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人类的故事+地理的故事+艺术的故事(全套共3册)权威典藏版

書城自編碼: 303011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中小学阅读
作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著、王乐志晶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D25111085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6-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47.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晋国600年(全四册)
《 晋国600年(全四册) 》

售價:HK$ 250.7
深中通道 穿越千年文明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 深中通道 穿越千年文明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

售價:HK$ 101.2
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
《 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 》

售價:HK$ 109.3
杯中风土:日本酒的文化史
《 杯中风土:日本酒的文化史 》

售價:HK$ 90.9
简读中国史(全四册)
《 简读中国史(全四册) 》

售價:HK$ 282.4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3)
《 全球基础研究人才指数报告(2023) 》

售價:HK$ 342.7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演变特征
《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海岸线演变特征 》

售價:HK$ 423.2
更好的行为:给教师的指南(教师成长系列)
《 更好的行为:给教师的指南(教师成长系列) 》

售價:HK$ 78.2

 

編輯推薦:
大师房龙写给青少年的世界艺术、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入门书,入选20世纪影响青少年的100本书;从故事中聆听文明变迁的历史,让孩子学会以通达开阔的眼光体察万事万物;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教育协会获奖作品,入选美国中小学人文启蒙必读书目,陈丹青、蒋勋、曹文轩等名家倾力推荐,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必读书!
內容簡介:
《艺术的故事》是房龙写给青少年的艺术启蒙佳作,描述了从古至今人类艺术发展的轨迹和历史,涵盖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各类艺术形态。在本书中,房龙用一种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隐藏在绘画、音乐、建筑背后的故事,让艺术变得无比鲜活、有趣,仿佛触手可及,可谓绝佳的美育启蒙书。本书自出版以来备受读者赞誉,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中小学人文启蒙必读书目。

《人类的故事》是房龙写给青少年的人类历史启蒙佳作。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杰作。在书中,房龙以睿智而风趣的语言讲述着着一个又一个文明更替、兴衰的故事,被誉为最好的历史入门书。来吧!跟着房龙进行一场恢弘、壮美的文明之旅,让世界各地好玩有趣的历史、古迹、艺术瑰宝统统开口说话!本书自出版以来备受读者赞誉, 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中小学人文启蒙必读书目。
《艺术的故事》是房龙写给青少年的艺术启蒙佳作,描述了从古至今人类艺术发展的轨迹和历史,涵盖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各类艺术形态。在本书中,房龙用一种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隐藏在绘画、音乐、建筑背后的故事,让艺术变得无比鲜活、有趣,仿佛触手可及,可谓绝佳的美育启蒙书。本书自出版以来备受读者赞誉,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中小学人文启蒙必读书目。

《人类的故事》是房龙写给青少年的人类历史启蒙佳作。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杰作。在书中,房龙以睿智而风趣的语言讲述着着一个又一个文明更替、兴衰的故事,被誉为最好的历史入门书。来吧!跟着房龙进行一场恢弘、壮美的文明之旅,让世界各地好玩有趣的历史、古迹、艺术瑰宝统统开口说话!本书自出版以来备受读者赞誉, 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中小学人文启蒙必读书目。

《地理的故事》是一部通俗易懂的世界地理百科全书。房龙把地理和人类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让看似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趣味无穷。来吧!跟着房龙进行一场恢弘、壮美的文明之旅,让世界各地好玩有趣的历史、古迹、艺术瑰宝统统开口说话!本书自出版以来备受读者赞誉,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中小学人文启蒙必读书目。
關於作者: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记者,荷兰裔美国人。1921年,房龙以《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蜚声国际,被誉为最优秀的通俗历史作家,其作品风靡世界数十年,得到了一代代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目錄
艺术的故事
第 1 章 不朽的答案001
第 2 章 史前人的艺术009
第 3 章 埃及的艺术017
第 4 章 巴比伦王国、迦太基王国以及神秘的苏美人王国027
第 5 章 海因里希谢里曼033
第 6 章 希腊人的艺术039
第 7 章 古罗马以及拜占庭的艺术047
第 8 章 俄罗斯053
第 9 章 波斯文明057
第 10 章 中世纪初期061
第 11 章 哥特式时期071
第 12 章 文艺复兴时期083
第 13 章 佛罗伦萨089
第 14 章油画的发明097
第 15 章 意大利画坛三杰101
第 16 章 美洲的艺术115
第 17 章 荷兰画派119
第 18 章 辉煌的世纪129
第 19 章 葬于圣地的莫里哀139
第 20 章 重登舞台的演员145
第 21 章 歌剧149
第 22 章 洛可可艺术风格159
第 23 章 中国、印度和日本165
第 24 章 戈雅179
第 25 章 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183
第 26 章 画室里出现的写实运动225
第 27 章 十九世纪的音乐235
第 28 章 帕格尼尼和李斯特241
第 29 章 达盖尔253
第 30 章 约翰施特劳斯257
第 31 章 肖邦261
第 32 章 理查德瓦格纳265
第 33 章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271
第 34 章 克劳德德彪西

人类的故事
第一章成长环境1
第二章 人类始祖7
第三章 远古人类11
第四章 象形文字15
第五章尼罗河流域21
第六章古埃及的故事25
第七章两河流域29
第八章苏美尔人31
第九章摩西35
第十章 腓尼基人39
第十一章印欧民族43
第十二章爱琴海47
第十三章古希腊人51
第十四章古希腊城邦55
第十五章古希腊的自治59
第十六章古希腊人的生活63
第十七章古希腊的戏剧67
第十八章希波战争71
第十九章雅典与斯巴达77
第二十章亚历山大大帝81
第二十一章小结85
第二十二章古罗马与迦太基89
第二十三章古罗马的崛起101
第二十四章罗马帝国105
第二十五章拿撒勒的约书亚115
第二十六章古罗马的覆灭121
第二十七章穆罕默德127
第二十八章查理曼大帝133
第二十九章北欧人137
第三十章骑士制度141
第三十一章中世纪的自治145
第三十二章中世纪的贸易149
第三十三章文艺复兴155
第三十四章表现的时代167
第三十五章伟大的发现173
第三十六章佛陀和孔子185
第三十七章宗教改革191
第三十八章英国革命199
第三十九章势力均衡211
第四十章俄罗斯的崛起217
第四十一章俄罗斯与瑞典223
第四十二章普鲁士的崛起229
第四十三章重商主义233
第四十四章美国革命237
第四十五章法国大革命243
第四十六章拿破仑255
第四十七章神圣同盟267
第四十八章大反动277
第四十九章民族独立运动285
第五十章发动机的时代303
第五十一章社会革命311
第五十二章解放317
第五十三章科学时代325
第五十四章艺术331
第五十五章殖民扩张与战争345
第五十六章新世界355

