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編輯推薦: |
一、观点创新:对政府供给机制的分析。人们通常只是强调政府供给机制的强制性维度,而对其正义性维度则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认为,对于政府供给机制而言,强制性与正义性二者缺一不可。正义是政府创生的根源和依据。虽然公共的恶也仍然是一种萨缪尔森意义上的公共品,但政府显然不会是出于生产公共的恶的目的而得以创生或维系的,人们必须用公共的善来解释强制机制的运用。
二、观点创新:公共品对政府监管的特殊要求的分析。本书提出,在一般领域,政府监管对过程负责,主要保证生产和交易过程不违背得到法律制度肯定的正义原则,至于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是否价昂贵、分配公平,这不是政府关心的事情;而在公共品领域,因为公共品意味着国民的权利,政府不仅要对生产和交易过程的正义性负责,还必须对分配结果负责,保证尽可能多的国民享用到公共品,以及公共品分配尽可能公平。这种新的要求迫使政府更深的介入。
三、观点创新:对市场失灵理论的澄清。很多人将收入分配不公视为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本文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它基于一种价泛化的判定方式。由于任何一种工具都只能满足有限的价目标,没有哪种工具是*的,而根据这种判定方式,任何一种工具都存在失灵。
|
內容簡介: |
公共品理论是现代公共财政理论的基础性内容。公共品供给机制问题虽然得到了关注,但是人们通常只是将其与供给主体划等号,各种供给机制的内在机理实际上并未得到系统的研究,这种情况在政府供给机制上尤其突出。由一个主体供给转化为另一个主体供给是一个主体变迁的过程,也是一个机制变迁的过程。因此,研究各种供给机制的内在机理,是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可能为我们提供某些新的洞见。本书在梳理和澄清公共品概念的基础上,依次研究了志愿供给机制、政府供给机制和市场供给机制这三种基本供给机制,分析了这些机制的定义、运行条件和局限性,也根据各种机制的特殊性对某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
|
關於作者: |
江庆勇:男,1980年生;201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专业:国民经济学;师从邹东涛教授。现在工作单位:浙江财经大学;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已出版专著:《软实力:中国视角》(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
目錄:
|
目录
导论
第一节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基本概念
一、公共品的内涵
二、公共品的类型
三、公共品供给机制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四节创新之处
第一章理论综述
第一节公共品供给机制的文献综述
一、公共品供给机制的演化文献综述
二、关于多部门合作供给公共品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行为经济学理论综述
一、行为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二、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与主要内容
三、批评、回应与应用
第三节不完全契约理论综述
一、不完全契约理论产生的背景与渊源
二、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内容
三、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影响
第二章志愿供给机制分析
第一节志愿供给机制的动力机制
一、促进公共品志愿供给的自利动机
二、促进公共品志愿供给的亲社会倾向
第二节影响志愿供给水平的机制
一、信息披露制度
二、交流与承诺机制
三、自愿奖惩机制
四、成员的异质程度与双向选择机制
第三节志愿供给机制的演化
一、中世纪以前全球范围非营利部门的演化
二、中世纪至18世纪欧洲非营利部门的发展
三、工业革命带来的社团大爆发
四、18世纪末三大冲击下非营利部门的衰退
五、福利危机以来非营利组织的复兴
六、非营利部门的复兴态势及现状
第四节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非营利组织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第五节志愿失灵:志愿供给机制的局限性
一、慈善能力不充分
二、慈善的专属性
三、慈善的家长主义倾向
四、志愿活动的非职业性
五、志愿失灵的分类
第三章政府供给机制分析
第一节政府供给公共品的原因及政府供给机制的核心特征
一、公共品与政府的起源
二、公共品政府供给机制的核心特征
第二节政府供给运行机制分析
一、消极官僚基础上的公共品政府供给机制
二、积极官僚基础上的公共品政府供给机制
三、公民的多重身份及其对公共品政策的影响
第三节政府供给的两个层次
一、政府资金供给的有效性分析
二、公共品生产体系的政府干预分析
第四节政府失灵及其对公共品政府供给的影响
一、政府失灵的原因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局限性及政府失灵理论评析
第四章市场供给机制分析
第一节公共品市场供给的动力辨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供给机制的内涵
二、公共品市场供给的原因
第二节市场供给机制的特征与条件
一、市场供给机制的关键特征
二、政府供给框架下的市场机制
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品市场供给机制及其条件
第三节公共品市场供给的积极意义
一、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
二、弥补政府实力不足,扩大公共品供给范围
三、促进经济自由
四、促进社会平等
第四节市场供给机制的局限性
一、市场失灵与公共品市场供给机制
二、市场供给机制内在属性造成的局限性
第五章机制之间的关系及选择
第一节机制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各种机制的相对优势分析
