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編輯推薦: |
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宫廷戏曲、曲艺杂技和歌舞民俗在沈阳的起源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文字 、音乐、美术以及传统戏剧曲艺、游
艺与杂技,均在这本书中占有一席之地。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沈阳历史文化丛书的一本,丛书围绕沈阳地域文化的各个方面,展示沈阳从一个军事哨所发展成现代大都市的过程。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盛京沈阳都是关东的心脏。这里的城垣街衢是它的躯体,而那绚烂多彩的文化便是它的精气神儿。关东的戏曲则是这股气儿中的丹田之气;关东曲艺杂技的豪放、旷达、质朴厚重、宽厚包容而绝少排他性使其更有特殊的嚼头
|
關於作者: |
耿瑛,编审。1933年生于吉林省。1953年中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文艺编辑工作。1993年在春风文艺出版社退休。发表曲艺与评论文章等近千篇,编辑各类图书500余种。代表作品有二人转《东厢记》《画家史》;东北大鼓《白求恩》;《红楼百科》等。主要著作有《二人转写作知识》《曲艺纵横谈》,中篇说唱《火海英雄安业民》,中篇评书《小包公演义》等。编辑获奖图书主要有《满族民间故事选》《中国曲艺史》《小将呼延庆》《鬼狐新传》《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等。现为中国俗文学会理事,辽宁省民俗学会理事。从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传章,高级编辑。1943年生,沈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现为东方学系)。发表各种文艺样式的作品几百篇。获奖文艺作品有鼓词《办喜事》(国家文化部奖励)、评剧《喜字上的阴影》(与人合作,辽宁省政府奖励)、电视剧《生命的伴侣》(东三省金虎奖)等。从事新闻工作20年,获全国晚报好新闻特等奖、沈阳好新闻一等奖等奖项。出版《新闻采写新议》、《文字游戏大全》(主编)、《中华美德诗词典类编》(编委及分卷主编)等著作。2000年,被中共沈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沈阳市百位文艺名家。现任沈阳灯谜学会会长。
|
目錄:
|
序张毓茂
戏曲景观
003 宫廷演戏和民间戏曲
003 宫廷庆典演杂剧
007 梆子艺人闯关东
011 北京皮黄入沈阳
015 奉天落子响沈阳
016 优秀剧作传后世
020 唱响南北的关外唐
020 九岁踏入梨园门
024 率戏班唱响南北
030 容纳百川塑造舞台活关公
037 南麒北马关外唐灿然鼎立
042 从奉天落子到评剧韩花筱
044 戏好风正的复盛戏社
046 大批女演员脱颖而出
049 平民形象登上大舞台
051 落子牌亮演员走红运
053 进关出国亮相获成功
055 落子兴盛百业得发展
057 奉天落子与张氏家族
059 沈阳评剧四大名旦
065 走街串村的木偶皮影戏
065 木偶戏妙趣横生
068 皮影戏行当齐全
072 关氏皮影震辽北
074 康平皮影演大书
曲艺杂技
079 跑江湖跑出来个艺曲协会
079 跑江湖与拜师礼
082 江湖会和研究社
089 沈阳的杂巴地儿与茶社
089 艺人撂地演出难
091 沈阳茶馆何其多
097 八角鼓与太平鼓
098 八角鼓唤得紫气东来
100 太平鼓企盼岁岁平安
106 文采四射的清代子弟书
106 子弟书的兴起及流传
109 子弟书的作家、评论家
116 子弟书的出版与评论
120 子弟书曲目的内容
124 子弟书对其他曲种的影响
127 东北的评词和大鼓
127 能调动千军万马的评词
134 名家层出不穷的东北大鼓
152 唱词极通俗的西河大鼓
158 土色土香的二人转莲花落
