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电影与文学的常道

書城自編碼: 305318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艺术理论
作者: 徐兆寿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45764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9.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售價:HK$ 59.8
听闻远方有你2
《 听闻远方有你2 》

售價:HK$ 51.4
牛津分配正义手册
《 牛津分配正义手册 》

售價:HK$ 432.0
全域增长:从战略制定到战术执行
《 全域增长:从战略制定到战术执行 》

售價:HK$ 141.6
澎湖湾的荷兰船:十七世纪荷兰人怎么来到台湾
《 澎湖湾的荷兰船:十七世纪荷兰人怎么来到台湾 》

售價:HK$ 79.2
银元时代生活史
《 银元时代生活史 》

售價:HK$ 105.6
大唐兴衰三百年3:从女主当国到开元盛世
《 大唐兴衰三百年3:从女主当国到开元盛世 》

售價:HK$ 69.6
直击核心:通向卓越教练之路的革命性方法
《 直击核心:通向卓越教练之路的革命性方法 》

售價:HK$ 117.6

 

編輯推薦:
书中收录的28篇文章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脉络、中西文化的融通,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精神、批判的勇气和对当前中国文学包括电影现状的忧患意识。本书分三辑,围绕文学与电影,展开论道、评品和对话。作者针对当下电影的娱乐至上,抛弃电影和文学的教化功能,以及人文精神、知识分子担当和作品社会意义的缺失,畅所欲言并痛加鞭挞。作者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关注大问题,视野宏大,评论辛辣。
內容簡介:
《电影与文学的常道》主要收集了作者近几年来的电影评论和研究文章,对电影与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思考和论述。
本书分为三部分。*部分论道,即主要论述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和当前电影与文学存在的一些困境。第二部分品评,即对近年来一些影响较大的电影作品进行解读、分析。第三部分对话,即通过访谈与对话的形式,试图解答当前电影与文学所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
全书着眼于目前日益兴盛的电影产业,以学者之眼、传媒之维审视电影与文学之关系,对目前电影发展困境的揭示也颇发人深省。
關於作者:
徐兆寿,1968年生,甘肃凉州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首批荣誉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诗集、学术专著多部,曾获全国畅销书奖、敦煌文艺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十多项,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小说评论》、《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文学评论近百篇。
目錄
第一辑 论道
当前电影的艺术缺失 /3
当前中国电影症候分析 /9
电影的立意及身体叙事 /17
少林、武当在哪里? 看肖韩之争 /25
文学与电影的关系 /30
电影剧本创作的基本元素 /40
生态电影的崛起 /48
原典创世的法则之一重论艺术的载道功能 /59
原典创世法则之二:自由与法兼谈当下电影 /75
文学何为 /102
论伟大文学的标准 /110
文学批评应有的气质 /122
新世纪作家面临的几个转向 /127

第二辑
张艺谋与那一代导演的宿命 /145
姜文的心相世界 /156
我是这样看完《聂隐娘》的 /159
人类将如何存在 /163
回到形象的塑造由电影《重返20岁》想到的 /166
电影的常道由电影《智取威虎山》想到的 /170
艺术为何而存在看电影《灰姑娘》之断想 /174
一个国家的大说由纪录片《一带一路》说开去 /176
巴金的理想和知识分子立场 /188
浪漫的骑士诗人 /197

第三辑 对话
碎片化时代的电影思考 /203
关于文学与电影的一次问答 /212
文学与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221