一、志愿供给机制的相对优势
二、政府供给机制的相对优势
三、市场供给机制的相对优势
四、各种机制的稳定性与筹资能力
第三节机制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分析框架
一、决定性因素:公共品的内在属性
第六章公共品供给的案例分析:医疗卫生体制建设
第一节医疗服务的内在经济属性分析
一、医疗服务内在的非公共品特征
二、医疗服务领域的其他重要经济特征
三、政府介入医疗服务提供的必要性
四、政府介入医疗服务提供的限度
五、医疗服务供方体系
第二节我国医疗体系中各类机制的发展水平分析
一、我国政府供给机制评析
二、我国市场机制的发展态势分析
三、我国志愿供给机制发展态势分析
第三节我国医疗体系建设的干扰因素分析
一、经济结构对医疗体制的影响分析
二、社会历史传统对医疗体制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基本评价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结论
第二节不足之处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政府矢志追求的重要目标,政府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内需仍然具备巨大的扩展空间。在国际社会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国内面临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扭转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建立以内需为主的经济结构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也就是说,扩大内需的任务变得更为紧迫。研究公共品供给机制,促进公共品更加充分、有效的供给和更加公平的分配,对扩大内需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首先,加大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会形成即期投资需求,对水泥、建材、机械设备制造等基建部门,以及医疗、教育等服务部门构成直接、显著的拉动作用。而投资需求的增加将带动资本利用率和就业率的提高,进而推动相关产业要素收入的提高,而要素收入的提高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增长。
其次,公共品更为充分、有效、公平的供给,即便在不增加国民收入的情况下,也具有促进内需的作用。这是因为:
(1)公共品尤其是医疗、教育和住房等公共品更为充分、有效、公平的供给,将减少我国民众的自我保障、风险防范的需要,释放其购买力。
(2)政府提供公共品具有收入再分配效应,这种效应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律相结合,能够推动我国消费的增长及经济的大众化。
(3)有些消费潜力之所以未能转化为现实的消费活动,是消费环境、配套设施的缺乏造成的。公共品更为充分、有效、公平的供给,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营商成本和消费成本,从而起到扩大消费的作用。例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提高民众光顾商业繁荣地区的频率,也能够吸引商业企业增加营业网点,还会吸引广大民众购买更多的交通工具;电力、自来水供应范围的扩大和稳定化,将使更多的农民使用家电设备成为可能。概而言之,公共品供给情况的改善,有助于激活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力。研究发现,在公共品供给情况改善的基础上,我国8亿农村人口所释放的消费力量,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惊人动力。再者,公共品供给的充分、有效和公平,是和谐的国家-社会关系的根本。在政治竞争的多数票铁律的制约下,只有承诺覆盖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的公共服务,才有可能赢得不同阶层公众的选票。任何国家,无论其民主制度是否足够成熟,其政府都能通过更令国民满意的公共品供给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形成更为和谐的国家-社会关系,这是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治的一种重要替代选项。所以,为了不断改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我们也有必要对公共品供给问题多加重视。
最后,在这个被认为以民族国家为框架的、中心-边缘结构的社会治理模式成为治理革命的对象,只有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才算是真正的公共生活的理念开始成为超越各种主义的政治共识,争取更广泛的社会权利和更多的公共参与成为政治生活的主轴的全球背景下,我们也需要立足于本国国情,思考政府行动、公民社会的形式和界限,认清我国政府政策以何种方式、在哪些方面应当变得更加负责任,非政府活动以何种方式、在哪些方面能够重新加以组织等问题,这对指导我国的公共品治理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公共品理论是现代公共财政理论的基础性内容。公共品供给机制问题虽然得到了关注,但是人们通常只是将其与供给主体画等号,各种供给机制的内在机理实际上并未得到系统的研究,这种情况在政府供给机制上尤其突出。由一个主体供给转化为另一个主体供给是一个主体变迁的过程,也是一个机制变迁的过程。因此,研究各种供给机制的内在机理,是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可能为我们提供某些新的洞见。公共品的主要定义有两个:一个是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学者的定义,他们将公共品视为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另一个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学者的定义,他们将公共品视为社会选择由政府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虽然某些产品或服务就其内在属性上讲属于私人物品,但是由于它们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生存和安全需求的必需品,事关人类的基本权利,意即属于权益-伦理型物品,同时政府供给机制对它们而言有其独特的优势,所以社会选择由政府供给,并通过制度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排他性,使之同时成为萨缪尔森及布坎南意义上的公共品。