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华国月刊(全9册)(民国期刊集成)

書城自編碼: 302100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研究
作者: 章太炎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45813418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436/1562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841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河流之齿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战胜人格障碍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漫画三国一百年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編輯推薦:
《华国月刊》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及其门弟子创办的国学刊物,该刊宗旨是发扬国故,挽救人心,以甄明学术、发扬国光为号召。刊物栏目有书画、通论、学术、文苑、杂著、记事、通讯等,撰稿作者除章太炎外,有黄侃、汪东、但焘、吴承仕、缪篆、唐大圆、太虚、汪荣宝、陈三立等,多为研究国学的专门名家以及诗词大家,该刊以国学研究为主,通论针对时政学风,表达了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对传统文化、学术和历史的维护和重视,对当今章太炎思想研究、民国学术史研究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內容簡介:
《华国月刊》是以国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刊物,1923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章太炎任社长兼主编,章门弟子汪东、黄侃等任編辑,每月1期,12期为1卷,出至3卷4期,共28期,1926年7月停刊。该刊欲发扬国故,挽救人心,以甄明学术、发扬国光为号召。内容取材广泛,刊物栏目有图画、通论、学术、文苑、杂著、记事、通讯等,涉及古今各家书画、学术论著、笔记、小说、随笔、国内外大事记等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是不可多得的学术期刊。上海书店出版社为推动学术研究,满足各大藏书机构馆藏需要现将该刊分装9册,按16开精装,影印出版。
關於作者:
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目錄
第一册 第一至第三期
第一卷第一期
图画
新出三体石经拓片(一至二)
杨子鹤画牛册(一至四)
陶实如风紧寒鸦阵阵圆扇面
吴待秋听秋图立幅
发刊辞 章炳麟
编辑略例
通论
国学通论 孙世扬
文学管窥 孙世扬
学术
新出三体石经考 章炳麟
释皇 汪荣宝
音略 黄侃
词言通释 钟歆
法言疏证别录 汪东
文苑
文录二首
前海军总长程君碑 章炳麟
童师长祠堂记 章炳麟
诗录十五首
诗三首 章炳麟
诗三首 汪荣宝
诗三首 黄侃
诗三首 金天羽
诗三首 汪东
第二册 第一卷第四至第六期
第三册 第一卷第七至第九期
第四册 第一卷第十至第十二期
第五册 第二卷第一至第三期
第六册 第二卷第四至第六期
第七册 第二卷第七至第九期
第八册 第二卷第十至十二期
第九册 第三卷第一至第四期
內容試閱
重读《华国月刊》 姜义华
第一次读《华国月刊》,还是五十多年前,那是爲了寻找章太炎在这份刊物上所发表的作品。四十年前,在选择章太炎着作进行注释时,又一次翻阅《华国月刊》,章太炎在刊物中发表的批评新文化运动的许多文字,被视爲已经落伍於时代的标志。三十年前出版的《章太炎思想研究》书中,对此只简单提及,未作深论;十五年前完成的《章炳麟评传》,介绍了以他的名义发表的该刊《发刊词》和他撰写的《救学弊论》、《中学国文书目》的主要观点。最近,上海书店出版社准备影印这份刊物,要我写一篇简介,逼着我只好断断续续将《华国月刊》再读一遍。这算不上真正的研究,真正的研究要像撰写博士论文或进行博士後研究那样下一番苦功夫,这里只是谈一点重新粗读後的感想。
