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当代中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

書城自編碼: 288805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刘纯明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418894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4/32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0.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79.4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79.4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4.8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78.2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2.0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6.7

 

內容簡介:
本书从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立足于理论界新社会阶层及其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证调查材料,运用逻辑研究和描述性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历史主义、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这一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多视角的、总体性的理论分析和现实的对策性研究。

本书实证调研了当前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及其社会影响的基本状况,重点分析了新社会阶层和政治参与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系统地分析了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历程、总体状况以及党和政府的理论与政策回应,深入研究了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实状况、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全面阐述了推进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发展与完善的路径选择。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也可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参考。
目錄
目 录
第一篇 基 础 研 究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框架3
一、问题的提出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4
三、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10
四、研究框架与研究意义12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16
一、新社会阶层及其基本理论16
二、政治参与及其一般理论29
第二篇 新社会阶层研究
第三章 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历程与政策回应51
一、我国新社会阶层产生的社会背景51
二、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历程61
三、新社会阶层与党和国家的政策的演变过程65
第四章 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总体状况75
一、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现实状况75
二、我国新社会阶层的主要群体特征93
三、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社会政治属性97
四、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作用100
第三篇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
第五章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实状况109
一、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必然性与重要性109
二、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117
三、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124
第六章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131
一、政治文明建设视域中的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131
二、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133
三、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37
第七章 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实选择150
一、推进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151
二、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155
三、全面履行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158
四、加强新社会阶层的自身建设164
五、创造有利于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社会环境167
六、充分借鉴历史经验与推进理论创新169
第四篇 实 证 研 究
第八章 当前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实证调研——以上海、重庆两地为例173
一、调研背景和调查框架173
二、调研数据统计与分析176
三、调研结果与总体分析186
四、基本经验与实践引导195
第九章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北京、重庆7所高校
大学生为例199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99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情况203
三、基本数据统计与分析205
四、主要结果与分析216
五、相关对策与建议223
参考文献229
后记233
內容試閱
第一篇 基 础 研 究
新社会阶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与非公有制经济基础相联系的新型社会群体。随着新社会阶层的迅速崛起和日益壮大,尤其是其政治参与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作用的日渐突出和对统战工作意义的日益明显,本课题研究已成为政治学研究尤其是统战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成为学术界越来越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此,全面评估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现状、确立本课题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明晰相关的基本概念并检视相关的基本理论,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实际上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本篇是“中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课题的基础研究部分。
第一章:研究背景与研究框架。概括分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的提出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简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设计,讨论、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结合文献研究,全面阐述新社会阶层的基本内涵以及传统社会分层理论中马克思主义学派和西方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重点阐述政治参与的基本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参与理论和西方的政治参与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框架
