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统计学(第2版)

書城自編碼: 303084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高职高专教材
作者: 刘树 邵淑贤 张寿椿 刘广永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458548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2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0/404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5.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售價:HK$ 78.2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售價:HK$ 227.7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售價:HK$ 194.4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售價:HK$ 135.7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售價:HK$ 62.1
大乔小乔
《 大乔小乔 》

售價:HK$ 67.9
文化遗产管理规划:场所及其意义
《 文化遗产管理规划:场所及其意义 》

售價:HK$ 101.2
最后的奈良(一部日本土葬风俗消亡史,堪称日本土葬资源抢救工程的“世纪奇书”)
《 最后的奈良(一部日本土葬风俗消亡史,堪称日本土葬资源抢救工程的“世纪奇书”) 》

售價:HK$ 98.9

 

編輯推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统计信息日趋丰富,统计认识客观规律的作用日益增强,统计手段和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已成为从事社会、经济、管理、科学研究等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统计素质,才能及时获取所需的统计信息,并深入分析研究,深刻认识和科学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此,统计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与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及必修课。
本书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尤其强调了实训的环节。对重要的统计方法,都配有实例进行具体阐述;实训材料中,结合Excel软件在统计中的应用方法,配合数据实例进行了演示,适应了应用型院校注重学做结合、提高学生实际统计技能的要求。
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案例,更新了书中的例题,改编了书中的习题,使得体系和内容更加合理、适用,更好地适应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阐述统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导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统计指数、时间序列等。
为适应高等院校经济学类与管理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体现学与做结合、加强实际技能训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本书不仅各种统计方法均附有例题演示,而且在每章附加实训材料和习题。
本书体系合理、内容新颖、简明实用、通俗易懂,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类与管理学类各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在职管理人员和经济工作者的人员培训教材或各类相关人员的参考教材。
目錄
目 录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2
一、统计学的含义2
二、统计工作过程及其特点3
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
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6
一、统计活动的产生与发展6
二、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8
第三节统计学的分类及与相关学科的
关系10
一、统计学的分类10
二、统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1
第四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12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2
二、标志、统计指标、统计指标
体系13
三、变异与变量15
第五节我国的社会经济统计工作15
一、我国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
职能15
二、我国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
组织16
三、我国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法制
建设18
第六节统计中计算机的应用18
一、计算机在统计调查中的应用18
二、计算机在描述统计中的应用19
三、计算机在推断统计中的应用19
四、计算机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19
本章小结19
实训材料20
练习题21
第二章统计调查24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种类和要求25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任务和意义25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25
三、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27
第二节统计测量尺度28
一、统计测量尺度的概念及分类28
二、统计测量尺度的作用30
三、测量层次及统计测量尺度的正确
运用30
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33
一、调查目的33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3
三、调查项目、调查表和调查
问卷33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34
五、调查方法的选择35
六、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35
第四节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35
一、普查36
二、统计报表37
三、抽样调查39
四、重点调查39
五、典型调查40
第五节统计调查误差42
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42
二、误差的防止43
本章小结43
实训材料43
练习题50
第三章统计整理52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概念及步骤52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52
二、统计整理的程序53
第二节统计分组53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与作用53
二、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55
三、统计分组的种类55
四、统计分组的形式57
第三节分布数列58
一、分布数列的概念和种类58
二、变量数列的编制60
第四节统计图表61
一、统计表61
二、统计图63
本章小结69
实训材料69
练习题80
第四章综合指标83
第一节总量指标85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特点85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85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86
四、总量指标的作用和局限性88
第二节相对指标88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88
二、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89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90
第三节平均指标分析96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和特点96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和种类97
三、算术平均数98
四、调和平均数102
五、几何平均数104
六、众数105
七、中位数107
八、平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110
九、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11
第四节变异度指标分析112
一、变异度指标112
二、全距R113
三、平均差A.D.或AD114
四、方差与标准差115
五、标志变异系数V 119
第五节偏度和峰度指标分析119
一、矩的概念及计算119
二、偏度121
三、峰度122
本章小结123
实训材料124
练习题127
第五章抽样推断133
第一节抽样推断的一般问题133
一、抽样推断的概念133
二、抽样推断的特点134
三、抽样推断的作用134
四、抽样推断中的有关基本概念135
第二节抽样推断的误差140
一、抽样误差的概念140
二、抽样平均误差140
三、抽样极限误差144
四、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145
第三节总体指标的推断147
一、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147
二、对总体平均数的推断148
三、对总体成数的推断149
四、必要的样本容量150
第四节抽样的组织方式152
