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京华旧事译坛烟云

書城自編碼: 291213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江慧敏[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38162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0-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86/37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2.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12.7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关键冲突:如何化人际关系危机为合作共赢(原书第2版) 》

售價:HK$ 86.3
探索清陵五十年
《 探索清陵五十年 》

售價:HK$ 1012.0
定鼎中原之路: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 定鼎中原之路: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

售價:HK$ 101.2
财之道丛书·如何让人投资你:股权激励融资全揭秘
《 财之道丛书·如何让人投资你:股权激励融资全揭秘 》

售價:HK$ 101.2
PyTorch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践
《 PyTorch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践 》

售價:HK$ 90.9
新任经理 100 天实战指南
《 新任经理 100 天实战指南 》

售價:HK$ 89.7
日本百鬼画谱
《 日本百鬼画谱 》

售價:HK$ 71.3

 

編輯推薦:
《京华旧事 译坛烟云》是江慧敏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书的,内容学术性较强,但仍具有可读性,因为她在比较不同译本的同时让读者看到了文字的魅力和美感,或许一字之差,但语义却大不相同。
內容簡介:
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先生在海外用英文创作的一部旨在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小说。国内翻译界注意到林语堂用英文创作中国题材作品的创作与汉译的特殊性,但是整体上认识较为混乱,概念运用上说法不一,亟需澄清界定。本论文试图以林语堂英文小说Moment in Peking及其三个中文译本郑陀、应元杰合译本、张振玉译本和郁飞译本为个案,借助叙事学、修辞学、文体学、比较文学形象学以及互文性等理论,全方位地探讨小说原著的特点,并分析译本的体现与还原情况。在对原文、译文、原文与译文之间,以及三个译本之间进行文本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总结此类特殊创作现象中的文化内容在回归母语形态时,呈现出的特点和规律性认识,希望对同类作品和翻译现象作出有力地解释并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期丰富翻译理论并对翻译批评带来一定启示。
關於作者:
江慧敏,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导师,翻译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典籍翻译及其翻译理论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译著两部,主持多项科研项目。
目錄
《京华烟云》启示录《京华旧事 译坛烟云》代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003....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006....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节016....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第四节020....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025....创新之处
第二章 林语堂与Moment in Peking: 难以书写的一章
第一节 尴尬的边缘人: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
第二节 Moment in Peking:林语堂最负盛名的传世之作
第三章 Moment in Peking 的叙事、修辞、文体与翻译
第一节 叙事学与Moment in Peking的叙事模式与手段
第二节 修辞学与叙事话语的修辞特征
第三节 文体学与Moment in Peking的文体风格