?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研究框架与研究意义。
新社会阶层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其形成和发展是党和国家政策引导的结果,也有其自身的成长、发展规律。新社会阶层在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的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政治参与程度的扩大和深入将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产生巨大影响,并成为观察中国政治生态变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视角。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怀,对新社会阶层的利益特别是其政治权益需求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并适时做出了正确的政治回应。现阶段,在实现社会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深入探索中国当代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改革开放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进行30多年以来,不仅造就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成就,而且促成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结构分化和重组加快,社会成员追求利益的平台日益多元,新社会阶层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对国家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越来越大。“过去认为‘大河有水小河满’,强调的是大河;现在应当看到‘小河有水大河才能满’,只有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社会稳定的先决条件在于有一个能够同化社会前进过程所产生出来的新兴社会势力的社会制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回首历代王朝更替的教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高度重视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新社会阶层是支持或是反对,决定着政策的实施是顺利还是夭折;新社会阶层是主动还是消极,决定着社会是前进还是停滞。
政治权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公平是人类社会最高层次的公平,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新社会阶层在经济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时对其政治利益也开始提出要求。全社会阶层广泛的政治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然而,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政治体制却未做出相应及时的调整和回应,当政治权利不均等、不平衡时,利益冲突和矛盾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如果利益矛盾与冲突在缺乏正常、有效的表达途径下发生或不能得到妥善解决时,非常态的、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方式,如聚众械斗、罢工罢市、非法集会、非法游行和示威等,便会经常发生,社会将陷入无序的、不稳定的状态中,现行政治体制的承载能力将遭受挑战。现代社会关系应该是开放的,即“每一位事实上能够,并且愿意参与社会行为的人都没有受到其制度的排斥”。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我们党把新社会阶层的社会政治属性明确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随着新社会阶层的迅速崛起和日益壮大,尤其是其政治参与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作用的日渐突出和对统战工作意义的日益明显,本课题研究已逐渐成为政治学研究尤其是统战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对新社会阶层的研究,理论界亟须从侧重对其政治参与的描述性研究和强调单一的统一战线政策导向,转到深入研究这一中国特定历史阶段产生的社会群体的政治思想特征、政治参与的复杂的社会效应及发展趋势上来,尤其要重视将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深入研究社会、政府的现实对策和政策选择即政治应对策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伴随着新经济形式、新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中国新社会阶层,愈发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凸显、阶层格局和政府传统执政模式面临诸多挑战。从政府与新社会阶层的关系以及政治文明建设和我国阶层格局演变来考察、研究新社会阶层的诞生和政治发展规律,正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主题,因此它又必然成为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与本课题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体现在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三个研究领域。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1有关新社会阶层的研究
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认同江泽民同志关于新社会阶层六大类人群的归纳。由于新社会阶层在中国以意气昂扬的姿态发展,以及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注入了关键的活力,关于新社会阶层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国内研究新社会阶层的学术文章较为丰富。例如:刘庆东和韩宏亮的《加强新社会阶层整合的对策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3期,谭元敏的《论对新社会阶层认识的误区》《社科纵横》,2009年第2期,向维稻的《对中国当前“新社会阶层”的定性定名分析》《成都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郭伶俐的《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新社会阶层”》《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以及刘熏词和王和中的《论新社会阶层的作用和影响》《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等。这些期刊论文重点探讨的是新社会阶层的产生原因、人员构成、基本特征、地位和作用等内容。
相比数量繁多的期刊论文,当前专门研究新社会阶层的专著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有:郭红梅著的《新兴社会阶层与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从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组织基础五个方面阐述了新兴社会阶层与党执政基础建设的关系及主要内容,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新兴社会阶层对党加强执政基础建设的作用及提出的挑战;李拓著的《和谐的音符——中国新兴社会阶层调查与分析》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通过对农民工阶层等几个典型新社会阶层的剖析,阐明了新社会阶层产生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的影响以及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孙信等人著的《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通过描述新社会阶层的背景、发展、主要特征、社会属性等,提炼了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原则、机制和方式等。
