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503.7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12.7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8.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5.7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2.8
|
內容簡介: |
这本散文集,收录作者多年以来的作品六十多篇,有些是曾经发表的旧作,大部分文章是近期创作的。文章既有童年时代的磨难,知青年代的狂热,又有当兵时期的艰苦和仕途上的险恶。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作者所走过的曲曲弯弯的路径,遇到过的风起云涌的事件,以及生命中某处的亮点。作品语言流畅、精美独到,融情于景、寄情于事、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了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深邃的思想,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许多动人的章节。作者认为,写作的过程,就是整理人生枝枝蔓蔓的过程,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悲凄,那些孤独、寂寞、痛苦和争扎,都是生活的必然,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人生在世,不要被那些是是非非所困扰,不要为名贵利禄所纠结,保持一颗平常心,善待生活,善待自己。
|
關於作者: |
丰古,本名李锋古,江苏东海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曾获得第三届郭沫若诗歌奖。工作之余喜爱舞文弄墨,长期坚持读书、写字和文学创作。多年来,在省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千余篇(首),诗文入选多家文学作品选集,著有诗文集八部。
|
目錄:
|
目录第一辑 生命履痕拾 荒 002一个人淋雨 005踏 雪 008渴望书房 011槐花,最美的花 014走进那片红土地 017没想过当“画家” 021钟爱书法未成“家” 025我不是“诗人” 029岁月深处的风铃 033再见,我的红色恋人 036第二辑 精神之塔目不识丁的奶奶 042父爱如山 045母亲撑起的伞 049一缕春风 052捡来的生命 056贫穷的背后 060黑夜里的火炬 063写一手好字 066礼 物 069心中的圆缺 073春节,在医院作陪护 076第三辑 青鸟流萤是夜,这觉睡得很香 082初涉农活 085脸朝黄土背朝天 088土地要“养” 091十七岁的青春 094杀 生 097寻找快乐 100爬羽山 103花生和泥土的芬芳 106第四辑 八荒拾趣青松岭,阳光般的少女 110太白涧三探 113德天大瀑布一瞥 117西双湖剪影 120十里荷香 124雨中张家界 128初遇庐山 132没离去便开始怀想 135绝景三清山 138馨祥酱园的记忆 142三个“海燕” 145在小村绿祥茶庄品茗 148一半是冰,一半是火 152需要体悟的城市 157在法国,捡拾一路风景 160岚山,周恩来诗碑 164第五辑 灵魂拷问站在秋天的边缘 168在路上走着 170留块心灵的领地 173嫉妒的代价 177人生是不是一种宿命 180一个人站在湖边 183过好今天 185读 书 188咬人的女人 191接一个电话 194读点纯文学作品 197人到中年 201我们一起去发呆 203社会需要人性光芒 206跋 209
|
內容試閱:
|
序李敬泽“中国书籍文学馆”,这听上去像一个场所,在我的想象中,这个场所向所有爱书、爱文学的人开放,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都可以在这里无所顾忌地读书——“文革”时有一论断叫做“读书无用论”,说的是,上学读书皆于人生无益,有那工夫不如做工种地闹革命,这当然是坑死人的谬论。但说到读文学书,我也是主张“读书无用”的,读一本小说、一本诗,肯定是无法经世致用,若先存了一个要有用的心思,那不如不读,免得耽误了自己工夫,还把人家好好的小说、诗给读歪了。怀无用之心,方能读出文学之真趣,文学并不应许任何可以落实的利益,它所能予人的,不过是此心的宽敞、丰富。实则,“中国书籍文学馆”并非一个场所,它是一套中国当代文学、当代小说的大型丛书。按照规划,这套丛书将主要收录当代名家和一批不那么著名,但颇具实力的作家的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等。“中国书籍文学馆”收入这批名家和实力作家的作品,就好比一座厅堂架起四梁八柱,这套丛书因此有了规模气象。现在要说的是“中国书籍文学馆”这批实力派作家,这些人我大多熟悉,有的还是多年朋友。从前他们是各不相干的人,现在,“中国书籍文学馆”把他们放在一起,看到这个名单我忽然觉得,放在一起是有道理的,而且这道理中也显出了编者的眼光和见识。当代文学,特别是纯文学的传播生态,大抵集中在两端:一端是赫赫有名的名家,十几人而已;另一端则是“新锐”青年。评论界和媒体对这两端都有热情,很舍得言辞和篇幅。而两端之间就颇为寂寞,一批作家不青年了,离庞然大物也还有距离,他们写了很多年,还在继续写下去,处在最难将息的文学中年,他们未能充分地进入公众视野。但此中确有高手。如果一个作家在青年时期未能引起注意,那么原因大抵有这么几条:一、他确实没有才华。二、他的才华需要较长时间凝聚成形,他真正重要的作品尚待写出。三、他的才华还没有被充分领会。四、他的运气不佳,或者,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写作生涯不够专注不够持续,以至于我们未能看见他、记住他。也许还能列出几条,仅就这几条而言,除了第一条令人无话可说之外,其他三条都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这些作家深怀期待。实际上,中国当代文学的丰富性、可能性和创造契机,相当程度上就沉着地蕴藏在这些作家的笔下。这里的每一位作者都是值得关注、值得期待的。“中国书籍文学馆”收录展示这样一批作家,正体现了这套丛书的特色——它可能真的构成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我们不仅鉴赏当代文学中那些最为引人注目的成果,而且,我们还怀着发现的惊喜,去寻访当代文学中那相对安静的区域,那里或许是曲径幽处,或许是别有洞天,或许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