一、纯随机抽样152
二、分层抽样157
三、等距抽样162
四、整群抽样164
第五节假设检验167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167
二、假设检验的应用170
本章小结175
实训材料175
练习题180
第六章相关与回归183
第一节相关分析的一般问题184
一、相关关系的概念184
二、相关分析的内容185
三、相关关系的种类185
第二节定量数据相关分析186
一、相关表和相关图186
二、计算相关系数190
第三节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94
一、回归分析的概念和种类194
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195
三、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197
四、估计标准误差197
第四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99
一、多元回归分析的概念199
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199
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201
四、实例202
第五节 曲线回归分析205
一、曲线回归分析的概念205
二、几种常用的曲线回归分析模型205
三、应用回归分析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207
四、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与
联系208
本章小结208
实训材料208
练习题213
第七章统计指数219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和种类223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223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224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225
第二节综合指数226
一、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226
二、数量指标指数227
三、质量指标指数227
四、综合指数在我国的应用228
五、综合指数的意义和局限性232
第三节平均数指数的编制与应用233
一、平均数指数的编制方法233
二、平均数指数的应用236
三、平均数指数的特点及意义243
第四节指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243
一、指数体系的建立243
二、指数体系的应用因素
分析244
第五节其他指数编制方法简介251
一、基期加权综合法拉氏公式251
二、报告期加权综合法派氏
公式252
三、交叉加权综合法马埃公式253
四、几何平均综合法费暄公式254
五、固定加权综合法杨格公式254
本章小结254
实训材料255
练习题261
第八章时间序列265
第一节时间序列分析的一般问题266
一、时间序列的概念和意义266
二、时间序列的种类267
三、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268
第二节动态发展水平与速度分析269
一、时间序列水平分析269
二、时间序列速度分析276
第三节时间序列趋势分析282
一、时间序列的变动因素及分析
模型282
二、测定长期趋势的作用284
三、测定长期线性趋势的方法
测定284
四、测定长期非线性趋势的方法291
五、长期趋势形态的选择294
第四节季节变动分析与预测295
一、季节变动及其测定目的295
二、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295
三、季节变动预测的方法297
本章小结298
实训材料298
练习题308
常用统计表314
参考文献321
內容試閱
再 版 前 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统计信息日趋丰富,统计认识客观规律的作用日益增强,统计手段和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已成为从事社会、经济、管理、科学研究等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统计素质,才能及时获取所需的统计信息,并深入分析研究,深刻认识和科学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此,统计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与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及必修课。
本书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尤其强调了实训的环节。对重要的统计方法,都配有实例进行具体阐述;实训材料中,结合Excel软件在统计中的应用方法,配合数据实例进行了演示,适应了应用型院校注重学做结合、提高学生实际统计技能的要求。
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案例,更新了书中的例题,改编了书中的习题,使得体系和内容更加合理、适用,更好地适应教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本书由刘树、邵淑贤任主编,张寿椿、刘广永任副主编。第一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由刘树编写;第二章、第三章由邵波贤编写;第四章、第六章由张寿椿编写;实训部分由刘广永编写,最后由刘树统一定稿。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吸收了许多统计学教材及统计学研究成果的精华,特向著作者表示感谢。统计学教材还在发展改进过程中,这也是我们的一次新的尝试,书中如有错误、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前 言
统计学是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不论是微观管理还是宏观调控,都需要准确地把握有关经济运行的各类数量信息。经济管理中的定量问题一般都是以统计学为工具来进行研究的,通过准确有效的整理、收集和解释经济管理和反映社会实践的数据,以期认识经济含义和内在的社会规律性。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书以适应理论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出发点,努力贴近本科教学实际,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把握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力求有所突破与创新,具有如下特色。
1 本书以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为主要线索,从描述性统计到推断性统计,还原了统计学的历史发展脉络,既介绍了具有通用方法论性质的一般统计理论与方法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也对社会经济领域所特有的一些统计方法进行了讨论。
2 注重统计学发展的大数据背景。大数据时代给统计学带来了新机遇,数据收集和实验设计领域的新技术使对数据的处理和清洗能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将来的决策都是通过数据驱动的,加强大学统计分析方面的教学,强调统计学对于数据的分析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数据的来临会推动统计学的发展,衍生出更多的发展方向,从而极大地提高人们处理数据的效率。
3 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来安排统计学的经典内容。第一、二章为一个模块,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数据的准备过程;第三、四章是描述统计学的内容;第五、六、七章是推断统计学的内容;第八、九、十、十一章是应用统计学的内容。
4 在编写中突出对描述性统计学的诠释,并对推断性统计重点做了思想方法上的引导,避免枯燥的数学推导和结论的证明,促进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平衡,更完整地体现了统计学应用基础的特点。
5 融入了统计学的人文知识,介绍了一些统计学大师的研究成果和贡献;设计了多种形式的习题,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典型思想进行灵活性的展示和渗透。
6 网上资源给出了SPSS软件操作的内容,统一了全书的统计描述和推断分析过程,以便于将统计方法运用到管理实践中。
全书强调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按照先描述、后推断、再应用的思路编写。为便于读者的学习,本书在每一章开始时都给出了学习要点及目标核心概念引导案例,以突出本章的精髓与实际案例。在每一章结束时,都针对本章内容给出了本章小结,概括本章的要点。在每一章的本章小结后都列出本章的实训课堂及练习题,以便读者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本书编写人员均为管理学博士,拥有多学科交叉的学习背景,都是讲授统计学的一线教师。本书由郝海、崔晓迪任主编,刘伦斌、李静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由郝海编写,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由崔晓迪编写,第九章、第十章由刘伦斌编写,第五章、第十一章由李静编写;郝海对全书进行了修改和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引用了大量的网上精品课程和知识百科、网下有关著作和教材,在参考文献中没有一一列出,请有关学者给予谅解,在此对所有相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配有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包包括精致的电子课件、教案、案例库及案例分析、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下载地址:http:www.tup.tsinghua.edu.cn。
本书的编写倾注了编者大量的心血,但由于编者的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纰漏,恳请同行及读者指正。

