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近代教育思潮新论

書城自編碼: 285710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吴洪成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032537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7-13

頁數/字數: 516/542000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147.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古罗马800年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吕著中国通史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編輯推薦:
与以往教育史偏重个体思想研究相比,本书更注重各个思潮流派的群体研究
內容簡介:
本书既从史学的角度,探求近代教育思潮的历史进程,又从思潮本身的继承与创新出发,寻觅其理论发展的脉络。本书拟对中国近代教育思潮做一比较全面和细致的考察,揭示各主要教育思潮萌生、形成、拓展、嬗变、更生的节律及思潮之间的前因后果,此消彼长的内在、外在原因,科学地评价其利弊得失,注重阐发它们对当时及以后教育实践的影响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本书对每种教育思潮皆揭其源流,既突出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评述,也注意形成声势的群体以及不同思潮的转变及交互影响,希冀有助于推进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的深入研究。
關於作者:
吴洪成,男,1963年生,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199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师从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史学家陈学恂先生,硕博连读六年;毕业后在西南大学教育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授、博导,人文教育系主任等职;2004年调入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任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思想文化史。著有《中国教育史研究》(共三册)、《不朽的革命人生,辉煌的教育成就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小学教育史》《教育开发西南卢作孚的事业与思想》《血与火的民族抗争日本侵华时期沦陷区奴化教育史纲》《重庆教育史从巴国到清代研究书系》(共四本)、《晚清中国教师史》《河北书院史》《教育科研问题史》《杨贤江教育学》《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史研究》等著作。
目錄
目录
第一章中国近代教育思潮兴起的场域
第一节晚清的文教政策及对新教育的影响
一、洋务运动时期的文教政策及新教育的产生
二、维新运动时期的文教政策及对新教育运动的推进
第二节民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一、民初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二、民初教育宗旨的制订
三、壬子癸丑学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二章国民教育思潮
第一节国民教育思潮的源流及演变
一、国民教育思想的渊源
二、国民教育思潮的形成
三、普及教育与义务教育
第二节国民教育思潮的新发展及渐趋低落
一、尊孔读经逆流下的国民教育
二、义务教育运动的掀起
第三节国民教育思潮的影响
一、调整清末新教育规程
二、编辑新教材
三、改良教学方法
四、促进国语统一运动
第三章军国民教育思潮
第一节军国民教育思潮的源流及演变
一、清末的军国民教育思潮
二、民国初年的军国民教育思潮
第二节军国民教育思潮的新发展及渐趋低落
一、军国民教育思潮高涨的缘由
二、袁世凯的尚武思想
三、范源濂的军国民教育思想
四、贾丰臻军国民教育观的发展
五、军国民教育思潮的消退
第三节军国民教育思潮的影响
一、清末的影响
二、民国初期的影响
第四章实业教育思潮
第一节洋务运动时期实业教育的兴起
一、洋务学堂中的技艺教育
二、洋务派从事实业教育的动因和办学特点
三、张之洞的实业教育思想
第二节维新运动时期实业教育的发展
一、实业救国思潮与维新派的实业教育思想
二、实业教育制度的构建
第三节民初的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教育
一、民初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二、新教育方针引起的争论
三、实利主义教育
四、实用主义教育
第四节实业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一、实业教育与职业教育
二、实业教育思潮的实际影响
三、实业教育思潮的评价
第五章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第一节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概述
三、杜威的来华及其在华的教育活动
第二节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
一、杜威来华前国内对实用主义的宣传与介绍
二、庚款留美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传播
三、其他美国现代教育家来华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高涨
四、胡适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第三节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与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教育改革运动
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主导下的壬戌学制
二、课程、教材、教法的革新
三、儿童本位教育
第六章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第一节工读运动的兴起
一、留法俭学会
二、勤工俭学会、华法教育会
三、保定兴办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教育
第二节工读运动的发展
一、工学会
二、北京工读互助团
第三节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高涨
一、兴盛的原因
