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女性三原色

書城自編碼: 299177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情感
作者: 申力雯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011898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3-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6.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地方戏曲文献汇编.河北卷.中(全三册)
《 地方戏曲文献汇编.河北卷.中(全三册) 》

售價:HK$ 1147.7
心可以知道:先秦儒家“情”论
《 心可以知道:先秦儒家“情”论 》

售價:HK$ 89.7
近代中国知识女性的文化谱系
《 近代中国知识女性的文化谱系 》

售價:HK$ 112.7
黄埔军校史 1924-1927
《 黄埔军校史 1924-1927 》

售價:HK$ 158.7
复杂心智:在变动时代重启人类天赋能力
《 复杂心智:在变动时代重启人类天赋能力 》

售價:HK$ 59.8
图像工程(第5版)
《 图像工程(第5版) 》

售價:HK$ 457.7
权力制衡:罗马宪法对近代西欧宪制的影响
《 权力制衡:罗马宪法对近代西欧宪制的影响 》

售價:HK$ 89.7
间谍大师:情报、技术与以色列商业创新
《 间谍大师:情报、技术与以色列商业创新 》

售價:HK$ 90.9

 

編輯推薦:
本书收录的女作家申力雯的小说大都浸泡在理想主义中,这里面既有爱的困惑也有情的纯真。作者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无需华丽的辞藻,无需高超的技巧,就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动人心弦,引人思考的故事。
內容簡介:
本书收录了女作家申力雯的七篇小说。这些小说没有摄入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没有描绘你死我活的人生厮杀。活跃在她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善良、纯真的女性,一些执着人生的灵魂。通过这些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们的感情历程,折射出时代发展的某些轨迹。
關於作者:
申力雯1944.11.102015.3.1220 世纪80 年代初,申力雯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作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晚报》专栏作家,发表了大量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及诗歌等文学作品。其中有以获炎黄杯《当代》文学奖的《女性三原色》、红豆杯《当代》文学奖的《梅太太的宅院》、获特区文学奖的《五十岁的男人》《牙买加灯火》及获北京市杂文奖的《危险的年龄》为代表作。出版有《女性三原色》《京城闲妇闲妇闲说》《女人的穴位》等畅销作品。其作品分别入选《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高中语文考试试题集》《中国散文诗大系》《女作家散文选》《海峡两岸散文精品文库》《袖珍爱情诗选》《女作家爱情小说选》《中国女性文学丛书》《人生六十年丛书》《跨世纪优秀中篇小说选》《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浮缘:今日知名女作家代表作品汇展》《中华百年经典散文》等合集,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
目錄
虎年车祸1
女性三原色35
五十岁的男人77
北京马扁109
希望热线138
OK黄昏184
牙买加灯火213
內容試閱
痛楚而不由自主地燃烧着的灵魂评申力雯的《女性三原色》兼及其创作的特色
缪俊杰
19世纪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真正的诗人不由自主地、痛楚地燃烧起来,并且引燃别人的心灵。而这便是全部文学事业之所在。又说:艺术的主要目的假设真有所谓艺术并且假设艺术真有所谓目的的话那么,艺术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表现和揭示人的灵魂的真实,揭露用平凡的语言所不能说出的人心的秘密。因此,才有艺术。(见《托尔斯泰笔记:1870》和《托尔斯泰日记:1896》)在当今现实主义受到猛烈抨击和轻狂嘲笑的时候,我仍然认为,这位洋老夫子的经验之谈,具有相当的真理性。我在阅读今天的一些作品时,仍然感到,有许多艺术家的灵魂在痛楚地、不由自主地燃烧,在发热发光,在引燃别人的心灵。申力雯的中篇小说《女性三原色》(载《当代》一九八九年第二期),就给了我这种感情的体验。