《华国月刊》创办於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华国月刊社编辑发行。在说明刊物宗旨的《略例》中,申明该刊由章太炎担任社长,後改称主任,由汪东任编辑兼撰述,由黄侃、孙世扬、但焘、李健、孙镜、田桓任撰述。设古今名家书画、通论、学术、文苑、小说、杂着、记事、通讯等栏目。《华国月刊》的作者群,除去章太炎本人,多爲他的门生,或者其友人以及其学说的服膺者。前者包括了汪东、但焘、黄侃、吴承仕、缪篆等,後者包括唐大圆、太虚、
汪荣宝、金天翮、孙世扬、刘
《略例》开宗明义说:本刊定名华国,以甄明学术、发扬国光爲恉。在汪东执笔以章炳麟名义发表的《发刊词》中,径直称:晚近世乱已亟,而人心之俶诡,学术之陵替,尤莫甚於今日。发刊词所指斥的,主要是居位者率懵不知学,学者大抵稗贩泰西,忘其所自,或有心知其非,不惜曲学以阿世好,更有萦情利禄,守道不坚
。同时,也针对一大批浮薄少年,中无所主,驰骛于纷华,象棋六博,醇酒妇人,以爲苟毕吾生而已足深感惋惜。
这里矛头所向,居位者率懵不知学,指的是把持权力的军阀、政客多完全不懂中国文化、传统学术;学者,则是针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学术、学风方面带来的一些问题。当时,就此发声的并非由《华国月刊》始,在新文化运动的重镇北京大学,一群服膺刘师培、黄侃、陈汉章、马叙伦、屠孝寔、康宝忠、陈钟凡,吴梅、黄节等人学说的国文系学生俞士镇、薛祥绥、杨湜生、张煊、胡文豹等,於一九一九年一月成立国故社,同年三月创办《国故》月刊,即表明要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爲宗旨。与此同时,在南京,任职于东南大学的英文系教授吴宓、英文系主任梅光迪、生物系主任胡先驌等人,原俱留学美国,服膺白壁德新人文主义,不满胡适、陈独秀等人的文化与文学观点,一九二二年一月创办出版《学衡》杂志,
以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爲宗旨,对胡适、陈独秀等人发动猛烈批评。爲回应《学衡》的挑战,一九二二年八月一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研究决定成立国学组,任命胡适爲主任,计画出版《国学季刊》。胡适在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六日的日记里写道:我们的使命是打倒一切成见,爲中国学术谋解放。随即撰写了《〈国学季刊〉发刊宣言》,於一九二三年一月由《国学季刊》第一卷第一号刊出,发起了整理国故运动。《华国月刊》的创办,既是对这些刊物的呼应,又是爲了有一专门阵地特显和纠正这些刊物的不足乃至失误。
和《国故月刊》担纲者爲北京大学一群青年学子、《学衡》担纲者爲刚留学归国不久的年轻教授不同,《华国月刊》的创办者和主要撰稿者非但对中国传统经学、史学、诸子学早有精深研究,成就卓着,而且,大多曾积极投身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北洋军阀的实际斗争,对中国社会与政治有着相当深切的了解。章太炎在《华国月刊》一卷十二期上发表的《救学弊论》中,基於前者,批评今之学者,能考辨者不皆能记诵,能记诵者不皆能识字,所谓无源之水。他们或妄论诸子,冀以奇胜其侪偶,其下者,或以小说传奇爲教,导人以淫僻,诱人以倾险;基於後者,批评
今之学子,慕远西物用之美,太半已不能处田野。计中国之地,则田野多而都会少也。能处都会不能处田野,是学子已离于中国大部。以都会爲不足,又必实见远西之俗行於中国然後快。一是脱离中国最广大的农村,二是对中国的都会也缺乏真切的了解,三是以远西之俗行於中国爲终极目标,可谓切中这些学人的要害。章太炎认爲,要克服这些致命弱点,首先就要读懂中国古书,了解古代文字原意,并以能读常见书爲务,非如此就不能准确地了解中国传统的思想与学术;而要真正认识中国实际,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章太炎认爲,政治、经济诸学,俱不能不以对中国历史的认识爲基,虽所谓国学者,亦当有所抉择焉,欲省功而易进,多识而发志者,其唯史乎!