地理的故事
第1章 地球上的人类001
第2章 地理学的定义009
第3章 我们的地球013
第4章 地图035
第5章 一年四季及其形成053
第6章地球上的陆地057
第7章 欧洲的发现065
第8章 希腊071
第9章 意大利083
第10章 西班牙105
第11章 法国119
第12章 比利时135
第13章 卢森堡141
第14章 瑞士143
第15章 德国151
第16章 奥地利163
第17章 丹麦169
第18章 冰岛175
第19章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79
第20章 荷兰191
第21章 英国199
苏格兰214
爱尔兰216
第22章 俄罗斯223
第23章 波兰237
第24章 保加利亚243
第25章 罗马尼亚249
第26章 芬兰253
內容試閱
艺术的故事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并不是只想将艺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因为众多的关于绘画、建筑和音乐的书籍里已经包含了大量艺术的故事。我之所以在此重新讲述这些故事,是想将艺术具有的一种普遍精神传达给大家,并尽可能地在其中不掺杂我个人的审美趣味。
内容如此庞杂的一本书,我用什么理由请求读者阅读呢?
我认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具有以下特点:对音乐和绘画等的热爱,对于他们而言,是宁可少吃一顿饭也不可缺了它。不然的话,生活就会失去意义。要是这么说,那一定很容易让人们误解,我想说的是,我并不想让各位远离舒服体面的日子,去体验艰难困苦的生活。我只想将一扇艺术的窗户打开,让大家走近些,在从前或许没机会进入的缪斯女神的花园中尽情徜徉。
即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人也理应有所爱好,像绘画、歌唱、演奏乐曲或表演戏剧我们的人生会因此而平添无数乐趣,因此,我们就更没有理由拒绝艺术。
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国度里,并不是一件幸事。我知道,很多网球和高尔夫球高手原本可以从体育运动中获得乐趣,可恰恰相反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生都不快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球技无法与比尔铁登或瓦尔特哈根(当时的知名球手)相媲美。
不过,对艺术而言,这就容易得多了就算无法达到极高的水平,你还是可以自称艺术家,就如同你并不是专业赛车手,却还是可以驾驶着自己的老式汽车参加比赛一样。并且,你很快就会体验到,要是你的闲暇时间中充满了摄影、烹饪、绘画和表演那将是其乐无穷的事情。与此同时,你也理应清楚,这是一项兼具着灵感和恒心的爱好。
在本书中,你可以明白为生活服务,是一切艺术唯一的目的。所以,每一门艺术之间都是彼此关联的。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里的成员,若你对交响乐的结构十分了解,或许你就很容易成为一个好画家。
如今,我已经五十五岁了,仍旧在一个交响乐团里演奏乐曲,尽管为此花去了我相当多的时间,不过,由于这件事,我更了解了音乐的结构这也能帮助我更好地投入绘画。
我手边有一台伴随我多年的小版画印刷机,我常用它来印刷一些不打算出售的版画作品。由此,我体验到了古代版画家创作的艰辛。研究古代绘画大师的作品对于我们是很有必要的,但我并不是要大家单纯地去模仿。像丢勒和格列柯等画家的作品,对其加以细致的临摹,你会从中感受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从而让自己受益无穷。
同样,音乐也是一样的,你应该用积攒下来的零钱去收集唱片。而且,你也应该对古代作曲家的音乐特别熟悉。这就如同下棋,若你想提高棋艺,你就一定要研究马歇尔和卡帕布兰卡(古巴国际象棋大师)的棋谱,尽管你不一定会成为马歇尔或卡帕布兰卡。
我还要提醒你的是,如你已经做出将一项艺术当作爱好的选择,那么,你就要与之紧紧相伴,就好像和自己的宠物狗形影不离一样。
在此,我要详细说明。例如,你对绘画比较感兴趣,你可能会将一些纸张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将一些事物描绘下来,这样一来,尽管你的作品无法像伦勃朗的作品那样成为博物馆的展品,但至少你会从自己的描摹中获得对事物的敏锐的观察力。
假如你打算尝试不同的材质,那么,不妨尝试一下油画、水彩画和水粉画。这样的话,你就从中获得了如同去众多国家旅游的快乐。
至于音乐也是一样,你必须养成练习的习惯。最初的时候,就算是每天练习15分钟也行,始终坚持下去,你就可以延长至更长的时间,甚至是几个小时了。
在多数人的心目中,钢琴是学习音乐必备的乐器。不过,请记住,钢琴并不是唯一的乐器。我这么说,你一定可以理解我的意思。至于你怎么去做,就不用我多说了。世界如此之大,每个人都可以按个人的意愿选择想做的事情。不管是作曲,还是做航模,不管是画风景,还是从事花园设计,都可以向艺术家们请教,你会在他们的带领下,漫步在艺术美丽的后花园中,饱览秀色,大开眼界。或许,你会由此领会到人生的真谛,或许,你会为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报偿而感到幸福。

