不是独善其身的自私或成为佛家所谓自了汉。自我修养的最后目的仍是自我求取在人伦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和谐。这是中国思想的重大特色之一。朱子在宋儒中最正视读书明理,但他一再说读书只是第二义的事,最要紧还是读圣贤书之后,更进一步切记体察,向自家身上讨道理。总之,中国人基本相信人心中具有一种价值自觉的能力。中国人由于深信价值之源在于人内心,对于自我的解剖曾形成了一个长远而深厚的传统:上起孔孟老庄,中经禅宗,下至宋明理学,都是以自我的认识和控制为努力的主要目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个人比较具有心理的平衡和稳定,不能完全以外缘条件来解释。至少中国人特别注重自我的修养,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特色。这当然不是说中国人个个都在精神修养方面有所成就。但二三千年来中国社会能维持大体的安定,终不能说与它独特的道德传统毫无关系。现代西方人遇到自我精神危机时往往向外求救,而心理分析又有偏于放纵本能的流弊,自由、解放反成为放纵的借口。从这一点来讲,中国的修养传统正是一种值得珍贵和必须重新发掘的精神资源。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教给学生自我修养的方法,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走向自我完善。
学生对表扬的追求也容易使他们失去对知识学习本身的兴趣。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才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源泉。2008年1月10日,来自瑞典的诺贝尔奖评审团一行3人在复旦大学为大学生们作了报告。在随后与大学生的现场互动中,这些评审团的考官们表示,诺贝尔奖评选的标准是科技创新和为人类进步的贡献,但是做学问不应该以诺贝尔奖为唯一的奋斗目标,因为一直以来,获奖科学家的科研都应该源自对未知的兴趣和热爱,而不应该以金钱和名誉为研究目标,一开始就以得奖为目的,未免有些急功近利,反而会影响科研本身的进展。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教授也指出:诺贝尔奖是对科学贡献的褒奖,而科学家本人并不能因为追求诺贝尔奖去做学问。 同理,把表扬当作目的,是舍本逐末。激励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才是表扬真正的目的。
总之,表扬的运用方法是由教师所应达到的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本书对表扬的探讨,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教师反思教育过程中表扬策略的优点或不足,选择最佳的教育策略,最终达到教育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