正是秉承这样的认知,《华国月刊》在学术栏目中,发表了一批考释中国古代文献的专门着作,其中有章太炎的《新出三体石经考》、《墨子大取释义序》,黄侃的《音略》、《文心雕龙札记》、《六祝斋日记》、《感鞠庐日记》,汪东的《法言疏证别录》,吴承仕的《尚书传王孔异同考》,刘念亲的《荀子正名篇诂释》,太虚的《荀子论》,宋慈褒的《吕氏春秋补》,孙世扬的《论语考》等等,学术含量都很高,非其他几种刊物所能比拟。
更引人注目的,是《华国月刊》解读中国历史尤其是制度史的众多文章。章太炎在《救学弊论》中曾批评今之文科,未尝无历史,以他务分之,以耳学囿之,故其弊有五:一,尚文辞而忽事实;二,因疏漏而疑伪造;三,详远古而略近代;四,审边塞而遗内治;五,重文学而轻政事。章太炎认爲;扬榷五弊,则知昔人治史,寻其根株,今人治史,摭其枝叶。其所以致此者,以学校务於耳学。他强调:能除耳学之制,则五弊可息,而史可兴也。《华国月刊》通论栏目中数量最多的就是论史的文章。这些史论,实际上也是政论,是针对现实问题而发。
大部分史论都由但焘撰写。但焘,字植之,湖北省赤壁市(古称蒲圻)人。一九○○年考中秀才,一九○三年肄业于湖北经心书院,後赴日本留学,入日本中央大学学习。积极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干事、执行部书记干事、总理秘书、湖北支部负责人,并负责欧美会务联络事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後,任总统秘书兼公报局局长,负责编印《临时政府公报》。一九一二年二月,但焘奉孙中山之命赴上海迎接章太炎赴宁就任总统府枢密顾问。南北议和告成後,唐绍仪组阁,但焘出任国务院秘书。一九一四年,袁世凯准备称帝,但焘奋然辞去一切职务,蛰居上海。黎元洪任大总统後,但焘出任总统府顾问,张勳复辟时又辞职南下。一九一七年护法之役,但焘应孙中山邀请去广州,担任国会非常会议秘书长和大元帅府秘书长。一九一八年回上海爲父亲丁忧。在此期间,和章太炎、汪东等时相过从。一九一九年,国会在上海正式成立,林森任参议院院长,但焘被聘爲参议院秘书长兼宪法会议秘书长。一九二○年但焘随孙中山回广州。一九二二年,陈炯明叛乱,但焘随孙中山退居上海。一九二三年又随孙中山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参加一九二四年一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二四年十一月通过随孙中山北上,但焘回到上海寓居在新闸北路。正因爲有着这样参与革命和从政的经历,但焘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成败得失有着深切的体验。在《华国月刊》上,他陆续发表了《周礼政诠》、《给事中制度论》、《御史制度论》、《改革学校私议》、《裁道设府议》、《广章太炎代议然否论》、《乡官制度论》、《复书院论》、《论汉代选举》、《学校大法论》、《纲纪篇》、《自由新诠》、《原忠》、《中夏代议制度论》、《租借地与居留地论》、《唐人诗谏论》等一大批比较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和现实政治制度的文章。这些论文大多围绕章太炎《与章行严论改革国会书》而展开,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及其运作做了相当深入的探讨,对中国应当建立什麽样的相关制度方才更加符合中国实际,应当如何行之方才更加有效,提出了不少值得重视的建议。