第一章不朽的答案

关于艺术、非艺术和艺术家的生活及个性。

人们经常认为,艺术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语言,但这并不是说,艺术可以非常容易地为大家所理解。例如,此刻,我正在楼上的写字桌前聆听着巴赫的《G小调赋格》,自认为是在享受音乐中的极品。不过,我那身处楼下的孩子却为此而心烦意乱,对他而言,这音乐好像是噪音。
我可以为弗朗士哈尔斯或伦勃朗的一幅肖像作品而莫名地激动。不过,或许在另一个人的眼中,那仅仅是一片暗淡的涂料。我记得年轻时曾发生过的一件事。那次,我的叔叔买了一张文森特凡高的小速写。因为当时的社会认定凡高是败类(这真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于是,此事在邻居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去年冬天,情况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变化当几幅凡高的作品在纽约展览时,观众竟然热切地冲进博物馆当时的场面是如此激烈,以致纽约市政府不得不派警察来维护秩序。
如今,中国画的意趣深远已经为人们所接受,不过,西方为了理解它,竟然花费了数百年的时间。
归根到底,超越了国界和时间局限的那种品质,就是艺术的普遍性。
既然如此,本书的第一章不管是从欧洲部分开始,还是从中国部分开始,不管是从毛利人开始,还是从因纽特人开始,都是合情合理的了。
现在,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中国的典籍,大概内容如下:画家娄公快要告别人世的时候,将其门徒召集到身边。门徒们到了以后,看到老画家仍旧在画案前作画,而他的身体已经虚弱到了连画笔都拿不稳的程度。于是,门徒们将他请回床上躺下休息,他却摇摇头说:对我来说,这些笔墨和我相伴甚久,我们之间就如同手足一般不可分离。因此,在我还活着的时候,我还是情愿与它们待在一起。
听了画家的话,众门徒都跪了下来,很多人悲伤地放声大哭。娄公看了看他们,惊讶地说:怎么了?孩子们,我请你们来,是为了让你们赴宴啊!在这人生的最后时刻,我特意邀请你们来,正是由于这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是人生必经的庆典。没想到你们却哭起来了。
说完这些话,娄公笑了。一个门徒擦了擦眼泪说:老师,请原谅我们的软弱,我们是为您艰难的一生而流泪。您终身未婚,死后又无后代替您守灵。您毕生如同奴隶一样忙碌地工作着。可是,人世中的那些投机钻营之人却可以日进千金,老天爷公平吗?您难道得不到它的一丝同情吗?您去世后,我们会将您的事业继承下去。但我们也很想知道,做出如此大的牺牲,您认为值得吗?
娄公缓缓地抬起头,脸上带着一种坚定的神情,他说:在我看来,这不仅非常公平,而且,我从中获得了远超自己期望的报酬。你们说得没错,这么多年,我孤身一人生活着,假如朋友不接济我,我不但会挨饿,而且可能会受冻。但我听从了内心的呼唤,独自一人踏上这段旅程,并到达了我们中所有人都期望的最高的境地。
这时,年龄最大,也是最先讲话的那个门徒低声说:老师,请您说一说人一生的最高目标是什么,以此作为给我们的临别赠言。
娄公站起来,一种奇异的光芒从他的眼中迸射出来,他缓缓地挪到屋里的一张画前那是用一支大笔画出的一片草叶,它特别生动,活灵活现。它并非普通的草叶,因为其间聚集了自开天辟地以来大地上所有草叶的灵气与精髓那是他的得意之作。
这正是我的回答。我心满意足,因为我已经到达和自然之神同等的位置。
然后,他向每一个门徒表达了祝福之情,随后就安然逝去。
人们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启发,进而深入思考。按娄公所说,真正的艺术家是要深谙自然之道的。或者,这个问题还会有别的答案。但是,我认为,这种想法早在古希腊时就开始深入人心了。
假如我是娄公,我也会这样回答。人类就算是在最伟大的时候,和自然界相比也是弱小、无助的。自然界通过万物和人类接触,而人类借万物表达自己。在我看来,这种表达就是艺术。
当有一天,你成为举世公认的伟大艺术家时,你就可以这样告诉上帝:主啊,您了解,我所做的一切或许并不是您所期望的那个样子,不过我是在您的感召下做出的表达。尽管它不太完美,但我已尽我所能,而且我要告诉您,这种感觉特别棒!
中世纪时,有一个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讲了两个忏悔之人,他们分别是鞋匠和音乐家,一起来到圣母面前请求得到她的宽恕,不过他们都清楚,自己无法对圣母的祝福予以回报。于是,音乐家用他的小提琴为圣母献上了一支悦耳动听的乐曲,后来,他的要求得到了圣母的祝福。当鞋匠向圣母请求祝福时,他相当没有信心,因为他只会为圣母做一双舒适、小巧的鞋子。鞋匠想,一双鞋子是无法和美妙的音乐相媲美的。
尽管这么想,鞋匠还是将一双最漂亮的鞋子送给了圣母。结果,他同样得到了圣母的祝福,因为他真挚的感情通过那双闪亮的鞋子传达了出来。
对比这则故事,我对现今艺术和工艺之间存在的严格界限感到迷惑不解。过去,艺术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家和手艺人不分高下。事实上,艺术家只是人们对技艺高超的手艺人的称呼。可是如今,艺术家和手艺人却互不来往,形同陌路。
对这一点,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人曾荒唐地推崇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三十年过去了,人们最终明白,不管是老布鲁克林桥的设计人,还是沙特尔大教堂设计图的制作者一位老石匠,都是伟大的艺术大师。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可以从阿斯达的踢踏舞和《名歌手》的五重奏中得到相同的美感。
没错,对艺术而言,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意大利在15世纪时的确是艺术家们的天堂,但是,如今它和英格兰北部的工业城市一样,早已丧失了脱俗的艺术美感。在过去的一百年间,美国人
忙碌到了就像完全不知美为何物的蝗虫那样,一直从北美大陆的东边啃到西边。而下个世纪或更长一段时间,美国则很可能会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
出于方便的理由,本书还是用常规的时间划分法对艺术进行分类。像中世纪艺术、埃及艺术、希腊艺术、中国与日本艺术
实际上,在划分人类艺术时,这种分类法显然并不科学。
此外,对于天才一词的含意,我有必要解释一下。从今天评论家的眼光来看,天才好像太多了,可在我的童年,天才人物却是极其稀少的。本书将引用那个时期的标准,对天才一词给出一个解释:
天才=高超的技艺 独特的东西。

