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协和医事(修订版)

書城自編碼: 291829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讴歌
國際書號(ISBN): 9787108057402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16-11-01
版次: 2 印次: 9
頁數/字數: 354/17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7.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2.7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4.2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真谛全集(共6册)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6.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7.0
《一句话讲完一个故事》
+

HK$ 56.3
《我敢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

HK$ 45.8
《林夕:任你行》
+

HK$ 49.2
《不曾爱过,怎会懂得》
+

HK$ 67.5
《活着本来单纯:丰子恺散文漫画精品集》
+

HK$ 59.7
《我想和你在一起(卢思浩新书,百万畅销书作家卢思浩2016全新》
編輯推薦:
对中国老百姓和医界人士来说,协和这两个字形成的品牌已无法估价,其意义跨越协和本身。曾就读协和医科大学的作者讴歌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九十年的传奇故事,用思辨的深度观照当下,揭示着新时代的医学之道。
內容簡介:
《协和医事(第二版)》一部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如何培养专家、医生和医生如何对待病人、造福社会的书。通过协和的建立。协和的教育、协和怎样服务社会、协和人九十年1917~2007的传奇故事.展示协和文化、协和精神和协和传统。在重读协和的同时,观照当下医疗.寻求更广意义的解决之道。作者是医疗业内人,协和是她的母校。她不是按照历史的顺序罗列史实.而是在情感的基础上讲述往事,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进入协和内部,使之既可读.又有思辨的深度。
關於作者:
  讴歌,本名常青,医学博士,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系,毕业后赴美国,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抗结核药物课题研究一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两年。2002年回国后投入抗肿瘤生物类新药的临床开发。现居北京.任职某制药公司。2006年出版《医事关于医的隐情和智慧》北京出版社。
內容試閱
 协和这两个字 1921年,当小洛克菲勒登上亚洲快线轮船时,《纽约时报》说 他去了中国。同行的还有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校长韦尔奇,他在六年前就造访过中国,为了一个建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计划。
这一行人登上亚洲快线后,引起了众人的注目。在小洛克菲勒的六只行李箱中,有一大箱全是书,其中一本是描写亚洲的《中国、日本和韩国》。韦尔奇则在轮船上被邀请做演讲,他的题目是《中国的医学教育》。乘客们被他的热情打动,特别是讲到现代科学的价值、西方医学如何助力中国文明、又如何适应中国需要而改良。但这些问题对已为北京协和医院准备了七年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来说,再熟悉不过。
他们乘了一个多月的轮船,到达中国。站在离天安门不远的饭店阳台上,他们往东北望去,在王府井和东单之问,有一组中国宫殿式建筑,绿色琉璃瓦,汉白玉围栏,画栋雕梁。那片在清朝豫王府旧址之上、琉璃瓦之下的世界,就是即将创建的协和医学王国,老百姓传闻中的油王府 。
协和的志在世界一流,并非今天大学运动中的空洞口号。她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让世界知道协和。1923年,美国《时代》周刊回顾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以来的十年之路。除了惊人的拨款数字,就是它在发展中不断锁定的中心主题:为全人类的健康。而耸立在这个主题两旁,是两大伟绩:一个在美国,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另一个则在中国,是 PuMc北京协和医学院。40年代,汤佩松在清华大学创办农学院时提出的目标是:清华农学院应当办成中国农学界的PuMc。1951年,新政府接管协和时指示:协和医院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很有名望,我们一定要把她办好,办不好影响不好。 协和的成长,充满了医学和医学之外的传奇故事。