章太炎在《与章行严论改革国会书》批评当时国会根本无法行使监督政府和官员的职责,建议以选举元首、批准宪法之权还之国民,取决於多数,若夫监督政府,则当规复给事中;监督官吏,则当规复监察御史,分科分道,各司其事。并提出,给事中、监察御史俱通过统一考试选拔。但焘的多篇论述,即据此而展开。在《给事中制度论》中,他说,唐代给事中上之所以责成者既极隆重,在其位者类以宰辅自期。凡事有亏朝典、违官法,爲国计民生所不便者,多能悉心论驳。是故终唐之世,女後、藩镇、奄宦、边疆之祸,史不绝书,而政治不至大紊者,则给事中制度贻谋之善,有以维持於不敝也。
他说,给事中今可易名爲监察官,其职责,当效唐、宋给事中,署读奏抄,驳正违失,凡敇制及君主一切命令,均得经他们连署,方能发布施行。在《御史制度论》中,但焘主要论证如何发扬御史制度传统,建立有效的现代弹劾制度,据此,他提出:当易御史之名爲弹事,以资深者爲掌院,而名其治事之署曰弹劾院,设弹事条例,以爲执务治事之准的,其得依据法律,以纠察百官之罪恶,另於各省置弹事院,纠察省官吏罪恶。章太炎、但焘这时所提议的使审驳权、弹劾权、考试权独立,以审驳权归之监察官(旧名给事中),以弹劾权归之弹劾官(旧名御史),以考试权归之考试官,俱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对於选举制度和代议制度,章太炎和但焘俱依据中国历代史事得失进行了相当详细的讨论,主要结论就是选举制度必须与考试制度相结合,方能避免这两种制度单一施行时的诸多弊病。
怎样改革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特别是大学教育制度,是《华国月刊》关注的又一要点。章太炎在《救学弊论》中就提出,今之学校,先宜改制。他严厉批评学校教育只重知识传授,而轻视品德与志向培养:善教者,使知识与志趣相均,故不亟以增其知识爲务,中土诸书皆是也。今之教者,唯务扬其知识,而志趣则愈抑以使下,又重以歆羡远西,堕其国性,与啖人以罂粟膏,醉人以哥罗方,无以异矣。但焘在《改革学制私议》、《复书院论》、《学校大法论》等文中,记述了他与章太炎讨论中国教育现存问题的情况,指责当政者抛弃中国义务教育的优秀传统,将教育市场化,导致买卖教育之弊,并由此带来现行教育重讲论少自修、重外学轻国学、重清谈轻实学等种种弊端。基於此,他们提出了改革现行学校制度、复兴书院教育等多方面的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华国月刊》刊登了信奉佛学的唐大圆、太虚等人一批重要着作。唐大圆发表的《佛学丛论》、《唯识教义阐微》、《东方心理学略谈》、《广孝》、《中华之政治史观》、《真自由论》等,太虚发表的《我的宗教观》、《中国人用中国法之自救》、《荀子论》等,都很有特色。
《华国月刊》上还刊登了章太炎晚年许多重要的论学之作。在《王文成公像赞》、《王文成公全书题辞》与《王文成公全书後序》中,章太炎一反先前对王学所做的完全否定性的评价,转而肯定王学在提高个人修养方面的重要功能,尤其肯定王学能够塑造勇於任事,一介不取的人格特徵。同时,他指斥朱熹将《大学》中的亲民改爲新民,以及主张格物致知以修身,乃是後来乃至当代重知识、轻道德的主要祸首。在《书顾亭林轶事》、《史考五篇》(包含《记永历帝後裔》、《记李赤心後裔》、《讨袁督师家系》、《再书李自成事》、《书张英事》)等文章里,章太炎通过考论明清之际相关人物的生平事蹟,表彰其重夷夏之辨的精神气节,和他这一时期对西方列强、苏俄及日本深深的不信任有着直接联系。

《华国月刊》出版之後,在学界产生相当影响。一九二四年《清华周刊》介绍这本刊物时写道:由章太炎先生主任编辑,现已出至一卷八期。分通论、学术、文苑、杂着、别录、通讯、余兴各栏。文字都是非常古奥,文苑一栏,大充满了古诗词。最有价值的,还算通论、学术两栏,里面狠有些精深研究的文章,有好些爲众人所不注意的事情的搜讨,治国学的人,总得看一看。