在广大读者中,甚至在文学圈子里,对申力雯的名字大概还不那么熟悉。但我相信,《女性三原色》会给她带来好运,它将会使这位长期为疾病所折磨的女作家,登上艺术大厦的一个新的台阶,为她痛楚的灵魂带来不少安慰和愉悦。
申力雯从小爱好文学,其父母盼其致力于文学,故取名力文。稍长,喜读《红耧梦》,颇觉晴雯就是她的影子,便执意改名为力雯。少年时喜作诗,还迷恋过一阵戏剧,十七岁时成功地扮演过《雷雨》中的繁漪。可惜命途多舛,十年浩劫时期的艰难处境和农村生活使她染上难以医治的肾病。久病成良医。后来,她终于成了一位中医师。然而,她对文学的酷爱,又使她同命运抗争,延续着少女的纯真和青春的浪漫,终于在文学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奏响了她生命的另一种音律。一九八五年《萌芽》第二期上,发表了她的短篇处女作《大树,还是小草》,接着在《人民文学》上连续推出了三个短篇《生命的颜色》《叔叔,你为什么搬家》《没有盛开的迎春花》。从此以后,各地报刊陆续出现了她的一些作品,如《三个女医生》《葛大夫的天》《别了,往日的梦》《外婆的小村庄》《紧闭房门的小屋》《红窗帘》《紫丁香》《清明雨》《白纽扣》《寂寞》等等。此外,还有中篇小说《北京马扁》和《五十岁的男人》分别在《漓江》和《特区文学》上发表。但是,真正能代表她的创作水平和艺术特色的,我看还是发表在《当代》上的中篇处女作《虎年车祸》(载一九八七年第五期)和《女性三原色》。两部作品突出体现了申力雯的艺术特色,创造了属于申力雯的艺术世界。
申力雯的作品,无论是《虎年车祸》,还是《女性三原色》和其他作品,都没有摄入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没有描绘你死我活的人生厮杀。活跃在她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善良、纯真的女性,一些执着人生的灵魂。通过这些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们的感情历程,折射出时代发展的某些轨迹。申力雯着意刻画人的灵魂,表现人的潜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创作颇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
说到受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泛性论。我看,申力雯所受的影响并不在此,而是他学说中的其他方面。事实上,弗洛伊德学说对文学的影响要广泛得多。弗洛伊德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他通过其所著《莱奥纳多达芬奇》《妄想与梦》《智巧与无意识的关系》《创作家与白日梦》《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叛逆》等论文以及《梦的解析》《文明及其不满》等专著,阐明了他系统的艺术观点和美学观点。他的心理分析学在西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广为传播,对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在理论上曾仰仗过弗洛伊德: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探讨过弗洛伊德关于罪与罚、关于梦以及对父亲的恐惧的概念;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自己说过,他的倾向永远遵循着弗洛伊德的兴趣方向;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在处理家族性的主题时,最彻底、最自觉地运用了弗洛伊德的观念。西方有些学者称他为开辟精神世界的哥伦布。可见,从弗洛伊德的学说中,在批判其消极面之后,人们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借鉴。