二、赴法勤工俭学浪潮激荡的情形
三、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学习生活
四、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消退
五、留法勤工俭学的教育意义
第七章科学教育思潮
第一节早期科学教育思想的演变轨迹
一、清末科学教育观的萌芽
二、严复的科学教育观
第二节任鸿隽与中国科学社
一、任鸿隽的科学教育思想
二、中国科学社及《科学》杂志
第三节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教育思潮
一、陈独秀的科学教育思想
二、胡适的实验主义科学方法论
三、五四运动时期科学教育思潮的发展
第四节科玄论战及其影响
一、以张君劢为代表的玄学派对科学教育的贬低
二、以丁文江、胡适为代表的科学派对科学教育的颂扬
第五节科学教育思潮的实际影响
一、以科学方法研究教育问题
二、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验
三、开始着手培养教育科学研究人才
第八章平民教育思潮
第一节平民教育思潮各流派的理论综述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平民教育思想概述
二、杜威的平民主义教育思想及影响
第二节平民教育运动各团体的活动及其主要观点
一、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
二、平民教育社
三、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
第三节梁漱溟视域下的乡村平民教育诸流派
一、南京晓庄师范学校
二、江苏昆山县徐公桥实验区
三、河北定县翟城村的乡村平民教育
四、考察山西村政
第四节平民教育思潮的发展、转化及其影响
一、平民教育思潮的发展和转化
二、平民教育思潮的影响
第九章职业教育思潮
第一节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一、职业教育的提出
二、关于职业教育的各种议论
三、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及其初期活动
四、新文化运动前期职业教育思潮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第二节职业教育思潮的发展
一、黄炎培五四运动时期的职业教育思想要略
二、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
三、1922年新学制对职业教育的设计
四、五四运动时期职业教育思潮的影响
第三节职业教育的转型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改进实验与职业教育
一、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
二、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改进实验的实施
三、乡村改进实验的效果
第十章乡村教育思潮
第一节乡村教育思潮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陶行知的乡村生活教育实验
一、改造乡村教育的必要性
二、创办晓庄学校,开展乡村教育实验
三、创办工学团,坚持乡村教育改造试验
第三节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
一、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思想基础
二、定县乡村社会调查与教育构想
三、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内容体系
第四节梁漱溟的乡村教育与建设实验
一、乡村教育与建设实验的理论建构
二、山东邹平乡村教育与建设实验的组织
三、山东邹平乡村教育与建设实验的实施
第五节乡村教育思潮的分析与评价
第十一章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第一节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缘起
一、清末国民教育思潮中蕴含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二、民国初年出现的相对国家主义教育观
三、五四运动时期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第二节余家菊、李璜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一、余家菊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二、李璜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第三节陈启天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一、对平民教育、职业教育的批评
二、提倡国家主义教育的缘由
三、国家主义教育的实施
第四节对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分析与评价
一、政治上、哲学上的分析与评价
二、教育上的分析与评价
第十二章结语
一、中国近代教育思潮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近代教育思潮演变、发展的主要规律
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今天的教育改革事业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1840年以后近百年的岁月中,中国经历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同时也经历了一场学校与科举、新学与旧学、西学与中学的激烈纷争的教育变革。回顾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曲折历程,认识它的历史特点并揭示
它的发展规律,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教育思潮
凡能称为思潮者,其一,必须有思;其二,其思已成为潮。所谓有思,即其思想观念必须有相当的价值,能够影响时尚。所谓思形成潮,即一种思想学说能够反映一部分群体在某些社会重大问题上
的普遍心理、共同愿望,能凝聚并引导这种思想倾向于同一方向。一种思想学说有这种群体性的基础,又有强大的导向力,才能感召呼应,形成潮流。
中国近代教育思潮是指在近代中国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受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近代工业化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教育界人士及社会其他有识之士围绕着改革封建教育、建立近代新教育体制、实现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而展开的一系列争辩、议论,围绕着各个历史阶段共同和普遍关心的教育问题,从不同角度、层次、方位进行探讨,形成有群体性倾向的教育流派与言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探索、教育改革的推行乃至整个社会思潮均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之前,中国与亚洲四邻各国同遭西方列强侵略,此时统治中国的清王朝日趋衰败。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制度的种种弊病,在这一时期里集中地显现出来。国家正像一艘遍体腐朽,失去动力,只等历史的风暴
