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編輯推薦: |
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学科之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领域范围同样宽泛,如人口政策、社会救助或福利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外交政策、军事国防政策、医疗卫生政策、养老保障政策、户籍政策等等。涉及的学科也十分广泛,属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本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在政策制定实践领域研究的经验以及在国外学习研究的收获,写作本书,旨在为这些杂乱的公共政策议题或领域的问题研究提供一个统一的理论方法工具。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共十一章的内容。在*部分,对于政策科学的图景与谱系的构造,用政策科学和医学的对比隐喻来探讨这一问题。在第二部分,将政策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讨论重点放在了政策理论体系的构造上。在第三部分,我们对常用的几种政策理论模型的运用提供了若干案例研究。在本书的*后一章,对政策科学方法论研究的前景与展望进行了探讨。本书可以供公共政策相关学科的读者阅读参考。
|
關於作者: |
赵德余,任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主任,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发展与政策评论》主编。
|
目錄:
|
序
第一部分 谱系与假设
第一章 公共政策科学的图景:一个医学的隐喻
一、引言
二、政策科学的整体系统:分类的隐喻
三、政策科学的功能性特征及其边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政策科学的多学科交叉模式
五、政策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第二章 政策科学研究中人的假说及其发展
一、引言
二、个人的目的性
三、人类行为的动机
. 四、个人的知识与信息
五、经济人的理性
六、个人决策与行为的环境状况
七、结论与评述:人的行动及其理论
第三章 政策科学理论构建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类型学
一、类型学的含义及其在政策过程中的分布概览
二、政策科学研究中形形色色的类型学:以政策实施研究为例
三、政策科学研究中类型学面临的问题
四、类型学对政策理论构建的启发价值与挑战
第四章 知识、证据与政策辩论:决策的循证逻辑
一、问题与意义
二、证据的来源、性质及其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知识是如何转换为证据的?
三、美国医改政策决策辩论中证据运用的:民主党、共和党与利益集团
四、医改政策辩论中证据可靠性的怀疑与争论
第二部分 理论比较与体系构造
第五章 解释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比较的视角
一、引言
二、政治市场模型: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理论
三、政策过程模型
四、理性主义与行为策略模型:政策科学分析与博弈论
五、政治系统模型
六、马克思主义: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政策
七、政策解释模型的比较与评价
八、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第六章 政策科学理论模型中的参照系构造:科斯定理的运用
一、引言
二、政策科学理论中已有的分析性模型:成就与局限性
三、政策过程整合视野下的政策实施:完美性假设与参照系模型构造
四、政策决策的民主机制及其局限性:科斯定理的参照系构造
五、结论与讨论
第三部分 理论模型与方法的运用
第七章 政策解释中的博弈论与制度分析
一、制度信任的形成得了解释吗?
二、制度与信任形成的关系:博弈论的视角
三、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信任问题:如何解释真实世界中的经验?
四、结论
第八章 政策网络分析的多重面孔
一、政策网络的研究范式
二、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网络
三、基于服务流及其行动者关系的政策网络模型
四、基于政府部门间关系的政策网络
五、基于政策议题的政策共同体与工具选择网络
六、政策网络的多重面孔: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 政策模拟的模型构造及其面临的内在困境
一、引言:问题与文献
二、建模思路:如何构建合理的分析性模型?
三、如何设置政策模拟系统参数:参数设置的诸多困境
五、如何改进政策模拟的质量?
四、政策模拟的运行与控制
六、结论与讨论:完美政策模拟假说
第十章 政策绩效评估设计及其面临的问题诊断
一、 引言
二、设施菜田发展政策:案例的描述及其评估范围
三、设施菜田政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结果
四、政策绩效评估面临的常见问题
五、结论与讨论
第十一章 政策科学方法论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一、有关完美政策过程假说:科斯定理及其评价标准
二、有关政策研究方法的跨学科问题
三、政策科学研究中的规范主义与实证主义之争
四、政策科学研究方法的展望
附录:
第一篇 政策科学与人类学是如何相遇的
第二篇 一个政策工程师可以做哪些事情:以杨浦挂职为例
第三篇 关于经济学与政策科学交叉研究的思考
|
內容試閱:
|
每一个学科都应该有关于如何研究这门学问的方法学知识,尤其是教授研究生层面的学科方法规则,更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这些年,在社会科学中,有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著作也开始不断地出现。这些方法论著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社会科学方法的总论,马克斯.韦伯著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影响巨大,当然,现在还有一些同名的当代社会科学家撰写的同名著作。二是大类学科或者说一级学科的方法论专著,侧重于理论方法与研究设计的方面,其中,经济学和政治学领域的方法论著作影响比较突出一些。如经济学流行的《经济学方法论》和《应用经济学方法论》等著作,而政治学领域的相关著作包括《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等。第三类是一些定量实证研究的技术性方法著作非常多,如《计量经济学》、《社会统计方法》、《社会调查方法》、《回归分析》、《案例研究方法》等等。