在读罢《救学弊论》之後,金毓黻在日记中自言:晚近士习庞杂,或尊古而昧今,或援西以鄙中,持论愈高,见理愈谬,辟如治丝而纷,自以爲是,不知识者已哂议於後矣。得章氏之说以匹之,其裨益于世道人心,岂浅鲜哉。

一九二三年,胡朴安撰文评介《华国月刊》,认爲它继承和发扬了清末以来《国粹学报》的优良传统。说清末成立的国学保存会,抱光复汉族主义,阐发亭林、船山之学说,发行《国粹学报》,一时撰述之士,如章太炎、刘申叔、黄晦闻、陈巢南、黄季刚等,鄙人亦爲撰述员之一,一时影响所及,学术界勃然有生气焉。及至民国肇建,《国粹学报》停刊,然而东南学者,皆受太炎影响,《国粹》虽停,太炎之学说独盛。北京大学者,学术汇萃之区也,爲姚永概、马通伯、林琴南所占据,不学无术,奄奄一息焉。自刘申叔、黄季刚、田北湖、黄晦闻,应大学之聘,据皋比而讲太炎之学,流风所播,感应斯宏。自申叔贬节,媚于袁氏,而有《中国学报》之刊,国师之讥,学术大受打击。所幸《华国》及东南大学之《国学丛刊》,皆《国粹学报》之一脉,而爲太炎学说所左右者也。
汪东是《华国月刊》的实际主持者,但他发表的论文并不多,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新文学商榷》。除《法言疏证别录》外,多爲诗词。据汤国梨回忆,是汪东向章太炎建议,用章太炎名义办一月刊,所有徵稿、编辑、发行等工作,俱由汪东负责。所需经费,则用太炎名义卖字所得抵充。而由於汪东极擅长模仿章太炎字体,所以这个时期太炎的写件,半由汪东代笔。所得费用已近十万元。
朱季海亦言:予所闻《华国月刊发刊辞》,汪东爲之。
,汪东,原名东宝,後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江苏吴县人。一九○四年留学日本,先入成城学校,後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後入哲学馆。加入同盟会,担任《民报》撰述,发表《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法国革命史论》等论文。一九○八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门。一九一○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一九一二年,担任章太炎爲社长的《大共和日报》的撰述。和章太炎关系一直比较密切。他自是《华国月刊》创办与维持的一大功臣。汪东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而於词学,尤具功力。《华国月刊》上刊载大量同时名家诗词,和汪东这方面的兴趣当然密切相关。
《华国月刊》问世後,被许多新派人物视爲开历史倒车。提倡新文化运动特别激进的钱玄同,虽然亦是章门弟子,在思想上见解上已经与章太炎渐行渐远。在他看来,《华国月刊》乃章太炎自甘落伍的结果。钱玄同曾致函胡适说:《华国》二册奉上。我稍微有些错记,他底文笔里并没有说到科学方法,但他骂提倡新文化、新道德爲洪水猛兽,自是指吾辈而言。又他骂李光地、田起膺、朱老爹穷理之说,而研究天文历数爲非;又以学者浸重物理爲率人类以与鳞爪之族比,则反对研究科学,旗帜甚爲鲜明矣。是则敝老师底思想,的的确确够得上称爲昏乱思想了。我以爲他这种思想,其荒谬之程度远过於梁任公之《欧游心影录》,吾侪爲世道人心计,不可不辨而辟之也。

《华国月刊》出至三卷四期(一九二六年)即突然停刊。汤国梨回忆,那是因爲蒋介石所率领的北伐军即将攻占上海,汪东惧受章太炎的牵连,不再任事所致:及至国民革命军北伐到上海,因太炎一贯反蒋,汪东已避不见面。《华国月刊》社办事处的房主,以这间屋中,积存大批《华国月刊》,汪既不去处理,便至我家要求,即日把这批存书运走,以免被累。
