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編輯推薦: |
你只要打开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生命的烈火就会扑面而来。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伟人在面对人生的逆境、挫折时,也曾绝望与彷徨,但他们以异于常人的毅力,越过人生中的重重关卡,不由得被他们顽强、坚毅的精神所折服。读完全书,这熊熊的生命之火,会帮你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
|
內容簡介: |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法国*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他们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另一个是俄国作家,各自处于不同的领域,但都是伟大的天才,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沉沦,就一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
關於作者: |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名人传》《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
目錄:
|
贝多芬传 原序 初版序 传记 印象 故里 革命 耳聋 爱情 战争 婚约 光荣 悲惨 父爱 欢乐 自由 终了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遗嘱 海林根施塔特遗嘱 给我的亲人卡尔和约翰,在我死后拆开并执行 书简 贝多芬致阿曼达牧师的信 贝多芬致弗兰茨格哈德韦格勒的信 贝多芬致韦格勒的信 韦格勒致贝多芬的信 埃莱奥诺拉冯勃罗宁致贝多芬的信 贝多芬致韦格勒的信 贝多芬致莫谢莱斯的信 思想录 米开朗琪罗传 引子 米开朗琪罗 上篇战斗 力 力的崩裂 绝望 下篇舍弃 爱情 信仰 孤独 尾声死 这便是他神圣的痛苦的生涯 托尔斯传 原序 传记 最近消失的光明 《童年》《高加索纪事》《哥萨克》 《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三死者》 《家庭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忏悔录》与宗教狂乱 《社会的烦虑》《我们该怎么办》《我信仰的寄托》 《艺术论》 《民间故事集》《黑暗的力量》《伊万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 《复活》 托尔斯泰的社会思想 他的样子 战斗结束了 遗著
|
內容試閱:
|
他的祖父路德维希是家族里最优秀的人物,生于安特卫普,二十岁时来到波恩,做了当地大公的乐长。贝多芬的性格和他最像。知道了这位祖父的出身,才能更好地理解贝多芬奔放独立的个性,以及其他不像德国人的种种特点。
他的父亲是一个不太聪明并且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最初嫁给一个男仆,丈夫死后嫁给了贝多芬的父亲。
贝多芬的童年是艰苦的,不像莫扎特成长于优越的环境。从一开始,人生之于他,就像是一场悲惨而残酷的斗争。父亲想挖掘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培养。四岁时,他就被整天钉在羽管键琴前面,或是和小提琴一起被关在家里。父亲甚至使用暴力来迫使他学习,他几乎被繁重的练习压死。贝多芬后来竟然没有永远厌恶音乐,实在是万幸。
他少年时代就得担心经济问题,筹划着如何挣取每天的面包,承担着来得过早的生活重担。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成为管风琴乐手。
1787年,他失去了他深深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是那么值得我敬爱,是我最好的朋友!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字眼,而她又能听见的时候,谁能比我更幸福?她死于肺病,贝多芬认为自己也患有同样的疾病,常常感到痛苦。除此之外,他还患有更加折磨人的忧郁症。1816年,他说:不明白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而我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了解了。 十七岁,他已成为一家之主,肩负着两个弟弟的教育之责。由于父亲酗酒,他不得不要求父亲退休,剧院怕他父亲浪费养老金,便将养老金交给他保管。
悲惨的现实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伤痕。
后来,他在波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亲切的依傍,这便是他终生珍视的勃罗宁一家。他们可爱的女儿埃菜奥诺拉冯勃罗宁比贝多芬小两岁,贝多芬教她音乐,带她走上诗歌之路。她是他少年时的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过相当温柔的情愫。后来,埃菜奥诺拉嫁给了韦格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这些都能够从韦格勒、埃莱奥诺拉和贝多芬的书信中看出来。他们年老后,情谊更加深厚,而心灵的年轻和热情却不减当年。贝多芬的老师内夫也是他最好的朋友和导师,内夫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艺术胸襟对贝多芬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尽管贝多芬的童年和少年如此悲惨,但他对这段时日和消磨这时日的地方,永远保留着温柔的回忆。
后来,他不得不离开波恩,几乎终生都住在轻佻的都市维也纳和贫困的维也纳近郊,但是他从来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对那条庄严的菜茵河,他称之为 我们的父亲河。的确,它是那样生动,富有人性,仿佛一个巨大的、有灵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无穷的力量蕴含其中。莱茵河流域再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秀丽的波恩这一段更美、更壮观、更温柔了。它绿荫密布、鲜花遍地的河岸,饱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
在此,贝多芬度过了他人生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的梦境慵懒的草地上,雾气笼罩着白杨,密集的灌木和垂柳、果树将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星星点点的村落、教堂、墓园。远处,蓝色的山峰在空中映出清晰的侧影,山上矗立着废弃的古堡,显出瘦削而古怪的轮廓。
他心系乡土,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渴望再见故园,却未能如愿。我的故乡,我出生的美丽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美,那样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二致。 革命 大革命爆发了,席卷整个欧洲,也占据了贝多芬的心。
波恩大学是新思想的集中地。1789年5月14日,贝多芬报名入学,听著名的厄洛热施奈德讲授德国文学。当波恩人得悉巴士底狱被攻占时,施奈德在讲台上朗诵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诗:专制的铁链斩断了 幸福的民族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1790年,施奈德又印行了一部革命诗集,在预购者的名单中,可以看到贝多芬和勃罗宁的名字。
1792年,战火@蔓延到波恩,贝多芬离开故乡去了维也纳。早在1787年春,他曾到维也纳短期旅行,见到了莫扎特,但莫扎特对他似乎不甚注意。倒是 1790年在波恩结识的海顿曾经教过他一些功课。
途中,他遇见开往法国的黑森州军队。他无疑受到爱国情绪的影响,在1796年与1797年两年内,把弗里德堡的战争诗谱成了乐曲,一首《出征歌》,一首《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民族》。但是,他讴歌大革命的敌人也是徒然大革命已征服了世界,也征服了他。从1798年起,尽管奥地利和法国的关系很紧张,贝多芬却和法国人及其使馆联系紧密,和才到维也纳的贝尔纳多特,还有提琴家鲁道夫克勒策后来贝多芬把著名的奏鸣曲题赠给他也有密切往来。
在那些谈话里,他拥护共和的思想越加肯定,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可以看到这种思想的发展。
这时期施泰因豪森为他画的肖像,将他的容貌、神态表现得非常准确。这幅画像之于贝多芬以后的肖像,无异于盖兰画的拿破仑肖像之于其他的拿破仑像 那张严峻的脸,活现出波拿巴烈焰熊熊的野心。
画上的贝多芬较实际年龄年轻,瘦削、挺拔,上衣的高领使其头颈稍显僵直,睥睨一切的目光里隐藏着些微紧张。他知道他的意志所在,他相信自己的力量。
P1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