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与美学现代性研究

書城自編碼: 292332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音乐
作者: 陈伟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4102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13/292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7.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漫长的调查: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
《 漫长的调查: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 》

售價:HK$ 89.7
历史的温度1-7(典藏版套装全7册)
《 历史的温度1-7(典藏版套装全7册) 》

售價:HK$ 687.7
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一本金融初学者建立交易系统的实用工具书)
《 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一本金融初学者建立交易系统的实用工具书) 》

售價:HK$ 66.7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精装)
《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精装) 》

售價:HK$ 170.2
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
《 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 》

售價:HK$ 193.2
谜托邦:故事新编
《 谜托邦:故事新编 》

售價:HK$ 90.9
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
《 百年“巨富长”——建筑中的人文与历史 》

售價:HK$ 82.8
鲁迅“传统”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 鲁迅“传统”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

售價:HK$ 101.2

 

編輯推薦: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与美学现代性研究》一书,以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三四十年代的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为研究对象,以审美现代性为方向,集中探讨这些大众歌曲里所蕴含着的科学、民主、平等、爱国等思想情怀。该书不仅对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及其主要存储媒介唱片做了全面的梳理和研究,对中国美学现代性的理论和历史也做了积极的探讨。
內容簡介: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与美学现代性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集中了对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一般研究,探讨了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传播媒介与叙事方式,以及其在音乐上的成就和不足。第二部分主要集中了对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专题研究,探讨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女性书写、自主意识、时间意象、契约精神等问题。附录收录了作者撰写的关于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相关的研究,主要以海派京剧为研究对象。
關於作者:
陈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2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文艺学、艺术学、都市文化等。著有《崇高论》、《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纲》、《文艺美学论纲》、《中国艺术形象发展史纲》、《文艺美学的理论与历史》、《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戏剧艺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陶瓷艺术》等。在《文艺研究》、《学术月刊》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目錄
引言
01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一般研究
第一章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与五四精神 003
第二章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现代性与传统性 022
第三章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文学性 043
第四章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传播媒介 062
第五章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叙事方式 075
第六章现代性视野中的红色歌曲与黄色歌曲之审视 088
第七章都市文化与革命诉求对20世纪30年代聂耳、黎锦晖音乐观念冲突的审思 107
第八章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在音乐上的成就与不足 119
02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专题研究
第九章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女性书写 135
第十章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自主意识 149
第十一章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时间意象 171
第十二章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情爱关系 187
第十三章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契约精神 206
第十四章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西方元素 222
附录
1.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现代性的逻辑内涵与历史进程 231
2. 论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一维化特征 243
3. 海派京剧的美学特征 257
4. 清末民初海派京剧新剧目及其成因和意义 268
5. 清末民初海派京剧中的新思想及其基础 278
6. 清末民初海派京剧中的时装戏 291
7. 中国唱片发展历程所体现的审美文化现代转型 300
后记 311
內容試閱