后记 /232
內容試閱
长期以来,我很少把自己介绍为学者,一般都称自己为作家。意在规避一种专门的研究者称号和学科的局限。在专家越来越知识化、世俗化的今天,我愿意再低一些,成为一个对一些人类的时代问题和终极关怀感兴趣的人。但此作家也非当下意义上的仅写自己现实经验的作家,我更愿意成为古典意义上的一个作家。学问是关乎天下真理的,是关乎人格境界的,是一种精神,而非知识。
从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喜欢的是文学创作,业余进行一些当代文学的批评活动。真正进行研究,是在长篇小说《非常日记》遭遇批评之后,我在想,人们为什么会盲目地批评一个人呢? 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对两性文化缺乏起码的认识,或者说一直不愿意真正地认识。那个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即研究两性文化,告诉人们伦理道德是怎样形成的,两性婚姻的历史脉络是什么样子,今天的两性情爱、婚姻以及家庭应当崇尚一种什么样的幸福理念。一句话,今天的人如何生活?
那个时候,在我的观念里,两性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研究课题, 人类的一切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比如社会秩序、婚姻家庭。如果一个人要活得自由、幸福,就得对此有深刻而充分的理解,且达到自足的状态。《易经》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把男女的问题弄清楚了,可以说世界的道理就通达了。
所以,一段时间内,我毫无功利地研究着两性伦理问题。这些成果与我的职称、津贴都毫无关系,与文学创作一样,纯粹是一种个人的业余活动。至今我仍然怀念那段岁月。2006年前后,我通宵达旦地写博客,在网络上挂着,出版界和网络媒体都称我为青年性学领袖。我觉得很惭愧, 因为我并没有做多少工作。那时的研究后来结集成三部著作:《非常对话》(与刘达临教授对话集)、《爱是需要学习的》《爱与性的秘密》。
但到2008年以后,我对这个研究突然间失去了兴趣,因为2005年后我同时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时发现,真正要把两性问题说清楚,还必须要去文化的深层次上理解。所以,我便放弃了两性问题研究,开始踏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到了2010年时,我就觉得整个社会已经开放得有些礼崩乐坏了,不再是谈开放的事了,而是如何建设我们的人伦的问题了,甚至于说,到了重新来理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并在这个基础上重建中国人伦道德的时候了。于是,我又被新的社会问题所吸引, 踏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
其实,真正的研究也谈不上。我不是像搞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学的专家那样研究具体的字词、作家、人物和思想,而是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去思考我们今天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同时也是自身的问题,比如,中国文化到底还有没有可能延续下去? 它有哪些优秀的基因可供发扬光大? 它给人类能贡献什么? 它与西方文化甚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间到底如何融合? 这些问题成为我进行文学创作时的巨大障碍,因为只要是作家,你就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举个例子,陈忠实在写《白鹿原》时,他也在思考这一系列问题,但他无法回答白嘉轩后来的道路,所以他没有再写下去。但不写并不是说这个问题不存在。每一个看完这部小说的人,都会想,白嘉轩在建国后怎样生活?
真正优秀的作家就是要回答一个民族的问题,要探索民族的道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进一步说,那些伟大的作家不仅在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还会去进行实践。比如,孔子不仅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且始终在实践它,虽然到晚年也未曾再被起用,但他从未放弃实践。再比如,鲁迅不但有深刻的思想,而且不断地在实践,一方面,他用匕首般的杂文在疗救一个个灵魂;另一方面,他团结了一大批作家在探索民族发展的道路,左翼作家群便是他进行实践的证明。这些作家的伟大之处,不仅有伟大的思想,而且用毕生的精力去实践它,完全是将全部生命投入了进去。
所以,时至今日,我仍然在不断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当代整个人类文化融合与创新发展的问题。这些思考结集成了三部书稿《问道中华》《重建家园》《为孔子辩护》。