这所学校开风气之先,成为中国第一所招收女生的医学院校,有了中国真正的护士学校;这里的一位来自加拿大的解剖学教授,根据周口店的一块牙齿化石,确定出一个独特的人种北京人,两年后在周口店挖出的第一块北京人头盖骨,轰动了全世界;一位n1浦爱德的美国女人,来协和医院创建了社会服务部,关心病人出院后的社会链接,赋予医学以温情,许多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毕业生来此求职;一位叫兰安生的美国教授来到协和,给学生们讲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
他和中国人喝酒交朋友,带着协和学生走出医院,走进胡同,关注更多百姓的健康。日后他的一位学生受到感召,毕业后去了农村,在定县创造了中国赤脚医生的雏形。
这所学校的办学,也成了独特的协和现象。曾经的巨大投入,在实施淘汰制、宽进严出之后,只有极少数的产出。而这每年平均十六位毕业生的极少数产出,后来却成就了中国医学界的大半精华,他们每一位都撑起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医学世界。在校园里和医院里,它曾拥有一批医学大家,教学严格并带有强烈的启发式,鼓励学生以病人为中心,向病人学习。一批批年轻人来到这里,在协和式的气氛中熏 着成长,内心的热忱被激发,体悟着怎样成为一位好医生。
在今天的北京东单三条,协和建筑群的雕梁画栋、俄式大楼、现代大厦交杂在一起。一块标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门牌,提醒着时问的力量。在今天,这群建筑代表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对后两者,经九十年的积淀,人们概括为两个字:协和 。
准确地说,协和这两个字暗示的是:曾经对中国医学教育和中国医学的推动,医事之道的至高境界。但她在时间打磨中积累的内涵,已超越了医学学科和医生职业。在民间,人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期望,赋予了 协和许多延伸内容,这两个字渐渐演化成医疗安全感、医学精英、关爱百姓的亲切姿态、病人重获健康与温情的可能。病人说:我们千里迢迢到北京协和看病,是到了头。无论如何我们心甘了。 到了新世纪,有报道题为《全国人民看病上协和》。2O07年的一则 协和打假新闻,告诉人们一个简单事实:全国那五十多家盗用协和 名号的机构,其实在老百姓脑中偷换不了协和这两个字所蕴含的医事概念。
九十年后已是别样的时代。协和仍然矗立在沸腾生活中,呼吸着有些浑浊的现代空气。它锻造出来的第一代名医,多已不在世上,但名字恒久流传,成为不可复制的神话。西医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医疗再次成为中国的尴尬问题。今天的协和,更像一个警世者,提醒着人们什么是更纯粹的医学意义,什么是以实现这纯粹意义为目标的医学生活。虽然有人感叹,在数次中断、演化之后,协和已失去了一些内涵,但仍然是一清早门诊号就挂没了,仍然有一些协和人,拒绝平庸,保留着精英的自律,选择对病人最实惠的方案,仍然尽己可能维护着医患交流的正面形象。
在今天谈协和,不只是为了在曾经的功绩传奇中获得一种因怀旧而生的安慰,也希望通过解读九十年的协和医事,为眼前的医疗困境找到一些标准和答案:什么是卓越的医学院和优秀的医学教育?好医生是怎么产生的 ?什么是为医之道和为医的幸福感?病人在医生眼中是什么位置?医学如何去关心广大民众?这也许就是我和读者所共同关心的。
如果我们问,在九十年之后,协和这两个字,对中国老百姓、对医学生、对医生的吸引力,究竟来自哪里?也许是因为人们怀着这样一种不灭的期待:这个世界仍存医学温情,医学以己之力解除病痛。而协和曾以自己独特的医学方式,向人们展现了这种可能。
我的协和情结与泛意义协和" 十六年前,我在高考志愿表里擦去了北京大学,写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用的是一支六块钱的灌了碳素墨水的钢笔。尖锐的笔头,甚至在志愿表上划了个洞。
现在想来,这次修改志愿,是协和的民间影响力的结果。当时,我对这个学校仅有的印象,就是中学里为即将报考大学的高三学生张贴的大学宣传画。它们的样子如出一辙,如果不是好友的提醒,我的目光甚至会掠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那张设计得一样平庸的招生广告。但好友跟我说起了一部讲述林巧稚的纪录片。那是我第一次听说一个西医领域的人名,第一次听说协和。林巧稚是老协和毕业的妇产科医生,习于协和,作于协和,卒于协和。基督徒,终身未婚,却被尊为百万婴儿的母亲。我被朋友的描述触动了,确切地说,是被她描述的那种生活方式中包含的内省、专注、慈悲感动了。
因为一部纪录片与一位医生的名字,我决定考协和,把未来交给一个从未设想过的医学领域。否则,我奔向的可能是另外一个专业,另外的成长路途。这个曾经被称为东方的约翰斯霍普金斯的学校,校园局促得连个像样的篮球场都没有,却有着长灯不灭的通宵教室和呼吸中有古老灰尘的图书馆。迂回的地下走廊,使得我们可以自如地在教室和医院之间往来,而不需露出地面、接受阳光,到处可见置身在金街、银街的世俗热闹气氛之中那一张张苍白的协和脸。那时,学校门前的东方新天地,还不是十几栋连成一体的高楼,它是一片灰尘满天飞、噪音不断的工地。
在这里,我和我的同学们完成了入学时曾觉得无法坚持的八年,也是堪称艰辛和折磨的八年。
我们的毕业典礼,像前辈一样,是在被列为文物古迹的协和礼堂举行。这一回,没有传说中的淘汰制,也没有民间传说中的世界承认 的医学文凭。在收下写满中国字的毕业证书的同时,我的一些同学们已收拾好行囊,准备去美国,读一个世界承认的文凭,去医,去教,或者去研。一些留在了那个琉璃瓦覆盖下的医院。我则离开了医生这个行业。