编 者


第二章 统 计 调 查
【教学目标】
重点掌握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和意义,明确统计调查的各种分类;
了解统计测量尺度;
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内容;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及结合应用。

【案例】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继续延长,婴儿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平均预期寿命比2000年提高3.43岁。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见表2-1,比2000年的71.40岁提高3.43岁。从性别看,男性为72.38岁,比2000年提高2.75岁;女性为77.37岁,比2000年提高4.04岁。男女平均预期寿命之差与十年前相比,由3.70岁扩大到4.99岁。这表明,在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女性提高速度快于男性,并且两者之差也进一步扩大。这与世界其他国家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表2-1 平均预期寿命变化


2010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9.6岁,其中高收入国家及地区为79.8岁,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为69.1岁。可见,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仅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比高收入国家及地区平均水平低5岁左右。从提高幅度看,2000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3.43岁,比世界平均提高2.4岁多1岁左右。一般说来,平均预期寿命越高,提高速度越慢。但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和改善,一些平均预期寿命已处于较高水平的国家同期提高的速度也比较快,比如韩国提高4.9岁、新加坡提高3.6岁、巴西提高3.0岁、越南提高2.9岁、英国提高2.7岁、法国提高2.4岁、澳大利亚提高2.5岁、德国提高2.1岁等。婴儿死亡率继续呈下降趋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各年龄死亡率水平下降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婴儿死亡率指同时出生的一批婴儿未能存活到1岁的比例的下降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2010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为13.93见表2-2,比2000年的28.38下降14.45个千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45个千分点。而19902000年十年间,我国婴儿死亡率下降4.51个千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45个千分点。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妇幼保健服务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婴儿死亡率不仅继续呈下降趋势,而且下降速度加快。
表2-2 婴儿死亡率变化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概念、种类和要求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统计调查就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作为一种调查研究活动,它的基本任务是按照统计设计所确定的指标体系,通过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总体各单位有关标志的具体表现,或为尚待整理和系统化的原始资料,或为经过初步整理,仍须进一步系统化的次级资料。
统计调查对于搞好整个统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们认识的基础、分析的前提、决策的依据。一切统计计算和分析研究,都是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搞好统计调查,才能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达到认识客观事物数量变动规律性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为各级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社会经济现象错综复杂,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调查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才能取得好的调查效果。统计调查可以有以下分类。