首先是高超的技艺。
法国的印象派大师马奈在与一些急于了解艺术真谛的青年谈话时,曾经说道:很简单,假如你刚开始时就找到了艺术的真谛,那太好了。假如没有的话,那就重新画一遍,直到你从绘画中发现它为止。
现在,许多人经常说:我们已经为大众送去了自由、平等、幸福,如今,该为他们送去艺术了。话虽说得轻松,但能不能做到,我对此表示怀疑。
印度人常说:皈依宗教,身不离庙。皈依宗教的人,置身于世事之外。从置身于世外这一层意思而言,艺术家可以说就是皈依宗教的人。因为,一切艺术的本质都是个人体验,所以,艺术从来都是超凡脱俗、出类拔萃的东西。
在传媒产生之前,艺术家的名字确实是经常由于动乱而被埋没。如今,金字塔和中世纪教堂的建造者已经不为人所知,不过,这并不是说,他们的同时代人不知晓他们的大名。
我要在此特别说明,我对下列观点无法认同:艺术是群众的产品。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几乎是一个完全孤独的人。就如同所有的孤独者一样,他会永远坚持自己的个性,将他的个性看作他最宝贵的财富。他也可以坐在人们中间喝酒,与邻居谈笑,不在乎衣着与言辞,给人感觉他就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不过,在自己的王国里,他却是国王和上帝。
文森特凡高的一生相当不幸,路德维希贝多芬遇见公爵坚持不摘掉帽子。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或许也愿意与大家待在一起。然而,一旦拿起画笔,蘸饱颜料或墨水,开始画画或开始写乐谱,他们就成了非凡的人,他们只遵从那让他们保持独特个性的原则。早些年间,我们称这批人为贵族。不过,现在,这类贵族越来越少了。
归根结底,无论是普通的艺术家,还是才华卓著的天才,都只是拥有远超大众的敏锐的感觉而已。
因此,这个世界上既存在理查德瓦格纳那种类型的艺术家,也存在莫扎特那样的艺术家。他们都能为我们带来悦耳动听的音乐,但两个人的品质存在着极大的差别。瓦格纳为人放浪形骸,极其卑鄙,或许是有史以来最令人憎恨的人;而莫扎特举止优雅,慷慨大度,简直可以算得上一个真正的圣徒。
千万不要对艺术家的灵魂进行研究,不然的话,你也许会犯错误,因为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灵魂并无任何差别。杰出的艺术家都是很单纯的人,他们在创作时没时间思考关于灵魂的问题,而是在作品中投入全部的感情。
那么,艺术家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画家就是那种将自己见到的一切用画笔展示给我们的人,观众可以通过观赏画家的画作,用双眼感受他看到的一切。而音乐家就是那个听到了音律的人。诗人会说;这是我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办法了,那就是将梦想用普通的词汇创造出来。小说家则会说:我用想象来讲述我的故事。其他的艺术家,以此类推。
所有的艺术家都只是某种艺术形式的记录者罢了。至于这些记录对于他人的意义,并不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就如同夜莺和乌鸦对我们的谈话丝毫不感兴趣,但它们却乐于赢得其他同类的好感一样。等到读完了这本书,你们也许会问我,为什么我要对某些问题反复谈论,而对别的问题好像一带而过。我也感觉到了这个问题。
实际上,从最初,我就打算将文学、建筑、绘画、戏剧、芭蕾、烹饪、时装、珐琅制作、陶瓷制作等艺术形式全都写进来。事实上,我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写了一百万字的稿件,但是,我并不想出版这么厚的一本书就算是出版了,也没人愿意去读。
因此,我不得不大段大段地删去其中的一些内容,经过几年的修改之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我必须要说明的是,从公元前50万年到现代,在绘画、建筑、音乐、雕塑以及工艺美术领域里,我想把那些最为不朽的作品介绍给普通读者,希望能激发起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请设想一下,假如我将一本鸿篇巨制奉献给读者,而该书又厚又重,那就如同要给自己的孩子买宠物,结果却将一头庞大的恐龙给拉回家一样。
这就是我这么做的理由,尽管详略不一,但在我看来,这不会影响我对艺术普遍性的揭示,而这种艺术的普遍性实际上就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人类的故事

第一章成长环境
我们生活在疑惑之中。
我们是什么人?
我们来自何处?
我们去向何方?

慢慢地,我们仅凭着坚忍的勇气,将这些疑问一步一步深入延展,越过遥远的界限,越过地平线。我们希望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我们还没能走得更远。
我们所知的仍旧相当有限,不过,我们已到达了如下境地:我们已经可以(以极大的准确度)将众多的事情推测出来。
在本章里,我会以现在确定无疑的知识告诉你们,当人类首次出现时,是怎样的环境。

就我们所知,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初始的时候是一个燃烧着的大火球,是浩渺宇宙之海中的一团小小的烟云。逐渐地,历经数百万年,地球的表面被烧光了,一层薄薄的岩石覆盖在外面,瓢泼大雨始终在倾泻着,敲击着这无生命的岩层,侵蚀着坚硬的花岗岩,并将泥沙冲入山谷。在冒着热气的地球上,高高的悬崖之间隐藏着一些山谷。
当太阳破空而出时,最后的时刻到来了此时,这个小星球上有几个小水洼,而正是这些小水洼,在后来发展成了横亘东西半球的浩瀚的大海。
最终,伟大的奇迹出现了原先的无生命之物竟然创造出了生命。
在茫茫大海之中,首批包含着生命的细胞漂浮其上。
在数百万年的光阴里,这批细胞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在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间后,它们产生了一些习性,这让它们可以更容易地在环境恶劣的地球上生存下来。这些细胞中,有些特别喜欢待在湖泊和水洼的黑暗深处,愿意将根扎在水中沉积的淤泥里(淤泥是被雨水从山顶上冲下来的),于是,它们就长成了植物。
其他的细胞则对到处游荡特别感兴趣,于是,它们就长出了奇怪的、有关节的腿,开始像蝎子一样在海底四处爬行,而植物和如同水母一样的淡绿色生物就在它们的周围生长着。还有另一些细胞(其上覆盖着鳞片)凭着游泳技能,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不断地寻找食物。慢慢地,无数的鱼类充斥在海洋里。
同时,植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因为海底空间已经不足以让它们居住,所以,它们开始寻找新的家园。它们无奈地离开水,将自己的新家安在海滩或山脚下的泥岸上。大海的潮汐每天两次将它们淹没。而在余下的时间里,这些植物让自己尽可能地适应不太舒适的环境,努力在覆盖着地表的稀薄空气中生存下来。
历经数个世纪的适应,它们学会了怎样在空气中活得如在水中一样轻松、自在。最后,它们长得越来越大,变成了树丛和灌木丛。接着,它们还学会了开花,将忙碌的鸟类和大黄蜂吸引过来。这些忙碌的鸟类和大黄蜂将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到远方的各个角落。最终,绿色的草原和枝繁叶茂的大树将整个地球都覆盖了。
随后,一些鱼也开始离开大海,试着用肺(像从前用鳃一样)呼吸。它们就是我们所说的两栖动物:它们可以在陆地上和水中生活,且都能生活得舒适、安逸。你可以从在你面前跳过的第一只青蛙那里看到,两栖生活对它来说是多么得心应手,多么逍遥自在。
这些动物一旦离开了水,就慢慢适应了陆上生活。有些发展成爬行动物(这类生物爬行时像蜥蜴一样),它们和昆虫一块儿生活在寂静的森林中。为了适应松软的土地,并在其上更快地移动,它们让自己的腿日益发达起来,个头也长得越来越大。最终,这样的一些庞然大物(生物学手册上说它们是鱼龙、巨龙、雷龙)布满了地球,它们一直长,长到三四十英尺长,甚至可以与大象嬉戏,如同大猫逗弄小猫一样。
某些爬行动物家族的成员开始了树上的生活(当时的树木高100多英尺)。它们已经无须用腿行走,不过,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快速地从一根树枝移动到另一根树枝上。所以,它们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皮肤变成了一种好像降落伞一样的东西,这种东西由它们的体侧一直延展到前脚的小脚趾。慢慢地,这个皮降落伞的外面开始覆盖上羽毛,而它们的尾巴则变成了转向杆最终,它们发展成可以由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的真正的鸟类。
之后,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在极短的时间内,所有的大型爬行动物都灭绝了。我们不清楚原因,或许是由于气候突变,或许是由于它们长得太大、太长,但却不会游泳、行走、爬行,只能在巨大的蕨类植物和树木面前徒然地看着,而无法捕食,最终饿死了。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持续了数百万年的巨型爬行动物的古老帝国,就这样宣告终结了。
然后,完全不同的生物将这个世界逐渐占据了。它们的祖先是爬行动物,不过,它们又和爬行动物截然不同,因为它们哺育后代的重要器官是乳房雌性动物的乳房。所以,它们被科学家称为哺乳动物。它们已经褪去了鱼鳞,身上并不像鸟一样长出羽毛。相反,它们浑身长满了毛发。
无论如何,哺乳动物发展出了一些独特的习性,这让它们与其他动物相比有着极大的优越性。母亲在体内孕育胎儿,直到幼崽出生。而除此之外的任何动物(截至那时为止)均是让自己的孩子们暴露在或寒冷,或酷热的环境中,以及受其他野兽袭击的危险之下。
哺乳动物让幼子长时间地跟随在自己身边,在它们依旧太弱小,无法自保和对敌的时候呵护着它们。如此一来,哺乳动物幼崽的成活率大大增加,因为它们可以从母亲那里学到很多的本领。假如你曾见过母猫教小猫咪怎样照顾自己,如怎样洗脸、怎样捕鼠的,你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关于这些哺乳动物,我就说这些,因为你们已经了解得太多了。在你的周围,生活着很多哺乳动物它们可能还是你的玩伴。而在动物园的铁栅栏后面,你还可以看见可能比较陌生的、它们的远亲。
现在,我们到了将分界线指明的时候了:人类从各色各样的生物种群的漫长队伍中离开,开始用理性来掌控自己的种群的命运。
有一种哺乳动物,其寻找食物和栖身地的能力要远胜于其他族类。它学会了在捕捉猎物时使用前脚。经过长期的练习,它发展出了像手掌一样的爪子;又经过无数次尝试,它学会了将全身的重心放在两条后腿上(这是个难度极大的动作,尽管人类做这个动作已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不过,每个孩童还是得从头学起)。
这种动物介于猿和猴之间,但比它们都要优越。它最后进化成最成功的猎捕者,不管在怎样的气候条件下都可以生存下来。为了让自己更安全地生活,它们常常成群结队地活动。它们还学会了用奇怪的叫声给孩子们发信号,警告它们危险的来临。数十万年之后,它们开始用喉部发出的这些声响来彼此交流。
这种动物(也许你无法相信),就是最早的类人祖先。


