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空间分工、专业化与集聚经济

書城自編碼: 292961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經濟學理論
作者: 苏红键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795743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8/23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32.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售價:HK$ 90.9
郭建龙密码三部曲(套装:财政密码+哲学密码+军事密码)
《 郭建龙密码三部曲(套装:财政密码+哲学密码+军事密码) 》

售價:HK$ 326.6
元宴
《 元宴 》

售價:HK$ 216.2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售價:HK$ 227.7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售價:HK$ 124.2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售價:HK$ 135.7
历史的深度
《 历史的深度 》

售價:HK$ 66.7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售價:HK$ 181.7

 

編輯推薦:
本书从中国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实问题出发,围绕空间分工、专业化和集聚经济三个紧密相关的概念,探讨了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与现实问题。
內容簡介:
在新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本书从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出发,围绕空间分工、专业化和集聚经济三个紧密相关的概念,构建了空间分工理论框架,考察了中国城市空间分工和专业化特征,分析了空间分工、专业化与集聚经济效应的关系,进一步解释和检验了集聚经济的多维性。本书丰富了区域分工和集聚经济的理论研究,得到了一些对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關於作者:
苏红键,男,湖南慈利人,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2012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截至2015年4月,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参与并负责组织协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项,主持、参与并负责组织协调10多项地方政府委托项目。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脉络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创新
第一部分 空间分工理论研究
第二章 分工理论述评
一 古典分工理论
二 新制度经济学的分工理论
三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
四 不同学派关于空间分工的观点
五 小结
第三章 空间分工理论框架
一 空间分工的形式及微观基础
二 空间分工的经济性
三 空间分工的形成与演进机理
四 小结
第二部分 中国城市分工与专业化特征
第四章 中国城市专业化特征研究
一 度量方法与数据说明
二 中国城市专业化的基本特征
三 中国城市专业化特征的解释与检验
四 结论与启示
第五章 北京市空间分工演进特征研究
一 北京市分工演进的基本情况
二 北京市生产部门搬迁情况
三 北京市企业管理部门集聚情况
四 北京市各区分工情况
五 结论与启示
第三部分 对结构效应的实证检验
第六章 专业化、多样化与集聚经济
一 关于集聚经济结构效应的争论
二 产业专业化与职能专业化的结构效应
三 相关多样化与不相关多样化的结构效应
第七章 城市群分工的空间结构效应
一 关于城市群内部结构效应的争议
二 模型与方法
三 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空间结构特征
四 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空间结构与产出的关系
五 对分析结果的进一步解释
六 结论与启示
第四部分 从结构效应到综合效应
第八章 城市集聚经济的来源与检验
一 城市集聚经济的三种来源
二 对集聚经济三个维度的检验
三 稳健性说明与进一步分析
四 结论与启示
第九章 密度效应与最优城市人口密度
一 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二 对密度效应的回归分析
三 基于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的节地潜力分析
四 结论与启示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一 总结
二 展望
內容試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大规模快速城镇化的历程,全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5年的56.10%。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一批城市群。较典型的有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这些城市群作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正日益成为中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成为提升国家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导地区,成为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随着城市群的迅速兴起,中国的区域竞争正在由过去单个城市之间的个体竞争转变为各城市群之间的群体竞争。这种群体竞争的实质是以城市群为载体的综合能力竞争和一体化的产业链竞争。可以说,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以城市群为载体的群体竞争新时代。
伴随着区域竞争格局的变化,中国的区域产业分工也在不断深化,出现了由部门间分工向部门内产品间分工,再向产业链分工演变的趋势,由此形成了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和功能专业化并存的局面。所谓产业链分工,就是各地区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工序甚至模块进行专业化。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目前这种产业链分工已经日益凸显。一些跨国企业纷纷在上海、北京等设立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采购中心等,而把加工制造部门留在周边地区甚至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国内一些大企业也纷纷把总部、研发机构等迁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此形成了按产业链分工的错位发展格局。面对新型产业分工态势,各地区需要从各自的优势出发,整合相关资源,选择合适的产业部门、产品甚至产业链的某一环节进行重点发展,由此在城市群内构建若干具有竞争力的一体化主导优势产业链。