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編輯推薦: |
1. 立足于新课程背景,从十个方面对当下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审视与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2015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培的针对性、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15-JSJYZD-016)核心成果;
3. 河南师范大学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
內容簡介: |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本书立足于新课程背景下,从语文名称的内涵、语文课程的性质、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评价、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发展、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十个方面,对当下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审视与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
關於作者: |
耿红卫,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语文课程教法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主要从事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7部,参编著作9部;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河南省哲社项目等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
荣获首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河南省教育专家、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
目錄:
|
代序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育的审视与反思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名称
第一节语文课程名称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语文课程内涵的分歧
第三节为语文课程正名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性质
第一节语文课程性质的历时梳理
第二节语文课程性质的解读
第三节为语文课程性质正名
第三章识字写字教学
第一节识字写字教学改革新动向
第二节识字写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第三节网络环境下的识字写字教学指导策略
第四节案例分析
第四章阅读教学
第一节阅读教学改革新动向
第二节阅读教学的误区、成因及实施建议
第三节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节案例分析
第五章写作教学
第一节写作教学改革新动向
第二节写作教学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第三节网络环境下写作教学指导策略
第四节案例分析
第六章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节口语交际教学改革新动向
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第三节网络环境下口语交际教学指导策略
第四节案例分析
第七章语文学习
第一节语文学习改革新动向
第二节语文学法指导在高中课标中的缺位
第三节语文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对策
第四节语文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对策
第五节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策略
第六节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
第七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策略
第八节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
第八章语文教学评价
第一节语文教学评价改革新动向
第二节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第三节写作教学评价
第四节语文作业评价
第五节语文质性评价
第六节语文考试
第九章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第一节师生发展新动向
第二节 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
第三节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
第四节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定位
第十章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国外语文课程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育的审视与反思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文教育始终在波折中前进。尤其是文革十年的破坏,使我国的教育领域受到极大的重创,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学科受到的负面影响尤甚,丧失了独立的学科属性,被称之为政治语文、革命文艺,甚至有些学校直接把学习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著作当作学语文。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下,我国的语文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标准化考试被逐步引入语文课程评价中来,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但是,随着标准化考试之风的愈演愈烈,语文教学也发生了严重的异化,教师遵循着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字宪法,肢解式地讲解、分析课文,所有的教学中心都围绕着升学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来进行,以至于使原本丰富、有趣的语文教学走向了死胡同,变成了一种应试之学、技艺之学。1997年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围绕着语文教育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此同时,第八轮新课程改革的前期调研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般地展开,最终促使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拉开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序幕。
新课程改革实验至今十年有余,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比如:语文教师对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参照等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调整在理论上已经基本到位;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得到全面调整,由过去的双主体论、双客体论、主体客体论、客体主体论、师生客体、教学媒介主体论发展到新课标主导的主导主体论,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民主化;语文教学吸纳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话教育理论的新理念,摒弃过去常用的问答式教学法和讨论法,倡导对话式教学,问题可以由老师抛出,可以由学生自主阅读后提出,也可以由师生商讨来共同提出,而后学生1、学生2学生n,陆续地加入到讨论中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观点产生碰撞与共鸣,讨论之链、讨论之球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多站的传递,从而使语文教学对话模式得以确立,对话教育理念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语文教学由20世纪60年代以来提出的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重基本能力、基础知识的培养,再到弱化语文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转变,等等。
在2001年、2003年课标的实验中,一些专家学者和课标研制者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内容缺乏整合,难度偏大,设计缺乏弹性;语文学法指导过于笼统;具体内容循序渐进的梯度不够;学科之间、学段之间的衔接不够;时代性不强,传统文化渗透太少;过于淡化语法修辞知识,等等。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十年来的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使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再次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高中新课标修订版尚在研制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问世,进一步把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引向深入。
如果从历史评价的角度来看语文教育改革的情况,那么,1904年1月语文独立设科以来,除了1963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提出了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这一学科性质,之后的两年,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得到学界肯定的多,否定的少。而其他一些阶段或时期,包括当前,基本都是否定的多,肯定的少。为什么我们的母语学科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局面?笔者认为与当下语文课程本身还存在一些重大的分歧及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有重要的关联。
众所周知,2011年版课程标准尽管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2001年实验稿课标相比,这一性质的确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位是不尽合理的,并非基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阐发的,笔者认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为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而其他的民族性、实践性、综合性、言语的模糊性、国际性等附属属性也是应该好好把握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定性必先正名。当前新课程标准虽然明确区分了语文和语文课程的内涵,但是就语文的内涵简单解释为语言文字是没有说服力的,这一概念的界定无非是把曾经影响语文教育界的一些大家,比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人的观点综合一下放到课标中而已,并没有从学理层面很好地定义语文名称的内涵。学界一些学者和笔者一致认为语文的内涵应为:语文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及相应文化等在内的言语学科体系,是口头言语与书面言语的统一体。当然,当前语文这一内涵之所以存在很大的分歧,个中原因之一与语文学科这一名称自身容易产生歧义有关系,笔者认为,语文学科必须改名,中语应是最佳的选择。
新版课程标准对于师生关系理念的阐发也滞后于国际通行的理念。目前,学界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已经超越了所谓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阶段。师生之间不是简单的谁主导谁主体的问题,而应当是构建一个新型的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关系。韩愈说能者为师,柳宗元说交互为师,其实就是阐明了师生之间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而是亦师亦友、亦生亦友的关系。师生在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新版课程标准,尽管对2001年课标有关学法指导过于笼统的问题有纠偏作用,但是修改后的学法指导在阅读教学、综合性学习及语法修辞指导等方面依然过于笼统,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新版课程标准为了防止新课程改革再次步入知识中心论的怪圈,弱化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的教学这一导向基本是正确的,但是,由于语文常识、标点符号、语法修辞等语文基本知识点过于笼统、分散,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反映的不知如何教授一些语文知识,为学生扫清阅读、写作的基本障碍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难免还会出现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当然,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识字量、写字课(书法课)开设、课外阅读量、背诵量、写作素材积累、写作场景创设、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口语交际的设计以及语文教学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
基于语文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文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笔者尝试从语文课程的名称、语文课程的性质、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评价、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发展、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十个方面,全面梳理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同时,也真切地期待语文教育学界有更多的学者能够耐得住寂寞,以更加理性的思维方式审视和研究我们的语文教育,一起筹划我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共同构筑我国语文教育的理想大厦!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