158 黑土地蹦出蹦蹦戏
161 二人转别名何其多
163 二人转的传统曲目
166 近代艺人层出不穷
171 成熟的二人转艺术
175 历史悠久的莲花落
177 巧舌如簧的相声数来宝
177 说学逗唱数相声
181 辽沈艺人齐京津
183 口若悬河数来宝
186 十不闲和拉洋片
186 手脚都不闲的十不闲
190 把世界拉近的拉洋片
194 戏法杂技与摔跤
194 盛京五种老杂技
197 沈阳六个魔术团
200 三言两语话摔跤
歌舞民俗
203 大秧歌浪起来踩高跷艮起来
203 秧歌要扭得浪扭得狂
206 过春节要过足秧歌瘾
208 高跷起源故事可不少
210 沈阳高跷表演有讲究
213 独特的回民小鼓高跷
216 精彩纷呈的民间舞蹈
216 龙飞狮舞旱船飘
218 老汉灯官任逍遥
223 火辣辣的东北民歌
223 东北民歌花样多
231 满族民歌生活化
234 锡伯族民歌及说唱艺术念说
237 口头文学的活化石谭振山
237 六岁起听讲古攒财富
241 选段谭氏故事开眼
243 金声不息的民间传统灯谜
243 清末沈阳鸿雪轩灯谜会社诞生
248 如今沈阳灯谜形成了自身风格
252 沈阳谜坛佳谜供读者欣赏
256 后记
257 第二版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
张毓茂
一个城市,同一个民族一样,若忘记自己的历史,忽略自己的文化传统,也就失去创新的根基,缺乏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也可以说,没有了灵魂。我们今天生活在其中的沈阳市,被史家称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悠悠两千三百年,沈阳从一个军事哨所,到现代大都市,其发展过程,充满了先祖们奋斗的血汗,卓越的智慧,不屈不挠的毅力,豪迈刚烈的精神品格这一切,凝聚成以沈阳为代表的关东文化的独特风貌。对这种文化风貌的探究、展现和弘扬,是当代沈阳人承担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许多有志于此的有识之士,做了大量工作,撰写出版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和文章。然而,不必讳言,工作还是初步的,还缺乏对沈阳历史的文化深入探讨、全面研究和系统总结,因而也就不能适应和满足沈阳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的需要。
于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这部十大卷的《沈阳历史文化丛书》应运而生了!
这部大型丛书,史料丰富翔实,立意新颖精妙,抒写生动流畅。既回顾往昔,更立足当今。从历史纵深的审视中,不仅凸显出沈阳的过去和现在的雄浑博大,也预示着沈阳未来的辉煌。拨开尘封的历史烟雾,丛书为我们展现出金戈铁马的狼烟烽火,筚路蓝缕创业的艰辛,宫闱权谋的变幻莫测,市井民俗的千姿百态,名胜古迹的钟灵毓秀,多种文化的熔铸和传承,文化精英的高风亮节,以及胼手胝足的劳动大众为创造历史的默默奉献。沈阳的先民在同恶劣自然环境的拼搏中,在同各种邪恶势力的抗争中,在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乐观开朗、豪爽英武、无所畏惧,既敢于抗争又宽容和睦的宝贵品格。丛书十卷,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把握了沈阳历史文化的血脉和走向。尽管十卷丛书的作者各异,其文风也是姚黄魏紫,各有千秋,但其中的血脉和灵魂却是一以贯之的。正因如此,丛书会给我们当代的沈阳人以启迪,以智慧,以激励,以及坚强的信心和无比的勇气。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世的沈阳人应会感激我们今天这份劳绩的。