北伐军占领上海後,章太炎被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指名通缉,但黄侃仍谋划使之与《学衡》联合复刊。一九二八年五月黄侃在日记中写道:
至萧叔絅处晤学衡社人。伯弢先生亦在。综其所议,大氐谋与《华国》合并,续印《学衡》,请汪旭初爲经理三事而已。胡步曾发议,谓其报宗旨略有二事,一则必须用文言,二则沟通中西学术,非纯乎保存国粹。因言其报亦有不惬彼意者一文,曰中国文化之精华在乎礼服。予乃调之曰:此人不过不善修辞耳,如曰或者在乎礼服乎,亦未尝无一商之价值也。夫经而可议,则《马氏文通》式之文言,陈三立、郑孝胥式之诗,亦宜若梧台燕石矣。


稍後,《学衡》复刊,而《华国月刊》则终成绝响。但无论是章太炎,还是黄侃、但焘、汪东,包括其他许多作者,先前都曾是非常激进的革命者,都饱经社会激烈变革风暴的洗礼,对中国历史和社会实际都有了更深入的体认,对东西各国各种思潮、学说的内涵以及它们移植於中国所产生的问题,都在不断进行反省。秉持对中国文化的深切认知,他们发出了不同於流俗的别样声音。这是在革命大潮中跌打滚爬出来的思想者痛定思痛发出的沉重的呼唤,它呼唤对自己的文明、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史资源不要一笔抹杀,它呼唤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走中国自己的路,这一切,恐怕都不是用一个简单化的文化保守主义就能概括的。质诸方家,不知以爲然否?
二○一六年十一月十一日於复旦大学


发刊辞 章炳麟
挽近世乱已亟,而人心之俶诡,学术之陵替,尤莫甚於今日。周末列强吞噬,并爲六七。生民涂炭,亦已甚矣。顾其时孟轲、邹卿、庄周、墨翟,各以其道游说。辙迹徧天下。下逮刑名之学,坚白之辨。用兵如孙、吴,辨说如苏、张,莫不摇舌抵掌,自昌其术。用则见於行事,不用则着之竹素。虽或精觕不同,浅深殊量,而要皆一时之好。其风流余烈,足以润泽百世,传之无穷。故学术莫隆於晚周,与其国势之敝若相反。今则不然,居位者率懵不知学,苟闻其说,则且视爲迂阔而无当。学者退处于野,能塙然不拔,自葆其真者,盖又绝鲜。大氐稗贩泰西,忘其所自,得丱璞以爲至宝,而顾自贱其家珍。或有心知其非,不惜曲学以阿世好。斯盖萦情利禄,守道不坚者也。若夫浮薄少年,中无所主张,遭逢世变,佹托幽忧,冒取古人及时行乐之义,而驰骛於纷华。象棊六博,醇酒妇人,以爲苟毕吾生而已足,此则志气尤脆弱者。语以讲业,抑非其伦,尝谓治乱相寻,本无足患。寖假至于亡国而学术不息,菁英斯存,辟之於身,枝干灰灭,灵爽固不随以俱澌,若并此而夭,伐之摧弃之。又从而燔其枯槁,践其萌孽,国粹沦亡,国於何有?故曰:哀莫大於心死,可爲长惧深蹙者此也。往者息肩东夷,讲学不辍,恢廓鸿业,卒收其効。民国既建,丧乱娄更,栖栖南北,席不暇暖,赌异说之昌披,惧斯文之将队。尝欲有所补捄,终已未偟。吴县汪东尝从余学问,其行事不随流俗,今鸠集同志,创爲华国月刊,志在甄明学术,发扬国光。选材则慎,而体例至宽,举凡七略所录,分科所肄,以及艺术之微,稗官之说,靡不兼收并容,意使览者有所歆动鼓舞然後法,语庄论得假之以行,而其道不慤。商榷粗定,请余总持其事,余嘉其独於举世不爲之秋,思卓然有以树立,且与频年所怀,亦相冥契。故乐从其请,蒐集既勤,刊行有日矣。党国故之未终丧,迷者之有复驰骛者,之喻所止,谓兹编之,行速於置邮,宜若可以操券。其或不然,岂惟学厄哉。懿!人心世道之忧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