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1.8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503.7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12.7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8.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5.7
|
內容簡介: |
社会性突发事件相对于自然性突发事件而言,指的是主要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它是近年来媒体报道的热点,也是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媒介再现。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些社会性突发事件的传播呈现出扩音效应,对扩大事件传播范围、增加社会关注程度、干预政府处置行为、激化显化社会矛盾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通过对社会性突发事件传播过程、要素及其扩音效应发生机制的研究,对社会性突发事件传播展开过程描述和解释,进而洞察社会性突发事件的深层社会动因、外部机制、实质要素等,发现其网络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和针对问题提出传播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张淑华所*的《社会性突发事件的网络扩音效应研究》的主要观点为:不同社会群体(或个体)之间的利益对抗是社会性突发事件形成议题的逻辑起点,在事件发生和进入媒体视野后,事件本身的争议性和不能顺利解决会引爆公众舆论风暴,形成情绪对抗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点,加剧事件的矛盾对抗性。如果对抗性不消失,就会形成不满情绪的共振,促使事件被不停地扩音,但如果有对话、沟通机制引入,则可以消音,达到平息和解决事件的目的。应对社会性突发事件传播出现扩音效应的基本策略是,用对话代替对抗,用主动代替被动,由此来消除扩音可能产生的负效应,扩大正效应。
|
目錄:
|
1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媒介影像 1.1 报道热点: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媒介再现 1.1.1 社会性突发事件是当前媒体报道的热点 1.1.2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新型传播特征 1.2 扩音效应:重大社会性突发事件传播的突出特征 1.2.1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普遍具有扩音效应 1.2.2 网络传播扩音效应的理论依据 1.3 典型案例:从毒奶粉事件看网络传播扩音效应 1.3.1 传播扩散理论及其在危机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1.3.2 危机传播扩散加速:对阜阳事件和三鹿事件传播扩散要素的比较 1.3.3 研究结论:新媒体是危机信息扩音和传播扩散加速的最重要因素 2 网络环境下典型社会性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 2.1 探究、争议与围观:网络扩音效应产生的条件和依据 2.1.1 扩音效应产生的现实逻辑 2.1.2 文献研究的发现和验证 2.2 节点与变量:扩音效应产生的过程和一般模式 2.2.1 从事件发生发展的关键节点看扩音如何发生 2.2.2 传播中的两个关键变量及其互动关系 2.2.3 扩音产生的一般模式:信息模式与情感模式的共振 2.3 典型案例:广州区伯嫖娼事件的教训与启示 2.3.1 区伯嫖娼事件媒介呈现及传播过程分析 2.3.2 区伯嫖娼事件的教训与启示 3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传播要素及其互动关系 3.1 传播要素之要:事实前提与表达技巧 3.1.1 传播者:传播者的表达技巧和传播策略 3.1.2 议题:事件本身的矛盾尖锐性和争议性 3.1.3 渠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传播 3.1.4 受众:人民的选择与社会心理诉求 3.1.5 反馈:信息的对抗与互馈 3.2 刺激与反应: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 3.2.1 扩音前提:争议性议题一深层冲突一对抗式表达 3.2.2 扩音过程:多媒体渠道的互动与议题流转 3.2.3 扩音与消音最关键变量:政府的行为和对策 3.3 典型案例:杨达才事件的符号化表达 3.3.1 作为分析工具的符号学:理论框架与问题指向的契合 3.3.2 作为表达技术的符号:为社会设定公共议题 3.3.3 作为意义生产单位的符号:对社会关系的审视和建构 3.3.4 作为话语权利的符号:对公权力的监督和调整 3.3.5 作为危机标志的符号:对反腐顶层设计的期待兼作结论 4 社会性突发事件扩音效应的生成机制 4.1 外部机制:扩音效应的生成环境分析 4.1.1 媒体的阶层分化呈现结构性紧张 4.1.2 社会阶层的集结依据主要源于共同的利益诉求 4.1.3 社群化生存容易形成想象的共同体 4.1.4 参与者在冲突中发挥了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 4.1.5 媒体信息结构的多元化具有解构权威信息的作用 4.1.6 新媒体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参与功能激发了突发事件报道和公众的介入程度 4.2 内在动力:扩音效应产生的驱动分析情感动员 4.2.1 线上抗议:愤怒的表达与社会不公的道义建构 4.2.2 线下抗争:社会怨恨的弥漫与承认机制的扭曲 4.2.3 情感表达的价值辨思与回归理性期待 4.3 媒介进路:扩音效应产生的路径分析以网络围观为例 4.3.1 网络围观:一种特殊的扩音方式 4.3.2 网络围观产生扩音效应的媒介形态 4.3.3 通过围观来产生扩音的发生机制 4.4 案例: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乌坎事件 4.4.1 乌坎事件的性质反转与传播环境恶化 4.4.2 乌坎事件中的情感动员与情感管理 4.4.3 乌坎事件中的技术赋权与社会网络 5 社会性突发事件传播规律的研究启示和管理建议 5.1 社会性突发事件传播规律的研究启示 5.1.1 扩音效应既可以是负效应,也可以是正效应 5.1.2 政府应对能力是影响事件发展走向的首要因素 5.2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传播管理策略和技巧 5.2.1 事实层面管理策略 5.2.2 价值层面传播策略 5.3 比较视野下的中西突发事件处置以伦敦骚乱和厦门公交爆炸案为例 5.3.1 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评价指标 5.3.2 伦敦骚乱和厦门公交爆炸案应对情况比较 5.3.3 两个事件政府处置效果的评价及核心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类 英文类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