另外,在关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方面的专著中也能找到一些章节是具体阐述新社会阶层相关问题的。例如:林毅和张亮杰著的《新中国阶级阶层社会结构演变历程》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的第四章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的演变,花了不大的篇幅简单分析了我国几类新社会阶层的产生以及阶层结构变迁的原因及其与政治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适应情况;朱光磊等著的《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从第一章到第十七章都在阐述包括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在内的新社会阶层的产生与发展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社会阶层内部几类群体发展的不平衡性,私营企业主凭借其成员人数和经济实力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其他几个新阶层,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因此,国内学界对这一群体关注更多。研究成果既有于明等著的《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敖带芽著的《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等著作,又有社会阶层结构相关的专著中专门的章节,例如:杨继绳著的《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的第十章,朱光磊等著的《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的第十二章。研究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学位论文更是不胜枚举,例如:王玉艳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张海东的《新时期私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创新探析》湘潭大学,2009年,毛明斌的《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研究》苏州大学,2005年等。
2有关政治参与的研究
处于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计划体制下,我国几乎所有公民的生活都在国家政治轨道上,因而那时候不存在对政治参与问题的探讨。国内政治参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对政治参与的探讨经历了由个别到一般、由浅显到深入的过程。
相关的学术专著如:师凤莲著的《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陈士玉著的《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模式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麻宝斌著的《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体性政治参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徐峰著的《政治参与发展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制定》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魏星河著的《当代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吴利平著的《中国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参与》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陶东明和陈明明著的《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等等。这些著作对政治参与的理论,包括渠道、类型、功能、影响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除了学术专著外,国内政治参与的研究成果还有质量较高的硕博学位论文和重要的期刊论文等。例如:《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黄国满,《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3期,谭德宇的《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赵瑞的《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政治参与的特征与趋势分析》山东大学,2005年,等等。
通过关于政治参与的著作及论文的归纳和分析可以得出,国内政治参与研究的主要方面是:政治参与的类型、特点、价值等,在这当中尤其注意讨论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参与动因、效果、形式、影响因素、路径选择等。这些研究呈现出的特点包括:第一,跨学科研究。哲学、法学、历史学、行政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专家们都对政治参与感兴趣。第二,研究方式丰富。除理论研究方法外,还有社会学问卷调查法、历史比较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等。第三,研究层次加深。如果说早期的政治参与主要是理论方面宏观的应然研究,那么近年来的研究可以说是理论和实践上逐步深化并且细化的过程。然而总体来说,国内政治参与的研究还有待提高,如:研究的范式有待创新,参与主体的研究需要丰富,参与的路径亟待拓展。
3有关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研究
随着世情、国情的变化,中国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后,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变化引起的新社会阶层的诞生和发展,政治参与研究逐渐被纳入新社会阶层相关理论的研究中。
近十年来,国内学者们对政治参与的重视程度从起步到现在日益提高。但是,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仍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对该方面的系统研究材料还十分贫乏。系统研究该问题的专著仅有两本,分别是王浩斌著的《中国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宋林飞和周和平主编的《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华文出版社2007年版。前者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理论构建,深入研究了我国新社会阶层形成的政治本体论基础、模型分析及其工作机制,重点分析了深圳、上海、武汉等典型区域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历程、现况、特点、成绩、经验等。后者以江苏省新社会阶层人士为例,通过访谈和问卷,对其中六类主要人员的政治参与进行了分类研究。另外,有学者着重研究某一种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相关专著如于明等人著的《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截至目前,知网数据库中研究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近五年博士论文仅一篇:2009年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管前程的《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硕士论文有五篇,分别是:李琳琳的《当代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邵晔的《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分析》复旦大学,2009年,王运良的《新兴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探析》郑州大学,2007 年,张苏平的《中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苏州大学,2007 年,陈志宇的《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关于该问题的探讨在期刊上发表的学术文章数量也不多,主要有:王浩斌的《武汉市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及其基本特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吴玉英的《论我国新阶层的政治参与》《石河子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任晓的《社会新阶层的政治参与途径》《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等等。
从以上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关于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研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研究内容,主要阐明新社会阶层的背景、特点、功能、存在问题、路径探索等方面,对实际政治参与满意度等问题的调查研究处于较为缺乏的阶段;第二,研究方式,主要采取案例视野,以调研方式进行具体研究,如:以常州为例,以私营企业主阶层为例;第三,研究角度,主要使用宏观角度,如: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从民主政治发展的视野。