近些年来,对上海历史及其海派文化的研究,已引起了海内外不少学者的兴趣,也产生了不少扎实、厚重的成果。单就海外汉学界来说,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德、法、英、日等国关于上海史的博士论文已有不下三百篇,正式出版的上海史著作不下五十部②上海史研究译丛编委会:《上海史研究译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前言。。不可否认,上海史已是海外汉学界公认的热门话题,堪称显学②。对海派文化的研究同样如此,不仅海外,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已蔚为大观。尤其是自华裔美籍学者李欧梵影响深远的著作《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上海》翻译出版以来,对海派文化的研究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无论是海派文学、海派电影,还是老上海的新闻出版、学术研究,都被放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透视。作为海派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早期都市流行歌曲,虽然当下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但它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理应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之所以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三四十年代流行开来,有其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方面的多重原因。经济上,尽管全国经济萧条,但上海等大都市殖民资本和民族资本相对比较集中,工商业比较发达,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政治上,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体现了对科学与民主的追求;文化上,主要由于西洋音乐的传入以及留洋人士的归国,给歌曲和文学等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同时早期小说革命、诗界革命的文学主张也为流行歌曲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体创造了条件。此外,晚清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再度兴起对流行歌曲以爱情为主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心理上,工商业的发达加速了都市化进程,而都市化的形成也必然会孕育出新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更具有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强烈愿望。表现在音乐上,就是抒写都市情怀的流行歌曲的诞生。正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在以上海为代表的海纳百川的大都市诞生,并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迅速进入了大众视野。
在新中国,对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评价和研究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强调文艺的革命性、功用性,这些歌曲中的绝大部分尤其是张扬个人自由和充斥浓重商业气息的歌曲被污名化为黄色歌曲,而遭到排斥。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也逐渐从文化的边缘趋向中心,先是允许港台地区歌星翻唱许多当年的时代曲,如《采槟榔》、《夜来香》等等。然后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很多对早期都市流行歌曲正本清源、去污名化的文章。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振兴,百业鼎盛,学术研究的条件极大改善,同时,这类老歌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得到肯定,学者的研究触角也对其越发深入,资料编集、作品评述、艺人回忆录经常能见诸书市和报纸,其中陈钢、吴剑、王勇等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而海外学者对这类老歌以及有关都市文化的研究论著也不断被介绍进来,与国内的研究良性互动,形成一个学术探索的新高潮。
然而,欣赏老歌是一回事,真要把老歌作为学科对象来研究,就必须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定性,这个工作难度不小。陈钢和王勇都把20世纪2040年代的都市流行歌曲称为上海老歌。从约定俗成的角度说,他们的指称是可以成立的,并带有文化怀旧的韵味。但从学科研究的对象角度来说,却失之于宽泛、不精确。首先,上海老歌并不包括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这些学堂乐歌与都市流行歌曲一样具有思想启蒙的意味,并且降世更早,年份更老,也有在上海传唱兴盛的,怎么说不是上海老歌呢?其次,上海老歌内容选择上并没有涵盖所有20世纪2040年代的都市流行歌曲。都市流行歌曲的来源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专门为歌舞演出而创作的,如黎明晖唱的《毛毛雨》、王人美唱的《桃花江》等等,前期这类创作作品比较多;另一种是作为电影插曲而创作的,如周璇唱的电影四季歌插曲《四季歌》、胡蝶唱的电影夜来香主题歌《夜来香》、龚秋霞唱的电影古塔奇案插曲《秋水伊人》等等。随着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业的崛起,很多流行歌曲都以电影插曲的形式降世和传播,再通过电台和唱片走向千家万户。然而,就电影插曲来说,除了歌曲创作本身的审美趣味外,还不得不考虑与电影内容的匹配。因此,这类流行歌曲尽管相当一部分保持着与《毛毛雨》、《桃花江》相近的美学情调和趣味,但还有很多作品并不与之情趣一致,如郎毓秀唱的电影天伦的主题歌《天伦歌》、袁牧之等唱的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毕业歌》、电影大路的插曲《大路歌》等等,这些歌曲的审美趣味显然与所谓上海老歌是不同的。它们在1949年以后的30年中所受到的政治待遇也不同于前者。当《毛毛雨》、《桃花江》及其同类在一段时期内被当作黄色歌曲遭受鞑挞时,《毕业歌》、《大路歌》及其同类却广为流传。因此,上海老歌将后者排除在外并无不妥,但是在定义上却有以偏概全之嫌。
为了顾及上海老歌的特殊美学趣味,又比较精确地符合学科定义的要求,我们通过细致的研究将其称为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其详细的定义是: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盛行于20世纪3040年代,以都市民众为受众,以商业运作为模式,以唱片、舞厅、电台、电影为渠道,以审美现代性为方向,以贯穿古今、融汇中西为创作理念的大众歌曲。这些歌曲,从内涵来看,大多蕴含着科学、民主、平等、爱国等思想情怀,是中国起始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余绪和曲折反映。这个定义一方面把不属于五四新文化的其他歌曲排除在外,另一方面也把不以审美现代性为方向的其他歌曲排除在外。
研究早期都市流行歌曲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我们研究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主要是从审美美学现代性的视角,探索中国社会在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美学形态和美学理念对社会文化所进行的反映和引导。因此,我们所讲的审美现代性具有特殊的内涵和意义。科学、准确地把握中国审美现代性内涵,首先需厘清它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坐标轴上的定位。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坚持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客观实际出发,是考察中国美学精神如何告别古代迈入现代具有现代性必须遵循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早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就已经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85页。应用于审美现代性研究,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存在有别于西方的特殊性,必定对中国审美现代性诸方面产生直接、乃至于决定性影响。