《女性三原色》并非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它同一般的现实主义创作又有所不同。作者在这里描写的,与其说是一个女性的恋爱故事,不如说是一个女人在恋爱中所经历的感情历程。作品不是着意去再现生活,而是表现主体对生活的体验。主人公羽姗是一个从事美术编辑工作的女性,她在三十岁的生命流程中,经历了三次恋爱失败的体验,从而构成了她人生的三原色。羽姗在十七岁时,曾经有过一场红色的梦。处于人生豆蔻年华的她,爱上了搞工程设计的青年邓聪。在他们的爱情的经历中,羽姗曾经体验过一种热烈的,然而又是和谐的感情的碰撞和满足。在相爱的日子里,羽姗觉得整个世界都变了样!窗外的阳光柔和地流入了我的心房阳光照在墙上,仿佛是来自天国的光明。墙上的枯草和褪了色的花,在风中摇响,好像在和我说着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正是这种感情的体验,使羽姗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个真正的女人,一个完全的女人。然而,这个红色的梦很快就破灭了。这种波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假如邓聪在插队的裕村不遇到那个叫海云的女青年,假如海云不是为了送邓聪在核桃树上摔下来受伤,假如邓聪不是从道德出发做出那种选择,羽姗或许不会失去邓聪。但这就不是羽姗了。因为羽姗是作为某种感情的载体出现在作品中的。正因为有了这种曲折,才使她经历感情的另一次体验。在失去邓聪之后的一个冬天,羽姗认识了一个叫南的诗人,比她年长二十多岁。在他们之间似乎没有出现过真正的爱情,却使她经历了一次痛苦的感情撞击。南确实以一位长者的宽厚和热情对待她。他很健谈,也许因为他比我年长,处处都显得耐心、周到。为羽姗的画得奖而举行家宴表示祝贺,南一清早就去前门买酱牛肉凡是你喜欢的,我都愿意去做。然而,这就是爱吗?不管南对羽姗表现出多么的渴望和热烈,但作为爱,她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当他嘴唇到我唇边的一瞬,我被蝎蛰了一样地逃开了。不再有颤动,也没有羞涩,更没有快乐,什么都没有,只是从心理到生理的本能的厌恶。在与南的相处中,羽姗体验到,爱是一种生命的姿态,它能唤起人优美的意念。女人需要的是恣情的欢乐,而不是一位渊博的学者、矫情的诗人。在经受了绿色的雨这场感情体验之后,羽姗更感到逝去的霞光闪烁的日子难以复回了。然而,当羽姗内心充满惆怅和依恋的时候,在她的感情天空中又飘来了一片蓝色的云。一个年轻、俊美、健壮、活泼的生命闯进了她的生活我终于抵挡不住年轻的灵魂对爱的渴望。尽管这位叫杨晓欧的年轻医生比她小八岁,但她终于被他的热烈、执着的爱征服了。他的热情有一种掀动人生命的冲力,能把人穿透,把人毁灭!我忘记了自己,被一种无法抵抗的热浪卷走了。这时,也只有在这时,羽姗深深地感到我生命的波涛远远地拋去了,我回到了童年的金色的小屋,拾起了海滨紫色的贝壳,冲着海浪远帆大声呼喊!我看到云彩融入水中,天空拥抱着大地,森林和海洋成为一个整体。这一时刻,我充满了圣洁的狂想,找回了最初的原始的自己。然而,她和杨晓欧之间的感情的契合并不那么牢固,更不永恒。当杨晓欧同别人跳了一通宵的迪斯科而沾沾自喜,当他骑着摩托同另一位女郎在兜风时,羽姗第一次强烈地感到年龄的距离,也第一次感到青春的缺憾。当羽姗目送着杨晓欧到异国的飞机离开地面冲向蓝天时,她突然悟出人总是在不断地离开一些东西。在茫然中,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以后,我们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这样,小说既描写了生命的极致,歌赞了自然力的伟大,又咏叹了青春的短暂即逝,从而引导读者对人生做哲理性的思考。
因此,如果我们把《女性三原色》看成是一个女人失恋的故事,那就把作品的意蕴理解得表面化、浅层化了。尽管羽姗作为一个有感情、有色彩的痴情女子,有着一定的艺术生命,但显然不能把她看作是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与其说她是一个典型形象,不如说她是一个思想载体。从这个载体里,读者可以体察到更为深刻的意蕴。
我不想用评价现实主义作品那种尺度去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特点,去评价作品的得失,而是把它看作是作者一次新的艺术探索。作者试图通过对人的潜意识的开掘、对人性的高扬、对人的心理的分析,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爱情的体验,都展示在读者的面前。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作者是要表现和揭示人的灵魂的真实。揭露用平凡的语言所不能说出的人心的秘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申力雯的探索是成功的。这篇作品的成就已经显然高出她过去的作品而成为她创作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的突破。在当前的小说创作中,《女性三原色》的出现也是十分可喜的。