一 按照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查。例如,人口普查要求调查登记全国每一个人的状况。全面调查能掌握比较全面完整的统计资料,是制定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但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操作也比较困难。有些现象也不适合进行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是只对调查对象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的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非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这类调查。例如,为掌握企业产品质量情况,可以抽查部分产品做检验等。其特点是调查单位相对较少,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和人力调查较多的项目,不适合或不能进行全面调查时,可以用非全面调查资料来推算或说明全面情况,提供所需要的资料。
二 按照调查是否连续进行,统计调查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是指定期、连续进行的调查。例如,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居民住户调查就是一种经常性的调查。
一次性调查是指不连续进行的调查,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这类调查一般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而组织,如人口普查、人力资源调查等。
三 按照调查组织方式的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统计报表是指按一定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地布置,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它是国家统计系统和各业务部门为取得系统、全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采用的一种调查组织方式,目的在于掌握经常变动的、对国民经济运行有重要意义的统计资料。统计报表的绝大部分是以定期统计报表的形式实施。
专门调查也叫专项调查,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专门组织的一种调查方式。它具体包括抽样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专门调查既可以组织专门的调查队伍,深入实际搜集调查资料,也可以制发调查表,由报告单位填报。
四 按搜集资料的来源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和询问调查
直接调查是指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测量、查看和计量,以取得原始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如调查人员通过实割实测了解农作物的收获量,或直接到成品库观察、盘点工业产品的库存量等。
凭证调查是指通过被调查者以各种原始核算凭证为基础向调查者提供原始资料的方式。我国现在的统计报表就属此类。
询问调查是指调查者通过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来取得原始资料的方式。

五 按统计调查获取资料的方式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自填问卷调查、派员访问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小组座谈调查等
自填问卷调查是指设计好问卷之后,由被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回答。这是当前常用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把问卷送达被调查者以及问卷返回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由调查员分发与收回、通过邮寄或传真等。
派员访问调查是指派调查员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进行的一种调查方式。社会经济调查中这种调查方式的应用相当普遍。其优点是回答率较高,可以使用比较复杂的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比较准确。其缺点是费用比较高,调查时间比较长,质量控制比较困难,对调查人员的要求较高,对某些特殊群体的访问成功率较低。
电话调查是指调查人员利用电话这种通信工具与被调查者进行语言交流,从而获取信息、采集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这种方式一般采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时效快,可以访问到一些采用其他方式不容易接触到的调查对象。其缺点是采访时间受到限制,回答率比访问调查低,调查难以包括目标总体的全部单位。
网络调查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向被调查者发送电子邮件或直接以网页作为载体向被调查者提出询问,由被调查者做出回答,从而获取有关信息的调查方式。网络调查的优点是成本低、范围广、速度快,交互性好,能够实现问卷多样化设计和更好的质量控制。网络调查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目前网络还不够普及,代表的总体不全面,回答率低,回答的真实性不能得到保证,被调查者的身份验证比较困难。
三、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根据统计工作的职能和任务,统计调查必须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一 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统计调查必须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实而不受任何主观偏见的影响,不受任何势力的干扰,保证调查资料真实可靠。只有根据客观真实的资料,经过科学的整理分析,才能做出合乎规律的结论,为有关方面制定政策、编制计划、指导生产等提供可靠依据。
二 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统计调查必须要严格控制调查误差,把统计数据的偏差控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以内。准确的调查资料是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决定着其使用价值的高低。

