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7.7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4.9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8.7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7.7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102.4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6.4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9.4
|
內容簡介: |
法治新闻评论(简称法治评论,下同)在不同的时代,呈现不同的价值品格与发展规律。强化理论研究,把握共性规律,对于推动法治评论在敞开公众言说路径、服务民族文化转型、积蓄法治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将发挥建设性作用。
作为业内**部研究法治评论(而非法制评论)的论著,王松苗编著的《法治评论道与技》对传统新闻评论专著重点采用论说文写作经验外加文章分析的体例进行了合理扬弃,在尊重新闻评论一般写作规律和写作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对法治评论的定义、范畴、本质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比如,明确提出法治评论是一种法治立场或者说法治视角的评价,是传播者以一定的法律规范、社会规则为依据,对人的行为、社会现象或思想倾向作出的判断。从法治评论的价值角度理解,它的功能在于传播法治理念、表达法治观点、彰显法治精神、服务法治建设。因此,法治立场、法治角度是它区别于其他评论的本质特点。选题、论证、结构、语言等其他方面的特点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现有的新闻评论著述中,尚无人从哲学、法学和新闻学的综合角度来研究法治评论的理论(哲学)属性、新闻属性和媒体属性。本书在分析人类做出评价活动的基本规律后,重点指出法治评论的*高境界应当是活动或实践水平的评价,即必须使评价成为一个动态的、现实的过程。它既不像本能的反应那样,只是当下的短时刺激的反射活动,也不像心理和理论评价那样,把现时和未来的评价局限在个体的精神活动领域,而是要求把价值关系的现实和未来结合起来,成为真正彻底的、完整的评价,进而在接受检验中赢得较大的认同,在“理性、建设性”中推动社会进步。从新闻层面看,法治评论的本质特征是且只能是法治立场、法治角度的观点表达,所以,对待不停涌现的热点,追求速度但不能过分强调速度,相比之下,强调有趣的视角和精到的论证,更能传递法治的正能量。
从新闻角度分析法治评论的特性,现有著述多是用政治性、群众性、新闻性、科学性、指导性等来进行概括。对此,本书承认政治性是新闻评论的基本属性。但政治性不能成为新闻评论与其他新闻形式或意识形态领域产品相区别的标志。同时本书认为,新闻评论的指导性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更难成立。因此,结合法治新闻评论的自身特点,本书着重研究了法治评论的五个理论品格,即:(1)新闻品格:争抢时效,以*新鲜的事件要素来写作;(2)法治品格:言说法理,使评论具有时代的高度;(3)人文品格:通达人情,使评论具有阳光的温度;(4)理性品格:适度谦抑,使评论具有严谨的力度;?(5)媒介品格:公共关怀,使评论具有广泛公众性。其中(1)和(5)是所有评论的公共属性,(2)、(3)、(4)是本书的**分析。法治评论要突出法理性,离不开三个要素:法治知识、法治思维与法治表达。
有了微博评论后,法治评论还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本书认为,应当不断通过文化市场调节来满足受众的消费需求,释放“基本效用”,追求“边际效用”的*大化。从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和实现边际效应的*大化角度出发,本书分文化评价、引导功能和传播功能三个层面分析了法治评论的价值与作用。其中重点分析了不同文化模式中的法治养分、和谐文化建构中的法治导向和*进文化离不开法治评论这种规范评价的牵引等,通过对法治评论在服务民族文化转型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的论证,得出结论:和谐文化、社会主义*进文化必须流淌法治的血液,*进文化离不开法治评论规范评价的指引。这在当下的评论论述和著作中尚属首次。