申力雯在小说创作中着意表现人的潜意识,表现感情体验的尝试,早在《虎年车祸》中就已显露出来了。正像不能把《女性三原色》看成失恋者的故事一样,我们也不能把《虎年车祸》看成是描写婚外恋的小说。医生肖维博兴冲冲地准备回家度过他的四十八岁生日,尽管意外地遭了车祸,但在这死里逃生的时刻,他仍充满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在他的潜意识里流淌着温馨的热流。他仿佛看见一家人都围坐在桌前,等着他回来吃生日晚饭。儿子肖伟给他买了一块大蛋糕,妻子高兰插上了四十八根蜡烛,女儿肖雨一根一根地点着了,一边还唱着歌祝你生日快乐然而,一切却出乎他的意外,家里那么冷漠,那么凄然,一点过生日的气氛都没有。当他严肃地述说自己遭车祸险些送命的遭遇时,妻子的目光冷漠而且不耐烦,好像在听一个与她无关的小道消息或市场新闻;儿子也若无其事,侈谈藏在卢浮宫的《大宫女》如何向宗教禁欲主义挑战;而女儿则因为随便留男生在家里过夜而同母亲争吵得不可开交。在这吵嚷声中,肖维博对家庭残存的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他的心受到了致命的一击,他的心在流血。肖维博的心灵的创痛还不仅在于家人对他的冷淡,他最后的一点隐私被子女们,当然也被他的妻子发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恋人梅一青从国外回来,她旧情未断,要求同肖维博最后见一次面,也许是一次幽会。而这个秘密却被认为生活不检点的女儿发现了。
女儿并没有为此大惊小怪,而是充分的理解。爸爸,我理解您,真的理解。你们这一代人活得认真,活得执着,但也活得太苦太累了。在父女之间的感情交流中,女儿显得开朗而豁达。悲剧在于,肖维博信守传统道德,对发生在变革时代人们的观念变化感到迷茫。不仅高兰,就是肖维博本人也无法理解发生在后工业社会人们的生态与心态,更无法理解像费雯丽死了之后,她的前后三个丈夫同坐在教堂里一条凳子上一起悼念她的亡灵,那种充分表现了现代观念对爱情生活宽容的现象。《虎年车祸》所提出的问题,同当前某些写婚外恋的作品所提出的问题是不同的,更多的不是让人们警醒,而是让人们思考。作品通过肖维博痛苦的感情体验,让人们意识到,在家庭、婚姻、伦理、道德方面也存在着更新观念的必要,如果固守在陈旧的观念意识上,那么,最牢固的家庭结构,在生命的行程中,也可能出现车祸,使家庭解体、崩裂。实写的车祸象征着人生感情的车祸,其哲理寓意发人深思。
申力雯的中短篇小说中,除了像《女性三原色》《虎年车祸》这样表现爱的困惑的作品之外,大部分作品都刻画了情的纯真。可以说,爱的困惑和情的纯真构成了其作品的基本主题。作者在一个场合说过:我一无所有,唯有的只是爱。文学就是我唯一的、有着百种风情的情人,一旦与他结缘,便终生撕扯不断。这种表达也许显得有点浪漫,却透露出她的真挚感情。她在作品中透过人物之口,批评肖维博这一代人活得太累、太认真,然而在作品中,作者的感情同样表现得执着和认真。这种执着和认真,在某些作品中就表现为一种纯情。在这方面,《外婆的小村庄》(载《希望》一九八六年第十二期)很有些代表性。作品通过一个叫小燕子的少女的视角,来观察社会和人生,表达纯真的感情。在一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小村庄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和谐。那里有清亮见底的小河,有青黛色的群山,有老槐上新搭的喜鹊窝,有山腰上长着的野菜,有大黄狗,有黑虎哥、黑妞,更有一个令小燕子难忘的十分疼爱她的外婆。祖孙两代相依为命,相濡以沫。而常常思念的爸爸妈妈,有一天也来到了她的身边。妈妈教她唱歌,爸爸教她写字。她同样得到爸爸妈妈的温暖和抚慰。但她十分不理解的是,那天晚上,她突然被外婆叫出了妈妈的被窝,使她突然感到失去了爸爸妈妈。只是许多年过后,她才懂得了那个小村庄难忘的夜晚那是一个既美好又忧郁、既甜蜜又辛酸的夜晚啊!作者通过这位少女的视角,把抗日战争年代,那难以令人忘怀的亲情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当然,在作者的笔下,这种纯情也表现在描写师生之情的短篇《没有盛开的迎春花》(载《人民文学》一九八六年第八期)里。二十年前,十四岁的莎子结识了在一家艺术杂志做编辑的林野。林野是其艺术道路上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从某一视角来看,她对他也萌生了朦胧的爱。但是这朵迎春花尚未绽开,便被时代的风雨吹折了。二十年后,莎子从荡起秋千唱着歌的少女变成了惦记油盐酱醋的少妇。他们再度相见,彼此已感到茫然。从纯情到爱的困惑,这正是许多少女感情的必经历程。作家在剖析这些人物的灵魂时,在同情的笔触中总是吐露出几分惆怅和淡淡的哀愁。这或许同作者的某些感情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位老作家说,申力雯的作品是笔下流情。是的,我们看到,她每一篇作品几乎都流淌着诗一般的情愫,有激情,有委婉,也有惆怅,但都是真情实感,没有造作和矫饰。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理想主义的风景画已经褪色后读申力雯小说集《女性三原色》
王利芬 完全能感觉到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将我们裹挟着推挤到了一个境地一个我们一直在内心深处顽强地抵抗着,而睁大眼睛一看却置身其中的境地,这个境地就是一幅画一幅褪色的理想主义的风景画。