第二章人类始祖

我们对于第一个真正的人知之甚少。我们从未看过他们的照片。有时,我们会在某片古老土地的最深处发现他们的骨头碎片。这些骨头与其他动物的残骸埋在一起,而那些动物早已从地球上灭绝了。古人类学家(这些博学的科学家毕生致力于把人类当作动物王国的一员进行研究)得到了这些碎骨,并依此将我们先祖的容貌相当准确地重现出来。

人类种群的曾曾祖父是一种丑陋的、毫无魅力的哺乳动物。他的个头远比现代人矮小。因为炎夏赤日的暴晒,严冬寒风的吹刮,所以,他的皮肤变成了深褐色。长而粗的毛发覆盖在他的头部、大部分的躯干和他的胳膊和腿上。他有特别细但相当有力的手指,这让他的手看上去如同猴子的爪子。他的前额特别低,下颚和野兽很相像(这是由于他将自己的牙齿当作刀叉使用而导致的)。他的身上一丝不挂,只见过轰鸣的火山喷涌出的火焰(大地上到处都是火山爆发后产生的浓烟和熔岩)。
就像现在的非洲矮人一样,潮湿而黑暗的广袤森林是他生活的场所。当他感到饥饿的时候,就采食植物的叶子和根茎吃,或者盗取一只愤怒的鸟雀的蛋给自己的孩子充饥。有时,他会经历漫长而耐心的追逐,将一只麻雀或小野狗,或是一只野兔抓住。对他来说,这些东西都可以生吃他那时压根儿不知道食物经过烹煮之后,味道会更好。
白天的时候,这个原始人为了寻找食物四处晃悠。
夜晚的时候,他让妻儿藏在空树干里,或是一些大石头的后面,因为他身处猛兽出没的环境之中。这些野兽一到天黑就会到处转悠,为它们的配偶和孩子寻找食物,而它们也相当愿意吃人肉,因为它们喜欢人肉的味道这个世界就是或者吃他人,或者被他人吃的世界。恐怖和悲惨充满了这个世界。因此,在那时,能活下来相当不容易。
夏天,他不得不接受毒辣的阳光的暴晒;而冬天,或许他会目睹自己的孩子冻死在自己的怀里的情景。一旦他受了伤(要知道,在捕猎动物的时候,他一不小心就会将自己的骨头扭断或将脚踝扭伤),假如同伴不能提供帮助,他就一定会凄惨地死去。
早期的人类会发出咕哝声,就如同动物园里的很多动物发出的奇怪的叫声一样。换句话说,他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含混不清的咕哝,原因是他愿意听到自己的声音。后来,他慢慢意识到,一旦危险来临,他可以用这种喉音或某些小小的尖叫声(大意是那里有一只老虎或者五头大象来了这里)对同伴发出警告。然后,别人也会用一些声音像咆哮声的意思就是我看到它们了,或者我们快逃走并躲起来进行回应这或许就是所有语言的起源。
但是,就像我在此前说过的那样,我们对于这些有关起源的事知之甚少。早期的人没有工具,也不会为自己造房子。他们自生自灭,一旦死去,除了几根锁骨和一些头骨碎片,再没有曾经存在的任何迹象。
我们从这些骨头推测,在数百万年前,世界上曾经生活着一些哺乳动物,他们不同于其他所有动物。他们或许是由另一种未知的类猿动物进化而来的,他们学会了用后腿走路,并将前爪当作手来用他们极有可能和我们的直系祖先有着某种联系。
对于这些初始的故事,我们知道得太少太少,其余的切全都湮没在时间的洪流中了。