2012年后半年,我的工作又发生了变化,研究的问题也随着工作的变化而发生位移。我先是思考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问题,且一直在努力去实践,目前《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已经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丝绸之路上的移民》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丝绸之路上的民族与王国》也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还写了很多学术随笔,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大家》《天涯》《黄河文学》《飞天》等文学刊物发表。目前正在进行写作的有《丝绸之路上的诗人》《丝绸之路上的汉简》《丝绸之路上的乐舞》《丝绸之路上的佛窟》等。这些写作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在研究中慢慢形成了一个团队,成果不是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团队;二、与清华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形成合作的局面,出版社也在给予支持,有了良性的运转;三、正在将这个文化传播的项目做成一个系列,形成一种现象。大概我后面五年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将围绕它而展开了。
另一个研究的重点则是电影研究。四年多来,我在给学生上影视剧本创作与电影方面的课时,对电影有了一系列深入的思考,再加上之前对文学和文化的研究,慢慢地也便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便是文学影视改编研究、电影批评、电影文化研究。
因为对文学的熟悉,所以最早对电影的研究是文学影视改编的研究,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概论》一书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因为从小对电影的喜欢,后来看电影又成了专业活动,所以一旦有新电影面世,便第一时间冲进影院,回来后连夜再写评论。这使我也常常遭遇尴尬。一方面,很多人还把看电影当成娱乐活动,所以,一段时间内不好意思给人说我一个人去看电影的事,给家里人说的时候也缺乏底气。
还有,过去不研究电影,所以一些外国经典电影并未看过,看过的也得重新再看,于是,我常常在网上补课。去年暑假,我每天要抽空看一部外国电影。这种情形到现在才慢慢改变,家里人也认可,微信上也常常可以发表当天看某电影的感想了,否则有人会说你不务正业。另一方面,迷上了电影评论。当看完张艺谋的《归来》时,当天夜里,我就忍不住写下近6000字的电影评论,只是大概批评得有些狠,没有刊物愿意发表,一直放了一年多才在《文学报》新批评栏目中发表。因为文风活泼,发表后很多人给我电话和短信谈读后感。姜文的《一步之遥》上演的当天夜里,我邀请了好几位朋友去看,熬夜写了评论,在《文汇报》发表后,有很多网站进行转载。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上演后,我也连夜看完写了评论,在《文学报》新批评发表。这些文章慢慢地形成了我的影评风格,我也想将这种风格再坚持一段时间,所以,后来还写了对冯小刚、王家卫、李安电影和其他一些电影的评论。
天长日久,居然写了很多,便想结集出版,算是对自我的一次鼓励。本来确定的书名是《电影的常道》。忽然又想,在2010年复旦读书时,想写一本书《文学的常识》,写了几篇便停了下来。正好放在一起,主题相近,且正好也相互印证文学与电影的关系。便有了此册。
梳理到这里,我忽然觉得自己多少有些任性,也随之生出一些悲哀来。我的一些朋友曾劝我专攻一个研究方向,我苦笑道,并非我不愿意,而是不得已。比如,我最早的研究是当代文学,可我不在文学院,后来我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勉强算是与传播学靠上了,但搞传播学的人不研究中国传播学。再后来,我又进行电影研究。电影研究与文学研究倒是近亲,甚至是一回事。很多进行电影研究的大学者都出身当代文学和文艺学, 因为底子厚,所以后劲强,能出好的成果。而我的志向并非是做一个电影学方面的专门学者,我的兴趣仍然是思想。我不知道我在电影的批评和研究方面能走多远,因为我怕过于专业化会使我对电影的研究产生虚无,甚至厌恶,在我的内心深处,最愿意研究的是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问题。
这就是我前面所讲的我们民族的前途命运问题。希望此后我能一直坚持下去。出版这本书的目的也在于给自己加些动力。我非常佩服那些专门的学问家,他们一生都俯首于一门学问,筚路蓝缕、皓首穷经、孤注一掷地把一口井打下去。虽然也有人常常挖苦他们,但也总出于不同的原因而坚持了下去,最后他们成功地打下了井,让后来人吃上了水。但我同样也佩服那些站在时代潮头,关注民族国家命运而孜孜不倦地探索学术问题的学者,在我眼里,他们是大师,是民族的引领者。如鲁迅等。他们可能对很多学问都感兴趣,他们重视的是人的灵魂, 追求的是博大的境界。我愿意追随后一种人。也许一事无成,但也无悔。感谢我的学生汪萌、赵玉笛、宋烨、郭芫延等帮我整理、校对书稿,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舒光浩老师、屠毅力博士的辛勤工作。
2016年12月30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