于是,一颗颗曾经易感的心草草地不停地一层一层地结上老茧,以最消极的途径护卫着已经平静的心跳,然后我们又迅速生发出一种曾经改变过、挤压过我们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自觉不自觉地汇聚到一个所谓的时代大潮中,也同时将心上的老茧结得更厚。
我们已经置身于迥异于曾经熟悉的一个时代。
可我们别无选择。
我不想说这个时代就是后现代,因为在一个未曾经历过后工业化的社会里,后现代一词引起的歧义太多。我只想指出的是,这是一个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变形或彻底颠倒的时代。它的到来使用以表述过去时代的语言所具有的权威也在相应减弱,甚至那一整套语言所维护和追求的东西不知不觉在人们的感知中已经发生形变,其所指和能指都在遭到一种空前未有的瓦解或者是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法用我们熟悉的概括方式归纳的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这就是说,时代的航船已经进入另一个航道,而乘客中的一部分还在使用曾用旧的望远镜眺望着原先熟悉的航道的风景。
单看《女性三原色》这个小说集子,申力雯显然置身在上述一部分乘客的行列中。
申力雯小说写作的出发点来自于她自己的理想化情结。理想化与理想主义接近,但不等同。在申力雯的小说中所表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东西,而不是理想主义,她的小说几乎是理想化光芒多方面辐射的结果。
小说集《女性三原色》很可能不是她作品的全部,但这部小说集大体能体现她的创作特色。这十多篇小说的集结几乎将她本人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一一呈现于读者面前。以至于在看完这部小说集后,似乎对作者有了一个包括自传却又超出自传内容的了解。
《核桃树上的铃铛》《外婆的小村庄》回忆了她童年的趣事;《叔叔,你为什么搬家》《寂寞》是她少年难忘的生活片断;《生命的颜色》《没有盛开的迎春花》《码头》《清明雨》《女性三原色》是她青春的悸动和情爱画面的展示;《虎年车祸》《五十岁的男人》《希望热线》《北京马扁》《OK黄昏》《葛大夫的一天》是她人到中年时对人和社会的思考。虽然她本人的形象并没有在每一篇中出现,但读者却能在大多数作品中分辨出她的影子,或者说,她按照其理想化的标准虚拟出了某个人物。这些作品似乎让人强烈地感觉到作者始终在营造一个她所欣赏或极为认可的形象,这个形象类似于作者自身,却又不等同作者本人。准确地说,这个形象就是作者进行虚拟的一个理想化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在作者自身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加工过程中,作者舍弃了生活原本的复杂和琐碎,对自身生活片断做了一些艺术化的处理。这个形象以有形和无形的方式出现在几乎每一部作品中。这个她的虚拟是作者全部理想化色彩的集中体现,也就是作者创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这个点同时是衡量其他人和事乃至于对社会和人生的某些思考时所使用的唯一的一个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
这个理想化的人物分别存在于作者的许多作品中,她以各种人物形象和面貌出现。《虎年车祸》中的梅一青、《北京马扁》中的夏凌、《女性三原色》中的羽姗、《希望热线》中的沈菁、《生命的颜色》中的夏冰、《没有盛开的迎春花》中的莎子、《别了,往日的梦》中的杨丹丹、《清明雨》中的廖黛、《寂寞》中的妙儿、《码头》中的我等都是那个虚拟出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因为这些形象的年龄跨度较大,本文只能做总体气质上的概括。
显然,她是一位酷爱艺术、有追求、感情丰富的知识女性。她优雅脱俗、内心洋溢着对爱情和艺术的浪漫情愫;她在清新自然、流畅潇洒、充满生机的同时又在眼底和眉梢带上一丝令人难以觉察的忧伤。这忧伤和生机融为一体,交织成内在美和外在美相统一且耐人寻味的魅力。她身上似乎有某种使命性的任务,似乎就是在等待那个在人群中一眼就能发现她眼中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内容和一种是女人又超于女人之上的气质。因着她的矜持和自尊,她总是在等待着别人的发现和会意的应和,一旦出现了这样的知音,她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受到来自由她自己酿造的情感热浪的冲击,然后自动缴械,并心甘情愿地为知音付出一切,并将这段经历作为生命的财富而珍藏于心底,在每一次的回忆中再加色添彩。作者不止一次地以浓墨重彩写过这个浪漫的爱情方式,《女性三原色》和《码头》中比较集中地表述了这种非功利的似乎是为着日后回忆的浪漫的爱情。