2. 国内研究评述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哲学、法学、经济学、行政学等众多学科。
国内理论界在有关新社会阶层如何按行业、与政府关系、市场关系等特征进行分类;在社会转型、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等大背景中如何有效发挥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作用;对新社会阶层孕育的社会基础、群体特征、影响作用和双重效应如何进行评估研究;社会新阶层政治参与的现状和发展;社会转型背景中的新社会阶层如何实现自身的社会转型,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政治文明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优势;政府如何扮演好制度安排角色,为实现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提供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参考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内容也涉及新社会阶层及其政治参与的多个方面。
国内关于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视角:社会学视角,主要进行新社会阶层的类型学研究和社会群体理论分析;政治学视角,主要进行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影响力分析;历史学视角,研究新社会阶层的历史沿革和阶段特征。从研究内容来看,涉及新社会阶层的产生、发展、功能,新社会阶层与政府和基本阶层的关系模式等方面。
近年来关于中国当代新社会阶层问题的研究,总体上取得了较大成果,这无疑为今后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良好的平台。
然而,本课题在国内的相关研究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和实证调查及材料分析阶段,国内对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相关研究是近15年的事情,暂时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较少高质量的专著出版,没有涵盖本课题内容的较长篇幅的理论分析论文。当前的研究具有四多四少的特征:描述性研究较多、深层次的理论分析较少;从单一学科进行系统分析较多、多学科综合研究较少;实际政策层面的对策研究较多、法律意义上的制度设计较少;微观层面实证性研究较多,宏观层面理论性研究较少。具体而言,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证性研究较多,基础理论思考相对薄弱。大部分直接研究都是概括和总结某地区的某一种社会新阶层的状况,而缺乏将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相关问题提升为理论层次的整体性研究。
第二,单独分析某一个新社会阶层群体政治参与较多,将新社会阶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进行分析很少。新社会阶层作为改革开放后一起成长起来的群体,有许多共同点,但目前的国内研究缺乏将其相似或者相同的政治参与必然性和社会影响等进行总结归纳与理论深化。
第三,对于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研究大多依托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方面进行路径探索,忽略了具体的国家政策的微观层面对于解决该问题的支持力量。
第四,各门学科的研究相对孤立,政治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等学科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综合性研究不足或不充分。
本课题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弥补以上研究的不足,以促进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为主线,立足于促进社会各阶层和谐发展,对中国当代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进行多视角的总体性的理论分析和现实的对策性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相比国内,国外学者对于中国当代新社会阶层的研究起步较迟,无论是从论文还是从专著当中查询,目前国外学者对于中国当代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基本没有相关的直接论述。但国外学者对政治参与的研究起步很早,在几个世纪的过程中通过对民主理论的反思与批判的反复研究后,他们对政治参与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积极参与政治,然而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参与”思想源自以卢梭为代表的人民主权理论。真正现代政治学意义上的“政治参与”概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西方政治参与研究的典型代表学者美国的塞缪尔?P. 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在其《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和《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两本著作里都细致地分析过政治参与,他把政治参与定义为“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并将公民政治参与活动划分为五种类型:选举活动、院外活动、组织活动、接触、暴力。他认为:“区分现代化国家和传统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乃是人民通过大规模的政治组合参与政治并受到政治的影响。” 日本学者蒲岛郁夫的著作《政治参与》归纳了政治参与的分类和在民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并将参与方式归纳为:投票、选举活动、地区活动、个别接触、暴力。
除了以上两位学者对政治参与的研究影响较大外,还有很多西方著名学者对政治参与有过论述。美国学者卡尔?科恩认为对民主而言,参与是关键。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将公民有效的参与排在民主五个标准的首位。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将中国的政治参与方式分为四种:国家机构里正式的参政活动,主要是指选举人大代表;参与群众运动;政治学习和讨论;参与基层单位的内部事务。戴维?米勒David Miller和韦农?波格丹诺Vernon Bogdanor认为“各种抗议活动,包括请愿、示威游行、抵制行动、抗税、甚至还有政治暴力,均可看作是政治参与的形式”,并按照公民政治参与的层次被分为“冷漠者”“旁观者”和“好斗者”。
2. 国外研究评述
随着民主的不断发展,国外学者们对政治参与的理解更为深刻与全面,评价也更为客观和理性。其关于政治参与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研究方法多元化;第二,研究比较系统而深入;第三,其价值判断是基于西方民主理论。总之,国外学术界对政治参与形式和具体途径、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以及多国比较研究方面相当深入,其提出的如政治合法性与政治参与、政治参与限度、网络民主与政治参与等问题值得国内学者借鉴。西方学者们在政治参与研究方面的借鉴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他们研究的基础始终是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资本统治和金钱政治的实质,分析其研究成果时要注意结合中国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从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立足于理论界有关阶层分化、重组,特别是新的社会阶层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证调查材料,综合运用逻辑研究和描述性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历史主义等方法,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这一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多视角的总体的理论分析和现实的对策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献研究和方案设计。回顾文献,了解有关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调研和材料分析。制定、实施、完成课题调研和材料收集计划,完成调研报告。在确定较为详细的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讨论并编写调查计划和调查提纲。以相关省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为调查研究总体,通过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的资料处理方法,开展调研和材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分析,形成相关省市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现状的调研报告,为后期理论分析、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的撰写做准备。
