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塑造中国新型产业工人: 城市化、产业转型与人力资本提升

書城自編碼: 292202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聂铁力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213957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8-01
版次: 1 印次: 2
頁數/字數: 204/20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3.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真谛全集(共6册)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7.0
《医改蓝皮书: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2015~2016)》
+

HK$ 67.5
《欧洲难民危机专题研究报告》
+

HK$ 59.7
《乡土中国●乡土重建》
+

HK$ 51.8
《大众传播时代留守儿童的阅读研究》
+

HK$ 77.7
《正义的可能:青年哲学家周濂最新力作》
編輯推薦:
■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产业发展战略抉择
■当前我国农业转移劳动力(新劳工)的特征
■农民工转移过程呈现兼业特征
■新劳工群体的规模、结构
■刘易斯拐点下的劳动力短缺
■当前农业劳动力转移及流动趋势
■产业发展战略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路径比较与选择
■美英日韩等国家的劳动力转移路径和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未来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协同性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我国产业政策战略的选择与转化
■新劳工社会分层状况
■以产业划分的社会阶层
■中国的倒丁字形社会结构
■构建橄榄型社会的渠道
■新劳工转变为新型产业工人及其目前社会地位
■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阶层之间流动困难
■新劳工身份衍变与阶层提升
■从进入到融入,农民工离城市有多远■ 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产业发展战略抉择
■ 当前我国农业转移劳动力(新劳工)的特征
■ 农民工转移过程呈现兼业特征
■ 新劳工群体的规模、结构
■ 刘易斯拐点下的劳动力短缺
■ 当前农业劳动力转移及流动趋势
■ 产业发展战略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路径比较与选择
■ 美英日韩等国家的劳动力转移路径和产业发展战略
內容簡介:
在劳动力转移背景下,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面临劳动力短缺、产业结构低端化、城市化进程放缓等问题。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后,其规模、人力资本状况、就业行为、职业发展等,都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书基于2015年对制造业新型产业工人的调查,在借鉴多项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型产业工人的特征、阶层结构、工作价值观和就业稳定性进行了系统阐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影响新型产业工人的内部因素和外在因素,提出提升新型产业工人阶层,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思路。一是城市化与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发展;二是通过技能证书制度,制订国家级新劳工技术工人培训制度,鼓励企业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三是打通职业通道和技术通道,加强权益保障,实现新型产业工人由社会底层向上一层上升通道,建设橄榄型社会。
關於作者:
聂铁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和制造业产业经济。作者曾在CSSCI、北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本书受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新劳工群体的形成及其对产业支持研究(项目号:SM201411232003)资助。
目錄
第一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产业发展战略抉择 1
1. 当前我国农业转移劳动力(新劳工)的特征 2
1.1 农民工转移过程呈现兼业特征 3
1.2 农民工的身份特征 4
2. 新劳工群体的规模、结构 10
2.1 刘易斯拐点下的劳动力短缺 10
2.2 当前农业劳动力转移及流动趋势 15
3. 产业发展战略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路径比较与选择 27
3.1 美英日韩等国家的劳动力转移路径和产业发展战略 29
3.2 我国未来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协同性 35
4.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39
4.1 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 39
4.2 我国产业政策战略的选择与转化 49
第一章参考文献 55
第二章 新劳工社会分层状况 59
1. 我国社会分层情况 61
1.1 以收入衡量的社会结构变动趋势 62
1.2 以产业划分的社会阶层 64
1.3 中国的倒丁字形社会结构 67
1.4 构建橄榄型社会的渠道 69
2. 新劳工转变为新型产业工人及其目前社会地位 72
2.1 转移劳动力构成产业工人的主体 72
2.2 产业工人在社会分层的地位下降 73
2.3 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阶层之间流动困难 75
3. 新劳工身份衍变与阶层提升 77
3.1 从进入到融入,农民工离城市有多远 78
3.2 身份衍变与阶层提升职业通道 80
3.3 身份衍变与阶层提升技术通道 81
3.4 身份衍变与阶层提升教育培训通道 83
3.5 身份衍变与阶层提升权益通道 84
3.6 身份衍变与阶层提升福利和社会保障通道 85
第二章参考文献 85
第三章 新劳工的内在动力结构:工作价值观结构和水平 89
1. 新劳工工作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90
1.1 居高不下的流动率 90
1.2 影响新劳工工作稳定性的因素 93
2. 工作价值观研究设计 97
2.1 背景和意义 98
2.2 工作价值观相关理论 100
2.3 研究假设 106
3. 问卷设计 107
3.1 问卷设计:制造业一线员工概况分析 107
3.2 制造业一线员工工作价值观评估模型初建 114
4.WVI
问卷的数据获取及探索性分析 118
4.1 制造业一线员工工作价值观量表的开发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118
4.2 依据制造业一线员工工作价值观评估模型的初步评估 120
5. 价值观工作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127
5.1 工作价值观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127
5.2 模型检验 129
5.3 AVE 聚敛效度分析 132
6. 制造业一线员工工作价值观评估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134
6.1 工作价值观三因子结构模型比较 134
6.2 制造业一线员工工作价值观水平测量及分析 140
6.3 模型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价值观层次分析 142
7. 制造业一线员工工作价值观评估模型的结论 145
8. 产业工人工作稳定性对策基于工作价值观的视角 147
9. 结 语 148
第三章参考文献 149
第四章 新劳工工作稳定性的外部影响因素 153
1. 影响工作稳定性的外部环境:企业对待员工的方式和城市融入状况 155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56
2.1 就业稳定性研究综述 156
2.2 企业对待员工的方式激励理论的相关研究 162
2.3 城市融入相关理论 168
3. 北京市制造业新劳工群体情况分析 168
3.1 北京市制造业工人就业稳定性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68
3.2 实地调查和使用工具 170
3.3 数据打包方法 170
3.4 就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归纳 171
4. 北京市制造业新劳工就业稳定性模型的构建 172
4.1 研究模型的构念及假设 172
4.2 制造业企业激励因素相关一阶模型 173
4.3 制造业新劳工就业稳定性因果二阶模型 177
5. 模型验证分析 179
5.1 信度分析结果 179
5.2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179
5.3 对模型拟合的进一步分析与讨论 184
6. 北京市制造业新劳工就业稳定性模型的应用 187
6.1 北京市制造业企业员工管理方式的改进 187
6.2 政府管理服务建议 190
第四章参考文献 192
第五章 塑造中国新型产业工人 195
1. 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相协调 196
2. 畅通阶层成长通道,通过职业和技术通道,提升底层劳动力的上升空间 197
3. 低端劳动力培训教育纳入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策 197
4. 进一步转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200
致 谢
203
內容試閱
目前我国市场对高级技工供需调节失灵
《2015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都有所突破。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职业技能工作者却找不到职业荣誉感,高级技能型人才长期存在缺口。职业技能教育如何满足市场对高级技工的需求?人才如何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发挥优势?《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昕。