这其实是许多酷爱艺术、多情女子共同幻想或者所做过的。
作者在《希望热线》中较为集中地表述了这个形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作为女性立足于不败之地的金钥匙。《希望热线》出现了一个帮助她这个形象的思想得以完整的对立面,那就是迥异于她的李丽。作为帮助和教育的对象,她用热线电话这种方式充分地阐明了一系列有关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中秋节的深夜,在心理医生咨询等一系列条件和氛围下,她在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个章节中指出了女人,或者说某一种女人走向幸福的路途这就是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自己,总会在一天,有某个男人会爱上自己或赏识自己。其实,就算是像她所说的不要将太多精力浪费在男人身上而投身于一种有意义的工作或事业,那又会怎样呢?难道遭到遗弃的女人就是因为自己依附于男人,抑或是自己的浅薄无知?纵观北京城的单身贵族群和离异后的女人,她们多半是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的知识型女性,倒是像李丽这样的女人容易得到许多为谋取一官半职、或发些大财或发小财而心力交瘁的男人的欢心。因为面对她们,他们无须费力,更无须保持形象。就算是小说中的心理医生做李丽丈夫的妻子,那个丈夫难道就不会有他对陈秘书的新鲜感吗?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年轻女人战胜年老女人几乎是战无不胜,这时,年老女人的气质、修养、文化趣味的效力几乎等于零。之所以她一直看重或者自恃这些,是因为她心中同样有一个理想化的男人,这是一个终身忠诚于爱情的人,且永远在所爱的人的眼底能幻化那个曾经让他魂牵梦绕的倩影。在生活的风雨中,他们更多的是用心灵的默契而不是其他交流着。这并不是说生活中就没有这样的她所想象的瑰丽色彩和良辰美景,因为,谁都不能否认生活中的任何一种色彩的存在。但是,这里面更多的只是她的一厢情愿而已。心理医生沈菁自己在中秋节也感到家在她的心里是一个空落的角落。照她所告诫李丽的那些女性的人生哲学来看,她的生活毫无疑问应该幸福,然而她显然并没有这样的感受。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和波伏娃的终身相伴可以说是天赐良缘,然而,当曾经写过《第二性》的波伏娃在萨特晚年为萨特选定固定的年轻女人时,我不知道《希望热线》中的沈菁又会说什么。似乎说什么并没有多大作用。
那就不妨让我们来看看,看一幅画,一幅西西弗斯弓着身推那快从山顶滚落下无数次的石头的清晰画面。这个画面似乎已经说得很清楚,然而在更多的理想主义者那里或者具有较强的理想色彩的人那里,他们从这幅画中看到的恰恰是生命的执着和理想光芒的壮丽与灿烂。
毕竟地球是圆的,世界也是圆的。
在生活这个什么色彩都齐全的大染缸里,似乎什么样的悲剧都会上演。作者的出发点似乎是,幸福靠人为的努力就能完成,或者生活可以依靠努力来改变现状。这也是理想主义作为鼓舞芸芸众生的一个基本点。
这并不是说作者没有写到现实生活,恰恰相反,作者曾经用了大量篇幅去描写和揭示无情的现实生活。就是在极为抒情的段落中,作者也喜欢借景抒怀。作者所涉及的多半是城市生活,也就是说,我们在申力雯的小说中能看到许多的街景,也能感到较强的时代气息。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其理想化的成分在其中仍然起着主要作用。在这些作品中,理想化的人和事首先成为作品主人公在现实中的逃避场所,《虎年车祸》中的梅一青,对肖维博来说,是一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支撑点。对于像肖维博这样一个按照作者理想化的思维塑造出的形象,其痛苦也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整个中篇所表现的恰恰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小说一开始就是肖维博在自己的生日时为家人买礼品,而等待他的并不是洋溢家庭气息的欢乐,而是冷漠和吵闹。随着情节的发展,当读者知道肖维博有外遇这个事实时,不禁哑然失笑,笑这个近五十岁的男人竟然天真得像一个顽童。这个人物无疑在执行着作者的使命。小说在后半部为表现这种冲突的激烈将主人公推到一个两难的境地,一边是现实,一边是理想。
在抨击现实的题材中,作者对仍是把一种理想的蓝图作为标准。在《北京马扁》《五十岁的男人》这些作品中,不难找到这种理想的批判标准。
如果不是作为小说,而是作为散文,这些作品似乎会更容易让人们接受。其实,我恰恰就是从作者写的散文《四十岁的女人》开始喜欢上她的。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小说和散文的区别竟是这么小。
