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編輯推薦: |
立足国际视野和本土行动,对我国高中国际课程发展进行全景扫描,点面结合、比较分析、数据翔实、案例丰富。
|
內容簡介: |
高中国际课程近年因需求旺盛和迅速发展成为社会关注和课程改革的热点。本书作为课题研究的终成果,立足国际视野和本土行动,以北京市为重点,力图对我国高中国际课程发展进行全景扫描,内容涉及国际课程的类型特征、发展历程、现实需求、实施现状、学生活动、师资保障、有序管理和未来展望。具有点面结合、比较分析、数据翔实、案例丰富等特点。
|
關於作者: |
黄晓玲,女,1977年10月生,重庆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高中课程改革、国际课程发展、学校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等。负责“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完善及实施管理”“北京市普通高中自主课程实验”等多项北京市教委委托项目,以及“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发展研究”“普通高中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研究”等教育部、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相关成果获得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
|
目錄:
|
序前言第一章高中国际课程的类型特点001一、高中国际课程基本内涵 002(一)国际课程及其相关概念 002(二)国际课程的基本内涵 008二、主流高中国际课程概览 011(一)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BDP课程 011(二)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课程 016(三)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课程IGCSE和高级证书课程A-Level 019(四)全球通用证书项目课程:PGA课程 021(五)美国高中课程 024(六)其他国际课程 026三、高中国际课程主要特点 029(一)主流高中国际课程共性特点 030(二)部分高中国际课程特点比较 032第二章高中国际课程的发展概况037一、高中国际课程的整体发展情况 038(一)高中国际课程省市分布 038(二)高中国际课程类型分布 039(三)高中国际课程学校分布 042(四)高中国际课程发展阶段 044(五)高中国际课程学费情况 045二、高中国际课程类型及省市发展 046(一)IB、AP和A-Level课程发展 047(二)部分省市高中国际课程发展 054三、高中国际课程发展的主要动因 064(一)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快 064(二)学生国际优质教育需求旺盛 064(三)家庭综合性教育支出实力增强 065(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需求 065(五)高中课改深入发展的推进 066(六)基础教育国际合作品牌创建的需要 066视野与行动:高中国际课程的本土实践目录第三章高中国际课程的现实需求068一、高中生出国留学现状分析 069(一)高中生出国留学的发展趋势 069(二)高中生出国留学的主要特点 074(三)高中生出国留学热原因分析 076二、高中生国际课程需求现状 079(一)北京市中小学国际课程引入与实施情况 080(二)北京市高中生国际课程需求的现状分析 088(三)高中生国际课程需求相关调查研究 094三、家长对国际课程的关注和选择 096(一)家长关注国际课程的主要内容 097(二)家长选择国际课程的主要依据 098第四章高中国际课程的实施现状100一、高中国际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101(一)高中国际课程的目标定位 101(二)高中国际课程设置与安排 103(三)高中国际课程的具体实施 111(四)高中国际课程的学业评价 130(五)学生学业规划与留学指导 131(六)高中国际课程招生与要求 132(七)高中国际课程学分及文凭 134(八)学生留学地区及选报专业 135二、高中国际课程实施的问题讨论 136(一)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 137(二)课程特点和合作要求 137(三)本土改造和有效实施 138(四)学校类型和办学实力 141(五)统筹规划和指导监管 142第五章高中国际课程的学生活动143一、国外高中课程中的学生活动 144(一)国外高中课程学生活动的育人价值 144(二)国外高中课程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 146二、高中国际课程学生活动现状 152(一)学生活动价值功能主要取向 153(二)学生活动素养培养的侧重点 155(三)学生活动的主要类型和内容 156(四)学生活动的重点和优势领域 160(五)学生活动的有序组织和管理 161(六)学生活动的多样评价与展示 162三、高中国际课程学生活动的特点及启示 163(一)高中国际课程学生活动的主要特点 164(二)高中国际课程学生活动的有益启示 166第六章高中国际课程的师资保障169一、高中国际课程教师整体配备 170(一)高中国际课程教师配备概况 170(二)高中国际课程中方教师配备 173(三)高中国际课程外籍教师配备 173二、高中国际课程教师专业发展 178(一)课程开发方提供的教师培训 178(二)学校提供的校本培训 183(三)中外合作的教师互培 185(四)学校对教师的日常管理 186三、高中国际课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优化 188(一)国际课程实施带来的人员挑战 189(二)国际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190(三)国际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化 194第七章高中国际课程的有序管理196一、高中国际课程外部管理基本情况 197(一)高中国际课程外部管理 197(二)外部管理中的问题讨论 205二、高中国际课程内部管理基本情况 210(一)高中国际课程内部管理 210(二)内部管理中的问题讨论 214三、建立高中国际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216(一)建立高中国际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216(二)建立高中国际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 218第八章高中国际课程的未来展望221一、高中国际课程的国际经验 222(一)主要国际课程在世界的发展 222(二)高中国际课程实施的世界经验 230二、高中课程的国际发展趋势 232(一)高中课程发展的世界趋势 232(二)高中国际课程的改革动态 235三、我国高中国际课程优化发展的思考 243(一)认识价值,规划路径 243(二)主动作为,明确标准 245(三)深化改革,彰显优势 247(四)协同治理,共赢发展 249参考文献 251后记257
|
內容試閱: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高中阶段引入和实施国际课程,是尝试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基、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途径之一。北京市作为全国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四个中心”的新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进一步扩大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北京市高中课改也已进入深化改革阶段,需要借鉴世界主流高中国际课程和国际考试体系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融合中外教育优势,形成具有首都特色、体现国际趋势、充满活力的高中课程及考试体系。北京市高中国际课程开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学校,2005年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人大附中设立,标志着国际课程在公办高中正式引入,2010年后迅速发展并进入规范发展时期。为全面了解北京市高中阶段国际课程引入、实施和管理现状,为合理规划、规范发展提供参考,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北京市普通高中国际课程引入和实施现状”研究。该课题在理论层面,主要研究当前国际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主要理念,以把握各类国际课程的主要特点,为不同类型的学校有针对性地引进适宜的国际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兼顾以引进优质国际课程资源为契机优化本土课程的途径,以及国际课程引入中不可回避的意识形态、专业化、实用性,教学语言、评价体系等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引入学校提供参考。