三 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统计调查所提供的统计资料必须符合规定的时限,做到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及时发表。只有及时提供资料,才能保证及时采取措施以解决生产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资料不及时,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四 全面性
全面性是指统计调查必须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和全部项目的全部资料毫无遗漏地搜集齐全,以保证资料完整无缺,只有搜集到全面的而不是零碎片面的资料,才能对所研究的对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据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 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统计调查应以客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基础。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各项数据相互之间能够有机衔接,具有统一性;二是所提供的统计资料在时间上应具有动态可比性和连续性,而不是孤立的。
六 尊重隐私权
尊重隐私权是指统计调查必须要尊重被调查者的隐私权,保护资料提供者的合法权益,如被调查人员可以不记名方式提供资料等,这样才能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从而有利于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原则的实现。
第二节 统计测量尺度
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统计调查和整理的结果将形成预先设计的各项统计指标。统计调查必须要明确测量尺度。统计测量尺度是研究统计调查数据收集方法的基础。
一、统计测量尺度的概念及分类
统计测量可以定义为:使用某种方法取得反映客观事物的状态的数据。
测量依据的标准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测量尺度。
统计测量尺度通常分为四类,即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1.定类尺度
定类尺度是对事物的性质差异进行辨别和区分,说明事物是属于这一类还是属于那一类。以定类尺度对事物进行计量称为定类测量,所形成的变量称为定类变量。
定类尺度有如下基本特征。
1 定类变量的不同类别间地位平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如对种族、党派、宗教、性别等方面的测量就属于定类测量。反过来说,凡有前后顺序或大小差别的测量都不是定类测量。
2 定类变量确切的表现是以文字表述的,不能以数字表述。例如,性别的值为男 女,民族的值为汉族满族等。为便于处理,我们经常用数字来标识定类变量,如用1表示男性,用2表示女性。但数字在这里只起标签作用,并不代表真正的值,也不能用于计算。
2.定序尺度
定序尺度是对事物的顺序性差异进行辨别和区分。许多事物不同类别间的差异都表现出高低、大小、多少、优劣、强弱等的顺序,这种顺序性差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能以具体的单位表示其差距;另一类则无法表示具体的差距。如某项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档次;对某个事物的态度有很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不太赞成、很不赞成五类;人的文化程度可以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等六个级别。对于后一类情况,就可以用定序尺度来测量。
定序尺度的基本特征如下所示。
1 定序变量的不同类别间存在顺序性差异,因此在表述或分析时不能随意排列。
2 定序变量的顺序性差异无法准确计量,即我们只能说明哪一类高、哪一类低,而说明不了高多少、低多少。
3 定序变量确切的表现也是用文字表述的。与定类测量一样,定序测量也可以用数字对不同的类别加以标识,但同样仅仅是标识而已,不能进行计算。
3.定距尺度与定比尺度
定距尺度是对事物绝对差异进行的辨别与区分;定比尺度则是对事物的绝对和相对差异进行的辨别和区分。
当事物的顺序性差异能够以具体的单位来计量时,统计测量的方法就从定序尺度转为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比如,当成绩用分来计量时,当人的文化程度用受教育年限来计量时,计量的结果就是定距、定比变量。
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是我们使用最多的统计测量尺度,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1 有确定的计量单位是定距、定比尺度区别于另外两种测量尺度的基本特征。
2 有无绝对意义上的零点是定距尺度与定比尺度的基本区别。当零值表示什么也没有时,它就是绝对意义上的零点。定距尺度没有真正的零点。一个典型的定距变量是温度,另一个典型的定距变量是公元纪年,还有海拔高度等。定比尺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零点。自然界或社会领域很多事物都是可以用定比尺度去测量的,例如人的身高、体重、年龄,产品产量、产值等。
3 定距与定比变量的值均以数字表示,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值,能够进行数学计算;这也是它们与定类、定序变量的明显区别。定距变量与定比变量之间也有差异。由于没有确切的零值,定距变量只能加减而不能进行乘除运算,而定比变量则可以。
二、统计测量尺度的作用
测量尺度我们收集数据的依据。将统计测量尺度分为不同类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们在统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概括起来,这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 统计测量尺度决定数据的显示方法
统计数据的显示方法可以概括为两类,即统计图和统计表。统计图表具体又细分为多个种类,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显示不同测量尺度的变量所使用的图表是不尽相同的。如显示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形成的分布数列通常使用圆形图、条形图以及交叉表;如果构成分布数列的是定距、定比变量,则最好的显示方法是直方图和频数表。
二 统计测量尺度决定数据的分析方法
数据的分析方法与测量尺度是直接关联的。例如,描述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时,定类变量要使用众数,定序变量可以使用中位数,定距变量、定比变量则可以使用平均数。再如,对定类、定序变量的推断统计称为非参数统计,对定距、定比变量的推断统计则称为参数统计,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三、测量层次及统计测量尺度的正确运用
一 测量层次
当可以使用不同的尺度测量相同的事物时,从测量效果上比较各尺度的优劣,分出测量层次。测量效果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测量精度、计算方法与信息数量。下面我们以对人的生命的测量为例,假设观察对象为A、B两个人,来说明不同测量尺度的测量效果。测量结果如表2-3所示。