相对而言,二级学科或次级学科的专门的研究方法论成果相对缺乏,而这一点对于各个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而言却至关重要。无论是社会科学的总的研究方法论,还是定量技术性的实证研究方法,这并不能对特定专业的研究生提供最直接的理论研究方法指导。其实,很多研究生可能并不缺乏社会统计或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但是不知道如何寻求专业学科研究的学术问题,如何构建理论模型或确立定量研究设计所需要的变量及其测量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我们需要为特定社会学科的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构建方法指导。
应当说,相对应经济学和政治学而言,公共管理或公共政策学科的方法论的研究更为薄弱。或许经济学和政治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其学科理论体系十分丰富和复杂,从而对其学科研究方法指导的需求也十分迫切。于是,政治学和经济学领域方法论著作层出不穷或许就是可以理解的现象。但是,公共管理或公共政策学科在国内给人的印象无疑还是十分庞杂凌乱,许多公共管理学院正是由过去其他各个学院的边缘学科(如土地管理、教育管理、社会保障、人口学、卫生管理乃至社会工作等等)分离出来之后重新组合而产生的。而这些庞杂分散的各个子专业学科研究方法与传统各自存在很大的差别,故而难以形成于发展出一门独立的公共管理学方法论。
在国内,公共政策一般被视为公共管理学科之下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在很大程度上也十分类似于公共管理学科。其研究领域范围同样庞杂宽泛,如人口政策、社会救助或福利政策、公共安全政策、农业政策、资源环境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外交政策、军事国防政策、医疗卫生政策、养老保障政策、户籍政策等等,不甚枚举。那么,如何为这些杂乱的公共政策议题或领域的问题研究提供一个统一的理论方法知识呢?这也是我多年从事公共政策研究与教学时一直在思考与试图解决的问题。
于是,我决定从这门学科的范围和图景开始着手,逐步来勾画出公共政策研究方法论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的重要问题,以便逐个加以克服。以下我们分三个部分分别讨论本书《政策科学方法论》的结构和要点:
在第一部分,对于政策科学的图景与谱系的构造(第1章),我的确是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用政策科学和医学的对比隐喻来探讨这一问题。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解释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一种想象力,无论是定性的研究方法还是定量的研究设计都是研究者根据某种经验或理论模式中的概念要素构造出来的。理论的构造过程无疑就是我们对客观经验的一种主观上充满想象的解释。这一点在我们研究公共政策过程中体现的尤为突出,考虑到绝大多数研究者自身并不能接近政策制定的政治场景,对政策制定共同体中的利益相关者的策略互动如果离开了理论的想象几乎无法做出逻辑一致的解释。可以说,正是依赖于这种想象力与医学学科知识的启发,我最终得以相对完整地勾画出了政策科学的知识或课程地图,这个政策学科范围和谱系的完成无疑对于我们发展和丰富政策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当然,这也增强了我们推进政策科学研究的信心和使命感。
完成政策科学的谱系之后,我考虑政策科学研究方法的几个关键基础应该需要加以厘定和澄清的,以指导学生做政策科学研究时特别关注。这几个关键的基础性的问题分别是人的假说和发展 (第2章)、政策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类型学(第3章)、知识、证据与政策决策的循证逻辑 (第4章)。对这三个基础性问题进行讨论,可以为政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假设准备,这前面的四章合起来构成了第一部分的内容。
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我将政策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讨论重点放在了政策理论体系的构造上((第5章))。应该说,政策科学研究方法的讨论的一个关键目标正是为了推动政策理论的发展。因此,如何帮助我们构建更有解释力和预测力的政策理论模型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核心追求。于是,我从两个方面展开对政策理论构建的讨论,一个方面是从政策理论知识的渊源比较的视角对各种流行的或者经典的政策理论模型进行梳理和对比,从而甄别出现有的政策理论体系已经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不足或局限性。而另一方面,也就是第6章则运用科斯定理构造政策理论参照系模型,并依据参照系模型的内核假设,对政策过程完美决策模型和完美实施模型进行对比,以讨论政策理论构建中内核假设的相似性。这对于构造一个更为一般的政策理论参照系模型即完美政策过程模型具有重要的启发性。当然,我们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结论与展望中对基于科斯定理的政策理论参照系模型的价值与完美政策过程模型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在第三部分,我们对常用的几种政策理论模型的运用提供了若干案例研究。其中,政策网络分析、博弈论、制度分析与系统动力学等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政策科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之中。当然,在本书,我们没有对这些具体的专门的理论方法进行全面的文献考察和抽象的理论探讨,相反,我们对每一种理论方法都提供了一个案例研究的范式,以便读者对这些具体的政策理论方法是如何被运用于实际的政策研究提供一个直观的印象和认识。至于其中的每一种理论方法,初学者其实都需要配备专门的著作文献阅读或者专门的课程加以训练和掌握的。在最近几年,我在复旦大学已经尝试开设了《政策网络分析》、《博弈论与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动力学》、《政策模拟与实验》等课程或讲习班。这些专门的理论方法课程的开设无疑是对这本导论性的政策科学方法论研究的继续、补充和深化。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我们对政策科学方法论研究的前景与展望进行了探讨。
最后,我应当感谢我的许多复旦大学的同事和学生。其中,尤其需要感谢朱勤博士,他与我合作完成了本书的第9章的部分内容。感谢我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结识了诸多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作访问与工作的朋友,尤其是黄建生博士,在与他们的讨论中让我获得了将政策科学与医学进行类比和隐喻的灵感。还应该特别感谢我指导的研究生们,我们每个周二或周四晚上举行的政策理论方法研讨课不仅为我努力完成这本书提供了灵感,而且为了给同学们尽快提供一本参考书这也构成了我完成这本著作的无形的压力。
赵德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