回顾西方历史不难发现,西方社会从古代至现代的历史进程脉络清晰,各个社会阶段均有与之适应的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现代性发展目的单一,审美文化在经济基础变化后随之形成并产生作用。自英国拉开大幕的产业革命发轫,西方社会历经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科技时代三大阶段近三百年的迅猛发展,至20世纪已基本完成了物质意义上的现代化进程。从更为严格的历史学意义上说,是完成了近代化历程。在物质各个领域充分发展的同时,与之配套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也越来越细致入微地全面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理性占上风的各种法律条文和民风习俗。因此,到20世纪中期德国学者于尔根哈贝马斯反顾历史,察觉启蒙现代性他把西方重视理性精神的现代化进程统称为启蒙现代性已经严重压抑了人的自由本性,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被理性所异化。哈贝马斯继承了韦伯的传统,把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主体摆脱社会现代性进程中日益受制于工具理性支配的解放之途。②周宪:《文化现代性读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9页。据此出发,为了恢复人的本性,即恢复人所固有的鲜活本质特征,哈贝马斯提出用审美现代性来对冲启蒙现代性,即用人所固有的感性本质特征来挣脱社会制定的各种理性桎梏的束缚。马克斯韦伯在谈到艺术时也说:不论怎么来解释,艺术都承担了一种世俗救赎功能。它提供了一种从日常生活的千篇一律中解脱出来的救赎,尤其是从理论的和实践的理性主义那不断增长的压力中解脱出来的救赎。②当然,哈贝马斯所谓的反理性和韦伯提出的艺术救赎并非意欲真正打碎数百年来西方社会形成的各种规范,而是在西方社会实践理性僵化后,试图用审美感性对其进行反拨,在精神层面上求得人自身的解放。但这种反拨是某种虚拟的完善模态,因而也只局限在审美层面上才具有有效性。这就是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西方审美现代性的基本特质。
中国的情况显然与西方不同,两者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历史进程,不可一概而论。首先,中国封建社会历史阶段较西方漫长得多,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经济生产方式,儒家礼治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实践、伦理规范与文化观念等足够强大并且顽固,使中国社会在内在惯性作用下表现出某种抗拒现代性进程的固步自封。据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西方业已迈开现代性进程的大步时,中国封建王朝却依旧沉浸在中央帝国万世长存的春秋大梦里,以致两者现代性进程的出发点存在巨大的时间鸿沟。其次,中国现代性进程背负着外敌入侵的屈辱。19世纪中期严防死守了数百年的中华帝国大门一朝被强行打开,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掀起了掠夺瓜分中国的汹涌浪潮。独立国家的领土、主权在外来敌对势力强力入侵下部分丧失,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又迅速沦落为军阀此起彼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侮入侵使民族、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这也是西方现代性进程罕有的现实背景。再次,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沿海通商口岸被迫开放,殖民资本和买办资本联手推进着工商业的发展,民族资本开始在其夹缝中渐渐生成,这在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表现得特别显著。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事无暇东顾,殖民资本经济局部萎缩,中国市场留出的空隙给民族资本经济发展释放了部分生长空间。民族资本的兴起,也让民族的现代思想文化应运而兴,其结果即为标志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肇始,以启蒙为实质,崇尚科学、民主的新文化,反对愚昧、专制的旧文化,在文艺领域迅速确立了全新的现代美学形态。这种新兴的美学形态及其延展的审美文化,在立意上高扬科学民主,在政治上推进富国强民,在手法上注重求真写实,在形式上追求通俗明了,在审美上强调平等互动。其深刻之处在于,把美学精神上的破旧立新与社会实践中的破旧立新联系了起来。陈伟、桂强:《现代性视野中的红色歌曲与黄色歌曲之审视》,《文艺研究》2011年第3期。中国审美现代性实质上是工商经济的产物,从历史角度看,它是以宋代萌发,经过明清两代发展的资本主义因素为基础的。陈伟:《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五四时期后由于殖民资本的推动,民族资本的兴起,在中国的经济文化前沿城市,即以上海、广州、天津为核心的工商大都市中,应运而生了以现代美学形态为内核的审美文化,随即成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此前,先觉的中国知识分子已开始对习常的生活进行梳理、批判与反思,渴望寻求一种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生活方式,虽不知其究竟为何,但心向往之。随着五四新文化的大旗高举,中国人民蓦然发现自己正走在一条前人所没有走过的新路上,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之路。在这条路上,无论是社会物质还是社会精神,都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内在属性与实践要求,都需要或者面临着变革创新。因此,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携手并进,共同推动着中国社会现代性的进程。这就是中国的现代性进程与西方的根本不同之处。在西方,是物质现代性先行发展了,然后用审美现代性对其进行反拨;而在中国,由于是全方位的发展滞后,急需奋起直追,因而物质方面与审美方面同时担负着推进社会现代性的繁重任务。换言之,中国是在物质与审美两方面共时性时代要求下,去完成西方社会现代性进程中的历时性任务。这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化,不能将物质文化与审美文化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的重要原因。并且,中国自1840年被船坚炮利的帝国主义列强强行打开国门后,由于殖民资本入侵,中国现代性进程带有强制的殖民化色彩。帝国主义列强在殖民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经济方式和文化,一定程度上成为整个中国社会从古典向现代转化的基干。古老的东方雄狮就此觉醒。身处内忧外患中的中国人民一方面始终没有停止对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反抗;另一方面也致力于改造中国旧社会,寻求把中国从封建的农业社会改造成现代的工业社会的多重途径。这个过程反映在审美领域,使20世纪前期中国审美现代性进程拥有了双重涵义:第一,在整体社会构架上按照美的规律建设中国现代体系;第二,在具体审美文化领域内从民族独立、人的解放两个维度推动现代社会发展。这就是我们理解的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本质属性。
以上对中国审美现代性的认识,既肯定了20世纪以来无论追求民族独立,还是追求人的解放,都属于审美现代性涵盖的范围;同时否证了将追求民族独立与追求人的解放对立起来的二元立场和理论误区。我们对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的研究即是建立在这样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