地理的故事
第1章 地球上的人类

有些事听起来不可理解,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假如我们地球上的人人均身高6英尺、宽1.5英尺、厚1英尺(事实上要比真实的人高大一些),那么,地球上全部的人(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人类如今差不多有20亿人译者注:依照房龙当时所处时代的人口统计数据,下同),可以被装进一个长、宽、高各为半英里的大箱子。
就如我刚才所说,这听上去不可理解。不过,若你不信,你自己去计算,就会发现它真的没错。
假如这个大箱子被我们运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了防止人们在面对这巧夺天工的、令人惊叹的美景时,因过于惊讶而扭断了脖子,于是乎,我们将这大箱子平稳地放在矮矮的石崖上。然后,我们将一条名叫小笨蛋的达克斯猎狗(这真是一个聪明又听话的小家伙)召唤来,让它用那褐色的柔软的小鼻子轻轻地拱一拱那庞然大物。
随后,大木箱轰然落下,在下落的过程中不停地撞向石头、灌木、树木,发出噼里啪啦的隆隆声和撕裂声,伴着一阵低沉、柔和的噼啪声,最终,一下子砸进科罗拉多河的河岸,激起一片水花。
最后,一片沉寂,所有的一切均被湮没了。
世界很快就把死亡箱中的人类沙丁鱼罐头抛之脑后。
科罗拉多大峡谷还是如常地经受着风吹霜冻、日晒雨淋,矗立在那儿,亘古如初。
在神秘的宇宙中,地球照常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行着。
不管是遥远的星球还是近地星球的天文学家,均不曾察觉任何异象。
100年后,一个被厚厚的、植被覆盖的小山丘或许可以表明,曾经的人类就埋葬在这里。
以上,就是人类故事的全部。
我绝对可以想象到,对于这个故事,一些读者必定不会喜欢。在他们看来,让其引以为豪的人类竟然沦落到如此可悲、可鄙的境地,那是一件十分难受的事情。
不过,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来看此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可以将自己体形弱小、数量稀少的劣势,彻底转化成极具深远意义的、名副其实的巨大优势。
在此,我们仅仅是一些既柔弱的又无法自保的哺乳动物。在人类诞生的首个黎明开始,成群结队的动物就将我们团团包围住此前,这些动物为了赢得生存竞争做了许多准备。
这些动物中,有的体长达100英尺,体重像一个小型火车头;有的牙齿锋利如圆锯:还有许多身披中世纪骑士盔甲般的外壳,到处走动,寻欢觅食:还有一些人类用肉眼看不见,但繁殖速度快得惊人的物种,若其天敌未用同样惊人的速度将其消灭,或许,无须一年的时间,它们就会将整个地球都霸占了。
同时,人类所能生存的环境必须是最适宜的环境,人类仅能在高山和深海间的几块小小的、干燥的陆地居住。而我们的竞争者则不然,它们野心勃勃,对山高海深无畏无惧。显然,它们可以依靠构成其身体的物质,在任何难以想象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
我们由一些经典著作中获知,有一类可以在石油(难以想象,我们竟然可以将它们作为日常饮食的主要成分)里尽情嬉戏的昆虫;还有一些可以在温差极大的环境下生存的昆虫,而我们人类若身处温差如此悬殊的环境,数分钟之内就会没命;还有那些可怕的棕色小虫子,它们似乎对书籍情有独钟,不知疲倦地爬行于我们的书橱里,就算是没了双腿、三条腿,甚至四条腿,它们还可以不停地爬着,而我们的脚趾就算被针扎一下,也会感到十分不舒服。
当我们弄清楚以上情况后,就会意识到,这个不停运转的多岩石星球,从我们出现在它上面,到消失于残酷无情的宇宙中某个最黑暗的角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面对诸多竞争者。
那些披着厚皮的竞争者动物,在我们一旁虎视眈眈,看着我们这些粉红色的原始人首次用后腿直立行走,不去攀缘树枝,不手持拐杖于是,它们因我们那蠢笨的样子而放声大笑。
那些一度借助暴力与狡诈,傲视两亿平方英里的大陆和海洋(辽阔的大气层除外)的王者,曾一度对地球施以至高无上的统治,而如今,它们又在何方呢?
在我们的注视下,地球上那些曾称霸一时的大部分雄者都消失了,它们因我们的缘故,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内赢得了一席之地,我们为其贴上展品A或者展品B的标签。
还有其他一些生物,出于生存的目的无奈地成为人类的家畜,将皮毛、蛋、奶、肉提供给人类,或者成为我们搬运重物的劳力。
更多的生物则被我们驱赶到荒郊野岭,在那里以草木为生,在那里繁衍后代,原因是我们认为,截至目前,它们没必要被消灭殆尽,占领其领地对于我们而言早已失去了意义。
简言之,人类在几十万年的时间内(对永恒的时间长河而言,这仅仅是短暂的一瞬间),成为这个星球上所有土地的无可置疑的统治者。甚至于,如今,人类还把大气层和海洋也纳入到了自己的疆域。
你可以由当下的一切得出如下结论:这一宏伟的目标是由几亿人共同实现的人类具有绝对的理智,而这是人类超越其他所有物种的优势。
说到此处,我有些过于夸张了。因为这种天赋的理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仅被一小部分人掌握,而他们当仁不让地成为群众的领袖。其他人虽然不满于这样的现实,内心愤愤不平,不过也只能默默忍受。甚至可以说,无论人们怎样努力奋斗,能被人铭记的真正的先驱仅为万分之一。
我们不清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人类将走向何方。不过,过去4000年所取得的成果告诉我们,人类将在未来取得无可估量的成就,前提是其不被天生的野性所束缚,不会偏离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要知道,人类内在的野蛮的本性,会令我们在对待同类时相当残酷,而对待一头牛、一条狗,甚至一棵树时,却不会用相同的方式。
所以,人类将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的事物都掌握在手中。对于那些还不曾被人所掌控的东西,人类则会凭借聪明的头脑、卓越的远见和手中的枪炮将其征服和占有。
我们的家园是如此美好。它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让我们免受饥饿之苦。它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岩石、泥土和森林,让人人有可遮风避雨的房屋可住。从牧场上温顺的羊群,波澜起伏的开满蓝色花朵的亚麻地,以及桑树上忙碌的蚕宝宝的身上,我们获得蔽体的原材料,让自己免受严寒和酷暑的煎熬。
我们的家园是如此美好。我们从它那里得到众多的恩泽,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无不从中获益。就算是未来出现意外的灾祸,假如略作调配,人类也可以获得这些恩泽的庇护,进而安然度过困难时期。
不过,大自然自有其法则这是一些公平、公正且严酷无情的法则,而且,地球上不存在可供人类上诉的法院。
我们由慷慨的大自然那里获得无尽的恩泽,它是那么的大方而无私,但它同时也要求我们学习并遵守它的法则。
要是把100头牛放养于一片仅能放养50头牛的草地上,那必定会引发灾难。这是所有牧民均懂得的常识;而原本仅能供10万人的居住之所,若住上100万人,必然会造成拥挤、贫穷和不必要的痛苦。可是,那些主宰我们命运的先驱们,显然是把这明显的事实给忽略了。
人类犯了无可计数的错误,不过,这还并非其中最严重的错误。人类还用其他方式伤害着那位慷慨、无私的大自然母亲。在现存的物种中,人类是唯一敌视同类的。你看,狗不会吃狗,虎也不吃虎,没错,甚至最让人讨厌的鬣狗也会和同类和平共处,可是,人类却互相仇视、彼此厮杀当今世界,防患来自邻国的杀戮,做好随时进攻的准备,是每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一章指出,同类之间应当友好相处,善待他人,若公然违背信条,就会造成人类的覆灭。这是由于我们的敌人时刻在窥伺着我们,打算乘虚而入。假如智人(这一称谓极具谄媚的味道,来自那些愤世嫉俗的科学家,其目的是为了凸显人类的智力水平远高于其他物种)无法或不愿意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者,那么,这个位子会成为成千上万的候选者的争夺目标。
想一想,假若一个世界由猫、狗、大象或者一些组织严密程度更高的昆虫主宰着,似乎的确比一个满是军舰、大炮的星球好太多!
我们因为祖先的愚昧无知而步入了一个充满悲惨和灾难的死胡同。希望本书可以略尽绵薄之力,让我们可以找到一条出路,一条唯一可行的出路。
前路漫长,等待着我们的是几百年缓慢而痛苦的教化过程,如此,我们方能找到一条真正的自救之路。
我们会意识到:人类身处同一个星球,每个人都是同行的伙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不管是否还存在其他可居住之地,我们将永远固守在这个于偶然间降生于此的地方。一旦我们领悟了这一经过千锤百炼的真理,一旦我们认清了这个事实,我们就要心甘情愿地谨言慎行,如同乘坐于奔向未知之地的火车或者轮船上的旅客一样。
如此,我们就迈出了克服这一可怕问题的第一步,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这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所有的人类均为同一星球上的旅伴,我们祸福与共,生死相依!
说我是梦想家也罢,骂我是傻瓜也好,或者称我是异想天开的空想家也无所谓。不然,请让警察或救护车将我送到一个我再也无法散布这种不受欢迎的异端邪说的地方吧!不过,请牢记我说过的话,并在人类不得不将自己的小玩具收拾好,不得不将幸福的钥匙交给更有资格的新继承人时,请回想我曾经说过的那些话吧!
下面这句话包含着人类生存下来的唯一希望:
我们仅有一个地球,每一个人都是这一星球上的旅伴,都应承担起让这世界变得更加幸福的责任!