十年前的夏天,有两位朋友同时接到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位是我的师姐,一位是我的中学同学。在即将毕业的夏天,他们的眼里闪耀着憧憬的光芒。这所位于美国马里兰州一个叫巴尔的摩 城市的学校,为何吸引了许多这样的医学热血青年?师姐告诉我,协和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很像,甚至建筑都差不多。三年后,我驾车穿过巴尔的摩,经过城中心一栋栋看起来破旧的公寓,有的窗户玻璃已残缺不全,传说中这里时有事故发生。突然眼前就出现了古城堡一样的建筑,自成体系的王国,年代古老,这就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我认识的两位优秀青年,正在其中的某栋楼的实验室里埋首青春,体验某种接近科学的神圣。
而在我的英文简历里,仍然有时常被不同国籍人问起的毕业学校,那个曾经在美国《时代》周刊上叫做东方约翰斯霍普金斯的医学院。
这时,我还会与协和相遇。但除了知道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林巧稚、张孝骞、豫王府、八年制这几个词之外,和我的同学们一样,即使在那里度过了八年时光,其实我对协和历史知之甚少。可能我们唯一阅读过的协和历史就是林巧稚的传记,那是第一年在信阳陆军学院军训时,学校派入去看我们,带给我们的礼物。即便那本书,也未能深入地掀起我们思考的帷幕。对于历史的回望,在我们这一代已经开始缺失。
协和的诞生及迄今九十年的生存,如同一位参与协和建立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官员所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人与命运搏斗,失败摧不毁的理想。如果不是去写这本《协和医事》,我可能再也不会去阅读如此多的与协和有关的文字,它们包括:协和的编年史、夹杂着每个时代色彩的各种论述文章、中国西医的医学教育发展、美国人写的关于洛克菲勒基金会与协和关系的论文、美国那一场上世纪初的著名医学改革、关于协和名医的各种传记和自传、欧美医学教育史其间,有三次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那是在读到林巧稚和张孝骞的经历、聂毓禅回忆协和护校的迁徙时。文字已不重要,我的思考和他们的内心似乎融为一体。那是十七岁的我用碳素钢笔修改志愿时,曾经渴望接近的内省、专注和慈悲。在深夜灯光下的眼泪里,想起来难免遗憾。
在探寻、回望历史的路途上,我终于明白了在心底深埋的协和情结,它的起源在哪里,去向哪里。在那里,我曾经渴望被激发起内心的热忱,希望那热忱最终自律而专注地汇成一股创造力,点火升天,悬壶济世。可是,如同有人描述的,在90年代的中国,大学是一个愚蠢自在地消磨时光的地方,或是一个背烂英语单词或者学会其他实用技能的地方。我在 90年代的协和读书时,八十五分是每个人的生死线,不少人半带将就地选择了成为医生。我在毕业时,面对不理想的现实,掩面而逃。可是直到今日,协和情结仍深埋在心底。它就像读到林巧稚、张孝骞、聂毓禅时我涌出的眼泪,是我对内省、专注、慈悲的向往,对医学实质的仰望,对有气氛和有传承的大学精神的期待。
可以表达这种大学精神的,在今日世界里越来越少,协和仍是一个。
对于那些没有在其中学习和工作的人来说,协和的吸引力,也许可以从我这个曾身在其中的人的情结、从这本书的剖析里,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在写这本书时,有两部伟大的作品一直在影响着我,用不同的方式,在相同的时间。一部是V.S.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一部是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在到达一定年龄后,人对时间和内心这两样东西的注意开始增多,对历史的兴趣也开始超过其他。也许有一个比揭开我的协和情结更美妙、深远的愿望促使我回望、解析协和历史:展现一所曾经伟大的医学院如何在精细策划中诞生,如何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卓越,又如何在命运的漩涡中破碎、重整、坚持至今,西医如何在一百年的时间里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医学教育如何达到它期望的巅峰,大学精神在医学院里如何体现,曾经达到的为医的至高境界是怎么样的一幅图画,又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个图画,在变成眼前景象之前它经历了哪些流转这就是 泛意义的协和,比简单的协和历史,对今日有着更深远、更温暖的意义。
讲述协和的意义,也许比讲述协和历史本身显得更加重要。这本《协和医事》可以看做是我上一本《医事关于医的隐情和智慧》的延续。
它希望讨论和关注的,其实更多的是泛意义的协和。在梳理九十年协和的脉络之时,一些当今医疗存在的问题,对照过去也许就有了答案和启迪。这也许是读协和医事,可以给生活在今天的为医者和虽不为医但需看病者的更多效用。
感谢董炳琨、张之南、胡天圣、吴宁、方圻、鲁重美、袁钟、尹佳、倪超、曾学军这些老、新协和人提供的部分资料和口述史实,他们心底、言语中对协和的热爱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了我。感谢朋友师永刚、陈彤、冯金红的帮助、鼓励和灵感。感谢汪家明老师的编辑和指导。所有的努力,是为了让人们在协和九十周年时,了解这部众人成就的激动人心的伟大故事,获得解决今日医疗困境的启迪。如果那些读到这本书的人,能够在其中感受到一种纯净而顽强的力量,能够为找回一些标准和智慧而思考,那么这整整一年辛苦的灯下劳作,就算最大地实现了它的价值。文字在触动读者神经的那一刻,也最终展现了它的存在意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