考虑到经费等条件,本课题所需的调研材料由三个途径获得:第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网等网站以及重庆市、上海市、浙江省等省市的统战部门、统计部门等相关组织机构,获取我国及部分省市新社会阶层的人口学、社会学、统计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相关数据;第二,在重庆市、北京市等省市高校范围内,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抽样调查获取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学生对新的社会阶层及其政治参与的看法等相关材料;第三,在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组织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在重庆市、上海市等省市辖区内就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思想特征、政治参与现状及其社会效应、规范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对策和建议等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访谈。为了便于调查,分小组分别进行全面调查和抽样访谈,采用边调查边分类整理的方式,并聘请有关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形成研究成果。课题组在实证调查和详细资料分析的基础,对官方统计资料、规范文件、论著等文献采用内容分析及二次分析方法,分工撰写了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系统总结研究成果。形成了研究报告一份,研究报告提交相关研究结构和政府主管部门;撰写并公开发表论文五至七篇,论文在一定范围内交流、研讨;撰写并正式出版课题专著一部。
第四阶段:研究完善与结题总结。课题组召开最后审稿会议,根据审稿会意见对研究报告进行修改,研究报告、专著报送有关专家和有关部门,申请结项。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应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辅之以比较研究、系统研究、历史主义等方法,努力体现研究的学科相关性和理论延展性。本课题作为问题研究,总体上属于应用型研究,介于探索性研究与解释性论证之间,主要弄清问题的表现和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 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以文献研究方法为基础,将档案资料、文献资料等有机地结合利用,在分析过程中坚持联系实际和保持全面化,防止在分析过程中脱离实际或片面化,对政府统计资料、规范文件、论著等文献采用内容分析及二次分析方法。
2. 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主要采用社会学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小型座谈会法。调查组到部分省市开展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其中包含问卷调查、小型会议和访谈,采用定量的资料处理方法,包括SPSS统计软件分析。
3. 比较研究
横向比较分析中外新社会阶层及其政治参与与社会政府政策回应的相关理论,纵向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新社会阶层及其政治参与的差异、特性、类型,力图使新社会阶层及其政治参与的策略建议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4.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作为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重大的现实问题,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既具有实际实证研究价值,也具有理论研究的必要,其研究具有边缘交叉学科特点,必然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四、研究框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框架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包括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两个层面。理论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新社会阶层及其政治参与的理论接纳和政策的回应与创新、传统阶级阶层和政治参与理论的拓展应用和新的解读。实践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针对新社会阶层的群体特征、政治参与行为进行社会学的实证研究;针对新社会阶层越来越广泛深入的政治参与和亟须规范引导的政治参与行为,可操作性地探讨政府和社会顶层制度设计和实际的政策安排。
具体而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篇:基础研究。
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研究框架与研究意义。
2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新社会阶层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及其发展;政治参与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及其发展。
第二篇:新社会阶层研究。
1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历程与政策回应。以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并力图在社会转型的社会背景中对新社会阶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发展历程做出理论阐释,新社会阶层的产生是我国社会变迁和制度变革的必然结果;党和国家关于新社会阶层及其政治参与的认识的深化、理论接纳、政策回应的演变过程和突破创新。
2我国新社会阶层的总体状况。立足于文献研究和实证调研资料,结合新社会阶层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具体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现实状况、主要群体特征、社会政治属性和社会地位作用。新社会阶层的阶层意识已经形成,在政治上诉求地位和发挥影响力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第三篇: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
1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实状况。结合文献研究深入分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立足实证调研客观分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实际状况,全面总结了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基本特点。
2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结合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与道路的理论分析,重点探讨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双重影响。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政策和模式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3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实选择。第一,立足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提高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重点分析制度化与制度创新,以及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基础条件、基本途径、基本目标和长期性。要实现中国政治的稳定发展,关键是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构建一个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机制。第二,从党和政府、新社会阶层自身、社会等多层次、多角度探索完善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策略选择。