第2章 地理学的定义

在旅行之前,我们或多或少要弄清楚自己出游的目的地和路线。同样,读者在翻看一本书的时候,也希望可以看到一些类似的信息。所以,在本书中,为地理学下定义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此刻,一本《牛津简明英语词典》恰好放在我的桌上,它能给出十分合理的解释,就如同其他词典所标示的一样。我发现,自己要找的词就在1912年版词典的344页下方:
地理学:对地球的表层、结构、自然特征、自然区域与政治区域、气候、物产及人口状况进行研究的科学。
我不期望自己可以给出更好的解释,不过,我会将一些内容突出,同时将某些方面弱化,并在最重要的位置介绍人。在本书中,我不但要介绍地球的表层、自然特征、自然区域与政治区域,更要介绍人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我对人类怎样觅食建屋、休憩娱乐进行深入研究;我对人类怎样发现自然规律,适应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环境从而让自身有限的能力得以发展,并为此过上舒适、满足和幸福的生活进行探索。
上帝也有一些特别奇怪的信徒,这话言之有理。没错,我们发现,一些个性古怪、与众不同的伙伴也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第一次与他们接触时就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表现出相当让人讨厌的个人习惯(当然,这些特点往往不会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发现)。
但是,地球上生活着几十亿人呢,就算是将他们全部装进一个大箱子,这也无疑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况且,还有诸多类型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人文特征存在其中。所以,在我看来,最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就是这些人文特征。
一座大山,当人类的双眼发现它,且在它的上面立足之前,当一代代饥饿的定居者占领、开垦、掠夺它之前,仅仅是一座大山而已。
永恒的大西洋从来都是那么深邃、辽阔、湿润,不过,它却在13世纪初因为和人类的接触,导致自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连接美洲新大陆和欧洲旧大陆的桥梁,成为沟通东西方的贸易大道。
俄罗斯广袤无垠的大平原物产丰饶,此前却静静地等候了数千年,最终才等到了第一个不辞艰辛来这里播下第一颗粮种的人。不过,若是在这片土地上犁出第一道沟的是日耳曼人或法兰克人,而不是斯拉夫人,那么,呈现在俄罗斯土地上的,必定会是另一番面貌。
日本诸岛所在地,地壳运动剧烈,地震频繁发生,生活在此岛上的人,包括土著人、已绝种的塔斯马尼亚人都无法将这种状况改变。若是塔斯马尼亚人居住在这些岛上,那么,生活在这里的千千万万的人,极可能吃不饱、穿不暖。
至于英伦诸岛,假如它的统治者是那不勒斯人或柏柏尔人,而非好战的北欧人,那么,要想让它成为一个日不落帝国的中心,统领全球近16的人口,掌控比母国大150倍的疆土,将会是一个永远的梦想。
总之,我更注重地理学的人文特征,而不是给这个彻底沉醉于扩大生产的时代赋予过多内涵的商业问题。实际上,我由经验得知,不管你再怎样强调进出口贸易额、煤产量、石油储量及银行存款的重要性,读者依旧不会逐页地背诵这些数字。
而且,若读者的确需要这些数据,他一定会再次查阅大量的工具书,并在诸多互相矛盾的统计手册的帮助下,将这些数字一一加以确认。