笼统地看待技能工人已经不合时宜了
中国青年报:技能人才普遍对自己的职业荣誉感认知不高,您认为有哪些原因?
刘昕:首先有传统观念的原因。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体力劳动者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干技术的工人常常被划归为体力劳动者。当人们习惯于把技术技能工作者也叫做工人,身份
问题就出现了。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人和干部的界限明确,与后者相比,前者的各种待遇明显更差,社会地位更低。尽管现在这个划分已经没有了,但大家印象中还是觉得做管理的人一定比当工人的体面、赚得多。因为我们的计划经济强化了体力劳动的伪定义受人指挥,保障差,职业素质低,发展前途差等这样几种概念。
实际上很多技术工人是依靠脑力、知识、技术在工作的。现在技术工人的含义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正是因为很多机器在替代工人,对于留下的工人的素质要求才越来越高,不能被
机器替代的工人反而能成为收入更高的一个群体。第二个原因来自现实收入方面。技能工人薪资结构有待调整,目前社会没有给真正有能力的技术工人支付足够高的工资。所以,社会观念也进步缓慢。之前,商人个体户也常常被看不起,但是后来个体户赚的钱多起来之后,人们自然而然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
当然,工资高低从来都是由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原因决定的。从供给角度看,进入技工这个阶层的人的素质还不够高,成绩不好升学受限的学生才会选择做技工,所以他们接受的教育有限,供给质量低,人力资本存量不够;从需求角度来说,企业认识不够。有媒体曾报道,浙江一家企业购买了昂贵的新设备,整个工厂中能够维护整套设备运行的只有一个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但他却被老板按照一般工人对待,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很多企业老板存在误区,认为工人就不能得到高收入,忽略技能也有高低区分。
所以,像过去一样笼统地看待技能工人已经不合时宜了。日本很多汽车生产线上的技术工人都是大学毕业。社会和企业应该纠正过去的老观念,意识到技术工人的价值可能会高于单纯坐办公室的一些简单事务性白领,应该挣得更多。
其实,从未来看,随着核心技术工人供给缺乏的逐渐凸显,他们的待遇一定会随着市场的调节越来越高,但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所以,在提高职业技术工人的培养质量和工资待遇
上,社会、政府、企业需要做得更多。