为了增强论证的说服力,《法治评论道与技》对《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检察日报》等专业媒体、《*国青年报》等新锐媒体和网络、微博等新媒体上的一些评论文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强化结论的可信度。一方面注重“应该如何”的规范性研究,另一方面更注重以“是什么”的描述性研究和“为什么”的解释性研究为基础。在规范性研究上,注重借鉴前人成果,但重点是个人创见。在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上,本书没有满足于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综合采用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成果比较、名篇解读和数据监测等,对法治评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思考。
同时,本书还对法治评论的演进历史和基本形态进行了考证和分析,明确提占了法治评论与法制评论的使用节点为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采用“法治”概念之后。为此,本书对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必要的甄别,从而突显了法治评论的时代价值。而对实务操作性问题的关注,对于检验法治评论的研究成果,提升法治评论的理论品质,具有“烈火炼真金”的作用。
通过对法治评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发现与分析,本书认为,在微博时代,既不必人为抬高评论的地位,“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也不必妄自菲薄,故意“矮化”评论的地位。既不能对法治评论的作用有着不现实的期待,也不能用学者的水平来要求时评人。后法律体系时代,法治评论是法治时代的言说标杆,它对于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批评建议权,有效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客观理性地对待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不断累积法治正能量,建设性地推动民族进步,具有思想引领的价值。
在结构上,本书从五个方面对法治评论进行了理论观察(“道”),从一个方面进行了实践观察(“技”)。
绪论部分重点介绍本书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等。
**章法治评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主要是对20种定义进行对比后,从外延与内涵上,为法治评论做出了一个相对全面周密而不冗长的定义,进而奠定了本书的论证基础。
第二章法治评论产生的背景与演变历程,重点梳理了法治评论发生发展与勃兴的简要历程,以了解法治评论的沿革,理解法治评论的价值,增强法治评论的信心。
第三章法治评论的三维属性,通过对法治评论的哲学价值属性、新闻价值属性与传媒价值属性的分析,研究法治评论的认识层次与境界升华。
第四章法治评论的理论品格,对法治评论的基本特质进行了归纳与反思。强调法治评论要特别注重言说法理,法眼观潮,捍卫公正,同时还要保持谦抑,通达人情。
第五章法治评论的地位与作用,着重从传媒角度论证了法治评论在服务民族文化转型、抒写社会正义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法治评论的实践要领,主要从选题、论证、表达与应避免的误区等多个层面,对实务操作中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勾勒与解析。
结语部分对法治评论的若干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后法律体系时代,法治评论的前景更加令人期待。
|
目錄:
|
内容提要
Abstract
序一 体验时代脉搏是做学问的不俗境界
序二 法治给评论带来了什么
绪论
一、问题缘起:经久不退的评论热
二、冷思考:评论热的背后
三、重拾信心:法治评论的社会担当
第一章 法治评论的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关于新闻评论“是什么”的传统认识
第二节 新闻评论“应该是什么
一、关于新闻评论的外延分析
二、用信息论来界定新闻评论的本质是否科学
三、新闻评论的内涵辨析
第三节 描述法治评论应当弄清的基础问题
一、法治评论作为新闻评论的定义规则
二、到底是法治评论还是法制评论
三、法治评论“是什么”
第二章 当代中国法治评论的产生背景与演变历程
第一节 古代政论:寻觅法制的碎片
一、中国新闻评论的起源与产生背景
二、中国法制评论的雏形
三、中国报刊言论的发轫
第二节 近现代评论:穿梭法制的背影
一、以政论为主(1874-1893):散见法制的星光
二、向评论转型(1894-1914):渗透法制思想
三、向新闻靠拢( 1915 -1949):传播法制精神
四、向导师学习:无产阶级评论的法制启蒙
第三节 新中国前30年:法制评论的新兴与波折