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由于其发展条件和特点不同,应该实行差异化的产业转型战略,以便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间构筑一个优势互补、合理分工、错位竞争、互动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产业集聚是区域分工的组织形式,而集聚经济则是区域分工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为当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区域分工的深化和新型产业分工问题是与集聚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苏红键的《空间分工、专业化与集聚经济》一书,试图把区域分工与集聚经济两个主题统筹起来,从空间分工的形式和微观基础、空间分工的经济性、空间分工的形成和演进机理方面,构建了一个包括微观基础形成和演进机理形式与演进经济性的空间分工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市(群)分工和专业化特征,检验了专业化和多样化的经济性,并综合分析了城市集聚经济的三种效应,即规模效应、密度效应和结构效应,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本书中,作者将空间分工的形式分为产业分工和职能分工两大类,认为随着多区位企业的发展以及交通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城市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并逐步向职能分工演进。从产业分工角度看,在信息与运输成本非常低廉的情况下,距离消逝问题日益凸显,任何地方生产的产品似乎都可以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销往任何地方,因而企业的区位问题似乎从产业分工角度看不再重要。但是,随着多区位企业发展,由于管理部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等职能部门活动的性质不同,管理活动和研发活动对知识溢出的要求比较高,而生产部门中知识溢出的作用较低,因而管理和研发部门倾向于集聚,而生产部门则倾向于在成本较低的地区广泛分布。
利用中国城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作者发现不同规模城市之间以及城市群内中心与外围城市之间的职能分工越来越显著。在北京市,则体现为生产部门外迁、企业管理部门集聚,以及各区之间显著的职能分工。这表明,近年来中国的区域分工在不断深化。据此作者提出,应该分类优化城市专业化质量,促进城市群内职能分工。此外,作者还采用不同区域层面数据,考察了专业化、多样化和城市群分工的结构效应,综合研究了城市集聚经济的来源和最优城市人口密度,得到了一些对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本书是苏红键在其博士论文和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规范性学术专著,是他近年来学术研究的集成。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将进一步丰富区域经济学文献,有力地推动区域分工和集聚经济的理论研究。
魏后凯
2016年10月5日
于北京
前言
地区专业化是空间分工的结果,集聚是空间分工的组织形式。集聚经济是空间分工经济性的来源之一,专业化经济是集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中国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实问题出发,围绕空间分工、专业化和集聚经济三个紧密相关的概念,探讨了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与现实问题。本书主体内容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空间分工理论研究,主要对斯密以来与分工相关的理论进行综述,明确分工理论的研究框架,并从空间分工的形式和微观基础、空间分工的经济性、空间分工的形成和演进机理方面构建一个包括微观基础形成和演进机理形式与演进经济性的空间分工理论框架。空间分工主要包括产业分工和职能分工两类,其演进特征主要表现为随着多区位企业的发展以及交通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并逐渐向职能分工演进。空间分工的经济性主要包括区域间分工与贸易的经济性和区域内经济结构的经济性两个方面。
第二部分中国城市分工与专业化特征,分析了中国城市分工和专业化的演进特征、规模特征、空间特征等,揭示了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专业化水平的内在规律,同时考察了中国企业管理部门集聚水平最高的北京市及其各区的空间分工演进特征。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城市相对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表明中国城市间分工合作水平不断深化;绝对专业化水平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与城市自身规模等在短期内基本稳定相关。职能分工在不同规模城市之间以及在城市群中心外围城市之间越来越显著。北京市的分工演进特征主要体现在生产部门外迁与企业管理部门集聚,以及北京市各区之间显著的职能分工上。
第三部分对结构效应的实证检验,利用不同区域层面数据,分别考察了职能专业化、产业专业化、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等指标与集聚经济效应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城市群内部分工的空间结构效应。通过将职能专业化指标引入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避免了大城市因产业多样化水平较高而倾向于支持Jacobs溢出。分析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大城市,更倾向于支持职能专业化引起的MAR溢出。根据长三角城市的制造业数据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经济在城市群层面是存在的,城市群内部城市的制造业结构趋同可能是合意的,这也支持了职能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性。
第四部分从结构效应到综合效应,将区域研究转移到城市内部,研究城市集聚经济的来源及其性质,提出并实证检验了集聚经济效应的三个维度,即规模效应、密度效应和结构效应,考虑到密度效应的创新性和重要性,进一步考察了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密度效应。城市集聚经济效应的倒U形特征不仅在三种效应中均显著存在,而且在密度效应和结构效应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视角下最优城市人口密度是存在的,在控制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后,以城区总人口建成区面积核算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约为1.30万人平方公里。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2012)和博士后出站报告(2014)的基础上补充修改完成的。部分研究成果已陆续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中国经济问题》、Urban
Studies等期刊。现即将付梓,诚惶诚恐;为中为始,是以自勉。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多多批评指正(suhongjian@outlook.com)。
感谢北京交通大学赵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后凯研究员分别在我博士阶段和博士后阶段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凤玲老师团队出色的编校工作。感谢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4FJL011)对本书出版的支持。
苏红键
2016年5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