第3章 我们的地球

让我们自一个古老而确定无疑的定义开始:地球是一个孤独悬挂在宇宙中的、极小的、黑色物体。
地球是一个扁圆体,并非球体,也并非球状物。它和圆球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地球的两极略微扁平一些罢了。那么,何为两极呢?你拿一根毛衣针笔直地从苹果或橘子的中间穿透,毛衣针穿入和穿出之处,就是这个球体的两极。
地球的两极,分别位于大海之渊(北极)和高原之巅(南极)。
按照扁圆体的定义,极地是扁平的,不过,你无须为这一点点扁平而费神。原因是地球两极之间的中轴线的长度,相较赤道的直径要短1300。
换言之,若你恰好有一个直径为3英尺的大地球仪(这么大的地球仪你只能在博物馆里找到,在商店里是买不到的),你就会发现,它的中轴线长度仅比赤道直径短18英寸。如此小的差距,你是无法在普通地球仪上发现的,除非它的做工特别精细。
当然,对于那些极地探险家和地理学家而言,他们会因为这一差距而产生极大的兴趣,不过,对这本书的读者来说,只须了解我前面提到的内容就足够了。
你可以从物理实验室的演示中知道:就算是小到一粒微尘,在它自转的时候,它的两极也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扁平。不妨让你的老师将这一结果演示给你看,否则,你就只能跑到两极去实地考察了。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颗行星。希腊人创造了行星一词。他们很早就观察到(或者认为自己观察到),某些星体在宇宙中始终在运转,而有些球体则是静止不动的,所以,他们称前者为行星(或流浪星),称后者为恒星。
因为当时的希腊人没有望远镜,所以,他们无法观察到恒星的运行。至于星星一词,我们现在还不清楚它的来源,或许它与梵语中的撒播(或点缀)这个词的词根相关。假如这是真的,那么,星星就如同撒在天空里的小火花这真是一个美丽异常、贴切无比的描述!
地球绕日运行,并从太阳那里获得光和热。太阳的体积是太阳系内全部行星体积总和的700多倍,而且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因此,地球得自这个邻居的光和热只不过是一点点而已,实在少得可怜。因此,地球不必为此感到惭愧和不安,而且,太阳对于自己付出的这一点点恩惠也丝毫不放在心上。
古人认为,宇宙的中心就是地球,地球是一小块平坦而干燥的圆形陆地,它的四周是浩瀚无边的大海,并且悬浮在空气中,如同孩子们手中断线的气球一样。只有少数几个更聪慧、更明智的希腊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这是首批未经神父同意就敢于自我思考的人)相当肯定地指出,这一理论绝对不正确。
经过几百年艰难而执着的探索和论证,这些先驱得出如下结论:地球是圆的而非平的;是飘浮在空气中的,而非静静地悬挂在空气中,更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以较快的速度围绕着太阳(一个体积远大于它的星球)在不停地运转。
与此同时,这些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还指出,那些所谓的静止的星星,事实上也是行星,而且,它们并不是绕着地球运转,而是和地球一样,共同围绕太阳公转。它们不但是我们的同伴,而且也是太阳母亲的孩子,它们遵循着如同规范我们日常行为的那些准则(比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顺着各自既定的轨道运行,一旦出现偏差,就会走向毁灭。
在罗马帝国濒临灭亡的200年里,当时的知识阶层已经接纳了这一假说,并把它看作是不容辩驳的真理。然而,公元4世纪初,教会执掌大权后,若人们再坚信这个真理,特别是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就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不过,我们不会为此而苛责教会,因为在当时,基督教的那些最早的信徒,都出身于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新兴学说的阶层。除此之外,他们还坚信:世界末日马上就要来了,到那时,耶稣为了让他的民众重返受难地,就要对人们的善恶做出末日审判。而且,每一位信徒都可以见证耶稣自荣光中降临。
根据他们的观点,他们的推理绝对正确。若事实(他们对此坚信不疑)果真如此,那么,地球一定是平的。不然的话,耶稣一定会出现两次分别为了东西两半球的信徒。当然,如此荒谬、离奇且亵渎神灵的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教会用了近千年的时间,不断地将以下思想灌输给信徒:地球是一个扁平的圆盘,是宇宙的中心。然而,在知识分子和一些修道院学者中,在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里的天文学家中,地球和其他行星共同绕着太阳运行的古希腊学说依旧为人所接受。
然而,相信这种学说的人只能私下讨论这个话题,并将知识严密地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他们清楚,如果公开谈论这一理论,不但会将成千上万蒙昧民众平静、安宁的生活给打破,而且,对于早日解决这一问题也没有任何帮助。
然而,自此以后,绝大部分基督徒都不得不接受以下事实: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是圆的。15世纪末,古希腊的地圆学说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这一学说是以从古至今一系列观察结果为基础建立的:
第一,当我们在向一座大山或一条大船靠近时,山顶或桅杆是最先看到的事物。然后,当我们慢慢向它靠近时,才可以将它的全貌看清楚这是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
第二,我们无论身在何地,所见到的风景好像都是圆形的。所以,无论我们看到的是大海还是所有的陆地,我们的视线都是平行移动的;而且,当我们乘坐热气球脱离地面升到天空,或站在高塔上的时候,我们的视野就会开阔得多。假若地球恰巧是鸡蛋形的,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大椭圆的中心位置上。假若地球是正方形或者三角形,那么,地平线也应该为正方形或三角形。
第三,发生月偏食时,出现在月亮上的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而圆形的影子只有圆形的物体才会产生。
第四,既然其他行星和恒星都为圆形,那么,地球作为浩瀚宇宙中数十亿颗星球中的一员,也必然如此。
第五,麦哲伦带领船队一直向西航行,三年后,他们依旧回到了始发地;库克船长也经历过类似的经历,其船队自西向东航行,最后探险队中的幸存者们也回到了当初出发的港口。
最后,当我们向北极方向走的时候,我们发现,那些熟悉的星座(古老的黄道十二宫)变得越来越低,最后消失于地平线上;然而,当我们向赤道方向走的时候,这些星座会依次升起,并且越来越高。
我希望,自己提出的这些无可争辩的事实,可以将我们生活的星球绝对是圆形的这一特点加以证实。不过,若这些证据还无法让你满意,你就需要请教一个值得信赖的物理学教授。他会将一块石头由高塔上扔下去,让其做自由落体运动,用这个方法来向你证明,地球无疑就是一个球体。若他只用简单、易懂的词语让你明白这一道理,那么,你就一定掌握了比我还要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
在此,我还可以将大量的科学数据一一列举出来,不过对你来说,这些都没有什么用处。计算这些让人反感的数字,并不适合一般人的智商(包括我自己在内)。
例如,光的运行速度是186,000英里秒。所以,在一瞬间,光就可以绕地球转7圈。按光的这个速度计算,与我们相距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发出的光,在4年零3个月以后才能被我们看到。
此外,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而达到水星仅需3分钟;北极星在航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发射的一束光到达地球则需要400多年的时间。
当我们对这些距离或者光年的概念展开想象时,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头昏脑涨。光年,就是一束光在一年的时间里走过的距离,它的计算方式是:365246060186,000英里。因为这些数字特别巨大,以至于我们仅能发出哦,是的之类的感叹词,然后就抛在一边了。
然而,我们大部分人都对火车很熟悉,那么,不妨以它为例进行解释吧。
一辆普通的载客火车日夜不停地行驶,要用260天的时间才能抵达月球。假若这列火车从今天(1932年)出发,那么,它会在公元2232年抵达太阳,要用8300年才可以到达海王星的边缘。
然而,和到达最近的恒星的旅程相比,这段旅程就如同孩子们玩的游戏一样轻松而实际上,这段旅程是漫长的75,000,000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