表2-3 四种统计测量尺度的测量效果比较


从表2-3可以发现,从定类尺度依次到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测量精度由低到高,计算方法从无到有,信息数量由少到多。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测量尺度是有层次之分的,定类尺度层次最低,其上是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层次最高。
二 统计测量尺度的正确运用
正确使用测量尺度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我们在运用统计测量尺度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不同的事物,要准确使用适合的测量尺度
统计测量尺度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客观反映,我们必须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决定使用的测量尺度。例如,对于各类别间为平等关系的事物如性别、民族等,只能用定类尺度测量;再如,人的主观态度最适合用定序尺度测量。
2.对于同一事物,要尽量使用高层次的尺度
由于高层次的测量尺度具有精度高、计算方法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因此在有可能使用几种尺度测量同一事物时,要尽可能用高的测量尺度。如我们用定序尺度来测量人的文化程度,即将文化程度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所提供的信息量有时不能满足需求。如果用定距尺度测量,将文化程度表述为受学校教育的年数,效果会更好一些。我们不妨做一下比较。假设一个成年人群的文化程度分布如表2-4所示。

表2-4 某成年人群文化程度分布情况表
定序测量
文盲半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
本科
硕士
博士
定距测量
1年
6年
9年
12年
14年
16年
19年
22年
人 数
1800
5000
5500
1100
100
20
5
1

如果我们想了解这个人群的平均文化程度,分析结果为:文化程度众数是初中,中位数为小学,二者存在明显差异,且分析结果较为粗糙。如果对同一人群使用定距测量资料进行研究,除文化程度的众数和中位数外,还可以计算平均受教育年限,计算结果为7.4年。对应各种文化程度的累计受教育年数,7.4年略高于小学,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水平。显然,这一结果要比根据定序资料计算的指标更精确一些。
3.对于同一指标体系,要使用相同的尺度
如前所述,低层次的指标不能使用高层次指标的计算方法,因此,当一个指标体系中包含不同测量层次的指标时,计算方法只能在低层次上得到统一,其中的高层次指标信息将无法应用,从而降低整个指标体系的层次。而同一测量层次的指标可以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这对于指标体系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是有利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说明这一点。设某企业使用八项指标来评价生产经营综合情况,某年度的测量结果如表2-5所示。
表2-5 某企业2004年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指标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比较表

表2-5的各项指标中,前六项均为定比指标,第七项、第八项则属于定序指标。由于这两个定序指标的存在,使综合评价变得困难起来。如果通过计算某企业和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支付能力系数、产品质量指数,使得这两项指标的测量层次也上升到定比测度的层次,所有指标的测量层次就统一了,就可以按照所需要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综合了。