在梳理和澄清公共品概念的基础上,本书依次研究了志愿供给机制、政府供给机制和市场供给机制这三种基本供给机制,分析了这些机制的定义、运行条件和局限性,也根据各种机制的特殊性对某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志愿供给机制是供方接受利润不分配原则的约束、按自身能力供给公共品的机制。它包括三种基本情形:一是受益人(或组织)集体自愿组织起来,为了向本集体提供公共品而在集体内外一般以集体内为主募集资金;二是志愿者(或志愿机构)作为资金提供者或者成本承担者提供公共品,不向消费者收费;三是社会组织依靠挣工资的雇员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并向消费者收费以补偿供给成本,但并不对所有者分配营业利润。第一种是自组织机制,后两种则是他组织机制。
非营利部门在历史上屡经兴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爆发式发展。虽然目前最引人瞩目的非营利组织是依靠挣工资的雇员来营业的那部分组织,但是几乎在所有国家,那些未在政府登记注册的草根组织都是非营利部门规模最为庞大的成员。志愿供给机制的优势是低成本、自由、灵活与非营利性。志愿失灵包括内在的失灵和外在的失灵,内在的失灵是志愿供给机制内在特征造成的供给不足,外在的失灵则是指外部环境造成的志愿供给机制的不适用。政府供给机制是按照需方的权利分配公共品的机制。该机制以政府供给资金为必要条件和最弱形式,并且根据公共品的具体特征,政府对生产体系有不同程度的介入。在现代社会,政府供给机制的核心是责任政府机制和强制机制,二者缺一不可。该机制的优势在于公平性、确定性、低可变成本和规模效应;不过,该机制通常具有效率方面的劣势。市场供给机制是按照需方的出价分配公共品的机制,其核心特征在于需方的自由选择权及供方的平等、自由的竞争权。市场机制参与公共品供给的条件是公共品排他性消费的经济可行。市场失灵是该机制不适于提供公共品的外部原因,由于市场机制的内在属性是以效率为唯一目标,即便市场运作良好,它也不可能适用于提供某些强调分配公平的公共品。就具体的公共品而言,选择具体的供给机制主要考虑的是公共品自身的特征及各种机制的优劣势。其中,公共品自身的特征不仅包括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还包括其他具有经济意义的属性。在这两项决定性因素之外,供给机制选择还受到社会财富分配局、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及普通人的保守倾向、社会历史传统和文化价观(或者说意识形态)的干扰。运用这种对供给机制的分析框架来分析医疗体系,我们可以看到,一般而言,医疗就其内在属性上看属于私人物品,不过医疗的其他特征对供给机制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这些特征包括疾病(或及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极端性、以慢性病为主的疾病负担结构、信息不对称性、医疗保险的保险标的无价性。
基于这些特征,结合政治上的考虑,政府提供全民医疗保险成为世界各国的最佳选择,而且政府有必要进一步介入医疗服务生产体系,以抑制或解决突出的契约失灵问题。在医疗服务供方体系建设上,医疗服务的独特特征也决定了以全科医生或家庭医生为守门人的分级诊疗体系是最为有效的;另外,由于受到利润不分配原则的约束,非营利医院相对而言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过度医疗消费的激励较弱,从而比营利医院更适合作为医疗服务的生产主体。就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而言,目前医疗改革的大方向,即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方略是科学合理的,而且在保基本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家庭医生为守门人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正在大力推进。总体上,我国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的改革方向在于:一方面,继续推进既定的政策方针,积极培育家庭医生,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积极培育健康保险行业;另一方面需要补充的是,鉴于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历史与现实,既要效仿英国建立内部市场制,又要在公私医院之间建立平等的竞争关系,促进社会办医,并允许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之间的身份转换,从而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促进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总体上,分析和评价我国医疗服务体系要用历史的视角,既要看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又要考虑到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历史尚短,相关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尚不够充分的事实。本书是以本人的博士毕业论文为基础,经过大规模的修改和补充而形成的。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同学、同门师兄的帮助,同时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也为本书的修改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江庆勇 2016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