第四章 文化旅行与Moment in Peking的形象塑造
第一节 比较文学形象学与东方主义理论概述
第二节 塑造的中国形象Moment in Peking
第三节 外国人形象及其译本体现
第五章 Moment in Peking的互文性与翻译
第一节 互文性理论溯源
第二节 显性互文性及其翻译
第三节 成构互文性:Moment in Peking与《红楼梦》的互文及翻译
第六章 三个中译本的特色比较与整体评价
第一节 郑陀、应元杰及其《京华烟云》
第二节 张振玉及其《京华烟云》
第三节 郁飞及其《瞬息京华》
第四节 三个中译本整体考察
第五节 《瞬息京华》、《京华烟云》:一种翻译文学
第七章 无本回译:Moment in Peking翻译的理论问题
第一节 无本回译:一种特殊的翻译类型
第二节 无本回译对翻译理论的再认识
第三节 无本回译的参照因素与终极范本
第四节 无本回译的译本评价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基本认识
第二节 无本回译:一种新的翻译类型及其理论价值的发现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与后续课题
参考文献
后 附
附录1 林语堂小说Moment in Peking人物表
附录2 郑陀、应元杰译本《京华烟云》人物表
附录3 张振玉译本《京华烟云》人物表
附录4 张振玉译本《京华烟云》目录
附录5 郁飞译本《瞬息京华》人物表
附录6 Moment in Peking生活场景复原图
附录7 林语堂中英文作品(依据林太乙女士的统计)
附录8 Moment in Peking中的詈词和脏话翻译对照表
內容試閱
《京华烟云》启示录《京华旧事 译坛烟云》代序
江慧敏的博士论文关于《京华烟云》无根回译的研究成果要出版了,她向我索序,我也可以趁机将早先提出的理论加以修正和整理,并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推广。从这个译论的提出至今,不知不觉已经五年过去了。
第一部分 无本回译提出和修改的理论背景和基本观点说起江慧敏的选题,经过初步摸索,在落实到林语堂研究的时候,我有了一个想法:就是不要泛泛地研究林语堂,那种研究已经不少,因为是个案,在缺乏理论观照的时候,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若是套用一种现成的西方译论,则因为和此个案无关,倒是容易把研究变成理论的附庸,得出和一般理论前提相一致的结论,也没有什么大意思。于是,经过反复商讨,确定为以《京华烟云》为文本依托,集中讨论三个汉译本的问题,而在理论上,可以借助我前几年针对此翻译现象而提出的无根回译理论,做一番即是试验性的也是检验性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此项研究的结果出来了,证明这个选题是成功的。
再从更早先的时候说起。关于《京华烟云》的翻译研究,我曾指导过两篇硕士论文,但由于水平所限,都难以有明显的收获,到了博士阶段,才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选题的实施者,这也是一种缘分吧。而我对于《京华烟云》的了解,却是因外教社出了一个Moment in Peking 英文本子,有研究生毕业时送我一本。我翻看了一下,因为不了解它的汉语翻译情况,而束之高阁好几年,直到陆续见到陕西师大出版社的中译本以及其他几个译本,才决定要进入到这项翻译的研究中去。这中间还穿插了一篇关于林语堂用英语写作《京华烟云》的论文,因为《外语教学》杂志发表时要我审阅,我便进入到所谓异语写作思考的课题中。这些相关研究都交代全了,就可以开始理论的说明了。
理论上的准备,其实是有几个前提的。
第一是理论前提和逼近式的导入,涉及两种理论。其一是关于古本复原的理论,基于《蒙古秘史》的蒙古语原本丢失而今企图复原的研究。这是我本人提出的第一个民族典籍翻译的理论,但《京华烟云》从来没有汉语原本,它是今人直接用英语写作出来的,属于异语写作,而它的翻译,也不属于古本复原。其二是关于往复翻译的理论,基于《论语》从汉译英又到英译汉的翻译研究,是对海外有关理论的一种推介和继承在《论语》原本不经翻译直接排印出来的汉语本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了原文复现的概念。所谓往复翻译, 则侧重于指中国文化典籍在对外翻译传播的过程中,所添加的序言、附录以及正文以外的注释一类副文本翻译成汉语的问题。真正的文言原文复现,在《京华烟云》的汉译中只有极少数,主要是庄子引文和小说中一些诗词的引文。而且以文学作品的翻译而论,《京华烟云》等在总体上尚不属于大量原文复现这一类翻译了。
第二是相关理论的讨论和类别的切入,也涉及若干理论。其一是关于霍译《红楼梦》诗词的回译理论,我针对纽马克的检验性回译,提出了研究性回译的假设;显然,《京华烟云》的回译更加靠近后者,因为没有原本可供检验时作对照。其二是关于图里提出的伪译理论,笔者的回应在于剥离这一并不存在的翻译过程,从而严格地区分了创作与翻译。《京华烟云》的汉语回译是翻译而不属于没有翻译过程的伪译。还有后来的自译理论,但作者林语堂没有自译他的英文著作,他只为译者提供了基本的翻译方案和术语表。林语堂若是翻译了《京华烟云》,就属于自译了,但他毕竟没有翻译,而是找了郁达夫作为理想译者,而郁达夫终于没有完成这一翻译任务,致使无根回译成为一个在作者心目中理想译者缺失的条件下硬译出来的东西。既然上述理论皆无法说明无根回忆问题,这样,就有必要针对这一特殊现象,提出一种特殊的翻译理论了。