在实践层面,调研北京市普通高中已引入国际课程的概况,包括国际课程的种类、国别、课程内容、师生人数、课程考核、升学及留学途径等基本情况;摸清已引入国际课程的实施状况,包括课程结构、课程安排、课时分配、师资配备、教学结构与组织形式、课程资源提供、考试测评、教学管理、学生教育引导等具体情况;把握当前北京市普通高中国际课程引入的管理情况,包括管理方法、引入规划、工作程序、评估标准、引入审批、效益评估、过程管理、监督反馈等内容;分析典型学校在国际课程实施中的本土化做法,以案例为载体研究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融合、学校多样发展、国际化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调研和分析北京市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的社会需求、实施环境、发展趋势等,为国际课程的整体规划、制定审核标准等提供支持。视野与行动:高中国际课程的本土实践前言随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深入,留学低龄化已成为我国留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普遍趋势,其中高中生出国读高中和高中毕业出国读本科人数的快速增长是主要原因。在留学低龄化趋势的推动下,高中国际课程发展迅速,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逐渐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为此,我们将研究范围拓展至全国乃至国外相关国家,力图将北京市高中国际课程发展放到一个更大的空间和不同的发展阶段,以更好地为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为规范和引导高中国际课程有序发展,上海、浙江、山西、广西等省市出台了高中国际课程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明确表示将对各种形式的高中“国际部”和“国际课程班”进行规范,正在研制相关政策;北京市也提出加强对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招生的管理,并暂不审批新的公办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过程中,高中国际课程的引入和实施已超过课程本身,涉及引入的价值取向、基本定位、课程目标、准入标准、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管理监督,以及如何以借鉴为起点,促进国际课程的本土化实施,进而吸取国际课程优势,彰显本土课程特色,提升我国高中课程的品质、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等问题。本书根据当前我国高中国际课程引入和发展现状,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为重点,全面分析了高中国际课程的基本类型与主要特征、发展概况及主要动因、学生需求与家长选择、实施过程与重点问题、学生活动及主要特点、师资现状及专业发展、管理措施及质量保障,并结合当前高中课程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际课程的自身变革,对我国高中国际课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全书分为八章:第一章从国际课程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高中国际课程的主要类型和共性特征,以及部分国际课程的突出特点;第二章分析了高中国际课程在全国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重点城市、典型课程的发展历程,进而分析了近年高中国际课程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三章从高中生出国留学热入手,分析了当前高中生对国际课程的需求,以及家长主要的关注内容和选择依据;第四章分析了国际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程设置与具体安排、教学方式等,并揭示了当前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从分析国际课程中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出发,展现了当前国际课程中学生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呈现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对当前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重视活动育人价值的思考;第六章从国际课程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入手,分析了中外教师配备、多种形式的专业发展,同时对现存问题的改善提出了相关建议;第七章从国际课程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入手,提出构建高中国际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第八章结合国际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高中国际课程优化发展的思考。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梳理,本书立足国际视野和本土行动,力图对我国高中国际课程发展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分析,其主要特点有:1全景扫描。系统梳理了当前我国高中国际课程引入的基本情况和实践过程,既突出理论层面的国际课程定位与取向、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融合、国际课程改革趋势,又突出实践层面发展数量、规模、结构以及实施的保障条件、规范管理等问题,同时尽可能涉及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国际课程发展概况。2重点分析。以IB、AP、A-Level等主流国际课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人大附中、上海中学等学校为样本,重点分析国际课程的需求、实施、师资及制度规范等,展现特定课程、具体地域和特色学校国际课程发展的过程和当前样态,同时聚焦引入和实施中的主要问题。3数据翔实。在全面调研北京市高中国际课程引入和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主流国际课程官方网站数据、网络数据分析以及与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力图从时间上、空间上反映国际课程的发展进程和数量规模,为进一步有序引导、科学布局奠定基础。4案例丰富。在分析高中国际课程实施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部分示范校的创新探索,同时从比较的视角,将北京市与我国其他地区、国外部分国家实施国际课程学校的实践进行对比,再现国际课程实施的深度和形成的典型经验,拓展问题分析和研究的视野。5推动发展。本书的成书过程基于北京市高中国际课程的迅速发展和规范完善,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如“高中国际课程引入审核标准”成为课程准入的基本依据,国际课程研究主要问题转化为高中国际课程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者作为共同体成员之一持续参加相关的项目工作,推动着北京市高中国际课程的有序引入、规范实施和本土课程的优化发展。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进程中,高中国际课程已不仅只是高中阶段课程建设,也不仅只是课程本身先进与优质的问题,更涉及整个高中课程发展国际趋势、世界教育服务发展走向、国家教育主权独立、课程的国际性与民族性、国内外课程优势互补、教育国际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改革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未来人才标准及需求概况、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课程改革方向、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定位和主要途径、国际课程的需求主题及具体内容等理论问题,同时探索国际课程育人过程,深入研究国际课程自身优化改革、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融合、提升本土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国际课程条件保障和资源建设等实践层面的基本问题。面对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旺盛需求和高中国际课程自身属性及引入实施的特殊性,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依靠实践探索来验证,我们将不断拓展研究视野,深化实践研究,从而取得新的认识和研究成果。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在路上。著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