将其覆灭的大船。
当时中国内部已经存在难以解决的社会危机,外来的掠夺侵略使这一危机变得更为深重。为摆脱危机,人心思变,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改革思潮。这股思潮是由各个领域里普遍要求变革的愿望汇集而成,又转而影响和促进
了各个领域的变革。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近代教育史也是一部教育改革史。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改革及其进程尤具独特性:纵向是封建教育向近代资产阶级教育转变;横向是中西文化教育的交融。由此类推,中国近代教育思潮,纵向观察是旧的封建教育思想观念向新的近代教育思想观念蜕变和转折;横向又是正在从旧到新蜕变中的中国教育思想观念与不断输入的西方教育思想观念相冲撞和融合,因此极具研究价值。
目前,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的研究,与整个教育思想史的研究一样,大体停留在将一位位教育家依次展现给读者上,他们之间各自孤立、缺乏联系。这样的研究难以反映时代教育的特征以及所讨论的中心问题,也不易于总结其内在的发展线索。而研究中国近代教育思潮,就是要从总体上把握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探索其发展演变的脉络。
中国教育常常不以纯教育的面目出现。中国近代教育思潮、教育制度产生于内忧外患之中。深重的社会危机逼迫着人们改革传统教育,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这是历史的必然。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宏观角度看,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教育改革,并取得重大进展,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人民受教育的普遍性以及文化科学水平都已经进入先进阶段,为各自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目睹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发展,中国警觉了:国内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拯救民族的危亡、建设独立富强的国家,必须改革教育、发展教育,学习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
洋务派兴办以洋务学堂为中心的洋务教育,培养外交、翻译人才,也培养军事武备、技术制造人才,以为攘内御外的政治目的服务。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教育的终结。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开始考虑从思想上、制度上学习西方教育,改革传统教育。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发展了这种观念并付诸实践,出现了第一次兴学热潮,培养变法人才、普及国民教育成了当时教育的中心课题。戊戌变法失败后,教育改革的成果受到了摧残。庚子事变后,清政府迫于形势,于1901年1月宣布实施新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教育方面的改革主要有四项内容:废除科举制度、制订新学制(癸卯学制)、厘订教育宗旨、改革教育行政机构。从此,在形式上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
随着近代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对新教育不断反思、调整及变革,以培养造就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五四运动中,科学与民主的呼声唤醒了迷惘的人们,要求进步、宣传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教育界的有识人士迫切要求改革封建传统教育,学习世界先进国家的教育,创造中国自己的新教育。他们组织教育团体,进行教育改革试验,总结经验,提出改革教育的种种建议和设想,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种种教育思潮正是这一教育改革发展历程的思想导向,它们与这一艰难曲折的历程相伴随。
本书既从史学的角度,探求近代教育思潮的历史进程,又从思潮本身的继承与创新上,寻觅其理论发展的脉络。本书拟对中国近代教育思潮做一比较全面和细致的考察,揭示各主要教育思潮萌生、形成、拓展、嬗变、更生的节律及思潮之间的前因后果,此消彼长的内在、外在原因,科学地评价其利弊得失,注重阐发它们对当时及以后教育实践的影响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本书对每种教育思潮皆揭其源流,既突出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评述,也注意形成声势的群体以及不同思潮的转变和交互影响,希冀有助于推进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的深入研究。作者力图通过对各种主要教育思潮的专门研究,
综合概括中国近代教育思潮的基本特征、发展线索、内在规律,并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以为今天的教育改革事业服务。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按照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历史法与比较法相结合、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际论证相结合等具体方法,力求体现史与论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一致。
三、研究的范围
中国近代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关于近代概念的理解以及上下时限的划分,史学界尚存在分歧,迄今仍在讨论。孙占元.中国近代史通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10-13.教育