下面是笔者关于无根回译的较早论述:
林语堂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国外创作的英文小说Moment in Peking ,如今有了三个汉语译本,一般译为《京华烟云》(或瞬息京华)。本来这部小说是以中国文化和老北京的生活为题材和内容的,但其原文则是用英语写作的。这种翻译成汉语的返回只是文化上的返回,而不是语言的返回,所以称为无根回译,即在语言上不存在以原作为根据的回译。实际上,这项研究对于英语写作如何表现中国文化内容,对于汉语或话语文学的创作策略,对于今日国外读者和国内读者的接受心理,都很有意义。特别是对于翻译本身,则更是一个典型。一种翻译的另类,即异语和异域写作的回译。(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236 页)
其实,这是一段名词解释,也是第二个版本。最早的版本是《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年版),当时是放在互文性与翻译一节之后,作为互文的另类:缺乏原译的回译标题下的一段文字。在2009 年人大版的《文学翻译批评概论》里,就变为一个专门的术语,补充到附录文学翻译批评基本术语里,并与古本复原、往复翻译一道,进行字典化的解释了。而在人大版正文里的阐述,则具有描述和说明的性质,放在翻译的另类:
异语写作的回译下面了。这便是以下的行文:
如果我们把用一种语言描写本族文化的内容的书写称为原语书写, 那么用一种外语描写本族文学场景的则可以称为异语书写,由此产生翻译上的回译,就是异语回译。如果把朝向原文的回译称为有根回译, 那么我们把这种非典型的并无同一语言原本的回译姑且称为无根回译。其典型作品便是林语堂用英文创作的小说Moment in Peking (常译为《京华烟云》)及其汉语翻译。(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概论》,第173 页)
现在看来,无根回译这个表述不尽准确。无论是作为缺乏原译的回译,还是作为异语写作的回译,都不是绝对的无根回译,毋宁说是无本回译,即不是完全空无依傍无中生有的回译过程,换言之,所谓无本回译,充其量是缺乏文本根据的回译,但仍然有文化之根(这里是中国文化,而不是泛泛的人类文化)作为根基,而不是完全失去其根,即rootless back translation, 那么,准确的英文翻译应该是textless back translation ,也就是无本回译了。可见,这一修正不是文字的,表面的,而是致命的,关键性的,由此推论出来的一组命题,具有翻译本体论的认识意义。以下是几条推论而出的理论性的认识:
1. 文化为文本之根,文本为文化之表。无论就某一单一文化和特殊文本的关系而言,或者就人类整体的文化和所有潜在的文本而言,都是如此。所谓文本,则包含文史哲以及一切自然科学和日常生活记录的文本,概莫能外。
2. 在文本与文化之间,有语言作为能指,而文化是所指。无论就单一文本和文化的原初关系而言,拟或是普遍文本(虚拟文本本体)和人类文化的总体的关系而言,皆是如此。在这里,无所谓原始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区别,即采用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只有语言与文化的依存关系作为判断的依据。
3. 就文本为翻译之本而言,语言是能指,文化是所指。翻译的本体是文本,而表征也是文本,中间的媒介是语言,但这一媒介本身会发生变化。不过,无论发生何种变化,其语言(能指)与文化(所指)的关系(符号学原理),则不发生变化。
4. 就翻译过程而言,能指的改变(即翻译中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移、替换),势必引起本不应发生改变的文化所指的改变(即译本信息的缺失、替代、添加、扭曲等),这是翻译所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对翻译忠实论传统的根本解构。没有不改变能指与所指关系的翻译,翻译的本质,就在以异族的能指指代本族文化的所指,反之亦然。
5. 但翻译的基本趋向,即一般意义上的翻译方向虽然可以改变(即因译者母语而定的从原语到译语的具体语种的改变,或曰顺译、逆译),却不能改变翻译的过程本身(即所有翻译都是从原语到译语,而不可能是从译语到原语的过程;在回译中,这一现象是倒逆的,但其根本关系的性质,也不能改变)。这里暂不涉及回译中的原文因素的干扰问题,以及回译者个人心理因素的定位问题,只是就所有翻译都要遵循的过程、方向和步骤而言。
6. 翻译过程的不可倒逆性,意味着翻译过程的不可复制性,由此造成的结果有二:其一,翻译过程的不可模仿性,因此作为结果,不可能出现完全相同的翻译文本。这一理论,虽然可以说明重译或复译,但其中趋同或趋异的关系,则是以趋异为本质的。其二,翻译过程的不可描述性,因此作为说明,不可能有完全科学的翻译理论。尽管科学规律的持续发现能无限接近翻译过程的本相或本质,但翻译过程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千篇一律的过程,而是无数译者活生生的主体活动的过程,就其理论与实践的平行发展而言,最终也将是不可能被完全描述或说明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