一、稳步发展期(1949-1956):敞开言路
二、曲折发展期(1957-1965):随政治风浪不断调整
三、历史倒退期(1966-1976):“四无评论”谈何法制
第四节 改革开放始:法治评论找到新坐标
一、元气恢复期(1977-1991):一个学科的确立
二、专业成长期(1992-1998):一个字的变革
三、法治时评勃兴期(1999-):面向新时代
第五节 欧美报刊新闻评论史
第三章 法治评论的三维属性
第一节 法治评论的理论属性
一、从评价的特征看评论的生命
二、从评价的形式看评论的生成
三、从法律评价的分野看评论的效能
四、从认识的层次看评论的思维
第二节 法治评论的新闻属性
一、作为意见传播工具的法治评论
二、作为“判断”表达形式的法治评论
第三节 法治评论的传媒属性
一、从舆论表达形式看法治评论的穿透力
二、从舆论传播效果看法治评论的生命力
第四章 法治评论的理论品格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内在禀赋
一、关于新闻评论特性的传统认知
二、关于新闻评论两种特殊品格的思考
第二节 法治评论的五种理论品格
一、新闻品格:争抢时效,以最新鲜的事件要素来写作
二、法治品格:言说法理,使评论具有时代的高度
三、人文品格:通达人情,使评论具有阳光的温度
四、理性品格:适度谦抑,使评论具有严谨的力度
五、媒介品格:公共关怀,使评论具有广泛公众性
第三节 法治评论与关联体裁
一、法治评论与法治报道
二、法治评论与法学随笔
三、法治评论与法学理论文章
第四节 法治评论的基本形态
一、社论(台论)
二、评论员文章
三、时评
四、短评
五、谈话式评论
六、编者按和编后
七、新闻述评
八、专栏评论
九、网络评论与微博评论
第五章 法治评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法治评论的新闻价值与地位
一、关于评论作用的基本认识
二、法治评论的“首席文字”地位
三、体现新闻实力的“风向标”
四、传递法治正能量的表达力
第二节 法治评论的文化服务功能
一、不同文化模式中的法治养分
二、和谐文化建构中的法治导向
三、先进文化离不开法治规范评价的牵引
第三节 法治评论的专业判断功能
一、依法释疑,解析舆论热点
二、法眼观潮,抒写社会正义
三、情法交融,疏导公众情绪
第四节 法治评论的舆论引导功能
第六章 法治评论的实践要领
第一节 法治评论的选题
一、“选事”、“选问题”与“选日子”
二、选题的价值取向
三、选题的灵感与捕捉
第二节 法治评论的论证
一、论点:合法合适有新意
二、论据:相关性可信性确定性一个都不能少
三、论证: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逻辑连接
第三节 法治评论的表达
一、结构表达
二、语言表达
三、标题表达
第四节 写作法治评论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以叙代论
二、以例代论或以引代论
三、以喻代论
四、推理偏差
五、诛心之论
结语
附录:法治评论作品小辑
法治纵横
罪错应负责任人格不容侮辱
原谅公民说错不许官员说谎
鉴往知今,法治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发展无止境法治无终点
法治给力语境下的法律谦抑
反思李庄案:新闻人要节制,法律人更要克制
假如本科无“法学” 中国法治谁建设
表达入法:网络左右逢源 新闻望眼欲穿?
时事热点
别让碾轧“意外”践踏了生命尊严
你撑“安全伞” 我就脱“马甲”
“论坛举报”制度化的价值
防治网络谣言:法律的张力与效度
避免错案该从哪突破
醉驾入刑要杜绝“模糊上路”
政府采购:“善之花”不能结出“恶之果”
消除“被精神病”的恐惧
让红头文件在法治轨道运行
路桥收费岂可任意“创新”
从“打黑反遭抹黑”看司法信息的对称
血的教训如何不再重演?
选择性执法,挨了司法两记耳光
考察法治指数,别漏了“小姐安全系数”
司法鉴定:成为“证据之王” 尚需假以时日
挺着肚子去作案 法律无奈孕妇何?
微言小义
只求他日暗点头
坚持底线思维与法治思维相统一
面对上访的思维向度
遵守时间不跑题议事也要讲规则
文风出问题多是思维有障碍
转变会风,从少讲官话开始
语能通俗方传远专业表述难监督
即便批评错误也别给他压力
善待批评报道政法机关不能知易行难
检察三维
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必须公正高效权威
30年辉煌检察史告诉我们什么
法律保障越有力,公权监督越有效
检调对接:办案思路的重大转变
平和执法:不可或缺的职业操守
人少案多,为什么更要重视理论研究
检察官屡遭毒手背后的监督之痛
法律监督难,依靠人大就不难
咬字说法
又一个“逗号绊脚石”:搬还是不搬
27年无违法违纪?谁信呐!
刑事法律:保护人民还是保护公民
言说法理
“有事实依据”不等于“有客观事实”?D?D从事实与意见的区分谈公正评论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关于文本研究
后记二 致谢与感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