第四篇:实证研究。
1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调研报告——以上海、重庆两地为例。立足于对上海市和重庆市近800名新社会阶层人士有关新社会阶层的群体特征和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的抽样调查,在对上海市、重庆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总体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上海市、重庆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基本经验与实践引导,对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提出建议。
2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北京、重庆七所高校大学生为例。立足于对北京市、重庆市七所高校近700名大学生有关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的实证调查,全面分析大学生对新社会阶层及其政治参与的认知状况,着重研究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与行为产生的实际影响,并从社会政府、高等学校、新阶层自身等多方面探讨促进当代大学生群体成长成才的理性思考和正确引导。
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研究重点
第一,新社会阶层的类型学分析。准确把握新社会阶层的发展现状,尤其是主要的新社会阶层的群体规模、社会基础、成员来源、职业与劳动方式等具体数据,充分关注新社会阶层稳定的阶层结构和变动方式。
第二,目前新社会阶层的群体特征、社会政治属性、社会功能等总体状况的实证调查与理论总结分析。
第三,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必然性的理论论证和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现状的科学、客观、全面的评析。
第四,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复杂影响的客观评价,深入分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双重影响。
第五,结合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重点探讨社会、政府的现实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战略下的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的提出和论证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结论。
2研究难点
第一,研究视角的尝试。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双重政治效应及其对策这一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多视角的总体性的理论分析和现实的对策性研究。摒弃过去研究资料中单独分析某一种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方式,将新社会阶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进行分析和阐述;改变过去实证研究较多,而基础理论思考相对薄弱的情况,将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提升为理论层次进行研究。
第二,科学、客观地评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历史与现状、问题、成因。分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政策回应,重点解析社会转型过程中新社会阶层的自身转型和政策转型的复杂关系,并探求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科学客观评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复杂影响。从“社会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和“政治文明建设”三大主题出发,准确把握具有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基本阶层背景的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地位及其社会功能。
第四,结合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重点探讨新阶层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性影响以及社会、政府的现实选择。研究社会转型时期党和政府的制度设计和新社会阶层的自身转型问题。
二研究意义
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出现的新问题,作为理论工作者有义务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考,积极探索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现实情况、基本特点、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措施,以提高我们应对突发状况的预见能力。
从理论上看,第一,本课题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本课题以社会结构、阶级、阶层传统理论为基础,探讨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把握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阶层分化、重组的总体格局和发展趋势,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第二,本课题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充实政治文明理论。政治参与的质和量是一国政治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尺,深入分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所产生的复杂社会影响,探索应对策略,是利用新社会阶层的活力化解冲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研究、促进我国政治文明理论发展的重要理论保证。第三,本课题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政治参与理论。在公民政治参与状况被视为衡量民主政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的今天,关注和研究国内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政治参与理论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检验。
从实践上看,第一,本课题研究能够为扩大新社会阶层科学参政议政提供对策,为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已成为我国发展合力之一的新社会阶层政治诉求不断增强,如何将其政治参与最大限度地纳入到现有体制内,并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益力量,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问题。通过系统探究,了解其重要意义,以及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的不利影响,归纳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方案,解决问题,迎接挑战。第二,本课题研究有助于调整各阶层的利益分配,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步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现实的政策指导。从和谐社会的内容看,第一要义是民主法治,即协调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利益。新社会阶层经济能力和政治要求不断增强,给社会各阶层利益协调带来了严峻挑战。推动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相关研究不仅可以为党和政府制定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应对策略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可以为新社会阶层正确行使政治参与权利提供实践路径。个人和群体的愿望得到合理、充分的表达,就有利于新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社会建设,集中民智、团结民心、凝聚力量,充分体现社会的精神与活力,不断壮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政治基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