令人欣慰的是,丛书这项大工程,得到了沈阳市党政领导和各界人士的热情关怀和支持。特别是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对丛书编撰出版尤为重视,将此项目列为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凡此种种,都极大鼓舞了参与此项目的同志们的热情和干劲。一年多以来,辽沈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出版工作者,勾沉史料,深入研究,精心撰写。其文稿立足于严肃的辛勤的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但又绝非书斋里的高头讲章,而是深入浅出,鲜活生动,引人入胜。当然,丛书也完全摒弃了那种随心所欲的戏说历史。如今硕果问世,令人欣喜。十册装帧古朴典雅、文图并茂的图书终于摆在我们面前。我相信,凡是关心沈阳历史文化的人,不论是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市民大众,还是国内外各界人士,都会投入关注的目光,先睹为快。
最后,要提到的是这部丛书的策划者和编辑者李树权和信群同志,两位是出版界成就卓著享有盛名的老编辑。他们编辑出版的书籍,很受广大读者欢迎,而且多次荣获各级奖励。他们现在虽已退休,但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借助紫气东来文化集团公司的支持,完成了这项文化工程,令人钦敬。
宫廷演戏和民间戏曲
清代是中国戏曲、曲艺、杂技等各类艺术空前发展的时期。盛京(沈阳) 作为清初的都城、清定都北京后的陪都,各类艺术也达到了相当繁荣的水平。这里既有土生土长的民族艺术,也有从关内传来在关外扎根开花的民间艺术。
在戏曲方面,清初宫廷庆典就常演杂剧和百戏,民间戏曲也十分活跃,先后有十几个剧种。东北土生土长的蹦蹦戏,集戏曲、说唱、舞蹈于一身,有单出头、二人转、拉场戏三种演唱形式。雍正年间蹦蹦戏产生在锦州一带,道光年间已经在东北黑土地上遍地开花。清代中叶,梆子腔传人盛京,先有山陕梆子(今称秦腔),后有直隶梆子(今称河北梆子),清代后期遍及东北各地。光绪年间,北京的皮黄戏(今称京剧) 传入盛京,从沈阳故宫戏楼到盛京各大茶园都有艺人演出,梆子与皮黄常同台表演。清末冀东莲花落出关,先到营口,后进沈阳。莲花落,俗称落子,先后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评剧等名称。此外,还有一些木偶戏与皮影戏也遍及民间。
宫廷庆典演杂剧
早在金代,满族的先世女真人就盛行太平鼓,以自娱活动。元代以前蒙古族有跳鬼祭奠,高句丽的歌舞也得以延续。明代继承以前流行于沈阳的各种戏曲成就,并为其所用。
据《清史稿》《辽海丛书》等书中记述,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 努尔哈赤还没进沈阳之前,就已经定凯旋拜天行礼筵宴乐制。这种礼乐还不是戏曲。1625年后金迁都沈阳, 改名盛京。不久就修建了皇宫。1627年皇太极即位,年号天聪。1636年改元崇德。国号改后金为清。天聪、崇德年间,朝廷庆典、祭祀、接待外宾等活动均陈杂戏。《辽海丛书沈馆录》记载了崇德三年(1638年) 正月初一,接待朝鲜世子大君时陈百戏之情况。《辽海丛书沈馆录》还记录了崇德八年(1643年) 正月初一午后,大衙门(清帝朝会治事之所) 盛设宴礼,大张杂戏,接待西域南华僧的景象。此僧极其尊重,与皇帝抗礼,别设坐板于诸王之上,为此,设戏有备于前。上面提及的百戏杂剧,遗憾的是史料中没有记明是何剧种。
1644 年清朝入关迁都北京后,盛京作为陪都,原有的皇宫称为旧宫(今称沈阳故宫)。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几朝皇帝东巡, 多带南府(道光时改名升平署)宫廷戏班来到盛京,陪都盛京的官员也请艺人演唱杂剧。其中1682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到龙兴之地盛京祭祖时,曾在旧宫中宴请诸王,观看百戏。康熙作过一首《先祭礼成宴请诸王》诗,内有阊阖门开玉座春,金枝遍插绮筵新,铿锵佩剑千官集,曼演鱼龙百戏陈可见当时的演戏盛况。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沈阳故宫西院嘉荫堂对面的戏台建成后,每年正月初一与万寿节(皇帝与皇太后生日) 演戏庆贺已成定例。1805年嘉庆皇帝东巡时,曾在故宫嘉荫堂与王公大臣一起吃茶、观戏。《嘉庆东巡纪事》载:嘉庆十年二十四日驻跸盛京嘉荫堂赏饭,午后三时,进入伺候,其处与热河大戏台一样。未初皇上升座,王公大臣分左右,在东西廊内坐定,开戏道光年间,沈阳已有弋腔与黄腔等古老剧种了。