首先。她使用的语言和句式基本是散文所常用的。《核桃树上的铃铛》《清明雨》《没有盛开的迎春花》等作品完全像一篇篇抒情散文。
其次,作者笔下的题材是自己熟悉的医生行业和自身的经历。这些近距离的题材表达似乎更加适合用散文来表达。
其实,让我觉得她更适合写散文这个感觉来自其作品中的真情。如今,真情仅存于散文中,存于对那些已经逝去而一去不再来的人和事的回忆之中。在一个挤压真情、嘲弄真情的时代,我们似乎没有哪怕分秒的时间注视在西天落去的如血残阳。
当我们在高层建筑的窗前面对闪烁的万家灯火,在我们能够将这些灯火与天上的星星连成一片的幻觉里,当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最后乐章中的人声合唱传来时,心中会细细流淌出一股甘泉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渴望什么!我意识到,有一种东西是无法用高级时装和五星级饭店所改变的。这些东西深藏于人们心底,一旦遇到适时的氛围和场景,它就如同洪水般奔涌于心中,将我们置于一种非而不可的境地。它的崇高和壮美、它的圣洁和伟力在一部分人心中永远如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与日月同在,与天地长久。
霓虹灯和喧嚣掩盖着它,但覆盖物越厚,其爆发力将越强。但它却与所谓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活是那样的格格不入。而相当一部分人却还生存在这个时代之中。
他们却又无可选择,大概也并不想再有所选择。因为选择并不完全是主动的,它也是宿命的。
总是在这样的时候,我就想到了申力雯那些怀着一种少女似的美好心愿和梦想的似散文而又非散文的作品。于是,我写了上面的那些文字。


京城闲妇申力雯文集.女性三原色

虎年车祸


傍晚,一辆灰色小轿车在市的柏油路上疾驰。在标记着各种外国牌号的时髦车流中,这辆车皮已经剥脱的小汽车显得有些落伍。
它满不在乎,依然奔驰得那样洒脱。司机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后生。他满心盼着快点下班,他正等待着晚上与一个姑娘约会。哥们儿给他张罗的这小妞真够3.14,他和姑娘在街上一走,那简直是绿了一片。他想,今晚是他们第二次见面,又是姑娘主动的,一定要在一个排场的饭店,漂漂亮亮地请姑娘餐上一顿,可不能在姑娘面前跌份儿。想到这,这后生得意地笑了。前天晚上,他在去机场的路上拉了几个老外。这些家伙坐在车里还挺不老实,他心里想:别臭来劲,一会儿就治治你们。其实路没有多远,他却故意兜了几个圈子,趁着大黑天,着着实实地宰了这几个黄毛蓝眼睛的洋人。今晚他正好拿着这宰出来的外汇兑换券请姑娘去华侨饭店。
他从侧视镜里,瞟了一眼坐在后座上的乘客,心里嘀咕着,拉这么一个一脚踢不出个屁来的人真没劲,聊聊吹吹不行,拉拉关系更没戏。
车里坐着的乘客,是位看上去不到五十岁的男子,颇有知识分子的风度,穿着一件蓝色的中山装,戴着宽边眼镜。他叫肖维博。
他望着窗外,好像在思考什么,大汽车、小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摩托车在他眼前呼呼啦啦地掠过,自行车流裹挟着花花绿绿的人群,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霓虹灯和理发馆门前的旋转花浪。一切都显得那样骚乱。
有个男子,烫着一脑袋羊毛卷,从理发馆走出来。他把刚刚擤完鼻涕的手在邮筒上来回抹着。
肖维博望着这黑压压的人群,皱紧了眉头。十字路口,竖立着一幅大广告画: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他的嘴翕动了一下,便闭上了眼睛。车愈跑愈快,猛地向右狂奔而去。
司机高喊:不好了,刹车失灵了!
就在这一瞬间,肖维博还来不及抓住什么,他的五脏六腑便猛地被揪出来似的,感到一阵撕裂的剧痛。没等他反应过来,汽车已将他猛地甩了出去。一辆急驰的丰田车,在离他只有一步之隔的地方刹住了闸。
司机跳出了汽车,脸涨得像猪肝,眉毛都竖了起来。几乎同时,在不远的地方,只听见汽车的玻璃哗啦一声碎了,那辆灰轿车已和一棵巨大的老槐树撞在了一起。年轻司机变了个乌眼青,鼻子和前额都淌着血。
当过路的行人把肖维博扶起,他才看清四周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一个中年汉子感叹地说:好险呀!好险呀!一个小青年向他比画着:您差点没窝在这儿!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呀!一个瘪嘴的老太太手里托着一块烤白薯。
肖维博摸了摸被擦伤的淌着一点血的腿,又伸了伸四肢,弯了弯腰,感觉尚好。他尴尬而歉意地望着四周的人群。
警察走过来,分开了围观的人群,站在肖维博面前。
伤着了吗?到医院去看看吧。
呵不不不要紧,一点轻伤,没关系。
警察望着摊在地面上的一个红十字箱。
您是大夫?