第三节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统计调查涉及方方面面,一项大型的调查往往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员协同工作才能完成。为了顺利地完成调查任务,需要在调查过程中统一认识,统一内容,统一方法,统一步调,为此,组织调查之前必须首先设计一个周密的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就是指为什么要进行调查,调查要解决什么问题。对任何社会经济现象,人们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搜集资料。只有明确了调查目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正确地确定调查对象以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并据以搜集到有关的资料。否则,可能调查来的资料并不是所需要的,而需要了解的情况又得不到充分的反映。
明确调查目的,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才能有针对性。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样的信息是使用者所需要的,即为什么做这项调查?其次,还要进一步明确调查需要搞清楚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此外还要明确组织调查的相关背景等。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就是我们应搜集其资料的全部单位的总体。它由调查目的所决定,并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所组成。例如,我国的人口普查,其目的是了解全国人口的各方面情况,因此,其调查对象就是全国的所有人口。
调查单位,就是我们所要调查的总体单位,它是所要登记标志的承担者。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例如,调查目的是了解某地区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的盈利状况,那么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作为调查标志的承担者,都是调查单位。
在实际调查中,除了要明确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还要注意不要把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相混淆。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而填报单位则是负责上报调查资料的单位。这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例如,进行工业企业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填报单位也是每一个工业企业;而进行工业企业设备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一台工业企业设备,而填报单位则是每一个工业企业。
三、调查项目、调查表和调查问卷
一 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就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所要调查的具体内容。它包括需要向调查单位了解的有关标志及其他有关情况。如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调查项目包括户别、本户普查登记人数、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不满半年人数、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人数、本户住房间数、本户住房建筑面积等按户填报项目23项,姓名、与户主的关系、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户口登记状况、户口性质、是否识字、受教育程度等按人填报项目26项,共计49项。
具体拟定调查项目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确定的调查项目应该与设计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相一致,并本着少而精的原则。
2 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调查项目。所选择的项目必须是能够取得确切资料的。为避免调查人员或被调查者产生歧义,凡列入的调查项目,含义必须要具体、明确,必要时要加以注释或规定统一的标准。
3 各个调查项目之间应尽可能相互联系,彼此衔接,以便于有关项目相互核对,起到校对作用,从而提高调查资料的质量。
二 调查表
将所确定的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内,就形成了调查表。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体、表脚三部分组成。表头是用来说明调查表所反映主要内容的名称。表体是调查表的主要部分,包括统计调查所要说明调查单位特征的调查项目和这些项目的具体表现、栏号、计量单位等。表脚包括调查者或填报人的姓名、签章、填表日期等,有的还要填写单位负责人姓名,并有签章等。
调查表的格式有一览表和单一表两种。一览表是把许多调查单位和相应的项目按次序登记在一张表格里的一种统计表。它一般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的调查。单一表是在一张表格里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较多时,多采用单一表的形式。
三 调查问卷
调查项目也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表现出来。调查问卷是为从被调查者那里获得有关某个主题的信息而专门设计的一组或一系列问题及答案。
从内容上来说,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通常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导语、正文、调查情况的记录。
导语部分包括问卷的标题和说明词。正文部分是所需的问题和答案,也是问卷最主要的部分。调查情况的记录首先应包含调查人员的签名,以便明确责任负责。此外,还应记录调查地点、调查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等。如果是自填问卷,应记录回收时间。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是指资料所属的时间,即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时间。如果资料要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状态,调查方案中就必须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点;如果所要调查的是时期现象,调查方案中就必须明确规定资料反映的起止时间。例如,人口普查所要调查的是时点现象,因此,我国前四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是当年7月1日零时6月30日24时为标准时点,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是以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在标准时点以前死亡和这个时点以后出生的人口不应该登记在内,其余必须进行登记。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统计出标准时点上人口的准确数字。
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境内居住的自然人。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已上报户口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调查期限是指调查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工作时间,包括从搜集资料到报送资料整个工作所需的时间。例如,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普查登记工作从2000年11月1日开始到11月10日前结束,其调查期限就是10天。显然,开始登记的时间不能先于调查时间中的标准时点时间或时期现象的资料所至时间。
五、调查方法的选择
一般来说,调查方法的选择包括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间进行选择、从不同的统计调查组织方式中进行选择、从不同的数据收集方式中进行选择等。通常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经费、时效性、抽样框、目标总体特征和数据要求等的问题。
六、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在调查方案中,还必须研究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一般包括调查组织领导机构的建立;调查人员的组织、配备与培训;文件的印刷、调查资料的报送办法;经费预算和开支等。只有组织计划工作做得严密细致,才能保证统计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