除宫廷演戏外,官民们也盛行演戏之风,但朝廷认为大有伤风败俗之嫌,便把它纳入查禁之列。早在《汉文起居注》(《满文老档》)中,记载了雍正三年(1725年) 四月十二日,皇帝降旨于盛京将军、满汉大臣、大凌河都统多索立民众城守卫等。圣旨称:迩来盛京诸事甚坏,风俗也不好,朕亲祭陵时,见盛京城内酒铺即有千余家,平素但以饮酒演戏为事
一些盛京官员终日不去衙门理事,而是竞相宴请, 看戏成风。因此朝廷三令五申,禁止演戏陋习,并将屡犯不改的官员治罪。但直至嘉庆年间, 戏曲活动仍存在。据姚元之(道光年间曾奉使沈阳) 撰《上元灯词》序中载有沈阳之俗,于上元前三日, 通衢各起高台,曰三官台,设三官像(为天官、地官、水官的合称。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分别为天地水官的生日,故三官又称三元,为道教最先奉祀的神团。职司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悬彩张灯,闻往时竞相演戏道光十年(1830年) 三月,皇帝谕内阁:朕闻盛京将军奕颢有演戏宴会之事,特命富俊前往详查。兹据奏称:沿途舆论沈阳城本有弋腔两班,近又到一徽班,将军府内时常演戏为此盛京将军奕颢受到撤职查办并被革去镇国公爵位。其时,奉天府尹兴科虽已调京任职,但因其任内未能参奏奕颢演戏宴乐,也受到降职一级留任处分。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 清廷又发禁令:盛京为根本重地,风俗素称淳朴,以前有演戏宴会之事,特降谕旨。饬令该将军等力加整顿,将盛京城内外所有戏班杂剧概行驱逐,以端风俗。由于三令五申并采取了严厉措施,演戏之风始有收敛。事隔二十六年之后,至咸丰九年(1859年) 六月,始准许演戏酬神三五日。《清实录》载:六月丙午谕内阁:玉明等奏久旱得雨,商民呈请演戏酬神一折准该商民等演戏三五日。省城大小官员商民人等,应恪守前颁谕旨,概不准寻常演戏,以淳朴而杜绝奢华。
不过民间久旱求雨,丰年祭神时,官府还是特准在庙宇戏台演戏酬神。因此,各地有许多关帝庙、娘娘庙、药王庙、天后宫都有戏台或戏楼,其中关帝庙戏台最多。如辽阳、海城、牛庄、锦州、朝阳、铁岭等地的关帝庙均有戏台或戏楼。北镇还有关岳庙戏台。清代到处新建和修复关帝庙、关岳庙,大演关公戏、岳飞戏,是与清代历朝皇帝的倡导分不开的。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两代君主都喜读《三国演义》,推崇一生忠义的关羽。他们认为,将来统一中国,必须收服汉人的民心,必须敬奉汉人心中的英雄。皇太极曾命人把《三国演义》译成满文,当成军事书来读,并运用书中的战术与计谋取得过攻打明军的胜利。清代历朝皇帝都封关羽为神圣,顺治封其为忠义神武大帝,康熙封其为协天伏魔大帝,雍正封关羽一家三代为神,乾隆封其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几朝皇帝都为关羽加封二字、四字不等,最后关羽的封号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长达二十六个字。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被昏君奸臣害死,人民群众同情岳飞父子,痛恨金人与奸臣秦桧夫妇。岳飞冤死五十年后,到宋宁宗时才被封为鄂王,俗称岳王。后金时皇太极为了消除汉人对金的反感,不仅将国号由后金改为大清,而且像尊崇关帝一样尊崇岳王。因此才大修关帝庙与岳王庙,戏台上也大演关公戏、岳飞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