肖维博点了点头,刚刚出诊回来。
您是内行,那敢情好
他慢慢地走着,渐渐离开了人群。待他走过马路,回过头来,却看见人群还没有散开。他们不停地用手比画着,指点着,似乎在说着什么。
肖维博这才意识到,原来这里刚刚发生过一场车祸,他差点丧了命。想到这,他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他感到后怕,愈是感到后怕就愈觉得侥幸。
他站住了,回过头去寻找那人群,但眼前一片模糊,唯有那棵高大的老槐树,正在阴森森地望着他。啊!我险些死在这儿,他的心几乎跳出了喉咙,脸上也浸出了汗水。他又一次伸了伸腿,挺了挺胸啊,没有死!我不是还好好地活着吗?他突然觉得自己是从另外一个世界回来的人。
他一径向前走着,受伤的腿也不感觉疼痛了。他心里、身上竟升起了一股热气,只管向前走着。当他又下意识地回过头来时,呵,路灯全都亮了,一道光河流向远方,看不到头,也找不到尾。肖维博只觉得自己的心里也淌着光河。幸亏那辆丰田车及时刹住了闸人的生死只在这一分一秒之差呵!
汽车的鸣笛声,人们的欢笑声、说话声,沿街小贩的叫卖声,给这冬天的黄昏增加了生气。每一辆行驶的汽车,都张着一双双明亮而有神韵的眼睛。肖维博过去一看到夜晚的车灯就远远地躲开那刺眼的灯光让他觉得不舒服。可是,今天他突然觉得这夜晚的汽车的眼睛原来这般可爱!远处的高楼大厦、近处的百货商店已经是灯火通明,肖维博心里的灯也愈点愈亮了。他仿佛觉得这城市的每一盏灯、每一点光亮,都是为了庆幸一个死里逃生的人而点燃的。
夜幕上已扯起了一条灯的长廊,油煎灌肠炸响,在炒肝和卤煮火烧的摊子上,已挤满了品尝的顾客,不远的摊车上又响起了茶汤的叫卖声。
生日贺卡,请买生日贺卡!肖维博循声望去,只见一块流行色的花布挂在墙上,上面张贴着各式各样的生日贺卡。一个十六七岁穿着鲜艳的姑娘正对着话筒说:今年是虎年,今天是阳历一月二十四日,也许就是您的亲人、朋友,或者是您本人的生日。您愿意买一张生日贺卡吗?它会给这美好的日子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声音不仅甜美而且热情。
这甜美的声音使肖维博不禁愣住了。呵!今年是虎年!是虎年!一月二十四日!一月二十四日!今年是我的本命年,今天是我四十八岁的生日呀!
我差点给忘了!幸亏这个可爱的姑娘提醒了我,并意外地得到了祝福。
他两步跨到生日贺卡摊前,选了一张燃烧着大红蜡烛、开着两朵红玫瑰的生日贺卡。他拿在手里,一缕淡淡的香气,从红玫瑰的花瓣里飘来。
肖维博把这张散发着芳香的生日贺卡揣在怀里,默想:多幸运,多奇巧,今天是我的生日。生日贺卡会给您带来欢乐与幸福!姑娘那甜甜的声音,在黄昏的夜空中飘着、飘着。此时,他想到女儿小雨也一定悄悄地给自己准备了生日贺卡。女儿那娟秀的字迹,好像跳动的小鸟欢快地向他跑来:亲爱的爸爸,当您四十八岁生日的时候,请接受我献给您的一首小诗
他笑了,脸上燃起一把欢乐的火,像是来自一个光辉的世界。
他经过五香斋的门前,一股熏鱼味使他停下了脚步。哦!多少年不来了,五香斋那字号没有变,可过去的两层略略倾斜的小楼,不知几时翻修成大玻璃窗的二层楼了,过去的雕花木门也变成了茶色玻璃旋转门了。那时,门口经常站着穿中式对襟袄的笑吟吟的中年伙计,现在却是几个卫生警察来回溜达着,店员穿上了一色的西装。姑娘们还佩戴着耳环,手上戴着戒指。从前,店门口经常响着京韵大鼓,现在录音机里却一个劲地唱着港台流行歌曲。
一闻到熏鱼味,肖维博又兴奋起来。他下意识地摸了摸生日贺卡。呵!那一次来这里是我的生日,这一次来又是我的生日,事隔二十多年了!
二十多年前的今天,是肖维博婚后的第一个生日。妻子高兰陪着他,在这个五香斋买了熏鱼。还没等出门口,他就吃了一块。妻子高兰用手帕给他擦了擦嘴,娇嗔地说:像个孩子这么贪嘴。能怪我吗,这味太香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