中国青年报:有人说我国制造业缺乏匠人精神,您怎么看?
刘昕:如果工业发展要走高精尖的道路,没有这样一批匠人,你的制造业一定会被抛弃。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业设计没有问题,但是制造过程有问题。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的飞机制造为何不能进步,因为即使有了完善的设计,我们的工人没有能力按照设计生产和组装材料,使组装完成了,也没有人敢坐。这些问题都是匠人精神缺乏的体现。
匠人精神还包括注重质量和精细化。如果生产的过程不够严谨,连最基本的涉及生命安全的细节都注意不到,谈何匠人精神?在这种情况下,高精尖的技术产品是不可能有
所进步的。另外,技术的研发与投入使用是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共同经历的,并不是技术人员单纯在电脑中设计好图纸就能变成产品,生产过程中往往还需要生产人员依据经验进行创造性的调整甚至修补。匠人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些过程中,而这也是我们的制造业所缺乏的。
从宏观层面来讲,很多人存在做事马虎一晃而过的习惯,没有形成精细化思维。教育体系中假大空的东西多,实用技能、实事求是的精神没有学到。宏观的计划性政策对了,但是市场的调节具体到微观企业发展、人才待遇上,很难保持一致性。

国家应该更重视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
中国青年报:为什么当前的职业技能教育环境和工厂难以培养出适应生产需要的真正高技能人才?
刘昕:第一,用人单位缺乏培养的动力。过去我们计划经济体制的工厂里实行终身就业制,企业会从青年工人当中通过实践和比赛找出有发展前途的人重点培养,比如送他们去上职工大学后再回来工作。师傅带徒弟这一培养的过程非常长。
而现在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所以企业缺乏长期投入的动力,谁都想直接用,但是不付培训的费用。第二,如果劳动者自己意识到提高技能确实可以增加收入,对未来有清晰的预期,一些劳动者自己投资去学技术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信号很不清晰,大家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其未来收入没有概念,所以不会选择学习技能。现在很多是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家庭条件很差没有经济能力上大学的人才会学习职业技能,在应对一些高科技知识指导下的技术使用能力有所不及。然而对比过去,虽然很多技能工人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仍不乏心灵手巧踏实肯干的人才。第三,当下社会整体浮躁,年轻人如果花十几年的时间去成为一个高级技工,那这段时间他依靠什么生活?现在随着互联网和信息传播的发展,一夜暴富的发财梦使得人们心情很浮躁,很难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主动提高自己的技能。

中国青年报: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高级技工短缺是否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刘昕:我有这样一个担忧,我们的产业结构升级结果很容易变成高端制造业因高技能人才短缺而赶不上德国、日本、美国,低端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不如菲律宾、越南、非洲,最后就会被全世界抛弃。所以,我认为国家应该更重视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现在总是提倡互联网 ,但是互联网卖的不是空气,最后销售的是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从国家战略上来讲,工业4.0
时代还是要有人的生产作为支撑。
据我了解,当年韩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技工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达到一个超常规的新强度,周末老师都住在学校指导学生,学生则玩命学,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能学到基本技能,
为工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目前我国工厂里的工人大部分是农民工,知识水平、训练能力和稳定性很差,并非经过工业化时代洗礼形成的产业工人。在大多数工厂里,工人没有发展前途。
目前我国市场对高级技工供需调节是失灵的。国家应该认真研究,对市场进行一些方向性的引导。要让社会意识到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形成号召力非常重要。国家应该加强就业市场相关信息的发布,引导更多人及时进入高技能生产领域。再就是加大战略扶持的力度,将针对各类短缺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嵌入从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的进程中。有针对性地在重要行业中对有发展前景的技工领域进行扶持和鼓励,包括办学上的优惠、就业的对接。让人们看得到前途和机会才会具有真正的吸引力。

中国青年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度怎样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发挥作用?
刘昕:在德国等工业发达的国家,学徒制被很好地用于人才的培养中,学与练紧密结合。他们培养人才的过程像一道流水线,所有学徒的培训都是以任务为导向的,模拟真实企业的
运作流程,学会解决的就是以后工作中要面临的问题。在我国其实也已经有了这样的尝试,比如三一重工就有三一工学院保证本企业所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供给,大型企业主导建立的技能型学校跟行业关系更近,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更容易传达到培养过程中。培养出人才,既满足了自己,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而且也解决了一般职业技能学校没有财力建设实习基地和缺乏实习机会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2015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在创业方面有所突破,您认为高职毕业生创业还需要哪些来自国家的协助?
刘昕:技能人才的优势在于学到了一技之长。企业往往欢迎来了就能干活的人,他们就业的问题应该不大。不过我们需要给技能工人多一些出路,不能把做技术变成一条死胡同。如果让他们在做技工的同时可以去读大学,可以拿学位,有二元发展体系,这样会有利于他们把技能和知识更好地结合在一起。等技工的综合能力有了一定时期的积累之后,再创业会比
其他没有实际操作过的人有更多的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刘 昕
此文发表于《中国青年报》2015 年08 月13 日07 版,记者王琛莹,实习生马越。经刘昕教授同意,全文录入本书以为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