史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的意见。本书根据中国近代教育思潮的特点,把研究对象的时间跨度大致限定在鸦片战争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特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众所周知,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发生剧烈变革,西方各种思想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近代新教育改革不断开展。因此,本书以讨论这一历史阶段的教育思潮为主。由于研究问题变化繁复、牵涉范围广泛,需要了解社会思潮、文化思潮,然后才能理清教育思潮;既要注意教育思想理论的变化,又要探讨教育实践的发展,难度颇大。因此,本书在此只是一次尝试性的探讨。
中国近代教育思潮异常复杂,兼之种类繁多、材料丰富,鉴于学识、水平及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只能重点研究解剖主要的教育思潮。它们是:国民教育思潮、军国民教育思潮、实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乡村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期正在形成或发展中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潮属于无产阶级性质,代表着近代教育思潮的新走向。对此,笔者将另撰论文,专门探讨。
中国近代教育思潮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时代所赋予的特色。从教育思潮看,此时是封建教育观念、教育思想逐渐终结,体现近代工商业要求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不断确立,反映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开始形成的历史阶段。这种终古萌新、新旧交替的蜕变,赋予近代教育思潮以过渡性质。在特定的形势下,时呈万宗归一,时呈岔道弯弯。各种思潮历经初潮、涨潮、高潮,然后是落潮、低潮、退潮,有一个萌、盛、衰、亡的过程。这种急速变化也是近代教育思潮过渡性质的一种表现。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的矛盾一直制约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思想领域也受到这个基本矛盾的制约。如果离开了这个观点去观察中国近代教育思潮,往往难于对有关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
在帝国主义步步入侵和清王朝的腐败统治下,中国濒于被瓜分的境地,人民群众苦难深重,这在思想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激荡的历史转折、严重的社会危机,唤醒人们面对社会现实:从过去天朝大国长治久安的幻想中,看到即将亡国灭种的危机,转而关心祖国的危亡、民族的灾难;从家家许郑,人人贾马、日日八股、终身穷经这种脱离现实的风尚中,转向慷慨论天下事,积极寻找改革之道。各阶层从各自的立场、角度,纷纷探讨救国图强的途径。各种学术理论也以此作为最迫切的研究课题,从而兴起一股强大的救国图强社会思潮。在这种社会思潮影响下的教育思潮,也必然具有强烈的救国图强的精神。中国近代教育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历史时期上述不同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试图通过改革教育以救亡图存的政治理想的折射。每种教育思潮都反映了教育界或社会其他各界人士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某种具有共同性与普遍性的思想意识及愿望要求,集结在同一种思潮下面呐喊助威,感召呼应的是一个个群体。近代知识分子及其他有识之士形成的群体性非常鲜明,包括教育在内的每一次社会改革都表现出各个阶层或团体群体性的力量。时代遭遇、个人经历、年龄、知识结构、留学国别、学习专业等是这种群体性形成的因素,也促使他们在共同的理想与目标下同心协力。他们有关教育的言论及活动,主要是围绕教育改革及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进一步尝试而展开的。
中国近代处于封建制度崩溃、资本主义势力发展尚未完成的时期。贯穿整个近代的中心问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怎样才能获得解放?怎样才能不受帝国主义的压迫、欺凌和奴役?近百年来的志士仁人为之苦苦探索,在教育领域内就表现为对中国教育向何处去这一课题的理论思辨及实践探索。除了少数封建顽固派外,多数教育界人士活动的内容就是如何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改革封建传统教育,以寻求近代教育的出路,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制。近代以来,教育思想领域围绕这一主旋律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不同的参加者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追求的利益目标、思想基础以及所接受的西方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从不同角度、层面对存在的教育问题及近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从整体看,其主流是进步的,是有利于近代教育发展的。
中国近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源于西方工业化体制下近代教育移植的新教育的产生和西方教会教育的入侵,产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体系。同时,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迅速成长,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在革命斗争中开始产生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潮。西方教会教育和中国封建阶级的教育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它们也逐渐更紧密地多线性联系,在文化教育的阵线上形成了既对立又结合(以前者为盟主)、对近代新教育或促进或阻碍的交错关系。
中国近代教育思潮的发展,始终与近代教育的历程相伴随,并体现出其特征。中国近代是一个十分复杂、充满矛盾与斗争的历史时期,这种复杂的矛盾斗争情况折射在教育思想领域,就呈现出庞杂、散乱、多变的特点。各种
思想学说在历史舞台上各施影响,相互较量,不断分化、组合,显得很不稳定。最终,旧的消亡,新的发展;不适应社会历史环境的失去影响,适应社会历史环境的茁壮成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